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杨巧艳  刘丹  杨敏 《环境化学》2010,29(3):425-428
通过模拟准好氧填埋场中试试验,对垃圾原样和经准好氧填埋消化8个月后不同空间位置固体样中重金属含量、化学形态分布和迁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垃圾原样中Pb,Ni,Cr,Cu和Fe的含量分别为88mg·kg-1,52mg·kg-1,304.667mg·kg-1,29mg·kg-1和1632.67mg·kg-1.垃圾原样中Ni和Cu以残渣态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60.26%和60.92%,Pb以有机物结合态所占比例最高,为54.92%,Cr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所占比例最高,为57.44%,而Fe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残渣态为主,所占比例相近,为31%—34%左右.垃圾经准好氧填埋消化8个月后,Pb,Ni的有机物结合态所占比例降低,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或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所占比例增加;Cu,Fe残渣态所占比例降低,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或有机物结合态所占比例增加;Cr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所占比例降低,碳酸盐态或残渣态所占比例增加,金属活性增大.垃圾中Fe,Ni,Pb的迁移能力较强,迁移能力依次为FeNiPbCrCu.  相似文献   

2.
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土壤重金属元素在介质中的存在形态是衡量其环境效应的关键参数.选择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苏省昆山市为研究区,采集了126个土壤表层样品,通过欧共体标准司提出的BCR 3步提取法对土壤中Cd、Cr、Cu、Co、Ni、Pb和Zn等7种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逐步回归法探讨了影响重金属化学形态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Cd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Pb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存在,而Cr、Cu、Ni、Zn和Co 5种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存在,不同重金属元素的次生相态所占总量百分比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d、Pb、Co、Cu、zn、Ni、Cr.重金属总量是影响重金属形态含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有机质和pH值,FeOx含量是影响残渣态含量的主要因素,粘粒含量是影响Zn各形态的主要因素,MnOx含量是影响Pb各形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利用BCR化学连续提取法和EDTA铵盐单一提取法,考察了微生物作用和不同环境条件(灭菌,未灭菌,好氧,厌氧,添加还原药剂Na2SO3)对饮用水源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和形态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作用和不同环境条件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特别是对Cd和Pb的含量及各形态(F1、F2和F3)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微生物对有机质的矿化作用以及厌氧条件下的微生物还原作用分别是影响沉积物中Cd和Pb形态分布变化以及上覆水体中铁浓度变化的重要原因.沉积物中Cd和Zn具有潜在环境效应的各形态(F1、F2和F3)含量占总量的比例[(F1+F2+F3)/T]均高于灭菌条件下;以EDTA单一提取法表征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态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差异十分显著,Cd和Pb的生物可给态含量占总量的比例(B/T)最高值分别可达24.96%和39.56%,而Zn和Cr的B/T值均小于5%.沉积物中重金属的[(F1+F2+F3)/T]比值(y)和B/T比值(x)两者之间的线性关系为y=0.96x+0.1388(R2=0.8704);重金属的潜在环境效应程度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变化趋势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沉积物-水界面,随着重金属各形态的潜在环境效应的增强,重金属通过沉积物-水界面由沉积物向上覆水体扩散的程度也随之加剧,对水源水库的水质可造成一定程度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4.
污泥土地利用对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马利民  陈玲  吕彦  赵建夫 《生态环境》2004,13(2):151-153
土地利用是资源化利用城市污水厂污泥的有效途径,随污泥中的营养成分一起进入土壤中的还有其中的重金属元素,它们有可能成为一种环境安全的隐患。本实验所用的土壤为污泥经过无害化及稳定化处理后,与上海潮滩沙土按不同比例(干污泥质量比)混配而成。种植前后分别对沙土、污泥及混配土的重金属含量及形态进行测试。选择几种花卉植物,如菊花(Calendula officinalis)等进行植物种植试验,一个生长季后对植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及形态进行测试。应用Tessler连续提取法,对污泥中的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赋存状态等方面的规律进行研究,发现污泥的土地利用会明显增加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而且重金属的形态也有明显的变化,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重金属含量有明显的增加;如长期使用,则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消除有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青岛城市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翌  张玮  冉德超 《环境化学》2011,30(3):652-657
选取青岛市不同功能区63个代表性的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其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存在形态.结果表明,青岛城市土壤中Cu、Zn、Pb、Cd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属于重度污染,土壤重金属累积污染程度为Cd>Zn> Cu >Pb.Cu和Zn主要以残渣态为主,Pb主要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态为主,Cd主要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为主;土壤重金属总量和物理化学性质对各种化学形态重金属含量影响程度明显不同,通过逐步回归方法确定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灌溉地土壤和植物中重金属积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加在广州市李坑垃圾填埋场有渗滤液回灌的地表和未经渗滤液回灌的地表随机采集土样,深度达1m,同时分别采集长于灌溉地和非灌溉地上的三个优势植物种(牛筋草,孔雀稗和狗牙根)为代表,调查渗滤液灌溉后封和植物的重金属(Cu,Zn,Pb,Cd)积累效应。结果表明,渗滤液灌溉地的不同深度土壤和地表植物体内都有不同程度重金属积累。经t-检验,Cu,Pb和Cd在所调查的各土层内的积累效应α=0.05时都达到显著水  相似文献   

