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不可抗力     
人类总是不断地征服自然以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然而,人类每次取得胜利的同时,都会出现新的环境问题。所以,即使到了科学发达的今天,自然灾害仍然威胁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干扰着社会正常的民事流转。建立不可抗力法律制度是人们解决自然灾害和社会变故影响民事活动的法律手段.研究不可抗力问题对了解受到自然灾害及社会变故影响下的法律关系之发生、变更及消灭有着重要意义。一、不可抗力的范围和特征《民法通则》第10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一规定以民事基本法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敬言 《法学研究》1985,(5):12-12
编辑同志:贵刊一九八五年第三期刊登王希仁《论鉴定》一文,认为“不可抗力的认定”“需要运用科技手段进行鉴定,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是不正确的。按照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的规定,“不可抗力事件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对其发生和后果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事件”。常见的不可抗力事件有两类,其一是由自然界的原因造成的不可抗力事件,例如地震、水灾、旱灾、海啸等;其二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不可抗力事件,例如战争状态、封锁禁禁运等。无论属于哪一类不可抗力事件,均不可能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对之进行鉴别、分析、化验和测定。  相似文献   

3.
张冬 《法学》1992,(11)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民法通则》第10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经济合同法》第27条规定,由于不可抗力致使经济合同无法履行,允许变更或解除合同。第34条规定:“当事人一方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不能履行合同时,应及时向对方通报不能履行或者需要延期履行、部分履行经济合同的理由,在取得有关主管机关证明以后,允许延  相似文献   

4.
一、房屋租赁合同一般不能适用不可抗力条款 我国《合同法》第117条第1款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第2款规定:“本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非典”疫情及其防治措施对  相似文献   

5.
罗万里 《河北法学》2000,(1):135-137
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于把不可抗力称为“免责条件“或者“免责事由”,学者们也普遍同意不可抗力是当事人用以免除责任的一个正当的抗辩事由,而且各国法律基本上都把不可抗力确立为免责事由.我……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民事法律承认并规定了不可抗力制度,根据不可抗力的特点及该制度的立法目的,这些规定属强制性规定。但是由于成文法的局限以及规定的不完备,使得不可抗力条款存在发挥作用的空间,以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不可抗力条款具有独立性,不能与免责条款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7.
格式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提出的旨在免除或限制其未来责任的合同条款。免责条款的特点  1免责条款不同于不可抗力条款,它是一种合同条款,是合同的组成部分。因不可抗力不承担民事责任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因而不属于免责条款,而是免责的法定条件。  相似文献   

8.
不可抗力免责是指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害不承担责任,不可抗力一般不能免除其他致害原因产生的责任。不可抗力免责源于其欠缺主体性,无可归责之主体,因此仅可成为损害之事实原因,不具备法律上的原因力,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欠缺因果关系。但在由不可抗力引发侵权行为致害、以不可抗力为故意侵权行为之手段以及因过失行为增加不可抗力致害的机会或可能性等情形下,不可抗力实则已成为"侵权行为"这一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组成要素之一,使其具备了可归责性,具备了法律上因果关系的原因力,因此不可抗力不能免责。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民事法律承认并规定了不可抗力制度,根据不可抗力的特点及该制度的立法目的,这些规定属强制性规定。但是由于成文法的局限以及规定的不完备,使得不可抗力条款存在发挥作用的空间,以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不可抗力条款具有独立性,不能与免责条款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0.
<正> 一、《经济合同法》第27条的缺陷和消极后果我国《经济合同法》第27条第1款第4项规定:“由于不可抗力或者由于一方当事人虽无过失但无法防止的外因,致使经济合同无法履行”,允许变更或解除经济合同。该规定中出现了“不可抗力”与“一方当事人虽无过失但无法防止的外因”两个概念。《民法通则》第153条对不可抗力作了定义性规定。即:“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  相似文献   

