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有这么一群人,为了建设美丽中国,他们不忘初心,栉风沐雨,砥砺前行。2000年,徐传化把他创先争优的企业家精神,投入这场"二次创业"中。传化艺术团正式成立。几年前,徐传化主动找到浙江省环保部门,希望带领旗下的"传化艺术团",义务送演出下乡,用艺术的形式向乡镇居民宣传环保。至今,他已在浙江、上海、安徽、江苏作了300多场"五水共治"宣传演出。今年58岁的王建民,被公认为天津最资深的护鸟志愿者之一。十几年来,他为护鸟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几乎亲历了所有天津"候鸟大事记",留下了悲喜交  相似文献   

2.
行动     
霍伟亚 《绿叶》2012,(11):132
"自然大学"呼吁为千年鸟道建自然保护地近段时间,有关候乌在迁徙"千年乌道"上被残酷杀戮一事引发社会持续关注。著名环保民间组织"自然大学"10月31日联合31家相关机构发出公开信,呼吁为"千年乌道"建立候乌迁徙廊道自然保护地,完善候鸟保护长效机制,彻底改变我国候乌迁徙通道上执法薄弱、护乌无力的现状。公开信指出,中国对候鸟繁殖、越冬栖息地的保护均设有自然保护区管理机制,但对迁徙廊道的研  相似文献   

3.
在安徽省沿江湿地美丽的菜子湖畔,有一个64岁的智慧老人,为了守护鸟儿们的自由乐土,他倾尽积蓄与违法偷猎者斗智,使其不敢越雷池半步,还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社区+协会"湿地群众公益组织,广建QQ群微博,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候鸟保护,给每年来这里"度假"的200多只东方白鹳、数千只白头鹤、扁嘴鸭等国宝级迁徙精灵以及5万多只大雁、天鹅、鸿雁等候鸟,营造出一个乐不思蜀的鸟类天堂!  相似文献   

4.
文海 《环境教育》2014,(10):36-37
正进入深秋,气温渐渐降下来,位于湖南省东北区的洞庭湖水位也慢慢退下。这个"候鸟天堂"即将迎来超过十万只的候鸟过冬。10月13日,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透露,今冬首批越冬候鸟已抵达东洞庭湖湿地。"采桑湖这边有不到2000只候鸟,暂时只是来了小部分,大规模的候鸟抵达预计要等到11月中旬以后。"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采桑湖保护站站长易飞跃告诉记者。采桑湖是保护  相似文献   

5.
陈宸 《绿色视野》2010,(6):23-26
黑雁,也称北极雁,是法国北部濒临灭绝的一种珍稀大雁,这种候鸟每年都要从法国北部迁徙一万多里到西班牙南部沼泽地过冬。然而,随着黑雁的栖息地被不断开发破坏,黑雁一天天减少。一群生来就没有父母的黑雁孤儿丧失了飞翔的技能,就在它们的生命岌岌可危时,法国男子克里斯蒂安·穆莱克和妻子保拉担起了重任,他们成了黑雁孤儿的"鸟爸""鸟妈",并发明了一种滑翔机充当"头鸟",带领这些幼雁学习飞翔,不远万里带领他们到南方过冬。  相似文献   

6.
六点水 《绿色视野》2008,(12):27-29
由昔日的一名"洞庭杀鸟王",变成了今天洞庭湖畔的护鸟英雄,这是怎样的一种心灵涤荡?其背后又隐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真情故事?  相似文献   

7.
正"鸟类的迁徙,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归来的承诺。历经重重危机后的数千里旅行,只为了一个目的,生存……候鸟迁徙是一场生命的搏斗。"这是法国纪录片《鸟的迁徙》的开场旁白。几乎所有看过的观众都为之震撼。鸟儿的承诺关乎生命的繁衍。那么人类的承诺呢?为了这个话题,笔者来到位于哈尔滨市的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拜访了我国鸟类专家许青副教授。数据库已经收录了3000余段鸟语,最长达十多分钟  相似文献   

8.
向迅 《绿叶》2014,(8):124-128
我见过无数种鸟。鄂西山地就是鸟儿的天堂。倘若从高空俯瞰,山地就是一个墨绿色的鸟巢。怕是无人可以说清,在这一只结于北纬30度上的巢穴里,到底住着多少种鸟,住着多少只鸟。盘旋、游弋在山地上空的鸟,比我们的祖先更先认识这块土地。它们是这里最早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2005年11月2日,第六届福特汽车环保奖中国评委会授予广西防城港市鲤鱼江万鹤山自然保护区的京族老人许强帮和他的家族“福特汽车环保奖”二等奖的荣誉。多年来,许家三代人执着地守护着一座有白鹭栖息的小山,许家的护鸟之心引来了更多的白鹭,一座仅30 多公顷的小山竟聚居了30000多只白鹭,万鹭盘旋万鹤山成了当地一大奇特壮丽景观……  相似文献   

10.
鸟的风景     
正远古,鸟破天荒地叫了。这个世界最早的声音不是恐龙,也不是猿猴,而是鸟。鸟唤醒了大自然的寂静。最初,山川、河流、森林、海洋都哑巴似的无声无息。某日清晨,一只鸟突发臆想,张开喉咙"啊"了声,于是声音诞生了。鸟精灵般的叫声让自然界充满魅力。格雷先生《鸟的魅力》以梦幻般的手法记录了数以百计的鸟的鸣叫,彰显着心灵与自然的和谐。鸟的叫声从一诞生  相似文献   