7.
风浪扰动对太湖水体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不同风浪条件下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采用ICP-AES测定其中Co,Cr,Cu,Ni,Pb,Zn,Al,Fe和Mn不同形态的含量.研究表明,水体中Al,Fe,Co,Cr,Pb和Ni可提取态含量随风浪扰动程度的增强其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Mn,Zn和Cu在7m·s-1风浪下含量最高,11m·s-1风浪次之,2m·s-1风浪最小.7m·s-1风浪与2m·s-1风浪相比,水体中Mn,Co,Cr,Zn,Cu和Ni的B1,B2,B3态含量增加3-20倍.11m·s-1风浪与7m·s-1风浪相比,Co,Cr和Ni的B1态含量分别增加31.1%-76.8%,Mn,Zn和Cu分别减少22.1%-38.6%;Cr,Zn和Ni的B2态含量增加12.1%—50.2%,Mn减少65.6%,Co和Cu的含量相当;Co和Ni的B3态含量增加15.4%-10.3%,Cr,Mn,Zn和Cu略微减少.水体中的金属主要以Fe-Mn氧化物结合态存在,且金属的三态比例随风浪的变化不明显.Mn的生物有效性最高,Zn,Cu和Ni次之,毒性较大的Pb和Cr的生物有效性较低.Al,Fe和Pb的Fe-Mn氧化物结合态比例非常高,约有74.56%—100%.Co,Cr和Ni的有机结合态比例较高,且Co和Ni的三态比例比较均一,Cu的B3态较低.  相似文献   

8.
通过温室根箱盆栽试验研究4种螯合剂EDTA、EDDS、AES和IDSA与AM菌根单一或联合对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并通过改进的BCR三步法分析了玉米Zea mays L.菌根根际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变化。AES和IDSA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地上部重金属的吸收,对Cd、Cu的作用最为显著,Cd质量分数是对照的6.2倍和6.3倍,Cu质量分数是对照的21.8倍和7.7倍。AM&EDDS处理Cd的质量分数是EDDS处理的6.4倍,较单一AM处理增加了120.7%;AM&AES处理的Pb质量分数较之AES处理增加了71.5%,AM&IDSA较之IDSA处理亦增加了32.0%。AM&AES、AM&IDSA处理较之单一AM处理,Zn质量分数增加了134.1%和21.8%,Cu质量分数前者是后者的8.4倍和3.3倍,Pb质量分数前者是后者的11.9倍和8.7倍。添加螯合剂处理较之对照亦显著提高了玉米根部重金属的质量分数(P<0.05),其中EDTA处理Pb质量分数是对照的5.0倍,AES和IDSA处理Cu质量分数增加了229.1%和131.0%。AM与螯合剂联合处理后,玉米根部Cd质量分数较之单一螯合剂处理降低,与地上部呈相反趋势;AM&EDDS处理较之EDDS处理,Zn质量分数增加了48.6%,AM&AES与AES处理对比亦增加了24.6%;AM&EDTA、AM&EDDS和AM&AES较之AM处理玉米根部Zn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70.0%、90.9%和51.3%,Cu质量分数前者是后者的2.6倍、1.8倍、4.0倍, Pb质量分数前者是后者的4.5倍、4.2倍和2.8倍。AM处理下根际土壤Zn、Cu、Pb结合态相对含量明显高于非根际。结果表明,新型螯合剂AES和IDSA对玉米地上部和根部重金属的吸收积累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螯合剂和AM菌根联合提高了单一接种AM菌根或者添加螯合剂时玉米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量,强化了植物提取的效果;AM菌根改变了根际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菌根的存在使得重金属的形态由松结合态向紧结合态转移,降低了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及过量重金属对宿主植物的毒害。  相似文献   

9.
广州城市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选取广州城市水体中的4 个污染沉积物样品,采用连续提取法研究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 Pb 、 Zn 、 Cu 、 Ni 、 Cr 、 Mn) 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主要以残渣态、有机结合态和氧化铁结合态存在,其中 Pb 、 Ni、 Mn 以残渣态和氧化铁结合为主, Zn 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为主, Cu 以有机态和氧化铁结合态为主, Cr 以氧化铁结合态为主。沉积物中固相组分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为:无定型氧化锰> > 碳酸盐> 氧化铁> 有机质,而富集量则是后两者大于前两者。  相似文献   

10.
南京城市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布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瑛  龚子同  张甘霖 《环境化学》2003,22(2):131-136
采取Tessier连续提取法, 研究了南京市不同城区表层土壤中Fe, Mn, Cr, Ni, Co, V, Cu, Zn, Pb的化学形态分布.结果表明, 南京城市土壤中Fe, Mn, Cr, Ni, Co, V, Zn, Pb以残渣晶格态为主, 可交换态比例极低;Cu在城市道路旁的土壤中有机物结合态所占的比例最高, 其他区域残渣晶格态所占的比例最高.与非城区自然土壤相比, 主要来源于人为输入的Mn, Cu, Zn, Pb残渣晶格态所占的比例低, 活性态比例大;Cr和主要来源于原土壤物质的Fe, Ni, Co, V在城市土壤与非城区自然土壤中各形态所占的比例相似, 残渣晶格态比例大, 活性态比例极低  相似文献   