11.
论不可抗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合同法》第117条第2款规定:“本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该定义内容看似完整、全面,事实上是一种抽象的概括,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不可抗力的性质及其范围。学理上没有形成严密的体系,尚有待进一步推敲;司法实践中,因不可抗力所致的合同纠纷不断发生。因此,重视不可抗力问题的研究,对正确确认当事人的违约责任,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现实必要性。一、不可抗力沿革及其缺陷不可抗力规定源自罗马法。罗马法规定不是由于债务人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某种不可抗力的灾害造成的损失,债务…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国家赔偿中,由于第三人的过错而引起的侵权损害,受害人是否有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或者说,第三人过错是否属于国家赔偿法中的免责情形?对此,国家赔偿法并无明确规定,该法第五条和第十七条对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免责范围的规定皆为“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对该项规定,有的学者认为该法律条款缺乏明确解释,但应包括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七条规定的不可抗力情形。①也有学者主张,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包括不可抗力、邮政通讯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可以得到补偿的。②而多数学者认为,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是指不可抗力、第三人过错、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13.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医疗事故纠纷大部分属于民事纠纷,虽然“不可抗力”是民事基本法规定的抗辩事由,但在以往的医疗纠纷中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基本上不用“不可抗力”来说事,经常是用“医疗意外”、“并发症”、“特异体质”等来作为抗辩理由。这是因为原来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明确  相似文献   

14.
关于瘟疫法律性质的探讨——兼论“SARS”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瘟疫的法律性质关于瘟疫的法律性质,人们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不可抗力,一是意外事件。那么究竟其属于哪一种,要从分析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的构成特征入手。(一)不可抗力不可抗力,顾名思义,就是指客观存在的,依人力所不能抗拒的力量。我国《民法通则》是这样定义不可抗力的,即“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具有主观和客观的双重特征。依上述之规定,我们可以按以下特征来确认不可抗力。第一、不可抗力具有不能预见性。不能预见是从认识能力上来确认不可抗力的一个主观因素。首先,是指在…  相似文献   

15.
何畅 《法制与社会》2014,(8):283-284
不可抗力作为法定的免责事由,在我国民法学界已经成为定论。但是我国理论界对其研究并不深入,法律规定也并不详细。我国立法中并没有关于不可抗力条款的规定,学界对于不可抗力条款的内容颇有争议。并且对于政府行为是否属于不可抗力范围之内,学者们也都各执一词。本文将对不可抗力制度中的焦点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侵权责任法》第29条规定了作为抗辩事由的不可抗力。其法规范适用在过错责任原则与无过错责任原则下应有所区分。不可抗力在过错责任原则下具有普遍适用效力,但在无过错责任原则下,其适用取决于法律的明确规定。在免责效果上,不可抗力原则上只能免除与其原因力相适应的责任。在环境污染责任中,要依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理处理《侵权责任法》第29条与分则"环境污染责任"一章、《环境保护法》及其特别法之间的适用关系。同时,要注意环境污染责任与高度危险责任竞合时抗辩事由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浅述情势变更原则在房地产审判实践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情势变更原则,就是传统民法理论上所称的可免责原则,它包含了不可抗力部分,但免责范围又比不可抗力更为广泛,更为灵活.从直观意义上说就是由于不可抗力或一方当事人虽无过失但无法防止的外因,致使双方签订的合同无法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若继续履行将显失公平时可允许变更或解除原合同的一种事由.情势变更原则的具体适用应当以公平原则为前提.情势变更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事实,只有当该情事的发生确实导致原合同无法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若继续履行将显失公平时才可适用该原则,给一方当事人予以适当范围的免责.  相似文献   

18.
一、律师主持调解的概念和性质根据《律师暂行条例》的规定,律师作为国家的法律工作者,其主要业务之一就是“接受非诉讼事件当事人的委托,提供法律帮助,或者担任代理人,参加调解、仲裁活动”。非诉讼事件如签订合同、订立遗嘱、遗产继承、对外贸易等.有相当数量的纠纷是不到法院起诉,而在当事人之问通过调解或仲裁就可解决的。笔者认为律师仅仅作为非诉讼事件的一方代理人参与调解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了。在实践中已经发  相似文献   

19.
尚鑫 《法人》2020,(4):80-82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由于延期复工、交通管制和限制人员流动等防控措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建设受到较大影响。此时,工程建设承包人可能为规避责任、减轻损失利用不可抗力免责的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提出免责、索赔或顺延工期等申请。对此,本文从疫情的法律定性出发,以建筑工程合同中发包人的视角,分析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给发包人带来的法律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每年有大量的经济合同因各种原因得不到履行,其中,当事人一方借口因不可抗力或无法防止的外因而拒绝履行的占去了相当比重。不可抗力和无法防止的外因,是我国经济合同法上可以导致经济合同变更或解除的法律事实。经济合同法第27条规定,由于不可抗力或一方当事人虽无过失但无法防止的外因,致使经济合同无法履行时,当事人可以变更或解除经济合同。因不可抗力而变更或解除合同,在法律上和法学上都比较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