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姚明斌 《法学研究》2015,(4):147-163
违约金规则以任意性规范为主,其中既包含一个法定模范类型,也允许当事人另作约定形成意定类型.这一规范逻辑决定了违约金类型构造的必要性.当前主流学说的构造方案符合该规范逻辑,理论出发点亦卓具贡献,但囿于标准单一且未重视类型要素在利益衡量上的强度差异,在司法实践中仍不乏疑义.考察德国法上区分违约金和损害赔偿概括计算条款的判例、学说与立法演进,可提炼更为丰富的类型要素并作强度分析,形成违约金的类型谱系.以之为背景定位中国法的法定模范类型和各种意定类型,就能全面厘清各类型的规范适用问题.不同类型承载了不同的自治意思,通过类型构造把握各种类型,可以确保规范适用时尽可能地尊重私法自治.  相似文献   

2.
刑法规范的形成机理是刑法体系化及选择立法技术的前提。以类型为视角来研究刑法规范的形成机理是因为规范与类型在思维层次、体系功能以及事实与价值的沟通上具有极为相似的定位。刑法规范的形成过程在具体路径上表现为由事实类型的发现、规范类型的构建、规范类型的补足以及规范类型的检验等多个环节组成。  相似文献   

3.
李可 《金陵法律评论》2003,6(2):105-118
传统抽象思维在取舍事物特征的过程中易于导向“抽象化过度”的极端,因此,此种思维难以照顾到法律上的个别正义,同时它又易使法律本身趋于僵化。而类型思维恰好可以克服上述弊端,在抽象与具体之间找到一种权衡。韦伯创生理想类型的目的也在于此。可以说,类型是介于抽象与具体之间的一个中介物,类型思维是一种或多或少式的归类思维。当然,抽象并非一无是处,另一方面,类型也不是无所不能。因此,科学的做法是在使法律思维适当地向类型思维转换的同时,将上述两种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类型化与民法解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类型化思维是民法解释的基本思考方式,是民法漏洞补充的理论基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的同时,应对西方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论、亚图·考夫曼的事物本质类型论及卡尔·拉伦茨的类型分类理论有所借鉴。类型化思维适用于民事立法和司法,其中司法不仅以立法的类型规范为依据,更须以规范对应于个案寻找出的详尽法规则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类型角度谈中国法律史的叙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有的中国法律史的主流模式是“王朝更替”模式 ,但是这种模式并不能反映中国传统法律知识体系的特殊性 ,而更有可能是迎合了与中国“异质”的西方法律知识体系的特征。这就需要寻找真正与中国法律史的特征相契合的叙述模式。根据中国法律史的演进历程和传统法律的类型特征 ,从“社会类型”和“文化类型”来重构中国传统法律史的叙述模式是可能的 ,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缓刑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刑事法律制度之一,在刑事政策中被誉为除刑罚和保安处分之外的第三支柱,是"当代刑罚制度的宠儿"。本文指出纵观世界各国的缓刑类型,我国的类型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7.
概念与类型都为法律规范适用对象标准的表达形式,基于两者的不同特性,则有两种不同的法律思维形式或法律适用方法。以概念表达的对象标准通常为事实构成要件,其强调确定性、安定性,但概念思维即通常所称的逻辑涵摄,在司法裁判中过分注重事实归类或形式正义,而忽视个案正义的价值关照。以类型表达的对象标准,着重树立某种中心价值,其适用范围具有开放性。相应地,类型思维则是一种价值导向性思维,其注重规范与事实的"意义"关联,关照个案正义。对于两种思维方式的比较研究,有重大的法学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著作权法》2020年修订将作品类型由封闭式列举调整为开放的例示模式,该调整使作品类型应否法定的理论与司法实践分歧不再有立法上的依据。司法实践必然面对非例示类型作品与例示类型作品之间的司法适用关系。鉴于作品类型化对提高受著作权保护之作品的识别效率与对权利内容配置所具有的意义,司法实践面对诉请保护之作品,应该优先将其归属特定的例示类型作品。但为避免对非例示类型作品保护的国际不对等,不应扩大解释例示类型作品的概念将非例示类型作品纳入其中保护。在非例示类型作品符合“文学、艺术与科学领域”以及“智力成果”两个条件的前提下,应该适用类比推理的裁判方法,选择适用最为类似的例示类型作品之独创性判断以及思想与表达之间划界的裁判方法,判断该种非例示类型作品是否符合该两个条件,并适用所选例示类型作品依法应享有的权利内容。  相似文献   

