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国务院于2003年4月27日通过的《工伤保险条例》已于2004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保障遭受工伤的劳动者的权利和利益的重要立法。经过几年的运行,由于立法在保障劳动者的救治权和经济补偿权、促进工伤预防与职业康复和分散用人单位风险等方面有所创新,因而对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及其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对保障工伤及受到职业病伤害的职工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劳动者在发生工伤或患职业病后能获得及时的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但是,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工伤保险条例》中第17条即工伤认定程序中有关工伤认定申请主体、工伤认定申请时效及工伤认定地域管辖的规定中存在一些瑕疵,使得一部分劳动者在遭受工伤后,无法及时、便捷的获得补偿,甚至无法主张自己的权益。这影响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法律实效,存在改进的必要,本文将就此存在的法律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自己的立法建议,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立法者的注意,并对我国的工伤保险立法时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工伤认定程序问题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对保障遭受工伤及职业病伤害的职工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工伤保险条例中的工伤认定程序较以往更为规范,但是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使得一部分劳动者在遭受工伤后,无法及时、便捷地获得救济,严重影响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法律实效。应进一步完善工伤认定程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工伤保险条例》(下文或称《条例》)是一部十分重要的行政法规,是我国社会保险方面的最新立法。《条例》于2 0 0 4年1月1日开始施行,我国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已经做了大量的实施准备工作。但是,《条例》的实施并非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一家的事情,我国各级工会组织也应当依照《劳动法》、《工会法》和《条例》的规定积极参与《条例》的实施工作,积极地在《条例》的实施过程中履行工会依法承担的各项社会职能。首先,工会的基本职责要求工会组织积极参与《条例》的实施工作。《条例》的主要立法宗旨是“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  相似文献   

5.
新《工伤保险条例》的颁布与实施 ,对于规范工伤保险制度 ,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健康 ,维护职工的权益有着重要意义。在实践中 ,要严格把握其与原《试行办法》的不同 ,依照新的规定处理工伤保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要总结实践经验 ,为立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工伤保险条例》和《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针对非法用工伤亡人员的特殊制度安排并没有向这类群体提供恰当的保障,反而将他们置于制度保障的夹缝之中.非法用工单位与其职工之间法律关系复杂,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单位并未立即丧失主体资格,与其职工保持劳动关系,其他类型的非法用工单位与其职工之间应为雇佣关系.由于非法用工单位职工多数与其单位没有劳动关系,无法进行工伤认定,应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法院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对事故性质进行认定.《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不仅对非法用工单位职工伤亡事故赔偿的核心问题未置一词,向这些劳动者提供的赔偿数额也低于《工伤保险条例》的补偿水平.综合看来,《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这种专门性立法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伤保险制度改革与立法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伤保险是世界上实行最早、实施最为广泛的社会保险制度,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保险制度。然而,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工伤保险相对于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却显得滞后,形成了与现实需求严重脱节的局面。2 0 0 3年4月2 7日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为建立和发展工伤保险制度确立了法律框架。一、中国工伤保险制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1 .将建立工伤保险制度作为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工伤保险的雇主赔偿性质和工伤事故、职业病对劳动者身体与生命的直接危害,决定了国家在建立工伤保险制度中负有不可…  相似文献   

8.
新《工伤保险条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月1日施行的《工伤保险条例》对于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减轻企业的工伤负担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伤保险制度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针对日益突出的新问题,新《工伤保险条例》进行大幅度的修改。不仅扩大了认定范围,简化了认定程序,还提高了部分工伤待遇标准。这样的修改,不仅符合民众的诉求,而且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代表了类似法规完善的一个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9.
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赔偿适用关系立法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赔偿适用关系上,国外有四种立法模式。我国实施的《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相应规定存在因用语问题导致主张模式不明确,以及就第三人侵权所致工伤和非第三人侵权所致工伤立法模式不统一等问题。在四种模式中,统一采取补充模式比较符合公平、公正原则,符合我国立法现实。在统一采取补充模式下,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和尽到安全防护义务时需要调整现工伤保险待遇给付责任分配比例,且考虑兼顾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主观过错;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不考虑用人单位主观过错;第三人侵权的场合应赋予工伤保险机构、用人单位代位求偿权。  相似文献   

