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印度遗传资源立法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阻止生物多样性的快速消失以及预防对生物资源和传统知识的不当利用,规范生物资源和传统知识的获取,确保公平分享因其利用而产生的惠益,印度于2002年制定了《生物多样性法》。目前,我国已经启动制定遗传资源的获取和惠益分享法律的立法程序。由于我国与印度在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流失等方面具有类似的国情,因此,《生物多样性法》为我国制定遗传资源的获取和惠益分享的法律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传统知识一直处于既不享有专有权也未受到保密的"公有领域"之中,一般不受法律保护,任何人都可以无偿地自由使用。这深深打击了所有人维持和发展这些传统知识的积极性,最终将损害人类社会的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发展。近年来保护传统知识及其持有人的权益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传统知识的国际保护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生物多样性的法律问题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复杂性和现实性的特点.法律是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驱动力,而生物多样性对法律也产生反作用力.我国对于生物多样性法律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法和环境法领域,存在着研究视角过于单一、固守学科领域和缺乏整体观等问题.研究生物多样性的法律问题,必须要注意到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对于生物多样性系统认识的变迁;以国际环境法为出发点,结合多维视角对其加以研究.从整体上看,生物多样性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以及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问题、生物技术的专利性及相关问题以及生物安全问题和生物剽窃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我国生物多样性资源破坏比较严重,需要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其他环境要素保护相比,具有其自身特点。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需要采取针对其特点的应对措施。本文通过对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府问责机制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行政补偿制度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韩飞 《法制与社会》2010,(4):242-243
我国是世界上12个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而与之相对应的研发水平及创新能力却较低,这使得我国长期成为发达国家生物剽窃的对象,遏制生物剽窃刻不容缓。第三次修订的《专利法》已明确规定遗传资源来源的披露制度,原国家环保总局也在进行保护遗传资源的前期立法。然而对于我国而言,切实有效的遏制生物剽窃的首要途径就是制定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的专门法律。  相似文献   

6.
万政钰  刘晓莉 《河北法学》2012,(10):189-193
目前,我国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已初步进入法制化轨道。但随着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新形势的出现,我国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已不能有效适应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需求,逐渐暴露出立法缺位、框架缺陷、机制缺失等不足。针对以上问题,在弥补立法漏洞、修改相关立法、健全配套机制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传统知识是整个人类的宝贵财富。传统知识的基本特征使其难以获得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在权利客体上,基于传统知识的基本特征,对知识产权客体进行发展、扩充,承认传统知识为知识产权保护的特殊客体;在权利主体的界定上,根据传统知识其本身的主体群体性、社区传统根本性特点,结合社区发展权理论,明确以社区作为传统知识在知识产权上的权利主体。对传统知识进行知识产权上的保护具有正当性,是法律公平原则的体现,是尊重人格权的需要,是维护和发展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资源基础,是知识产权平衡激励机制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8.
生物剽窃的法律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跃 《河北法学》2006,24(6):131-136
生物剽窃的法律问题是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若干知识产权问题下辖的子课题之一.它缘起于现代生物产业的发展以及南北国家在遗传资源、传统知识保护和惠益分享等问题上的矛盾.之所以要对生物剽窃进行规范是因为它不仅减少和破坏了生物多样性,而且侵害了资源输出国、土著和地方社区的相关权利和经济利益.其行为构成包括:未经相关权利人的事先许可,申报专利时隐瞒来源以及独自享有因此获得的收益.  相似文献   

9.
文化多样性保护对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体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一个重要社会价值,然而这一价值却与国际社会所倡导的贸易自由原则相悖。以贸易自由原则为主导的国际商品贸易规则自然无法适用于作为特殊商品的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为此,必须建立一种适用于关于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体制,以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主导国际贸易秩序的世界贸易组织法律规则的实施,而且对世界贸易组织法律规则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为关于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体制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立法依据。我国应当注重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参照相关国际公约的规定,适当运用财政资助措施和贸易限额措施来保护和促进社会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鲁潇 《法制与社会》2012,(9):225-22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事实上,世界上很多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已通过法律途径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提供保护.相比之下,我国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法律保护体系尚未构建.本文通过论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概念、特点以及保护的必要性,分析国内相关现状,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探并提出些许建议,以呼吁加强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1.
谢冬慧 《河北法学》2007,25(5):137-145
世界三大宗教法--古印度法、教会法和伊斯兰教法最初根源于对神的信仰,在表现形式上与宗教本身密不可分,在内容上与宗教教规教义和宗教典籍密切相联,但是其内涵与价值各不相同.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三大宗教法对社会生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后世世俗立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当今世界法制史苑里,三大宗教法独具特色,在经历了改革浪潮的洗礼后,逐步走上现代文明法制的轨道,这种改革留给我们深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问题具有普遍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及相关国际组织的重视。但是,在既有的人权法和国际法文本中均找不到食品安全及食品安全权这样的表述,食品安全权及其保障只在一些国际组织的扩大解释文件及国际软法中存在,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在国内法层面,我国《宪法》中不存在保护民众食品安全权的相关表述,《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中的健康权表述也没有明确提及这种健康权是否包括食品安全权。《食品安全法》虽已经存在并在继续完善中,但是其中也没有提出以保障食品安全权作为其立法宗旨。因为食品安全问题涉及民生、社会稳定,甚至国家安全,宪法和法律必须加以明确。未来有必要对《食品安全法》进行全面整修,以保障民众的食品安全权为根本宗旨,整合食品安全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从而有效威慑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同时为食品安全权被侵害者提供更多更充分的私权保护及更为直接的法律救济路径。  相似文献   

