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试析民法与经济法的基本假设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问题,始终是法学界有争议的问题。民法与经济法的不同在于其基本理论假设的差异。民法建议在“生活理性”假设上,经济法则建立于“经济理性人”的假设上;民法建立在经济社会是由各个经济主体组成的混合体的假设之上,经济法则建立于经济社会是由各个主体构成的有机体的假设之上;民法建立在市场万能和政府无能的假设之上,经济法则建立于市场和政府都不完备,但政府不完备性少于市场不完备性的假设之上  相似文献   

2.
胡光志 《现代法学》2007,29(2):9-17
人性是人基于生存与发展的天然的心理倾向。群体、组织、国家与法律是人性演化、冲突与调适的必然产物。在国家体制下,人性受到保护的同时也受到抑制。民法以排斥国家权力的方法,在国家体制下开辟了人性解放的新天地;经济法则是在国家体制下民法第一次解放人性的基础上,为克服民法于人性解放方面的某些不足而构建起来的规则体系,是国家体制下人性的第二次解放与和谐调适。因此,尊重民法与经济法是明智政府达成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第十二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斌  汪敏 《法商研究》2005,22(1):155-160
2004年12月 4 日至 5 日,由中山大学法学院和暨南大学法学院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在广州举行。现综述如下:一、经济法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一)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法与会学者认为科学发展观是经济法研究的指导思想,其贯彻实施有赖于经济法制度提供有效的法治保障;科学发展与经济法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黄欣、朱大旗等人认为两者具有天然的联系,在产生根源、价值追求、服务对象与实施机制等方面是相通的。杨紫烜、成伟智等人认为经济法的价值理念、调整对象与方法、具体制度、立法和实施等都应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力求创…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经济法理念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刚 《政法论丛》2004,(3):70-74
依可持续发展观来审视 ,经济法理念尚未完全含摄可持续发展之要义 ,尚需进行理念的重构。经济法理念应树立个体之间相协调、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部门、地区经济结构与宏观资源配置合理化的协调发展理念 ;应树立人口、环境资源安全等的宏观经济安全观 ,不发展就是最大不安全的安全观 ;应树立在经济法立法上的效率理念、在经济法内容上的环境效益理念以及经济体制效率理念 ;应树立代际公平等全新的公平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目标就是"法治化"、"公共化"与"公开化",这三大目标与经济法规范政府行为,防止政府越位与缺位,体现社会本位,追求公平价值理念是一致的,体现经济法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人性假设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官僚体制历来强调修身方能治国。新中国建立后,道德激励机制对政府官员的廉洁奉公行为曾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缺乏物质基础的道德激励渐显空乏无力。本文试图从传承已久的制度人性假设入手,对我国以道德人性假设为基石的公务员制度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7.
对政府失灵及其缘由的追寻和考究,是经济法学人长期以来的不懈追求,也获得了诸多真知灼见,成为构建经济法核心理论的支柱之一。然而,人性中的强、群、乐等因素,才是政府失灵发展和演化更为深刻的原因,从干预者人性的角度对政府失灵进行解读,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可靠的认识论基础,也可为经济法领域中的政府失灵提供有效的控制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李占荣 《河北法学》2006,24(9):9-13
政治文明与经济法之间有着共同的社会公正理念、共同的经济人权理念和共同的和谐理念.经济法的产生带来了崭新的法律理念--社会公正,而社会公正也是文明的政治理念的基本内涵.经济法意义上的经济人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集体性的人权,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具体形态来看,几乎所有经济法律关系都包含着经济人权的基本内容,这些权利的实现状况也是一国政治文明实现程度的标志.作为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败"缺陷的现代法,经济法的和谐理念是政治文明的和谐理念的法律表现和最终保障.  相似文献   

9.
谦抑性视野中经济法理论体系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应起决定性作用,这一认识表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应具备依附性、时效性和后发性,即在明确市场优于政府的前提下,将国家干预以一种克制和谦逊的品格嵌入到市场失灵的边界当中,这即是谦抑干预的基本内涵。谦抑干预应当成为统率经济法研究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由此形成经济法的谦抑性理念,是指在自由主义和市场竞争基本假设下的私法能够发生作用的范畴内,经济法应保持必要的谦恭和内敛,让位于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机制,而不轻易使用国家干预,令经济法作为一个补充性和最后手段性的机制而存在,杜绝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时"泛干预主义"倾向的发生。在经济法理论体系中,诸如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法律主体、基本原则和学术体系等基本问题都将因谦抑性理念的提出而面临拨云见日般的重构。  相似文献   

10.
程吓妹 《法制与社会》2014,(16):279-280
近年来,一系列见死不救事件引发了社会道德危机,一些人强烈建议将见死不救行为纳入刑法规制的范畴。对于见死不救的行为目前主要有肯定说与否定说。然而无论从人性的维度还是法律的维度看,都不应将见死不救入罪。从人性的维度看,假设人性本善,那么见死不救可以通过引导避免;假设人性本恶,见死不救入罪将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从法律的维度看,见死不救入罪违背刑法的基本的原则,在实践中也面临操作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