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92年中韩建交至今,如何妥善和有效地处理美韩同盟与中韩伙伴关系之间的互动,一直是横亘在中美韩三国间最大的难题之一。尽管不少有识之士曾试图通过建构多边机制以容纳"同盟"与"伙伴",或是努力促成两者在区域安全、经济秩序分别主导的基础上并行不悖地发展;但这些方案最终或归入失败,或束之高阁。文章认为,文在寅时代,美韩同盟和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必须超越"安美经中"的界线,在对等基础上向对方主导的领域渗透,并通过深化中韩军事安全合作和加强美韩经济贸易联系,使美韩同盟与中韩关系达成互补性的"建设性并立"。中国应尝试通过建立中韩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推动中韩军事合作的实质性提升,吸引美国积极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防止中美韩之间矛盾的牵连扩散,并适度照顾到韩国的安全关切,来推动"建设性并立"模式的构建,使中美两大国能够以互补共赢而不是各自为政的方式,共同为朝鲜半岛乃至于东北亚区域秩序提供稳定的规范。  相似文献   

2.
东亚货币同盟:理想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当代亚太》2001,(5):32-41
东亚有可能实行某种形式的货币同盟.在开始将是实行共同单一钉住.东亚必须通过加强货币合作来推动地区货币一体化,最终建立东亚货币同盟.东亚有可能在货币一体化的机制化方面先行一步."东盟+3"合作框架对于实现某种形式的货币同盟将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行,美国强势介入亚太安全事务并大力推动亚太安全合作网络的建设。在此背景下,美台军事与安全合作依循"硬体军备"出售为基础、"软体合作"提升为重点的"双轨并进"路线,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在传统的军备出售方面,奥巴马政府不仅在军售规模和金额方面远超前任历届政府,而且根据两岸军力发展日益失衡的现实,逐步将军售的重点调整为协助台湾当局培植和发展"不对称战力"。而在"软体合作"方面,美台不断强化双方在开展军事人员培训、举行联合军事演训、提升协同行动能力、推动高层安全对话、加强情报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使得美台安全合作进一步朝着机制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美日台"三边安全对话机制的建立,三方情报合作以及技战术协同的不断加强,美台安全合作向"多边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已显露端倪。  相似文献   

4.
受自身政治大国的战略诉求、亚太经济与政治重要性日益高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日本的亚太经济合作战略在2017年重点表现在两大维度上,即引领不含美国的TPP谈判进程和对美经济合作。特朗普政府的"经济单边主义"成为制约并影响日本亚太经济合作战略展开的主要因素,但美国退出TPP也为日本引领亚太经济合作提供了一定的政治空间。此外,尽管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相当不满,但日本在处理日美贸易摩擦问题上,依然保持克制和隐忍的态度,并积极推动与美经济政策协调、能源领域战略性合作等。未来,日本对美经济合作存在"贸易问题"和"路线问题"两大隐忧,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亚太经济合作战略的实施与延伸。  相似文献   

5.
原敬以"时势论"和"实力论"的政治理念为基础,通过访美考察,形成对美认识,这种认识对于原敬的日美关系认识产生重要影响,以其对美认识为前提,原敬指出,在对外关系中要特别重视日美关系。针对日俄战争后日美关系之恶化,原敬强调要缓和日美关系,尤其是"满洲"政策要认真考虑美国因素之重要影响。一战期间,原敬以其政治理念,进一步阐释日美关系,强调日美间要避免战争,认为日本要解决中国问题,日英同盟或其他同盟均无助益,必须要取得美国谅解,与美国保持亲密关系,进而提出日美协调外交构想,并期望通过与美国共同出兵符拉迪沃斯托克开启两国合作之开端。原敬并非是无条件实现日美协调,而是在维护日本国家利益,即日本在华传统权益,尤其是所谓"满洲"权益的基础上,以美国承认日本之特殊地位为前提。原敬的日美协调外交构想作为其对美外交政策的思想基础,促使原敬内阁成立后确立以日美协调为核心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6.
2015年4月底,美国和日本签署新版《美日防卫合作指针》,这是冷战后美日同盟强化的一个标志性节点。美日不仅更新了同盟的主要目标,更显著拓展了两国安全合作的范围和层次。美日战略目标和政策方针高度契合是美日同盟强化的主要原因。奥巴马政府推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与安倍政权鼓吹的"积极和平主义"需要两国相互配合与支持,这使新形势下强化美日同盟具有必然性和稳定性。然而,美日两国的国家利益和政策导向也在一些关键领域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7.
TPP是一种旨在实现贸易、投资及人员往来等全面自由化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野田内阁意图通过TPP提升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国内农业的结构性改革,重振日本经济;在对外关系上,则欲借此修复巩固日美同盟,配合美国牵制中国的战略布局,并在未来亚太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占据有利位置。基于上述战略意图,尽管遭致日本国内长期依赖财政补贴及贸易保护的农业部门和希望继续维持现有医疗保障体系的医师会等团体的坚决反对,面临政治分裂的风险,野田仍做出了参加TPP谈判的政治决断。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亚太安全局势波诡云谲,大国摩擦趋于激烈。在此背景下,美日意图融合陆、海、空等传统领域与太空、网络、电磁频谱等新领域,大力推进跨领域防卫合作。两国合作动向蕴含多重战略考量:赋予美日同盟新的战略意涵,强化其遏制能力与应对能力;多维度重塑美日印太安全合作体系,强化对中俄战略威慑能力;日本欲借与美合作构建自身跨领域防卫体系。美日合作也面临制度、法理、经济等多层面挑战。在中美博弈趋于长期化、美日军事一体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未来美日跨领域协同防卫合作将会继续发展,并将对中国周边、亚太乃至世界安全局势造成明显冲击。  相似文献   

