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大陆法系的法、德等国已经将行政契约作为一种新的行政活动方式纳入到行政程序法典之中,我国正在起草的行政程序法以专章的形式来规范行政契约,对行政契约的研究已经从适法性之争深入到对行政契约制度细微层面的探讨。就行政契约履行障碍中的预期违约制度而言,因行政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行政契约预期违约制度在构成要件及其法律后果方面的特殊性,出现了立法意思代替行政主体在行政契约履行中意思表示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2.
廖标 《法制与社会》2010,(35):84-85
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瓶颈”,中央明确提出发展节约型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在发展节约型经济成为当前唯一正确选择的中国。本文认为效率违约减少了社会资源在各个环节的浪费,对社会资源进行了最优配置,提高了资源的整体利用率,是符合节约型经济发展要求的;同时对节约型经济下的效率违约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效率违约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肯定了它的经济价值。“违约”本来是法律上的一个概念,效率违约在司法界也尚未被认可,但法律最终是为经济服务的,所以本文认为从经济学角度讲,效率违约应该被我国所接纳,进而探讨性提出了效率违约在节约型经济发展下的引入和走向建议。  相似文献   

3.
效率违约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违约理论是契约法经济分析的重要方面。效率违约理论的成立需要损害赔偿与实际履行等价以及违约人知悉被违约人的成本为条件。事实上,这些条件在现实生活和法律体系内无法实现。期望损害赔偿从来不能完全弥补被违约人的损失,契约法也不能在任何情况下将损害赔偿作为通常救济方式。更为关键的是,效率违约理论从性质上看是行为结果论的,它没有考虑到契约背后的允诺所承载的道德、团结、合作、鼓励专用投资以及动态效率等多元价值。因此,我国的契约法没有必要引入效率违约理论和制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国外商品迅速占领中国市场。由商品质量瑕疵等原因引发的“小额多数”的现代型纠纷不断涌现。与美国集团诉讼相比,我国代表人诉讼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着契约成本、控制成本、信息成本等交易成本过高的诸多不合理之处,并且在制度运行上缺乏利益激励机制。“东芝”、“三菱”事件就充分暴露了其严重的功能缺陷。因此,为保护我国广大消费者利益,必须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尽快完善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5.
撤诉契约是当事人双方所达成的由原告向法院撤回正在进行之诉以终结诉讼程序之合意。撤诉契约是一种诉讼行为,其对当事人及人民法院均有拘束力。到目前为止,我国对于违反撤诉契约的行为缺乏必要的救济机制,而从彻底解决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层面看,我国有必要在民事诉讼法中对违反撤诉契约的行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制。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要求经济法律活动应当支持社会整体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有效地使用。经济分析法学派认为所有的法律活动和全部法律制度说到底,都应当以高效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财富为目的。换一句话说就是"效益"应当成为法律活动的惟一宗旨。因而他们主张运用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评论法律制度及其功能,朝着实现经济效益的目标改革法律制度,从而产生了效率违约理论,这对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个案看国际货物贸易中的效率违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违约是在经济分析法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契约上理论,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如果能保证相对人的预期利益实现同时使自己的利益增加或者损失减少,允许当事人一方选择违约。效率违约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也经常适用,本文从一个国际贸易案例入手,阐述了效率违约的理论缘起及内涵,并比较了它的正负面影响,为其在国际货物贸易中的正确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效率违约,是指当契约的履行人违反约定所获得的效益比履行契约所获得的效益大时,履行人选择违约的行为。效率违约理论自提出之后就备受争议,学界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其提高了社会效益,节约了社会资源;反对者则认为其会助长功利主义倾向,严重损害了契约的尊严,影响了社会生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剖析效率违约理论,探讨该理论的利弊。  相似文献   

9.
唐斌 《法制与社会》2013,(14):233-234
本文引入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借鉴博弈论的相关基础知识,谋求在侵权损害赔偿加害方与受害方之间达成一个可执行的契约,使侵权的社会成本最小化,以期理论反映现实,务实侵权损害赔偿工作。  相似文献   

