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琼·罗宾逊的剥削理论以要素分配论为基础;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基础;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的理论,是对我国是否存在剥削问题进行解释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剥削现象的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
剥削是某要素所有者对其他要素所有者应得的部分要素收益的无偿占有,其存在的基础是要素私有权。要素私有权是剥削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剥削的充分条件。私营经济,有可能产生剥削,但不一定存在剥削。要用生产力标准,来评价剥削。我国现阶段,要有区别地采取措施,消除超经济剥削和残酷剥削,限制经济剥削,利用剥削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最终实现消除剥削。  相似文献   

3.
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剥削观,是对我国是否存在剥削问题进行解释的基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得到相应份额,就不存在剥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确存在剥削的事实,但不能承认剥削合法,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长期存在剥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完全消灭剥削.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剥削有利于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发展,过度剥削会造成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在现实生活中,要把合法剥削与非法剥削区别开来;合法剥削利大于弊,应允许存在;非法剥削祸国殃民,必须消灭.  相似文献   

5.
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体.相应地剥削有三种形式:即经济剥削、政治剥削(或称权力剥削)和文化剥削.其中经济剥削是基础,政治剥削和文化剥削是经济剥削的派生,是经济剥削在政治、文化领域的延伸和拓展,两者相辅相成,使剥削现象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但这种剥削现象形式上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并不意味着剥削实质上的严重化.  相似文献   

6.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的表述并不严谨,没有表达出技术、管理所具有的“物化”和“活劳动”两种形态,影响到对劳动价值论的准确理解及对各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科学界定。各要素的性质及作用不同,它们是根据各自的贡献来获取收入的。资本因其在财富创造中的贡献获取收入,因其私人占有和拥有最终剩余索取权而自然产生剥削。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长期存在剥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完全消灭剥削,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剥削有利于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发展,过度剥削会造成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在现实生活中,要把合法剥削与非法剥削区别开来;合法剥削利大于弊,应允许存在,非法剥削殃民,必须消灭。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在我国现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剥削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含义、剥削现象存在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如何正确看待剥削现象中的积极因素等问题,力图科学、合理地理清现阶段剥削之含义并阐明其与阶级剥削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剥削的存在性及其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逻辑本身内含了剥削的存在.我国现阶段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无法否认剥削的存在,除非我们另创一个与马克思相区别的剥削概念.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在理解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时,应该坚持生产力标准高于生产关系标准,即坚持邓小平同志所提倡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出消灭剥削的正确判断:当剥削的存在更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时,我们应该容忍之;当剥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时,消灭它则是明智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未过时,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在社会商品经济条件下,技术是商品,本身不创造价值。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的劳动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生产要素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不等同于剥削,判断是否存在剥削的关键是劳动者是否享有与贡献相应的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11.
劳动是指一切能给人类社会发展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有目的的经济活动,是指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直接的经济活动.不劳而获,即不通过劳动无偿占有或掠夺他人的劳动成果和财富的行为就是剥削.权钱交易、贪污受贿、无偿占有公共财产等腐败行为是社会主义社会务件下存在的一种最大的剥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个人利益会促进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12.
所谓通货紧缩是指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跌的过程.关于通货紧缩的原因,主要有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加利·西林的14因素论和克鲁格曼的有效需求不足论等.关于通货紧缩的危害,主要有凯恩斯的社会生产低效论、格林斯潘的货币政策失效论和佩里的相对固定支出成本增加论等.  相似文献   

13.
剥削与社会主义的本质不相容,但出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要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存在于一定范围内的剥削现象不会损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种主张把行为是否合法作为判别剥削之标准的观点,既与实际不相符,在理论上也说不通。  相似文献   

14.
所谓剥削,是由初始资本的不平等分配导致的社会成员在最终的收入分配上的不平等。这是罗默运用模型分析法析出的马克思剥削理论的“实质”。围绕这一核心思想,罗默在剥削的定义、历史形式等问题上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它们共同构成其一般剥削理论。这种剥削理论具有形式优美、清晰易懂的优点,但这种博弈论的剥削观在内容和方法上同样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5.
谭建陵 《全国商情》2008,3(2):131-133
剥削既是经济概念,也是政治概念.经济上的剥削是非法侵占他人财产的行为,政治上的剥削是指人对人的压迫、奴役的思想和行为.无论哪种形式的剥削都是不合理的.消灭剥削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提倡、支持和鼓励剥削就会偏离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反对、限制、消灭一切形式的剥削.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和谐教育理论包括教育优先发展论、学校发展均衡论、培养目标全面论、师生关系和谐论、教育质量决定论。教育发展优先论不仅从理论上确立了我国教育在经济社会中的基础地位,而且从实践上始终把教育作为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根本问题;教育和谐论提出了“四有新人”的培养目标,确立了我国和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培养素质高、适应性强、能满足各行各业需要的合格人才;学校发展均衡论既是学校的“两条腿走路”,也是教育“普及和提高的”两条腿走路;师生关系和谐论既提倡“尊师重教”,又主张“尊师爱生”,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和谐相处;教学质量决定论不仅论证教育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而且指出了其在民族素质、国家命运、社会主义前途和国际竞争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回顾前人关于宾语的研究,进一步从事件结构,主要从该结构中动词意义表征和论元允准角度研究来宾语.因而为深入探索事件结构中的两元动词开辟新径,而且为研究语义决定论元表达这一事实打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尽管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消灭阶级和消灭剥削,但由于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政治经济客观条件所决定,在我国剥削关系和剥削现象将会长期存在。不过,剥削关系的外部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剥削关系只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可能形成剥削制度,也不可能产生剥削阶级;同时,允许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剥削现象的存在,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中虽有剥削的成份,但相当部分不属于剥削收入,其剥削的收入还有一定的"合理性"。应正视当前私营业主收入中存在的问题,尽快完善相应的制度法规。  相似文献   

20.
近年学术界就两极分化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极分化的内涵、基础、我国现阶段存不存在两极分化以及应持态度等.关于两极分化的内涵,有特定内涵论、状态趋势论和两层含义论;关于两极分化形成的基础,有私有制论、市场经济论和多因素综合论;关于我国现阶段存不存在两极分化,有否定论、肯定论和可能论;关于对待两极分化的态度,有良性论、严峻论和利用限制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