9.
在克林顿、布什、奥巴马三位总统任内,美日同盟经历了三次调整。1996、1997年接连出台了《美日联合安全宣言》和新版《美日防卫合作新指针》,对同盟进行了再定义,安保体制从"专守防卫"扩大到了"应对周边事态"。布什政府任内同盟被定义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日本自卫队为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军提供了后勤支持。加强美日同盟是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中之重,美国强化了在中日钓鱼岛争议中支持日本的立场。2015年出台的新《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强调美日间安全与防卫合作的全球属性,扩大了合作的范围,要求同盟从平时到战时都实现"无缝、强力、灵活、高效"的协调和反应。解禁集体自卫权是三次调整的核心内容,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被架空。同盟的调整既表现了美国共和、民主两党政策的高度一致性,也显示了美日两国利益的高度契合。中国因素是同盟调整的一个重要考量,美日在制衡中国上有共同需求。同盟的调整给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景全 《当代亚太》2006,44(9):26-30
目前,美国对日本历史问题的态度出现微妙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牵制。从同盟机制的角度来看,其原因在于:同盟这种特殊的机制需要构建的过程,在构建过程中同盟国之间存在博弈;美国从道义层面、现实利益层面出发,担心自己被同盟机制的另一参与方牵连;同时,美日同盟机制建立在美日由冲突转变为日本被美国单独占领这一基本历史事实之上,美国不可能永远在日本的历史问题上独善其身,希望通过同盟这一机制予以化解。  相似文献   

11.
日美同盟与日本的军事大国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日本军事大国化倾向不断加强。这是与日美同盟的强化过程同步进行的 ,日美同盟成为日本政府拓展军事力量发展空间的主要外部借助因素。日美同盟不仅提升了日本自卫队的军备扩张水平 ,且促使日本的海外派兵日趋“正常化”,但日本自主防卫力量的发展也给未来的日美同盟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双重视角下的美国“印太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立平 《美国研究》2015,(2):32-51,5,6
从地缘政治角度而言,美国的"印太战略"是将其"亚太再平衡"战略和亚太"轴辐"安全同盟体系扩大到印度洋区域,实行两洋联结,形成大月牙形同盟与伙伴国网络。此举试图以合作与制约双管齐下,将中印崛起规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机制和国际规则框架内。从地缘经济角度而言,世界经济重心从大西洋两岸向印太地区转移是促使美国推出"印太战略"的主要原因之一。亚太经济重心从美国向东亚及西太平洋地区和印度洋地区东部转移也促使美国提升这些次区域的战略地位。印太地区战略格局正在从一超多强向多极格局演变,形成多个三角关系。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进程不仅取决于两国国内因素,也受到印太地缘政治中其他行为者的影响。印太地区正在成为全球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下一个中心地带。美"印太战略"使印太地区战略态势更为复杂,使中国和平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3.
核武器通过对威胁能力与威胁认知的修正对同盟建立产生影响。核武器及其拥有国的数量影响同盟的结构样式和结构变动。核武器拥有、部署及威慑功能的变动持续塑造同盟参与国对威胁的认知,从而影响同盟参与国的对外政策。同盟内核保护的明确性与可信性、核武器功能及部署的分享与分工、国际核安全机制的构建,都将影响同盟的内部互信。综观朝核问题对日美同盟的影响:日美同盟参与国对外政策的不协调为其表,日美同盟内互信的动摇为其中,日美同盟结构的进一步"平等化"为其里。  相似文献   

