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标准作用于经济、管理有助于标准化,运用于司法则促进制度化。价值层面,抽象的司法人权转化为具体的人权标准系统;规范层面,法律规则与法律标准对于司法各有其理论优势和实践功能;方法层面,法的适用的合法与适当有赖于对法律解释标准的遵循。在司法的语境中建构标准的复合性系统,才能利用标准的若干特质与功能为司法理念与制度的完善缔造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司法统一是中国现代司法制度构建中需要处理好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涉及统一司法权、统一司法人事、统一司法经费、统一司法行政事务和统一司法制度等诸多内容,是典型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民国时期司法界出于构建现代司法制度的需要为统一司法做了大量工作,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有着一定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对司法审判工作的指导,弥补立法和司法解释的不足,确保司法统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其《公报》上定期发布指导性案例,供各级人民法院参考。稍后,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庭室开始选编出版各种形式的连续性案例汇编,以指导下级法院特定领域的审判工作。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1999~2003)》(即“一五纲要”),明确规定从2000年起,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适用法律问题的典型案件予以公布,供下级法院审判类似案件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作为刑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对定罪与量刑均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在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证明标准是一个关键之点并发挥着桥梁作用。就动态的定罪量刑过程来看,从立案、起诉到审判的过程展现了证明标准逐步清晰与升高的纵向层次性,从轻罪、重罪到死罪案件的审判实践中又显示出证明标准的逐步严格与审慎的横向层次性。认识了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与证明标准的动态辩证统一关系,对指导司法机关正确地把握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的关系进而科学地定罪量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司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内涵是什么,两者相统一提出的背景是什么,两者是否能够做到完全统一,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文章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详细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国家里,法律统一、正确的适用,象征着国家、政治、社会的统一,意味着公平、正义的实现,是宪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体现,也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当前,司法机关正经历着司法裁判理念的深刻变革,把服务和保障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不离开国家施政和发展的大方向,把审理资本市场等案件自由裁量权与法律适用标准统一协调起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十二五时期市场经济的科学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新形势下,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在党委坚强领导、人大有力监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亳州、实现奋力崛起,把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作为行政审判工作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9.
刑事错案界定中的焦点问题及其评述——关于“案件”、存在性和判断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如何解决刑事诉讼中的错案问题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实务界利用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在克服司法积弊、整肃司法队伍、促进司法公正上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但是,与之伴生的是,错案追究制度日益暴露出违背诉讼规律、挫伤办案人员积极性等弊端,受到不少批评。另一方面,学术界围绕错案的界定以及判断标准、错案追究制度的缺陷与完善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由于受历史与日常思维定势影响,大家对错案关注的重心在于审判环节的错误裁判,尤其集中在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攻击”与辩护上,导致对错案的认识局限于非常狭窄的范畴,不利于科学解释、防范、救济错案,尤其是忽视审前程序中错案形成及其救济。 相似文献
10.
与其他犯罪类型不同,强奸罪的认定存在一种特殊的主观要素的证明,即对自愿性的判断。而“自愿”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很难被直接证明,司法实践中,强奸罪的认定少有法律适用问题,基本争议点均是围绕证据展开。故此,以强奸罪为对象展开对证据相关性规则的研究,尤其是品格证据的运用问题研究,有着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合同诈骗罪若干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如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合同诈骗罪是理论上的目的犯,即以一定的犯罪目的作为犯罪构成必备要件的犯罪。在目的犯中,特定的目的是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重要标准。就本罪而言,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认定合同诈骗罪的关键。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应当根据其是否是刑法所规定的具体行为,并综合考虑事前、事中、事后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进行整体判断,作出司法推定。在司法推定时,应全面考察行为人以下各方面的客观因素:第一,看行为人是否具有签订、履行合同的条件,是否创造虚假条件。这些条件的有无,可以反映行为主体的心理… 相似文献
12.
根据现行刑法第384条关于挪用公款罪的规定,挪用公款后的具体用途是构成该罪的客观要件,包括三种情况:一是用于非法活动;二是用于营利活动;三是用于个人消费。刑法还针对三种情况分别规定了不同的时间和数额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在1998年5月颁布施行的《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