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性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借助于一定的客观外在条件,更需要在社会实践中的自觉修养.按照一定的规范原则进行自我修养,这是女性自身完善,自我发展的基本途径.一在生活实践中,女性总是在一定的规范下逐步提高修养水平和层次的.妇女的规范修养正是一个不断适应规范、提高规范能力,使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律令的过程.女性规范修养的实质就在于使妇女开展积极的自我斗争,在新与旧、正确与错误等各种规范要求的冲突与  相似文献   

2.
分析康德短文《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结合康德批判哲学的理路以及黑格尔对康德思想的批判性发展,可以看出,启蒙精神的旨要不只是"知识",而是"道德"和由"实践理性-道德"引导下的"勇气"。"启蒙"之所以强调"勇气",乃在于"启蒙"不仅是"知识之积累",而且还在于"道德"之"自由"。在这个意义上,"启蒙"是"精神"层面的问题。"启蒙"需要"精神","精神"需要"启蒙"。于是康德强调,启蒙精神就是"精神"要摆脱自己加于自己之上的枷锁,因而启蒙也就是"精神"自己"认识自己-解放自己"的历程。启蒙精神使我们认识到,"理性"不仅有权设定界限,而且也有权超越自己为自己设定的"界限","理性"就是一种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3.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1、有肯定而恰当的自我观念 ,自我确证能力良好。能悦纳自己 ,同时又使自己为他人所悦纳 ;能对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做出客观、恰当的认知和评价 ,体验到自我的存在价值 ,同时又不过分夸大自我 ,而有自知之明 ;能确定一个切合个人实际的理想目标 ,既不苛刻要求 ,又不非份奢望 ;既使个人在理想的实现过程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又努力使自身潜能不断发展 ;虽然有时也可能感到对自我不满意 ,自己也并非时刻被他人所喜爱 ,但是积极而肯定、乐观而自信的自我观念却始终占优势。2、有积极而适当的人际关系 ,人际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的实质是人的文明教化:根本任务是引导受教育者的精神发展,使某种“人”的理念转化并保持为其人生的信念。道德教育的知识必须承载受教育者确信为不言而喻之真理。西方道德教育的基本知识资源来自基督教信条;中国道德教育的知识以中国先哲所创“思想范式”为本体,融文史哲艺知识为一体。道德教育的意义在于文化传承,中西道德教育面临不同问题。中国道德教育学科应建设为学科制度中的特殊学科:拥有独立于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知识之外的、承载中国人确信为不言而喻之真理的知识的独立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一个人的战争>有觉醒的女性意识,那么这种觉醒充其量不过是能够大胆表达女人身体的欲望.从成长角度看,她不能确立自身的位置,也理不清自己和世界的关系,没有找到真正的"自我",不是成熟的个人,更不是成熟完善的女人.所以我们不得不关注女孩--孩子的成长,寻求个性独立的社会位置,从而建立更完善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上世纪20年代文学界新涌现的"乡土小说",周作人对其概念化的弊端进行了批判,认为那些虚假的、效仿的、不自然的作品,不管它是新是旧,都是没有什么价值的,究其缘故,在于它没有真实的个性。进而提出自己的乡土文学观:作家只有真正将自身的个性和培育他的"土之力",即地方性有机结合起来,创作的作品才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一) 自我意象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发现之一。所谓自我意象就是“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自我观念,就是人们对自己能力、智力、个性等的自我认识与评价。它常常表现于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发动、支配、维持和定向。 自我意象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之分。积极的自我意象使一个人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因而是一个人不断走向成功,不断进取的心理保证;而消极的自我意象却使得一个人丧失信心,缺乏斗志,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因而是其不断走向消沉、消极无为的心理原因。具体来说,如果一个人的  相似文献   

8.
案例赋予知识"情感",案例使知识与实用衔接.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促使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身体验与自我价值观,主动地认识知识,形成富有个性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9.
大学论     
论述"大学",是为了明晰大学之道。大学之道是彰显德性,使人"知义"而"至善"。大学汇聚真善美,自身具有永恒的垂范于世的光辉德性。大学的产生和存在是为了促进"人"全面发展,从而满足"人"或"人类"的需要。国家或政府等大学管理机构应着力为大学提供好的研究环境,使大学真正起到满足人类激发潜能、内在完善和自我实现的创造性需要。  相似文献   

