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投饵养鱼对潘家口水库围隔中浮游植物及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8月~10月在潘家口水库进行现场围隔试验,研究了投饵、投饵单养鳙鱼(Aristichthy novilis)、鲤鱼(Cyprinus carpio)及投饵混养鳙鲤鱼对浮游植物和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间潘家口水库水体浮游植物密度维持在2.6×106个·L-1水平,氮、磷质量浓度比达112,磷是潜在的限制性...  相似文献   

2.
海水养殖自身污染机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5,自引:9,他引:45  
对近年来海水养殖自身污染方面的研究作了全面的综述,探讨了投饵养殖和非投饵养殖两种类型,特别是在养殖、网箱养殖、池塘养殖模式自身污染产生的机制和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防止和减轻自身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穗花狐尾藻和金鱼藻对白洋淀水质影响的原位围隔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白洋淀建成14个原位围隔(9 m2/个),分别按10、20和30株/m2的密度种植穗花狐尾藻、金鱼藻,研究不同密度穗花狐尾藻和金鱼藻在调控水体富营养化方面的效能与稳定性.结果表明:穗花狐尾藻和金鱼藻能有效控制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并改善水体SD(透明度),其中密度为10株/m2穗花狐尾藻(平均长度为83 cm,平均湿质量为37.1 g)和密度为20株/m2金鱼藻(平均长度为68 cm,平均湿质量为31.2 g)的围隔控制效果明显,水体中ρ(TN)和ρ(TP)都明显下降,SD增加,浮游植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水体营养状态指数(TSIM)明显下降;但高密度沉水植物可能造成水体ρ(Chla)和营养盐含量的反弹.研究证明,种植合理密度的穗花狐尾藻、金鱼藻有利于改善白洋淀水质.   相似文献   

