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通过对个案以及对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分析。发现我国应急预案存在诸多缺陷。预案体系尚不完整,缺乏必要的预案;预案内容简单、缺乏可操作性;缺乏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预案的制定和修订程序欠缺。建议借鉴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经验,改进我国应急预案的内容,完善应急预案的制定程序,重视应急预案的修订。  相似文献   

2.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一案三制"的重要内容,对我国应急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实践中却遇到了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困境。突发事件的发生、演变和危害等具备极强的不确定性和独特性,其应对是高度情景依赖的,本文将对这种实践困境给出理论上解释,并从风险评估基础上的参与式编制、特殊情景下的授权与监督、加强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政法要闻     
(2005.1.21-2005.2.20)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获原则通过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05个专项和部门预案以及绝大部分省级应急预案编制基本完成,全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建立。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规定了国务院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对于指导地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有效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折喜芳 《河北法学》2011,29(5):184-188
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我国已经进入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应急管理能力低下的问题在地方政府管理中愈加凸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应以法制化为基础和归宿,以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和应急预案体系为前提,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我国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已纳入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而县级以下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和单位在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上,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基层规范编制和科学管理应急预案工作。  相似文献   

6.
卫生应急工作要迈上科学发展轨道,应多关注从"机制"建设上找寻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及应急机制建设重要性入手,探究卫生应急机制建设过程中尚存的"拦路虎",找寻卫生应急机制建设应对之策,即:关口前移,建立应急预案动态更新机制;瞄准实战,建立突发疫情应对处置机制;筑牢"后墙",建立突发事件储备保障机制;紧盯"重心",建立医院危机攻关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7.
透过巨灾应对工作经验可以看出政府应急与社会应急的不同角色和分工;志愿者在"5.12"地震救援和灾后重建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国的社会应急能力建设与志愿服务法制发展面临着一系列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专题调查获得的研究结论证明了相关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鉴于此,从志愿服务法制、社会动员法制和公共应急法制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国实际出发,应思考加强社会应急能力建设和完善应急志愿服务立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8.
王友海 《刑警与科技》2013,(Z2):250-252
<正>一系列突发事件促使我国各级政府更加重视应急管理,我国目前已初步建成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应急信息平台已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优先主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把公共安全列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也都对应急平台体系建设作出了相应部署。  相似文献   

9.
洛克曾经将行政紧急权力视为一种"行政特权",而在法治国家中所谓的特权不过是紧急情况下的优先权,而且永远在法律统治之下。因此规制行政紧急权力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而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行政紧急权力做出规定,规定了行政紧急权力运行边界的应急预案也没有具体规定。应急预案有广义和狭义概念之分。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广义的应急预案包括行政机关指定的应急预案,这类应急预案具有适用对象特定性、相关性与时效延续性的特点;还包括非行政机关的社会主体制定的应急预案。行政机关制定的应急预案的法律性质应当具有同等法律文件的效力;非行政机关的社会主体制定的应急预案不具有法律效力,仅在其组织内部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中涵括了应急法治的大量论述和时代要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确立了法治政府建设总体目标,也明确了应急法治建设的时代重任;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点阐发了体现习近平法治思想之应急法治观的新安全格局方针政策;中国特色应急法治原则的基本内涵和风险防范、应急管理、依法应对等要义,应当成为高度自觉的社会共识和共同行动;新阶段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从理念、队伍、立法、执法、司法和预案等方面加强应急法治建设,研究和推进一系列中国特色应急法治建设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应急预算法制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国家遭遇各级各类突发事件之时,需要坚实的公共财政保障,而这又有赖于完备的应急预算,因此,应急预算法制是政府应对危机的基本法制要件。比较美国和日本,我国当前应急预算法制粗疏模糊,在《预算法》即将修改的背景下,急需针对应急预备费的提留管理、应对突发事件之特别预算的创设构造、中央与地方应急预算的分配编制等关键性问题尽早进行立法安排,从而为我国政府今后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可行可靠的应急预算法制化供给。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在预案体系建设、应急平台建设、应急规划编制以及应急演练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应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展望新的一年,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将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加大攻关和应用力度,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化公众参与的作用,使应急工作取得更显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突发事件中有效的信息沟通能够稳定公众情绪,形成应急联动,降低应急成本,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当前,我国政府在突发事件中的信息沟通能力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应从完善应急设施、整合信息资源、加强应急培训、提升责任意识、加强对公众的沟通和引导、加强对媒体的引导和管理等方面提升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信息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4.
政府应急征用作为弥补政府储备不足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政府应急管理。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从法律至各级各类预案的层级完备的政府应急征用法律规范体系,但是由于现有规定中的条文抄袭现象比较严重和缺乏全国性专门立法等情况,仍然存在征用主体和被征用人权力(利)义务不清晰、征用和补偿程序缺失、征用补偿标准模糊等问题,直接影响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果,需要从制度上进一步明晰征用主体以及被征用人的权(力)利义务,建立征用和补偿程序,完善公平合理的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已经启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工程,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日益加快政治与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过程中,国际社会和国内现实越来越凸显的时代需求是转变政府执政观念,完善政府管理体制,规范行政行为运行机制,提升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益,其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建设就是尽快建立和完善政府应急机制,加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能力,以保障社会发展秩序和公民生活环境的良性氛围。公安应急处置机制要从学理上做出理性界定,重点在于结合我国公安机关现实状况分析并勾勒了公安应急机制建设的基本范式和关键技术,着力点是提出了适应我国具体国情的公安应急处置模式建设的思维方式和可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频繁发生,对我国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提高应急管理能力迫在眉睫。目前,地方政府在应急管理中主要存在法律不健全、防范意识不健全、管理机制不科学、社会力量参与不够和物质资源缺乏等缺陷。本文指出针对这些缺陷,需要改进目前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体制以提升地方政府执行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我国当前面临的一系列自然灾害和繁重的应急救援任务,指出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从国内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现状出发,结合贵州黔东南实际,分析当前依托公安消防部队建设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从强化意识、政府层面、社会支持、责任落实、机制建设、综合保障等多个角度出发,提出依托消防部队全面推进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完善我国传染病疫情防控法律规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系统分析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在本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一些短板和不足,从法律定位、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充实地方政府疫情应对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的特定情形、完善疫情防控的保障和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略论我国社会预警和应急管理法律体系的现状及其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已初步建立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基本法、大量单行立法与之并存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但形式上仍需加强统一立法,制定统一的《紧急状态法》和《灾害救助和补偿法》等法律;内容方面应当重视程序制度建设,包括内部程序制度化和将民众参与纳入应对机制,扩展行政指导等柔性执法方式在危机应对中的应用,建立灾害保险制度,完善灾害救助和补偿制度等。  相似文献   

20.
庞伟 《刑警与科技》2006,(4A):54-58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同时,25个专项预案、80个部门预案相继完成,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预案也基本完成,从而标志着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已经建立并正式运行。《总体预案》作为全国应急管理的总纲,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它对健全和完善应急机制,提高政府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构建平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