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际组织中的多数决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决系一种被国际组织广为采用的表决机制,学界对它的褒贬相别相异。从国际民主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简单多数决与绝对多数决对于提高国际组织决策正确概率的差异,并导入“变动多数原则”。对于国际组织有效发挥全球共治之机构载体的功效,以及构筑和谐的国际组织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立法中的多数决追求的是民主、效率和正当的价值,但这些价值取向仍需通过科学的操作规则予以体现和保障。我国立法表决制度及其实践均显现出多数决制的自身弊端。本文试以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我国立法多数决进行剖析,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资本多数决原则是股份有限公司议事和决策的基本规则。资本多数决既是股东民主的要求,也是公司效率的需要。在公司运作过程中,资本多数决与少数股东保护之间有内在的冲突,成为控制股东损害少数股东利益的诱因。从制度设计上约束控制股东,维护少数股东与控制股东利益的平衡,是公平、正义等法的基本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住宅建筑己逐渐向高层化发展。多个所有权人共同拥有一栋建筑物的情况屡见不鲜,形成了事实上的建筑物区分所有现象。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中的共有权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争议都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其中关于共有部分和公共事务的利用和管理问题。现行《物权法》对上述问题作出了规定,对共有部分和公共事务的利用和管理采用多数决原则是非常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浅析资本多数决原则——对股东大会决策机制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股东"同质化"基础上衍生来的资本多数决原则虽然体现了一股一权的形式平等,但由于现实比理论假设复杂多样,导致了"多数资本的暴政",对小股东的保护也越来越难以实现,很多国家都在寻求平衡大小股东、股东与公司之间利益的出路。通过对资本多数决根源的追述和相关制度的分析,希望能对制度和实践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民主视域下的资本多数决异化根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多数决这一民主表决机制自身的缺陷,资本多数决原则虽来源于对正义的诉求,却易被大股东所滥用,悖离实质正义,出现异化的结果.为此,应在坚持资本多数决的同时,通过制度安排来维护小股东的权益,减少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的机会,以实现股东间关系的制衡. 相似文献
7.
资本多数决的限制与小股东权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多数决原则在公司议事中的正当运用,能有力地保障公司经营决策的高效运行,但实践中,不泛对该原则的滥用,由此导致损害小股东利益的现象频发,挫伤了小股东的投资热情。为依法保护小股东的利益,应逐步完善相关立法,赋予股东与其所持股份相一致的表决权,明确大股东在行使表决权时所应承担的义务,以实现权利与义务的制衡;赋予小股东特定情形下的股份收买请求权;限制大股东的表决权;加强对股东会决议的监督;同时,赋予小股东在特定情形下提起派生诉讼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民主意味着国家主权来源于人民,它仅和“公意”有关。多数决原则是社会组织或者共同体一种决策手段,它与民主不具有必然联系。代议制赋予人民选择代表的自由,但人民并无法掌握国家权力,其结果是形成精英贵族而不是实现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应该真正实现人民掌握国家权力,走自己的民主发展道路,而不是迷信西方代议制。 相似文献
9.
民主意味着国家主权来源于人民,它仅和"公意"有关。多数决原则是社会组织或者共同体一种决策手段,它与民主不具有必然联系。代议制赋予人民选择代表的自由,但人民并无法掌握国家权力,其结果是形成精英贵族而不是实现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应该真正实现人民掌握国家权力,走自己的民主发展道路,而不是迷信西方代议制。 相似文献
10.
11.
12.
Aleksandr Verkhovskii 《Russian Politics and Law》2014,52(5):50-72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evolution of relations among Church, state, and society in Russia over recent years in the light of comparisons with other predominantly Orthodox Christian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3.
14.
加强法治,促进和谐——论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和谐是一个古老而又经久不衰的跨学科概念,具有美学本源、哲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在和谐社会的全部内涵和基本特征中具有统揽全局、支撑全局的作用。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机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围绕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与世界的和谐这四个方面发挥法律的引导和维护作用。和谐社会的法制保障包括立法保障、执法保障、司法保障和守法保障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16.
17.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依法治税"在我国税法学以及税收实务界获得了广泛认同。通过法律话语分析可知,"依法治税"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在我国形成的独特话语现象,其理论言说的话语主体为政府官员,其言说的内容是使用法律(包括政策)"治"理税收。这样一种自上而下加以推行的"依法治税"模式在改革开放之初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随着"税收法治"的发展,"依法治税"理论言说开始式微,并且成为阻碍进一步推动税收法治的话语障碍。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