11.
燃煤电厂排放颗粒物中重金属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本文分析用模拟酸雨浸提和Tessier形态分离法,对燃煤电厂排放颗粒物中重金属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痕量金属绝大部分以稳定态存在,微米级飞灰中有较大活性的形态高于灰渣,煤燃烧高温条件使颗粒物中活性较大的形态含量减小。  相似文献   

12.
城市垃圾渗滤液及其生物处理对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垃圾的填埋处理产生了大量的垃圾渗滤液,必须进行处理后才能排入水体。目前主要是采用生物方法处理垃圾渗滤液。本文着重分析了垃圾渗滤液的特点,加成分复杂,水质水量变化大,金属、有权物和氨氮浓度高,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调等,并列举实例提出了提高生物处理效果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Zn,Cu和Ni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固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化学固定剂处理被污泥中Zn,Cu和Ni污染的土壤,研究不同化学药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固定技术.结果表明,石灰、硫化物和硅酸盐对Zn都有较好的稳定效果,硫化物对Cu的稳定效果较好,硅酸盐和石灰对Ni的稳定效果较好;对于被Zn,Cu和Ni污染的土壤,混合药剂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固定效果最佳.研究表明通过调解系统的pH和生成稳定化合物形态使土壤中Zn,Cu和Ni得以固定.通过硫化物 石灰化学固定处理,固定前后Zn,Cu和Ni的不稳定形态含量分别减少了69%,56%和59%.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为供试植物 ,研究了砂培条件下不同丛枝菌根真菌 (Acaulosporalaevis,Glomuscaledonium ,Glomusmanihotis)与不同浓度重金属 (铜和镉 )的相互作用对菌根侵染率、孢子数、根际微生物数量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在不同浓度的铜和镉中 ,G .caledonium的侵染率均最高 ,且随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变化较小 ,而它的孢子数在这 3种接种处理中最低 .低量的铜 (0 .0 5mg/kg)可显著地减少不接种、接种A .laevis和G .manihotis的细菌数量 ,却能显著地增加接种处理的真菌数量 .当溶液中铜的浓度大于 0 .2mg/kg时 ,接种处理的真菌数量小于不接种处理的真菌数量 .铜或镉的浓度不同时放线菌数量均有接种远大于不接种 ,其中接种之间放线菌数量相差不大 ,且随重金属浓度增大而变化较小 .无论是不同浓度的铜还是不同浓度的镉的接种处理常有利于增加磷酸酶活性 .重金属浓度低时 ,细菌和真菌数量、磷酸酶活性变化较大 ,高浓度时变化较小 .图 7参 15  相似文献   

15.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垃圾填埋处理场渗滤液的处理工艺研究,并根据渗滤液的特性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实际的 A— O— C— C L 处理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出水ρ( C O D Cr) = 205 .6 mg L- 1 、ρ( B O D5) = 18 .2 mg L- 1 、ρ( N H3 - N) ≈0mg L- 1 、色度= 40( 倍) 、n( 大肠菌群数) = 200 个 L- 1 .达到 G B16889 - 1997《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中对垃圾渗滤液排放要求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添加物对填埋场稳定化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垃圾中添加KCl、KH2PO4、(NH4)2CO3,FeCl2时,对垃圾降解和填埋场稳定化时间的缩短有促进作用,而CuSO4、K2C42O7、Na2MoO4、Na2WO4、醋酸的加入则抑制了垃圾的降解,认为KCl是促进垃圾降解,加速填埋场稳定化的最佳添加物。  相似文献   

17.
煤灰中部分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燃料工况的关系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燃烧温度、燃烧气氛、煤粉细度和灰粒细度等因素与煤燃烧产生的细微粒子中部分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关系,建立了灰粒中元素含量与备因素关系的模型,发现燃烧工况和灰粒细度与灰粒中元素的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用模型对不同灰粒中的元素含量进行了预报,可用控制燃烧条件来减少重金属元素向大气的释放.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水体沉积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杜青  文湘华 《环境化学》1996,15(3):199-206
本文运用表面络合模式,研究了江西乐安江下游黄龙庙沉积物的吸附特性,测定了样品对重金属CU,cD的吸附等温线和PH吸附突跃曲线;应用FITEQO程序计算了沉积物的表面固有吸附常数;对恒定容量模式,扩散层模式和三层模式在天然水体沉积物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水环境中痕量重金属生物活性形态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环境中痕量重金属的生物活性形态,包括生物可吸收态和生物毒性形态,这种形态的分析是重金属形态分析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对于水环境中重金属对生物的毒害现状评价、潜在危害预测以及水环境容量的确定、排放标准和污染治理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各种物理化学法重金属形态分析的结果与生物测试重金属形态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探讨了应用物理化学方法进行金属生物活性形态分析的可行性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