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这就要求法律类高职院校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此,高职院校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实务化师资队伍建设,以适应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法律服务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林俏 《法制与社会》2014,(3):232-233
随着法学本科教育的发展,法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法学本科教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就业情况堪忧。因此,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这个时期,法学本科教育应定位于培养复合应用型的法学人才。而法学教育与社会脱节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教师团队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给地方院校法学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全新的挑战,地方院校法学教育应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合格的适应地方需求的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合格的适应地方实际需求的法律人才离不开系统的实训教学,地方院校法学专业应以地方对法律人才素质的要求为基点开展实训教学。  相似文献   

4.
刘桂明 《中国律师》2001,(12):18-18
众所周知,律师事务所构成的核心是律师,律师的基本来源是高等法学院校培养的专门法律人才。高等法律院校的人才质量,基本决定了律师事务所及其律师队伍的基本素质和水平。作为现实社会的一项有生命力的事业,无不要求必需符合社会的需要。对高等法律院校而言,律师事务所对法律人才的要求,是一种社会需要;对律师事务所而言,律师业务活动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也是一种专业需要。这种无论属于哪一类型的社会需要,最终都是高等法律院校法律专门人才培养的真实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法制建设任务十分紧迫,面临社会对法律人才的急迫需求,法律中专以其“短平快特点,在80年代法律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占有一席之地。但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法学中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法律中专学校也必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法律中专的现状 进入90年代以来,法律中专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法学发展的复杂化、专业化,对法学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高。法律实践工作已经不只是单纯的法律条文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各种高科技知识、手段被广泛应用,中专学生仅…  相似文献   

6.
焦安琴 《法制与社会》2012,(21):222-223
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是在依法治国大背景下,提高大学生人丈素质、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学生法律素质令人堪忧.高校需要从思想观念、课程设置、校园丈化、网络资源等方面着手,大力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为构建和谐的法治社会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7.
现代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应适应法律服务市场对人才综合性能力要求,既有的培养机制存在适应性问题,需要修改和完善。一般来说,法律职业人才是指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教师在内的四个主要门类的法律工作者,现有的培养体制面临着不能同市场需求对接、培养实务型人才机制不足以及培养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在未来的改革中,应从学位设置、培养目标、实务型法律人才训练、师资力量提升等环节入手。  相似文献   

8.
危机管理的法治化——兼论危机管理法学的建构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危机多发时代,面对此起彼伏的危机事件及更多的潜在风险,中国社会对危机管理机制的制度化需求日趋强烈。当前,危机管理体系法律体系的缺位需要危机管理的管理学到法学的范式转换,并使其在全面法治化的道路上逐渐走向制度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9.
诊所法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法律职业技能和具有法律职业道德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并通过法律实践服务社会。诊所法律教育可分为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养、法律事务实践和法律诊所管理三个模块,在法律事务实践中采用十步规程法进行全流程控制管理。诊所法律教育的目标实现需要切实、合理地解决法律诊所管理制度建设、教材规划、课程考核体系、案件来源、经费支持、教师的角色定位及学生办案权利限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印  路军 《法制与社会》2014,(11):227-228
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关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分类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是卓越法律人才计划的重点。法律思维能力是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核心的专业素养。传统的法学教育不能满足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培养的需求,实践教学是培养良好法律思维能力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