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掌握深圳市河流水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文章开展了深圳市近40年河流水质变化特征研究,并对深圳市河流水环境质量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水环境治理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圳市河流水质经历了先不断下降后持续改善的历程。受流域经济发展和水污染治理进程的不同影响,各主要河流水质变化拐点不尽相同,全市整体拐点出现在2002年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河流水质整体污染水平影响最大,污染程度与经济增长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关系,脱钩点出现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5 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把保护环境作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紧迫任务,把污染减排作为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污染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8年减排幅度超过计划指标。在这一过程中,把水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举全省之力打好辽河治理攻坚战,已实现了重大突破。连续8个月的监测表明,省内各主要河流及支流水质整体好转,辽河流域4条干流污染指标同比全面下降,化学需氧量浓度平均下降26%,其中辽河降幅达46.3%。  相似文献   

3.
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历程与“十四五”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晰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十四五”需求,进一步科学合理地推进辽河流域治理与保护进程,通过调研历史监测数据、统计年鉴等资料,回顾辽河流域水环境演化和治理历程.将辽河流域的治理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1991—1999年),该阶段流域水环境呈重度污染并持续恶化,环境治理逐渐起步;第2阶段(2000—2006年),该阶段辽河流域水质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控源治污初显成效;第3阶段(2007—2019年),该阶段辽河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整体持续提升,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有力支撑流域综合调控.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颇显成效,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经历了从单一的控源治污向河流综合治理转变,污染程度由重度转为轻度,但流域水污染控制依然不容乐观;②辽河流域属寒冷地区缺水型河流,生态流量不足;③水质改善及水生态恢复成果不稳定;④流域管理机制体制有待完善.“十四五”应针对性增设分水期考核方式和水生态考核指标,完善水环境标准;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科学施治,构建减排和增容相结合的水污染控制模式,推动水量、水质、水功能良性循环发展;建立流域统筹管理、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制定辽河流域河流空间管控的长效机制,促进环保技术产业化,发展流域循环经济,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矛盾,最终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我国河流水污染治理水平,通过对两条河流的自然特征、污染状况、水环境整治举措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了二者较为成功的治理经验,即:建立高效的强有力的流域管理机构;确立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开辟多种融资模式;构建政府部门与流域企业的和谐关系;重视科学研究与规划;加快完善水污染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教育与宣传,提高公民水环境意识。泰晤士河流域治理模式代表着成功的范式,秦淮河流域治理过程中也存在着可借鉴的经验。通过总结二者经验对于目前我国的河流水污染治理给予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结合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应急水质监测的特点和原则、存在问题,提出境内河流、湖库出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情况下,应树立水量水质统一监测意识,成立应急监测组织,制订应急水质监测预案,建立污染物排放档案,改变现有监测方式,分析预测污染趋势,出具水污染事件调查报告,进行水污染事件应急水质监测.  相似文献   

6.
结合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应急水质监测的特点和原则、存在问题,提出境内河流、湖库出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情况下,应树立水量水质统一监测意识,成立应急监测组织,制订应急水质监测预案,建立污染物排放档案,改变现有监测方式,分析预测污染趋势,出具水污染事件调查报告,进行水污染事件应急水质监测。  相似文献   

7.
