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绿色社区的理念及其创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绿色社区是城市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的理念和模式,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介绍了绿色社区的概念,阐述了绿色社区与传统社区的主要区别,并从绿色设计,绿色消费与绿色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绿色社区创建的具体内容与要求。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条件约束下的窑居住区居住模式更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条件约束下窑居住区居住模式的特点及当前更新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了有机更新应遵循的原则,并讨论了若干“适宜技术”在有机更新中可能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阐述了环境问题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影响 ,分析了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从更新观念、发展经济、科学技术、管理体系、环保执法、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有效协调环保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目前地方环境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从正面阐述了地方环境立法应遵循的4条原则和立法体系,便于地方在执行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及其法律调控模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赛 《环境保护》2003,(1):10-12
循环经济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一种生态经济,主要有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大原则。自从90年代国际社会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把发展循环型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深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循环经济对环境保护立法的启示,并提出了中国借鉴发达国家有关循环经济立法模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黄河三角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黄河三角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和重要性,阐述了黄河三角洲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促进因素及制约条件,并且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制定持续发展战略,更新公众观念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相关立法尚不健全,难以为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提供充分的法律支撑。本文从土地管理立法体系、土地规划制度、土地权属制度以及相关配套制度四个方面,阐述了美国、日本、英国以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等国家或国际组织在类似领域的先进管理经验,继而剖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的立法现状,从更新立法理念和完善立法体系、提升土地规划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完善土地权属处置方式以及引入确权登记与环境监测制度四个方面,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提出立法借鉴建议。  相似文献   

8.
海洋功能区划立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环境的诸多特点使得依据各涉海部门的单行法律法规难以进行有效的海洋管理,从而导致海域开发秩序混乱、局部海域用海矛盾突出及人力、财力的浪费等现象。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对涉海法律进行整合并制定专门的综合性的海洋功能区划法律。针对目前海洋功能区划的立法缺陷,本文从符合海洋生态系统的规律和特点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立法的必要性,提出海洋功能区划立法应以生态安全和非社会秩序为价值取向,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保持海洋生态健康原则、预警原则、以海定陆原则、资源定位原则、公众参与原则为立法原则。  相似文献   

9.
汪劲 《环境保护》2001,(5):8-10,24
本文认为,地方可持续发展立法的关键不是制定地方可持续发展条例,而是从实际出发,通过确立一系列的评估原则与标准,对地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地方立法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评估。本文还对评估的指导原则、具体操作标准及其方法等进行了讨论,并就地方有关立法程序和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的四个维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发展与保护带来了新机遇.探讨了中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现状和建设中存在问题.从生态伦理、生态补偿、环境立法和耗散结构理论四个维度视角出发,厘清了社区共管模式的优越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构建自然保护区协调发展管理新构想,认为社区共管模式应是一种在生态法则基础上,由政府主导、社区参与、资源共享、权力均等、义务均担,生态环境有序健康演进和社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双赢模式.本研究旨在为实现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科学性提供支撑和范式.  相似文献   

11.
光污染防治立法的研究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光污染这种新型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必需正视的环境问题。为了更为有效地防治光污染,保护公众的环境权益,中国急需建立光污染防治法律体系。采用符合本国国情的立法模式,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制定具体明确的光污染防治标准等将是中国光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建立的核心内容。本文阐述了光污染的概况,介绍了国内外光污染防治立法现状,前瞻性地提出以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采取预防性原则从环保和法律的角度出发,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光污染防治体系,全面防治光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已经成为城市扩展和蔓延的前沿地带。城乡结合部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缺位而导致的“脏乱差挤”、生态系统脆弱、法律法规不健全、居民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等问题El益突出,从居民生态意识、管理体制、基础设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法制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完善管理体制,明确职责范围、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提高生态文明监管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分析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及危害,阐述农村循环经济内涵、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并设计出了减量化技术等四种农村循环经济产业链减排技术,提出并建立了以沼气为纽带资源利用型等八种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农村减排发展模式。通过农村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的推广运用,不仅可以使农村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并得到充分利用,减轻农村环境污染,还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而且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推进农村污染减排建设生态文明和实施农村可持续发展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城市研究进展及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城市是很多学科和领域关注的焦点。智能化和网络社会的演进促进了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可持续城市研究亟需创新理论和方法。国内学界对可持续城市的前沿关注不够,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反思和探讨欠缺。因此,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可持续城市研究进行系统评述,分析其演进脉络和研究热点,并探讨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启示。可持续城市研究主要经历了萌芽、兴起、增长、扩散四个阶段。可持续城市应当以自然、社会和技术三者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可持续城市的国际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城市治理和智慧城市三个方面,并由“可持续”向“可持续智能”转变,大数据辅助城市规划成为趋势,社区多元主体共治逐渐增强。新可持续智能城市研究框架与国土空间规划的结合将是未来研究的关键。中国需要加强可持续智能城市的研究和实践,提出科学的可持续智能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国情重视城乡共治,并将这些理念渗透在国土空间规划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建立符合国情的光污染防治体系提出相关建议。首先阐述了光污染的概况;然后对国内外光污染防治的立法现状进行研究和探讨;最后提出具体的立法构想。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光污染防治工作才刚起步,关于光污染防治的环境立法还是空白,对光污染防治的系统性研究处于初始阶段。以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采用符合国情的立法模式,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制定光污染防治单行法《光污染防治法》,制定光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建立光污染防治体系,全面防治光污染。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改造的速度也在加快,但是由于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城市改造往往表现为盲目的重建。天津市在城市的改造中,以生态学原理指导城市改造,注重城市景观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成功地对部分城区进行了改造。对城市改造应遵循的生态学理念进行了阐述,并指出,生态学原理的运用是解决目前中国城市改造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途径;并结合天津市“五大道”和海河改造的实例说明生态学原理在城市改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是法律,而法律保障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就是立法,因此通过立法来保障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必然的趋势.选取江苏这一地区,从地方法治的角度出发,分析江苏省水生态文明建设在立法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应当注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苏省的特殊省情,从立法的重点内容、立法程序以及立法监督三个方面提出完善地方水生态文明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Climate change presents a major threat to the prospects for sustaine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frica. In spite of this, climate change concerns do not feature prominentl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mes. The present paper identifies the likely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that may emerge from an integrated ‘development-climate’ approach to policy making. Also, the paper presents the case for the form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n integrated policy approach based on four principle criteria, including; long-term environmental effectiveness, equity considerations, cost-effectiveness and the institutional compatibility of the policy combinations. What is more? The paper suggests specific options for mainstreaming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nd mitigation in various sectoral development agenda such as; agricultural intensification, poverty eradication, rural development, urban renewal, energy security of supply and trade. Given the wide divergence of socio-economic systems and the peculiar challenges faced by individual countries in the continent, further research is required on robust country-specific strategies for pursuing an integrated development-climate policy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9.
陈名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8):29-31,36
在中国农村发展过程中,水环境污染已严重制约了当前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探究农村地区水污染的成因,寻求解决污染的对策已十分迫切。本文在对江苏省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分析现阶段江苏农村发展过程中水污染的形成机理,包括经济发展因素、社会公众因素、政策法规因素,并提出相关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