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毛泽东确立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与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柱 《党的文献》2003,2(1):55-6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一个完整的方针,是在1956年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走自己的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形成的.它是新中国的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发展科学的必由之路".它不仅为科学和文化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途径,而且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双百"方针反对了教条主义、思想僵化和文化专制主义,正确处理了政治与学术、政治与文化艺术之间的关系,贯彻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和方法,是党在科学技术和文化领域实行民主的正确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是以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分子劳动的特点为出发点的,它体现了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充分重视并注意发挥知识分子的特殊作用.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双百"方针也是"民主治国"的一项基本方针,这就是要放手让大家讲意见的"放"的方针.把"双百"方针作为治理国家的一项基本方针,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个创造.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方针),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就昭示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本位,一方面要不忘本来,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  相似文献   

3.
"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创新性发展"即"两创"方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理论指引和思想指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遵循和实践路径。贯彻"两创"方针的路径,从内部来说,是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意义和现实价值的要素;从外部来说,是讲好中国故事、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方针,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实践路径。新时代,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正确定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中华传统文化的"两重性",从而更好地区分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2012年2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具体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规划纲要》重申了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方针,将《决定》中提出的主要任务进行了量化、项目化、具体化。《规划纲要》提出  相似文献   

6.
处于世纪之交,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已经摆在12亿中国人的面前,这就是面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双重影响和渗透,中国的文化如何进一步发展。我们的方针是对传统文化在批判基础上的继承,  相似文献   

7.
正"双百"方针,系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它是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式提出,后经中共中央确定为新中国科学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针。但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这一方针的实施也经历了曲折。"文革"结束后,1978年5月,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发表为标志,"双百"方针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政党的治国方针、治国理念,必须根植于这个国家的文化血脉,发端于这个国家的历史沃土。唯其如此,这样的治党治国理念才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才能为政党精英和人民大众所接受、所认同、所信奉。我认为"三严三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诠释和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政治道德和个人品德的传承和弘扬,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现实意义。一、"三严三实"的文化血脉  相似文献   

9.
困难与机遇并存是当前新农村文化发展的境遇。为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实现传统文化与新农村文化的有机结合,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在综合改革中开创农村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王晨 《共产党人》2011,(Z1):87-9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作了专门部署,强调指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对信息化条件下文化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决定》精神,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文选》在文化建设方面着重论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道德建设、科教兴国、哲学社会科学、宣传思想工作和文艺、卫生、体育等内容。这是江泽民同志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纳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这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和主要范畴;发展先进文化的重点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方针是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通过对旧意识形态的批判运动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运动,确立起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一元化指导地位;另一方面,提出和论证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确立起了文化发展多元化的理念;还对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发展多元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证论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者有机统一的战略格局。这一格局的形成,对于推动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发生了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孙黎  陆卫明 《党史文苑》2004,(2):4-6,1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民主的、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科学文化方针.但是,由于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出现的失误,这一方针并没有在实践中真正贯彻下去.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双百"方针才得以全面恢复."双百"方针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在新时期,它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于1956年4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地完整地提出了"双百"方针.他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①此后,他在<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著作中,对"双百"方针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此前,毛泽东提出以苏联为鉴戒,实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积极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光辉思想,"双百"方针就是这一光辉思想在科学文化领域的实践成果.这个方针在今天对于我们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仍然具有长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姜淼 《奋斗》2013,(4):15-16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报告还强调,应该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对建设民族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文化思想来自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理论体系,对新时期文艺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论述了文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阐明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了文艺的人民性和党对文艺领导的新思想;还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文化发展方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和培养"四有"新人的文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台湾人就是中国人,台湾人民的思想意识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一事实决定了台湾社会意识必然呈现中国意识为主体意识的特征。中国意识是台湾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心理基础,是抵制"台独"的最深厚力量。为完成统一大业,中共中央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再三强调"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台湾岛内统独各派也纷纷打着民意牌。那么,台湾人民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台湾人民的思想意识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意识是台湾社会意识的主流,这就是统一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今天的中国,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来没有如此之近过。这靠的是什么?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科教兴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传统文化(或"国学")逐渐成为显学。2017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新一轮"国学热"的意义、方向、途径、方法等做了界定和规范,这是十分可喜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弄明白:第一,"传统文化"或"国学"涵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文化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鲜明特征及价值取向,都有着重要的浸润滋养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引领作用之外,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脉作用,不仅有利于增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而且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自信,并坚持走好这条道路。  相似文献   

20.
正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为实行对日作战,在毛泽东的主持下,中共中央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军事战略方针。然而,这一方针当时并未得到全党全军的完全理解和认同。此后,毛泽东根据战争实践,丰富发展了这一方针的内涵,并在集中全党全军智慧的基础上将其重新概括为"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抗日战争的实践证明,实行这一战略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毛泽东在这一战略方针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