10.
《人事天地》2011,(8):11-11
从7月1日起,山东省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正式执行。《办法》在工伤保险基金统筹使用、工伤认定申请、职工工伤致残鉴定及享受各级待遇方面均作了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11.
通勤事故工伤认定标准的设定直接关系到劳动者利益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对此类工伤的认定存在着标准过高、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不利于劳动者利益的保护,需要从时间标准、路线标准、原因标准三个角度,对其进行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案情简介:黄某系某初级中学教师,该中学系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10年2月1日,黄某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受伤。2011年2月1日,黄某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某地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某地人社局认为黄某提交的工伤认定申请不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第二条和《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第六十七条规定的受理条件,决定不予受理,遂作出《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黄某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3.
统计分析煤矿、铁路行业等风险较大行业和中等风险行业在1995年至2010年间工伤事故数大幅下降,说明《工伤保险条例》实施效果显著。工伤保险立法应扩大保护覆盖范围,细化行业差别费率和行业内费率档次;应注意同类立法时间的恰当衔接,有效提升各法的实施效果;下一次修正《工伤保险条例》宜与本次修正间隔4-5年;加快配套法规立法,争取工伤保险法实施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工伤赔偿模式根据政府的角色大致可以分为公共工伤赔偿和私人工伤赔偿模式,而公共工伤赔偿与私人工伤赔偿相比较有较大的优势,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工伤赔偿模式。2004年《工伤保险条例》确立了公共工伤赔偿和私人工伤赔偿并存的“双轨制”工伤赔偿模式;《社会保险法》做出重大突破,确立了公共工伤赔偿的有限“单轨制”模式;而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在工伤赔偿的模式上,又重新退回到原来的“双轨制”模式,没有正确处理好与《社会保险法》这个上位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人事天地》2014,(8):61-61
<正>今年是《工伤保险条例》实施10周年,记者日前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获悉,截至2014年5月底,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突破2亿人,达到20011万人,工伤保险制度覆盖人群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负责人介绍,自2004年实施《工伤保险条例》以来,工伤保险制度不断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人群从以国有企业职工为主扩大到除国家机关和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以外的各类用人单位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近年来,通过实施"平安计划",  相似文献   

16.
《人事天地》2013,(9):57-58
正《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586号)已经于2011年1月1日实施,为妥善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更好地保障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2013年4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贯彻执行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提出  相似文献   

17.
工伤保险制度对防范和化解劳动者的意外风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甘肃省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着覆盖范围窄、认定不合理、工亡补助金偏低、法律责任不公平等主要问题。将公务员的工伤纳人保险制度之中,取消对犯罪和违法行为的一概否认,适当延长工伤认定申请时限,提高工亡补助金标准,强化法律责任是立法中可资借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工伤救济已发展成为社会化法律责任制度,但从本源上说仍是广义民事侵权的一种,因而工伤受害人的民事救济会涉及工伤保险待遇与人身损害赔偿两种请求权的竞合。我国目前相关法律存在立法空白,而国务院的个别工伤行政法规与最高人民法院的人损赔偿司法解释却又存在矛盾与冲突,司法实践中缺乏统一法律依据,导致裁判结果不一致。对此应当通过完善工伤救济制度、区别对待的立法方式解决工伤救济请求权的竞合问题,以全面实现保障与救济工伤受害人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工业社会,工伤是经常发生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问题。工伤赔偿与民事赔偿请求权竞合时给司法审判带来了困难。理性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未来工伤保险立法必须对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之间的适用关系做出明确的界定,应根据工伤发生的原因而适用不同的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退休劳动者是否能够享受工伤保险保障,在理论和实务中争议颇多。问题纠葛的核心在于两点:其一,如何认识退休的法律含义?其二,如何认识工伤保险法与劳动法的关系?虽然退休劳动者不宜认定与所在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但并不能据此剥夺退休劳动者的工伤保险权,在允许退休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的同时,应当在工伤保险强制性和工伤保险待遇等方面,结合退休劳动者的特殊性进行相应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