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4月14日上午,在天津市召开了"京津冀节能监察一体化2017年联席会议",并共同签署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协议,三地就节能监察重点从搭建共享信息平台,促进交流与合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要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实施京津冀三地节能监察领域深度合作,构建京津冀三  相似文献   

2.
《环境》2021,(1)
正广东省首部水污染防治综合性法规——《广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0年11月27日由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为让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条例》的立法精神和制度内涵,有关专家就《条例》的主要内容和有关情况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区域法治发展理论为研究特定区域在发展过程中的法制需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区域法治发展理论有五个分析维度,包括国家法治发展的整体性分析、区域法治发展的个性化分析、区域法治的实证研究分析、区域的差异性分析以及区域法治发展的功能分析。基于此,对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同立法展开研究,有助于更加清晰地发现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同立法过程的内在机理、实际状况、现实需求、问题困境、背后成因等等,以探究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协同立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天津市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天津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15—2020年)》,明确了天津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原则、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指导原则紧紧抓住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强化京津双城联动、服务  相似文献   

5.
<正>自国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战略以来,京津冀区域及三地各自的发展一直牵动着外界的关注,特别是以交通一体化与环保一体化为突破口,以产业一体化为重点的规划令人瞩目。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不仅明确了各自的产业格局及发展方向,同时将为区域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深化发展,协同创新,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将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PM2.5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已造成京津冀形成大气污染"一体化",使京津冀地区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中,如何突破行政区体制限制和固有的机制障碍,严格标准制度创新法治体系,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值得我们思考。本文在深入分析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防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围绕排放数据、财政投入、交通体系、机动车和油品管理、排放标准、环境立法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京津冀地区2006—2015年雾霾污染的空间面板数据,引入大气污染物减排成本模型,比较了京津冀各地区雾霾污染治理成本高低;继而基于机会成本法,核算了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河北省雾霾治理成本显著低于北京市和天津市,由河北省承担更多的雾霾污染治理任务,能使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治理成本达到最小化;在京津冀地区联合治理雾霾污染过程中,河北省因限制工业增长对其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北京市和天津市应给予河北省相应的生态补偿.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政策建议,如成立跨区域联合治理机构,健全雾霾污染生态补偿立法,设立雾霾污染生态补偿专项基金等,以此来促进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生态补偿方案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国家重大战略,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构建三地协同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倍显紧迫。文章分析了现阶段京津冀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区域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的客观必要性,初步提出了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构想,主要包括高度协同的区域发展战略、基于“三线一单”的环境准入制度、全局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协调联动的区域污染防治机制、全方位的环保监督考核问责制度和社会参与的市场调节体系,以期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率先突破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5):I0006-I0006
海关总署日前出台《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以海关通关改革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按照《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方案》内容,依照“整体推动、同步开展、分步实施”的工作原则,今年7月1日开始,相关改革率先在北京海关、天津海关启动实施;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出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纲要,明确了区域发展的目标、区域发展的定位、实施路径等重要问题。河北省作为重要生态支撑区,省内大气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河北省定位的实现,而大气污染的法律治理机制是前提和基础,因此如何在三地一体化协同发展下,实现依法治理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蒋宏奇 《环境》2004,(12):12-13
今年9月24日,《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条例》将于2005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省环境保护立法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在部分区域和小流域探索水环境协同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水污染治理仍处于"各管一段"的碎片化状态,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建议加快推动建立京津冀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立高层权威的领导推进机制和工作机制,制定"京津冀及海河流域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建立全域统一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建立区域流域整体性精细化协同管理机制,完善区域流域生态补偿和市场交易机制,健全水污染联防联治责任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保护》2014,(15):2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大气污染已从单纯的环境问题上升为民生问题。京津冀地区位于东北亚中国地区环渤海心脏地带,是全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2013年以来,国家多部委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要求全面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空气环境质量,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成为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议指出,要把治理大气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率先在大气污染协同防治上取得进展,通过区域协同发展统筹治理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14.
强化生态环境的整体性治理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组成环节。现阶段,按照新的发展理念,面对京津冀生态环境防治的主要方向来看,一定要构建京津冀生态环境的多主体联动模式机制,以此加快区域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打造多主体联动的整体性治理机制,不断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以此为依托开创长效的绿色发展机制体制,不断降低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增强京津冀区域城市的中心辐射能力,着力构建共享和谐的联合治理机制,吸纳多主体共同联动,协同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联手治霾需系统深化联防联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桂敏 《环境保护》2014,(16):41-43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为京津冀联手治霾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文章分析指出尽管目前三省市主要排放源存在较大差异,但三省市的大气污染均已呈现出多种污染物并存的复合型污染特征,亟需通过全面系统地深化区域联防联控的机制、目标、措施和手段,推进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低碳创新发展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也是京津冀地区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现实要求。目前,京津冀地区已初步形成低碳创新协同发展格局。本文根据瑞士学者Bergek提出的创新系统功能分析框架,发展了区域低碳创新系统功能分析框架,分析了京津冀地区低碳创新系统的诱导和阻碍机制,以期为京津冀低碳创新协同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地方传真     
《环境工作通讯》2012,(11):69-70
天津审议通过环境教育条例 天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近日审议通过《天津市环境教育条例》,于1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首次以法规条文形式明确了环境教育定义、原则、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为加快京津冀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进一步推进节能环保低碳技术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应用,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天津市节能中心承办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节能环保低碳技术推介会(天津专场),2015年4月23日在天津市津利华大酒店举行。北京市发改委、天津市发改委、天津市工信委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积极推动美丽中国治霾行动,促进京津冀环渤海区域低碳节能技术产品的市场推广应用。2015年3月14日,京津冀(天津)节能低碳促进中心新技术推广项目筹备会议在天津市能源管理培训学校第二会议室召开,来自京津冀辽沪琼等地的4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此次活动由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环境法治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京津冀环境保护一体化建立法治框架的必要性,分析了建立途径:首先需建立促进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的《京津冀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清理有关法规和规章;其次需建立健全统一的环境规划、环境标准、环评、总量控制、生态补偿、预警应急等制度和机制。此外,还需从环境保护产业一体化、环境信息公开一体化、公众参与一体化以及监督执法一体化等方面构建一体化的环境共治平台,促进各方协同参与和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