10.
人本化德育是当前德育发展的趋势,在德育过程中它强调人的主体性、人的自我价值,并从个体的自我需要出发进行道德教育,从而实现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因此,从人本化德育的本质入手,探讨新时期大学生人体化德育的构建模式,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现代化必然要求教育的现代化,对教育的思考应读从教育目的人手,应当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手段,应当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历史阶段。省委书记李鸿忠提出要建设"清廉为官、事业有为"干部队伍,省长王国生参加省人社厅党组民主生活会提出,要迎接新常态下"业务发展之考、自身建设之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厅长翟天山在全省人社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人社部门迎接"两个大考",实现"两个有为",必须按照从严、从实、从优的要求,加强系统自身建设,持续改进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能。作为就业系统干部,如何适应当前政治环境和就业新常态,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我谈几点想法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种政治组织,政治要求是最根本的要求,政治属性是最主要的属性,政治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关键在"政治"二字。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的自觉自信。"自觉"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建党之源的理性回归、治党之本的对标定位;"自信"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兴党之策的时代审视、对强党之路的自我革命。这种自觉自信,必将推动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翻开历史画卷的新篇章,开创历史进程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4.
论敬业精神     
"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的做好本职工作。精神是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人的头脑产生的思想成果。敬业精神是劳动者在其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工作和职业的热爱,并且愿意为本职积极投入和追求上进的一种态度。它既是社会职业道德观在个体身上的体现,同时也是个人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敬业精神包含畏业、识业、爱业、勤业、精业、新业六个层次,有其自身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时代的产物,是与现代性问题紧密相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反现代性的现代性",是在批判现代性中重建现代性的,而现代性的批判与现代性的重建都是立足于"共同体"角度的。马克思批判现代性就是要立足于批判"冒充共同体"(包括货币、资本抽象共同体与国家虚幻共同体等)对于人的本质的异化;马克思重建现代性就是要立足于重建"真正共同体",实现人的本质的真正复归,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真正的自治是"公序良俗"的体现,它需要法治和德治的配合;法治如果缺乏自我治理和道德基础,最终会变异为法家之治或刑名之术;德治在现实中的落实,也离不开自我治理及法律的规范.自治、法治、德治是相合相属的关系.虽然,三者均可以"独立成治",但是,它们各自的"独立成治"都包含了其他二者的内容.只有认清它们各自的本质及相互之间的...  相似文献   

17.
儒学是一种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其主旨指向一种成人之道,即通过修身促进生命境界的转变与提升,达到人格的完善与健全。但自我的修养与人格完善并非纯粹内在精神的孤立转化,儒学视域中的人性具有内外交通、人我相联的关系性与社会性,这种关系性与社会性是自我不可或缺的构成性要素。自我必须在与他人的共同生活与共享理想中才能清晰地界定自己,充分地发展自己。这种构成性在《大学》中集中体现为儒学内圣外王的理论架构,在自我修身的高级形态中,内圣与外王一而二,二而一,构成一个不可分的修身连续体。儒学视域中的成人之道在于自我的个体性与社会性、自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之间的互动与平衡。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形成了丰富的思想体系。他提出了在创新过程中要以实践为基础、打破教条主义束缚、进行独立思考的"创新"思想;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三大产业结构关系、区域发展关系、城乡发展关系;要重视植树造林、治理污染、节约能源,推行绿色环保生态观;要在全面对外开放的基础上批判地向外国学习,并将所学的知识"中国化";要使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这些都是"五个发展理念"形成的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学校系统中,由于受工具理性、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混淆、学业成绩和文凭成为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学校功能偏离,造成学校教育过程中人被忽视、受教育者自主学习意识逐渐丧失、行政工作取代教育工作等问题。通过分析"学校即社会""去学校化社会""教育化社会""学习型社会"四种模式,发现学校真正的职能在于让受教育者实现自我和推动社会发展,实现二者的有效联动。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现实社会中,知识总量空前膨胀,知识老化的周期日益缩短,而人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这就给我们大学生提出了一些严峻的问题:如何学习才能适应这种变化?如何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快速地获取自己需要的那部分知识?如何才能使自己不落后于这个知识不断发展的时代?这些问题要求大学生的学习任务已不再是仅仅掌握知识,扩大知识面,而应在于积累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自己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以及创造知识的能力.要培养这些能力,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