11.
“捕鸟者进大牢,马上来抓你!”“严禁架网,保护鸟类从我做起!“2009年5月17日,星期日,王子峰拿起破旧的毛笔,几分钟时间,一条条带有震慑性和劝导性的护乌标语就形成了。王子峰可谓是一位铁杆鸟类爱好者,20多年来他自费3万多元行程10万多里,除了每天坚持写“护鸟日记”外,还绘制了大连地区狩猎网点分布图,并协助有关执法部门解救各种濒危珍稀鸟类数干只,抓获非法狩猎者300余人。为此,辽宁省林业厅特例给他核发了《辽宁省狩猎检查证》,他因此而成为大连唯一持有省级执法证件的民间人士,  相似文献   

12.
叔叔又上岗了,他当了一名河道保洁员,他把这项"苦差使"当做是每天为河道"洗脸"。双休日清晨,火红的朝霞染红了平静的河面。叔叔穿着橘黄色的工作服,扛着网兜,摇起一叶小舟,又到他包干的河道上当起"护洁使者",我当起一条"小尾巴",跳上船舱去"零距离"体验一下保护水环境的艰辛……刚摇出500米,我发现一只死猫浮在水面,散发出一  相似文献   

13.
我的一位朋友到过国外学习考察,我问他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他回答说:是新加坡的鸟和澳大利亚的苍蝇——“新加坡的鸟一点都不怕人。”他说,有一回,他在主人家吃饭,一只小鸟从窗外的树上飞下来,落在窗台上。滴溜着两只乌黑的小眼睛朝屋里张望。主人家的小女孩十分高兴,立刻跑到窗前,从她碗里扒出些饭粒让鸟吃。那只鸟见女孩并不逃飞,反而迎上去啄吃饭粒。窗台上的饭粒很快吃完了,它竟然飞到餐桌上来了!主人也不驱赶它,一家人屏声静气地望着它悠哉游哉地啄吃着餐桌上的饭粒。这段小场景对我来说太新奇了,因为我对另一  相似文献   

14.
他是一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十年如一日地利用节假日拍摄野生动物,捕捉了3万多幅震撼人心的镜头.他心系自然界濒危生灵的命运,写下了一百多篇科普和警世文章,为它们奔走呼号.他听鸟语可知鸟意,被人们称作"鸟王",他为普氏原羚起了个响亮的中国名字,因而有"中华对角羚之父"的美誉.  相似文献   

15.
何宇翔 《绿色视野》2010,(11):26-29
湖南省沅江市六中教师李剑志,痴迷于爱鸟、护鸟、用相机拍摄鸟,十多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拍摄了数以万计的洞庭湖鸟类图片。同时,他无数次在全国各地举办以“爱鸟护鸟”为主题的摄影巡回展,以此唤醒人们的爱鸟意识;他走遍了洞庭湖的每寸湿地,花光了家里近十万元的积蓄。他的爱鸟举动和环保意识,不但受到国内相关专业人士的赞誉,还引起了联合国官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养小鸟     
现在想来,燕子年年飞来,那是主人给了它一个适合它生长的小环境。一些大飞禽年年准时来去,那是海边和盐场的环境气候符合它们的要求。老家的海滩河堤,水域草丛,一年四季都能见到鸟的身影。有鸟就有鸟蛋,就有小鸟。掏鸟蛋、养小鸟,就成为孩子们常做的事。水禽众多,不是什么鸟都能在海边滩地产蛋孵鸟。迁移来过冬的候鸟,像野鸭、天鹅、海鸥、鹤鹳、大雁等,它们只在我们这里的海边湿地越冬,并不  相似文献   

17.
《绿叶》2016,(9)
"跟着大雁去迁徙"是2015年春季由民间保护机构与科研机构共同发起的一次全国性的爱鸟护鸟公益行动。活动利用最新的GPS环志技术,追踪候鸟迁徙线路,同步调查候鸟迁徙与重要栖息地的状况,同时与沿途的保护管理部门和民间保护机构深入研讨候鸟和栖息地保护的创新模式,推动全社会关注和参与候鸟保护。活动历时18天,追踪超过25000公里,调查了27个候鸟重要栖息地,开创了我国候鸟与湿地保护行动的先河,对候鸟与栖息地保护、公民科学的发展和公众参与自然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候鸟旅居"作为包含旅游、养生和闲居的全新生活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为了指导"候鸟旅居"活动的开展,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综合利用数学地理统计模型,以全国240处候鸟旅居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平均最邻近指数、Ripley's K函数、核密度分析、样方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候鸟旅居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究影响候鸟旅居地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的候鸟旅居地分布不均衡,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格局。从影响候鸟旅居地空间分布的因素上看,气候与环境对一个地方能否成为候鸟旅居地起决定性作用,而社会经济条件也会影响候鸟旅居地的分布格局,未来各项指标出色的地区也将孕育出更多的候鸟旅居地。  相似文献   

19.
<正>金昌地表水环境质量连续位列全国、全省排名前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金字招牌”正是生态环境改善的有力印证。祁连深秋,山下的田野村庄渐渐热闹起来,白鹭、麻鸭、灰鹳、斑头雁等候鸟已经陆续抵达,聚集在祁连山下的湿地、水库,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候鸟生活。整个冬天,这里都将呈现出鹭舞翩跹、万鸟翔集的场面。  相似文献   

20.
秋冬交替之际,正是候鸟迁徙的时节。可是,许多鸟儿飞向的却是一条不归路。去年11月13日,在天津北大港湿地保护区中发现几处“人造毒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