14.
日美贸易摩擦是否推动了日本国内的结构改革,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日美经济摩擦从产品摩擦过渡到体制机制摩擦之后,二者出现了一定的同步性。如,1985年市场导向的个别领域谈判与日本的扩大内需政策,1989年日美结构协议与结构调整,1993年开始的系列经济对话机制与日本规制缓和等。文章分析的结论:是日本并不是屈服美国压力,全盘接受了美国的改革建议,而是利用了美国压力推动了必要的经济结构改革,对于并不亟需或不必要的改革,日本采取了迂回或敷衍方式,实现了"息战"。  相似文献   

15.
日美同盟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亚太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美同盟在二战后大致经历了"威权同盟"、"互助同盟"和"伙伴同盟"三个阶段,这一同盟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究其原因,是双方在亚太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有不断交迭和发展变化的共同战略利益.同盟中的美日两国既相互倚重,又彼此制约,同盟性质也随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发生着嬗变.21世纪,随着美国亚太战略的不断调整和日本的日益强大,日美同盟将对亚太格局的形成与塑造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小泉政府外交政策的走向及其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泉政府的外交政策代表了21世纪初期日本对外战略的发展方向,事关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小泉政府的外交政策可以概括为:加强日美同盟,背靠美国,"借船出海";酝酿修改和平宪法,摆脱战后束缚,向"普通国家"过渡;在历史问题上态度更为强硬;兼顾亚洲,谋求建立日本-东盟关系新模式,争夺亚太事务主导权.小泉外交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日本长期以来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战略考量;美国布什政府对日政策调整的牵动;日本国内经济政治和社会思潮现状的制约;中国经济增长对日本的刺激.  相似文献   

17.
冷战时期,日美同盟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应对所谓共产主义威胁的最重要也最为核心的双边同盟。在日美同盟建立和初期发展的过程中,东南亚因素是重大影响因素,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东南亚是确保日本不倒向共产主义阵营和日美同盟安全的关键地区;第二,日美同盟是包括美国东南亚同盟体系在内的亚太同盟体系的核心;第三,日本发挥其盟友作用,配合美国推进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开发,从“软”方面确保东南亚“自由世界”的安全,遏制共产主义在东南亚的扩张。  相似文献   

18.
田赐 《战略决策研究》2020,(2):49-64,102,103
2017年以后,美日两国都开始表达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担忧,两国对国际秩序问题的认知基本一致,都认为提高两国防务合作,加强同盟威慑力,是维护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必要举措。在这种战略共识的支配下,2017年以来,美国和日本的防务合作有了更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提升协作能力、提高进攻能力、强化联合反导能力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美国学者把对中国周边安全研究置于国际体系演变的背景下进行考察,他们密切关注中国周边外交政策调整,把"亲诚惠容"理念与中国提升周边外交软实力联系起来,认为这是中国展示"魅力外交"的重要途径。美国学者对中美在朝核问题上所扮演的角色有不同的认知,他们从地缘政治困境的角度分析"六方会谈"机制的得失,强调美韩同盟、美日同盟对解决朝核问题的制约作用。中印美战略关系的形成对南亚及印度洋的和平与安全至关重要,美国学者认为虽然美印对华战略选择不尽相同,但实行对华接触政策符合美印全球战略的需要,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双重因素制约着变化中的中印美三角关系,经济与安全是检验三角关系好坏的试金石。美国学界有关地缘政治经济考量、软实力外交、联盟体系制约作用的研究,凸显了其当代中国周边外交与安全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詹小洪 《新民周刊》2022,(13):115-115
美国是在把经济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意识形态化,用经济手段胁迫地区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5月9日,韩国新总统尹锡锐上台,韩美关系骤然升温。20至22日,美国总统拜登就访问了韩国。21日,韩国总统尹锡锐和拜登举行了首脑会谈,首脑联合声明的核心内容为,将目前局限于军事安全的韩美同盟关系延伸至面向未来的安全、经济和价值同盟。简而言之,将韩美同盟关系提升至全球全面战略同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