基于极化SAR的河流有机物污染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炯  贾海峰  杨健  陈玉荣 《环境科学》2010,31(9):2017-2022
选择我国南方水质变化梯度较为明显的典型河流为对象,分析基于C波段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极化SAR)的河流水污染监测评估技术.引入了随机粗糙面电磁散射理论对污染水域的散射特性进行了建模,研究了水体污染可能对散射模型及参数的影响,分析了同步得到的极化SAR数据与水体常用污染指标的监测数据.通过比较19个采样点的后向散射系数与同步监测的水质指标,发现化学需氧量(COD)与HH和VV通道的后向散射系数比成正相关性,这与由电磁理论建立的散射模型及水体污染对散射模型参数影响的分析相符.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利用HH与VV通道后向散射系数比来反演化学需氧量的公式,拟合结果的相关系数达到0.90.本研究建立了利用极化SAR的HH与VV通道后向散射系数比监测水体有机物污染的模型,该模型主要通过分析同步监测数据获得,基于电磁散射理论的分析支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黄柏河流域四座梯级水库水质的监测,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水体透明度、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均处于Ⅰ、Ⅱ类水质,而衡量总氮对水质的影响还应考虑其余指标。洪水季节水质略差于其余各月,相关机构可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辽河铁岭段水环境质量状况,查清影响水质污染的原因,对重点污染源进行了水质预测,并依据水环境质量控制目标,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水污染治理规划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针对营口地区水资源现状、特点及其污染状况,论述与分析主要河流的纳污量,评价大辽河营口段的水质、水库水质、地下水水质情况,提出水污染环境保护目标及—系列可行的水资源利用及管理措施,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着生藻类群落在黄浦江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分析黄浦江不同断面水质理化指标的基础上,从着生藻类群落中的优势种、两类多样性指数等参数的变动状况,分析不同断面的水质对参照点着生藻类群落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指数、硅藻指数与水质级别关系分析表明,除部分次数的实验相关性不好外,基本能反映水质相对级别的差异,且季节性数值差异较小。研究指出:在了解参照点水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参照点藻类群落的室内测试来定性或者定量监测同一河流水质生态环境的综合状况,较之野外生态调查,可以节省大量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2.
永定河上游主要河流地表水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志江  郑斌  汪涛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6):1338-1347
2022年冬奥会水质安全保障是目前永定河上游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通过对2013—2017年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河流水质的长期监测,研究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主要河流地表水水质时空变化及其主要污染物年通量。结果表明:(1)2017年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洋河上游水质清洁,中下游水质中度污染;清水河上游水质清洁,下游水质轻度污染;桑干河水质清洁。(2)不同河流水质年际变化差异明显。其中,洋河上游年际变化较小,中下游水质趋于恶化;清水河和桑干河水质波动较小;全流域五年综合污染指数为0.82,对应水质级别为轻污染。(3)洋河和清水河水质季节变化明显,而桑干河水质季节变化不明显。洋河夏季水质较差,清水河上游春季水质劣于夏秋季。总磷和氟化物是永定河上游主要污染物,洋河是污染物主要贡献源,其中总磷贡献率为74%,氟化物贡献率为61%;且总磷是水污染主要的限制因子,一旦污染,治理十分困难,因此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针对峰头水库和漳江干流,分别建立零维水质模型和一维非稳态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并对参数进行率定。对9种不同调水方案实施后漳江流域近期(2015年)和远期(2020年)水质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随着调水量和排污量的增加,漳江水质远期差于近期,且取水口越往漳江下游设置,调水对漳江水质的影响越小;总体上调水对漳江水质影响不大,调水后漳江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标准;漳江调水工程从对水质影响方面来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变化与水体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是反映河流健康的主要生物指标.为揭示淮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水质的相互关系,于2015年夏季对淮河流域典型水体—淮河干流、沙颍河、涡河和淠河进行系统的水质及浮游植物调查,探明浮游植物群落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水体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数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27个点位中共获得浮游植物8门71属153种,主要隶属于绿藻门(Chlorophyta)、硅藻门(Bacillariophyta)、蓝藻门(Cyanophyta).浮游植物密度为0.019×10~5~131.824×10~5ind·L~(-1),不同河段浮游植物分布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平均密度大小呈现沙颖河淮河干流涡河淠河的特点.非参数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表明,淮河干流、淠河和涡河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相似性较高,而与沙颍河的浮游植物群落存在一定的差异.Shannon多样性指数H'介于0.78~3.21之间,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介于1.03~4.79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J介于0.12~0.73之间.水质生物评价结果显示,淮河流域大部分水体处于中等污染状况,部分点位处于重污染状况,其结果与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可为淮河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永定河北京段为研究对象,进行水质和水生态调查及动态指标的监测,选取候选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并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从而构建河流富营养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模糊数学算法,对永定河北京段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该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较为广泛,但总体的富营养程度较轻。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和评分法进行评价对比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信度,且具有指标选择更灵活、评价结果更客观的优越性,可作为永定河北京段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十年来汾河沿程21个断面的常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5项主要污染指标,采用综合水质指数法分析汾河及上、中、下游各河段水质变化趋势,运用沿程水质变化和几个重要水质指标的比值变化分析汾河水质状况和污染特征,总结主要污染指标的变化趋势,结合汾河流域实际排污情况探讨水质污染和改善原因,并对进一步改善汾河水环境质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自由搜索的投影寻踪水质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邵磊  周孝德  杨方廷  韩军 《中国环境科学》2010,30(12):1708-1714