13.
周勤华 《行政与法》2010,(11):99-101
法律原则是法的精髓,它以其特有的恒久性、抽象性和普遍适用性等特点对成文法的滞后性等弊端予以弥补与调整。但其在检验检疫行政处罚等具体执法工作中的适用只能在成文法规则缺失、法条含义模糊、适用法律规则显失公正、法律规则冲突无明确解决方法等时机出现时才能充当其替补角色,而且具体运用时还应遵循相关的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法制史上,法律移植和法律融合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各国法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宪法》输入中国,并对中国发生影响的过程,就是中国移植《美国宪法》及其制度,并以之为蓝本改造本土法,使两者并存融合的过程。探究这一问题,对于正确认识我国近代法制,以及在转型时期如何吸收外国法都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5.
虽然清代中国缺乏近代西方那种"职业"的法律专家,但是就刑部官员而言,由于他们享有广泛的司法职能,不但占居着司法机构的顶层地位,而且发挥着司法实践的枢纽作用,因此对法律知识也颇为重视。从诗文、传记、墓志等资料中可以发现,清代中国的刑部官员与读律的关系确实非常密切。刑部衙门有着相当浓厚的法律阅读氛围,官员之间商榷法律问题、合作编撰法律书籍之事,亦不乏记载。刑部官员不但具有丰富扎实的法律知识,而且法律阅读的态度比较积极,动机也比较正当,甚至还形成了较为有效的阅读方法。总体而言,清代中国的刑部官员保持了对法律阅读的极大热情,也有相当精湛的法律素养。正是这种素养,使刑部官员基本上胜任了他们肩负的修律和司法使命。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中小企业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核心的相关立法构成了我国中小企业法律保护体系,新颁布的《反垄断法》在公平市场秩序、垄断行为规制、豁免制度等方面丰富了对中小企业的法律保护。但是,与发达国家的相关立法比较,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法律保护,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欧盟、意大利、日本等国在中小企业保护方面走在世界前沿,借鉴其相关立法以促进我国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魏建国 《北方法学》2010,4(5):19-30
中国当下法学界对法律知识属性及法学学科定位的探讨,正推动着新时期中国法律与法学的智识转型。而在此进程中,也开放和引发出了对"科学主义"问题的反思。由于"科学主义"渊源于大陆法系的知识脉络与谱系,再加上近代中国法治建设深受大陆法系的影响,因而,对于"科学主义"在欧陆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对大陆法系的影响进行考察和反思,便具有了深刻的意义。"科学主义"在近代欧陆国家的产生缘于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兴盛和欧陆各国公共领域的缺乏,而"科学主义"一经形成便对近代大陆法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引发了诸多问题。实践表明,只有文化论法律观的引入和确立,才能从根本上超越和克服"科学主义"对法律及法学发展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芃芃 《法学论坛》2006,21(4):124-128
福费庭作为一项集新型贸易支付手段和理想融资工具为一体的现代业务方式,虽然已经在我国落地生根,但国内的贸易界人士对它还缺乏应有的认识。为此,本文试从福费庭业务的定义、历史发展、法律特征等方面对其做一粗浅的介绍,特别是福费庭业务中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和无追索权票据的法律关系对我国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本文也将对如何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小丽 《行政与法》2010,(9):118-120
权证作为证券衍生品,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同时,自身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也随之凸显。从法律上分析导致权证现实问题的主要成因在于,现有关于权证法律规制的效力不足和现行权证的具体自律规则不完善。因此,应在现有证券法律框架内构建我国权证市场的法律规制体系,完善权证具体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