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李晓瑞 《改革与开放》2012,(14):160-161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学校毕业生数量逐日增多,因此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作为人才这一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和培养者,高校采用何种措施来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顺利实现学生就业是学校教学成果和旅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教育工作者也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从社会需要出发,重视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就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音乐具有健全人格、培养健康心理、提升人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等社会功能.高校音乐欣赏教育应注意充分发挥音乐的社会功能,转变教学理念,改革课程内容,重视母语教育,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大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工作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高校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裁判技术,对广大高校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培养高校学生的体育裁判技术能力,对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增强学生品德体质,促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要,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并推广运动项目,以适应现代社会挑战及现代社会对新型人才需求有着积极的作用。要重视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从而使其能够终生受益。大学生裁判员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既起到"法官"的作用,又能推广运动项目。所以,掌握裁判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毕业后,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相似文献   

4.
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对高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由单一的培养模式向因材施教转变;由培养专才向培养通才转变;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转变就业观念;由重视文凭向重视知识、能力和素质转变.实施学分制有利于建立宽口径、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通专结合型的多样化人才;有利于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充分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5.
张伟  宋黎萍 《发展》2008,(10):42-42
一、信息技术与旅游职业学校《甘肃导游》课程整合的背景 从社会发展和需求的角度看,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已渗透、普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促进了当代教育教学的改革。我们要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立足点,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6.
健康意识的培养和养成是健康体育的首要任务,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应紧紧围绕不断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学习健康体育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健身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来进行改革实践。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和更新观念,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体育教学与育人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观。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做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随着社会和市场对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现代学徒制被及时的引入和运用到目前的高职院校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来。现代学徒制是指学校和社会企业之间展开友好合作、学校教师与企业具备多年实践工作经验的师傅共同对学生展开教学的一种先进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重视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院校在管理类专业定量分析能力培养方面存在较大的分划,一些著名院校非常重视对管理专业学生定量能力培养,而大量普通高等院校中还存在着对定量分析课程缺乏重视、教学手段单一、使用教材刻板、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严重影响到高校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必须对普通院校管理类专业定量分析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突出管理定量分析的地位、不断丰富教学形式、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制造业高新技术化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全面扩展和提升,对职业学校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创新、人才与培养、模式与机制都提出了新的实践课题,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应当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职业学校要强化经营理念,完善管理规范,树立服务意识,开发职教资源,用经营的理念来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经营学校与学校经营办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教研室是高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单位,其工作直接关系到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教研室应以思想观念的转变为突破口,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以专业教育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学改革,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开展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建设,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1.
常何 《黑河学刊》2012,(6):75-76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现代企业在选拔人才时越来越重视员工的综合职业素养。从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及社会需求来看,高职高专和应用型高校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集思想交流,文化传播,应用功能等于一堂的语言课程应该成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载体。本文重点从学习与创新能力、沟通与交际能力、人文素质培养与情绪管理能力培养上阐释英语教学与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诸多关联。英语教师应该挖掘教材内涵,设计丰富的语言活动锻炼学生能力,有目的的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的文化成因及心理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力量,由于学校管理层面、社会认同度和世界道德危机、社会转型所带来负面影响,以及辅导员自身知识、能力、方法和心理素质与学生工作不相适应而造成工作倦怠。应通过管理机制创新、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自身素质提高、综合能力培养来缓解压力消除工作倦怠,实现高校的育人目标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当代大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因此,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我国高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并将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探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具体路径,包括积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重视“第二课堂”的发展、积极拓展校企合作等方法,以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理念,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必须加快改革,以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探求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把研究引入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市场化.因此,加快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各类人才,是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一、高校要从适应人才市场需要出发改革办学模式学校的特长是办学.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各种专门人才.要适应市场需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就必须下功夫做好人才培养这篇大文章.要做好这篇大文章,当务之急是改革高校旧的办学模式.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办学模式的最大弊端是教育与社会脱节.政府象一堵墙将学校与社会隔开,国家通过政府来协调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则更多地是通过政府部门向学校反馈人才需求等信息,政府通过行政管理使学校适应社会.这样,学校有关专业和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确定、学生培养规格等等,不能靠社会需求直接牵引,而主要靠政府部门的计划确定.由此,  相似文献   

16.
对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思考董敏一、对高校后勤工作的认识与观念转变后勤工作作为高校正常运行的保障体系,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高校投入跟不上发展需要的今天,已越来越引起各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然而,对高校后勤工作的关心和重视,在认识上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我国目前高校医疗的现状出发,以提升高校校内医院医疗水平、维护师生健康为目的,提出了完善校内医疗改革的一些措施。如完善校医院门诊部的管理,建立、完善OTC药房的职能与作用,加强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增加学校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等。  相似文献   

18.
从当前高校社工专业人才培养需符合社会服务机构人才需求的角度阐明《社会工作行政》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认为模拟社会服务机构的运作是课堂实践教学的最佳方式。模拟教学分为机构建立、常规组织运行、项目管理及社会服务评估等4个模块,旨在经由各模块中对接教材设置、模块任务分配、学生分组参与、教师主导评价等环节,提升学生的社会工作行政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型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本文通过阐释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来分析现代高校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从而更好地认识高校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以及提升职业素养的渠道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由于社会、学校、教师、学生自身等层面的原因,影响了理工类研究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高校应创新研究生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师和学生角色,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丰富英语口语教学,以培养出更多与国际接轨的、具有项目交流能力的高端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