为解决水质评价指标的不相容性以及现有评价方法对等级的分辨率较粗略等问题,提出了水质状况评价的投影寻踪方法(Projection Pursuit,PP).根据地表水环境等级划分标准,构建了能够反映水质状况变异信息的投影指标函数;引入自由搜索(Free Search,FS)算法,优化投影指标函数寻求最佳投影方向;利用最佳投影方向信息研究了各种水质指标对水质状况评价的影响程度.以山西省汾河流域为例,进行水质评价分析,并与基于加速遗传算法优化投影寻踪模型(RAGAPP)和利用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模型(PSOPP)得到的投影值结果进行对比.实例应用表明,该模型评估结果误差精度优于RAGAPP和PSOPP,评价结果符合当地水质状况实际情况,且对水质等级划分清晰.  相似文献   

18.
单因子标识指数法在浑河抚顺段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红  胡成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Z1):276-279,320
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水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水质评价对于制定水环境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水环境评价方法大多不能对水体污染程度给出直观判断,且无法进一步区分劣五类水质的污染轻重。文章选用单因子标识指数法,以沈阳经济区典型城市抚顺为研究对象,以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生化需氧量为考察指标评价浑河抚顺段水质。结果显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沿程均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标准;氨氮、总磷除St2点位达标外,其余监测点位均超标;生化需氧量全程为劣五类水质。通过单因子标识指数值不仅直观地看出浑河抚顺段各个监测指标是否达到相应水环境功能区标准,还直观地看出未达标指标的超标程度。对于劣五类水质,单因子标识指数值区分出了超过五类标准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BP网络应用于长江水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运用我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作为学习样本,选取了包括氧平衡参数、营养元素、重金属离子、油类等14个指标,运用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对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含湖泊)的水环境质量进行分类研究。将计算结果与GIS数字化图形相结合,表明长江干流和大部分支流水质状况基本良好,上游支流沱江、下游支流大运河及太湖已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长江干流城镇区段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Shijiuyang Constructed Wetland(110 hm~2) is a drinking water source treatment wetland with primary structural units of ponds and plant-bed/ditch systems. The wetland can process about 250,000 tonnes of source water in the Xincheng River every day and supplies raw water for Shijiuyang Drinking Water Plant. Daily data for 28 months indicated that the major water quality indexes of source water had been improved by one grade. The percentage increase for dissolved oxygen and the removal rates of ammonia nitrogen, iron and manganese were 73.63%, 38.86%, 35.64%, and 22.14% respectively. The treatment performance weight of ponds and plant-bed/ditch systems was roughly equal but they treated different pollutants preferentially. Most water quality indexes had better treatment efficacy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inlet concentrations. Thes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pond–wetland complexes exhibited strong buffering capacity for source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The treatment cost of Shijiuyang Drinking Water Plant was reduced by about 30.3%. Regional rainfall significantly determined the external river water levels and adversely deteriorated the inlet water quality, thus suggesting that the "hidden" diffuse pollution in the multitudinous stream branches as well as their catchments should be the controlling emphases for river source water protection in the future. The combination of pond and plant-bed/ditch systems provides a successful paradigm for drinking water source pretreatment. Three other drinking water source treatment wetlands with ponds and plant-bed/ditch systems are in operation or construction in the stream networks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more people will be benefi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