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002年9月1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举办的“现代宪法解释:理论、规则与程序”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隆重举行.会议就宪法解释基本范畴、宪法解释功能、宪法解释程序以及国外宪法解释理论研究的新动态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2.
一、宪法学研究概况 2004年,宪法学的学术研究活动非常活跃.3月28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宪政理论研究所主办了"社会转型和宪法修改"理论研讨会.5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宪法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了"宪法与刑事诉讼法"学术研讨会.9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举办了"纪念‘五四'宪法颁布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9月12日,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和行政法治中心共同主办了"五四年宪法与新中国宪政"学术研讨会.9月25日,中国政法大学举办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学术研讨会".10月23日,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暨纪念五四宪法颁布5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3.
宪法解释中学说解释、历史解释和先例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解释方法论是宪法解释的理论核心,也是现代宪法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宪法解释方法论是一个体系,其中包括了学说解释方法、历史解释方法和先例解释方法三种解释方法.学说解释方法强调通过体现在宪法文本中的宪法学说,来发现、理解和创造符合于宪法学说原则、精神的宪法含义;历史解释方法则认为在解释宪法时,应当把宪法的基本原则、精神和价值体系,与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有机结合起来;而先例解释方法常适用于单独的文本分析不能充分理解宪法条文时,借助于宪法解释机关过去做出的解释案例,以解释先例为基础来探究答案.这三种解释方法在我国宪法解释的理论与实务中,不仅具有理论研究的意义,而且也有实证的经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韩大元 《法学家》2001,(3):128-129
近年来随着法制实践的发展,我国宪法理论研究出现了向专题化方向发展的新的趋向。专题的理论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宪法实践本身的发展,而且能够强化宪法理论的实践功能,标志着宪法理论研究的成熟程度。甄树青博士著《论表达自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6月版)一书是宪法学专题研究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为基本权利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与丰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任喜荣 《当代法学》2021,35(3):33-42
民法典的编纂和颁布受到了宪法理论研究的持续关注.宪法学对于民法典表现出从立法技术、制度结构到制度精神的至少三个层面的理论关切.对此,民法典也进行了系统性回应,包括确认宪法的法律位阶秩序、巩固宪法上的国家基本制度以及重申宪法共识等.宪法与民法的调整对象与调整方法虽有显著区别,但就国家宪法秩序的建构而言,在相互尊重和保持自身法体系边界的基础上,民法典与宪法应当实现法律功能上的衔接与协调,共同致力于控制国家权力、保障个人权利之终极法治目标.  相似文献   

6.
胡肖华 《法律科学》2007,25(2):72-77
宪法诉讼的目的是一国立宪主体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所期待达到的效果.目的论是宪法诉讼法学中基础性与前提性的范畴,对其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更富实践意义.宪法诉讼目的具有多维性:民主瑕疵之补救、程序正义之实现、基本人权之保障、失范权力之矫正、政治和谐之建构.上述目的最终归结于宪法诉讼的终极目的--宪治国家之建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国现实出发,对西方国家宪法司法化对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研究,得出宪法的实施是由两种解决纠纷机制组成:一是宪法中的国家权力纠纷和国家权力侵害纠纷,它通过违宪审查机制实施;二是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受到国家权力以外的侵犯或两种公民宪法权利相冲突的私权纠纷,它通过宪法私法化的宪法诉讼方式实施.从而进一步提出根据中国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宪法司法化之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全国宪法研究会,为了纪念日本国宪法施行30周年,于1976年秋和1977年春,曾经两次召开研究会议,对于战后的宪法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关于当时的检查报告以及会员所写的论文,皆发表于1977年《法律时报》临时增刊号的《宪法学说30年的理论与展望》栏目.同时,日本公法学会于1975年全体会议确定以《战后30年世界公法学界的潮流》为题、1977年全体会议确定以《战后30年日本公法学界的潮流》为题,进行了研究.有关研究成果,皆发表  相似文献   

9.
宪法实施状况的评价方法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全面和系统地分析目前国内外宪法学界对宪法实施的研究状况出发,指出当下宪法实施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没有准确地界定宪法实施概念的性质,以及没有对宪法实施建立起一套科学和合理的分析系统。作者认为,从理论来看,宪法实施是使静态宪法变成动态宪法,宪法实施概念所要解决的主要理论问题是"行动中的宪法",但是宪法实施是一个集主观评价与客观实践于一体的复杂现象,必须要在认真分析宪法实施对象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分门别类研究,对实施可能性做出区别对待基础上,才能进行科学的分析;从实践来看,宪法实施概念具有很强的目的性,需要解决特定的宪法问题,因此,离开了具体目的性的指引,纯粹的抽象意义上的宪法实施,在实践中,不仅不利于树立宪法本身的权威形象,相反还会严重影响宪法作为根本法自身所具有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10.
宪法命运的文化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宪使宪法更加完善,但这不是最终目的,修宪后的贯彻落实更为重要.贯彻落实宪法,使宪法有一个好的命运,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宪法文化的建构非常重要.在很大程度上,一国的宪法文化决定着一国的宪法命运.我国宪法的未来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宪法文化的建构.我国应当从宪法观念、宪法制度和宪法理论等方面入手,加快宪法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