10.
私法性质诉讼契约之生效需具备实体上有关要件,诉讼性质诉讼契约之生效需具备一定的诉讼法上之要件.诉讼契约在达成过程中存在瑕疵时,对于私法性质诉讼契约依据实体上有关规定予以救济,对于诉讼性质诉讼契约依照诉讼行为瑕疵救济的方式予以救济.基于当事人诉讼上的抗辩,对于诉讼性质诉讼契约之违反,法院依照双方约定的有关程序继续进行或者对双方约定的诉讼行为直接予以认可;对于私法性质诉讼契约之违反,法院在审查双方关于实体部分的合意是否合理履行基础上判定该违反行为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11.
公共经济部门在运行过程中同样讲求效率问题,但与私人经济部门相比,公共经济部门往往存在着效率低下的现实情况。为了提高其效率,就必须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公共经济部门的垄断地位;转换政府职能,创新公共经济部门的运行机制;完善对公共经济部门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2.
缔约过失、违约、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构成了我国民事损害赔偿制度的完整体系。这三大赔偿制度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缔约过失损害赔偿适用于契约关系成立前的法律纠纷造成的损害,违约损害赔偿适用于契约成立后的法律关系中,而侵权损害赔偿额度则适用于侵权法律关系中。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这三大赔偿制度也存在着同时并存、选择适用或者相互转化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就缔约过失、违约、侵权损害赔偿额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分析论述,以期对这三大赔偿制度的甄别适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论诉讼契约的效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诉讼契约需具备一定的要件方可生效。生效之诉讼契约对于当事人和法院都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法定诉讼契约对于诉讼程序产生直接效力,而非法定诉讼契约仅有间接效力,尚需义务人实施后续诉讼行为方可对诉讼程序产生一定的效力。基于当事人诉讼上之抗辩,对于诉讼性质诉讼契约之违反,法院依照双方约定的有关程序继续进行或者对双方约定的诉讼行为直接予以认可;对于私法性质诉讼契约之违反,法院在审查双方关于实体部分的合意是否合理履行基础上判定该违反行为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14.
寻求公平:缔约过失制度的开创与完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寻求公平:缔约过失制度的开创与完善●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李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十几年的实质收获,就是促进了经济体制由计划走向了市场和契约。在这场令人眼花缭乱的变迁中,新生的契约关系构建着新经济秩序的框架,催发着我国新型经济组织和市场交换关系的生成。如...  相似文献   

15.
论行政裁量中的和解——以德国法和美国法为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解作为一种合意性行政方式,是契约理念渗入行政法领域的典型表现形态,它以行政裁量为其存在的前提和空间,又是行政裁量得以有效运行的一种制度选择。构建我国行政裁量的和解制度,可以引入德国的和解契约制度,并借鉴美国非正式行政手法中的和解制度,将其作为一种行政方式规定在行政程序法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分析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民工劳动权利现状,说明二元经济结构不必然导致二元劳动力市场,也不必然导致农民工处于低端的第二劳动力市场。并通过分析现行理论、制度的弊端,指出对农民工劳动权进行二元法律保护是一个错误的继续。现行法律设置、法律执行和政府角色错位才是导致农民工劳动权受损的原因。因而,必须澄清劳动关系理论,实现对农民工"从身份到契约"的一元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7.
违约救济的目的在于实现效率和福利最大化。效率违约理论关注于契约的效率,不关涉违约的道德性。效率违约在经济学意义上是有效率的,有利于福利最大化原则的实现。效率违约应当允许,并在实践中规范它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本质,是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形成相互依赖、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经济统一体。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法制协调,而行政契约在法制协调中具有比较优势。故要完善行政契约保障机制,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基础是竞争性市场机制,没有健全市场体系和竞争性市场机制的建立,就不可能使社会经济活动符合经济发展的合理有效原则,实现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变;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先决条件是具有现代化意识的政府,没有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宏观调控机制的建立,就不可能使社会经济活动纳入符合大经济观念要求的法治轨道,实现由统制经济转向以市场价格机制为导向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运行的准则要求是法治,没有利益机制和法治原则的确立,就不可能形成市场活动的利益动机和市场秩序的规则制度,实现依法约束和保障市场主体达成经济目标的方式的自由选择。这些共同经验表明,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与发达国家经过的历史轨迹一样,也必将是一个经济现代化和经济关系法律化同步发展的客观进程。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经济活动中的道德失范问题已逐渐突显出来。这使我们认识到:一个运行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道德伦理的支撑。但是,我国当前还没有一定的道德规范来指导经济建设。在马克思的著作中蕴涵了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重新审视其中的一般原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伦理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