9.
监狱类型的分类是一项重要课题,也是衡量一国监狱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监狱类型的分类经历了长期规划和探索,积累了丰富宝贵的实践经验.本文主要介绍我国目前监狱九大类型的分类情况以及对我国监狱类型的分类发展.  相似文献   

10.
犯罪构成论在刑事裁判思维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导引刑法规范与案件事实之间如何进行"符合性"判断。然而,这种规范与事实之间是否"符合"的逻辑判断顺序,却往往并不完全等同于任何一个理论模型中犯罪构成要件的逻辑排列顺序,而是案件类型不同,裁判思维模式就不同,而裁判思维模式不同,"符合性"判断的逻辑顺序就不同。在不同裁判思维中,犯罪构成理论模型针对不同类型案件裁判所发挥的"符合性"判断"导引图像"作用侧面是不一样的。在适合简单案件裁判的概念思维中,强调"符合性"判断的形式侧面;而在适合复杂案件裁判的类型思维中,则重视"符合性"判断的实质侧面。  相似文献   

11.
账簿的真实性是如实反映商事主体经济业务情况的基本要求,但现实中,部分会计人员故意做假账,极大地影响了经济秩序。应根据假账的不同类型,结合我国现有的法律责任体系,确定做假账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缓刑案件适用情况的调查,发现缓刑案件在法律适用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一些应对的法律建议,一方面希望对现实的司法适用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希望对将来缓刑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法律的无效,涉及法的稳定性、秩序性、权威性、公平性以及反多数难题等众多问题,为此不可不慎。传统法学关于法律无效的研究,仍然囿于法律无效的情形或法律无效的方式等有限领域。从类型上看,法律的无效可分为单纯性无效、附期限的无效以及可容忍的无效等几种。而各种类型之中,又可进一步分类。整体而论,法律的无效,在类型上存在着光谱程度上差别。至于在实务中,有权机关对于法律的无效,究竟应为何种处理,在方法论上仍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相似文献   

14.
提问是教学中的常见方法,教师要讲究提问的策略,优化问题的表达形式.曲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究思路,提高学习效率.该文就不同类型的曲问在教学中的运用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公司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已是不言而喻的,合理有序的经济市场是我们所提倡和追求的。对于公司类型明晰地划分能够明确公司责任承担,保护公司相对人的合法利益,但在实践中,对于公司类型的划分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在发展中完善,在完善中进步,公司与公司法不可能追求完全的同步,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相适应。各国的公司法在法律规范中不尽相同,尤其是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我国的公司法就是在借鉴和学习外国公司法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参考关于此问题的文献综述,可以对我国的公司类型划分趋于合理,以此促进对公司管理的规范化,活跃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季金华 《政法论丛》2006,46(4):24-32
政体演化的理想类型与法的现象历史演进模式密切关联。划分政体的历史类型的标准是政体赖以建立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模式。人类社会的政权组织形式可以划分为集权政体、分权政体和整合型政体三种理想政体类型。建立在自然经济和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权组织形式是集权政体类型;建立在商品经济和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基础上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分权政体,而整合政体则表现为古希腊的雅典民主政体、古罗马共和政体以及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人民代表大会政体。  相似文献   

17.
物权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制度是学者们长期以来争议的一个焦点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也形成了不同的学说和主张,而且在大陆法系诸多著名的民法典当中也有不同的规定。这些学说、主张和立法体例使得这一问题更加扑朔迷离。要弄清这一问题,不但要从对物权请求权的性质和诉讼时效的价值追求的认识入手,综合分析各国的立法及学者的观点,而且更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物权请求自身的特性入手,使问题细化并得到最终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认为我国立法和司法界并不存在商标淡化的规定及应用,皆是以混淆为前提的跨类保护,有别于国际社会之商标淡化规定。商标淡化类型应为弱化、丑化和退化,其中丑化、退化体现弱化的特征,但兼有其自身的特点。把握一种行为是否属于商标淡化,核心在于判断该行为是否削弱商标与商品、服务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过法律方法可以看出法学家的风格,笔者试图通过考夫曼、吴经熊两位法学家法律理论中的三维结构,做出一般规律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鲁轲 《法制与社会》2015,(2):182-183
本文从我国有关机动车登记的相关规定文本出发,探讨了机动车登记的五种类型,并对其效力做了学理分析。以期为理论和实践上明确各种类型登记行为的效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