4.
洪湖流域半封闭池塘河蟹养殖氮磷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洪湖流域半封闭池塘河蟹养殖区域为调查样本,针对一个养殖周期内6个监测点位(1个背景点,3个养殖水体点,2个纳污水体点)TN、TP值进行监测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养殖准备期(12月~1月),养殖水体TN、TP值与同期背景值没有明显差异;养殖中后期(3月~10月),养殖水体和纳污水体TN、TP均明显高于同期背景值,大部分为劣Ⅴ类水质。按5~10月份养殖水体TN、TP实测值进行化学分析法估算,一个养殖周期内养殖水体TN、TP污染负荷为27.61kg/hm2、7.33kg/hm2,则洪湖流域半封闭池塘河蟹养殖排放的TN、TP污染负荷约为269.11t/a、71.46t/a。另据对样本区域养殖生产过程的调查,按物料平衡法估算的TN、TP污染负荷为57.61kg/hm2、11.60kg/hm2,而洪湖流域半封闭池塘河蟹养殖TN、TP污染负荷约为561.51t/a、113.06t/a。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高效与安全抑制丝状藻藻华的方法,利用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食性特点,研究了不同密度(低密度(L)40 g·m-3、高密度(H)80 g·m-3)与不同投放比例(光倒刺鲃∶白鲢=3∶1、1∶1、1∶3)协同作用下,对围隔内水体丝状藻水绵(Spirogyra sp.)的抑制效果,以及对水生植物和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倒刺鲃可以显著摄食丝状藻水绵,且在低密度、高比例(3∶1)时,即对丝状藻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高密度(80 g·m-3)投放光倒刺鲃、白鲢,无论比例如何,都会引起水体水质下降,引起轻微富营养化,并导致浮游藻类生物量上升,不适用于本试验水体.在本试验条件下,高密度(80 g·m-3)投放条件下,白鲢可以抑制浮游生物总量,H(1∶3)、H(1∶1)组中,呈现藻类小型化的趋势;而在低密度(40 g·m-3)投放条件下,未发现浮游藻类有小型化趋势.本试验L(3∶1)组,即光倒刺鲃30 g·m-3、白鲢10 g·m-3,可以有效控制试验水体丝状藻水绵滋生,且能够兼顾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佛子岭水库水质监测质量,笔者于2009年1—12月,在对佛子岭水库进行水质理化监测的同时,开展水库浮游生物种类与数量调查。结果显示佛子岭水库生物多样性指数H值为2.22~3.37,综合污染指数K值为0.56~0.73,藻类叶绿素a含量为2.40~2.74μg/L,总磷含量为16.20~21.20μg/L;佛子岭水库水质等级为Ⅱ类,已受到轻一中度污染,属中营养型水体;研究表明水库水质理化监测与生物监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叙述了国内外养殖自身污染的定量化研究,总结了五类方法的研究现状和结果。其中"养殖区现场测定法"主要叙述贝类养殖中生物性沉积量及其中营养盐的研究结果;"基于现场测定的数学模型法"分析比较了竹内俊郎法、物料平衡法和化学分析法等估算方法;"养殖池中N、P收支的定量化研究"总结了投饵养殖中溶入水体的N、P占投饵N、P总量的比例,其中虾类分别为8%~12.8%和7.2%~40%,鱼类分别为49%~61%和16%~26%。此外还有对"室内模拟试验与测定法"以及"观测对照养殖区内外环境指标的研究"两种方法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复合养殖系统中浮游动物种类丰度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人工湿地和养殖塘构建了复合养殖系统,通过设置不同塘间水质差异,调查了斑点叉尾鮰鱼鱼种培育段和成鱼养殖段不同梯度下的浮游动物种类丰度,并探讨了种类丰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养殖阶段的循环塘中,轮虫的种类丰度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升高,浮游甲壳动物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成鱼养殖阶段对照塘中轮虫的种类丰度高于循环塘P1、P2;枝角类和桡足类的丰度则低于P1、P2;高养殖密度塘P3中,3种形态浮游动物种类丰度均低于对照塘.15种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以及种类丰度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度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浮游动物种类丰度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水体的营养状态,水体的物理特征对种类丰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安全高效调控水绵生长的方法,本研究利用养殖水桶开展了两次生物操纵实验,分别观测了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在没有营养加富条件下,以及鲫和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在营养加富条件下,对水体中浮游态和固着态水绵(Spirogyra)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没有营养加富的水体中,鲤和鲫对水绵不仅没有调控效应,反而会促进水绵的生长.建议在水绵生长旺盛的水体中,一定程度上移除水体中这些鱼类反而可以有效控制水绵的生长.在营养加富条件下,日本沼虾对水绵的控制效应明显.鲫对水绵发挥的作用与水体营养状态存在交互作用,日本沼虾对水绵的抑制效应是否受水体营养状态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0.
在养殖水体中,养殖动物与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有着重要的联系,该实验通过对不同养殖密度罗非鱼养殖池塘进行了连续的采样调查,进而对浮游植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优势种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讨论并分析了罗非鱼的密度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罗非鱼单养池塘5次采样共鉴定出蓝藻、硅藻、裸藻、隐藻、甲藻、绿藻6门92种(包括变种)浮游植物;其中蓝藻门16种,硅藻门16种,裸藻门7种,隐藻门3种,甲藻门1种,绿藻门49种。低密度养殖浮游植物总密度在1 562.5×10~4~22 660.5×10~4cells/L之间,生物量在7.92~24.15 mg/L之间;中密度养殖浮游植物总密度在1 575×10~4~20 390×10~4cells/L之间,生物量在11.78~25.17 mg/L之间;高密度养殖浮游植物总密度在1 422.5×10~4~20 351×10~4cells/L之间,生物量在7.25~20.04 mg/L之间。不同密度组浮游植物总密度差异不显著,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在该实验密度条件下,罗非鱼密度对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影响较小。高密度罗非鱼养殖池塘的浮游植物最高密度出现的时间比中密度和低密度要早,且较早达到稳定水平,表明高密度罗非鱼养殖会增大浮游植物密度增长速率,加快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
浮床水蕹菜对养殖水体中营养物的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浮床水蕹菜对池塘养殖水质的改善效果,于2007年6月至11月,在6个2000m2的标准养殖池塘进行了中试研究.3个池塘放养常规鱼类和部分名优鱼类,并利用浮床技术在水面上种植200m2的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另外3个池塘放养相同重量的常规鱼类作为对照塘.实验结果显示,种植塘的渔产量为1467k...  相似文献   

12.
张华俊  周思  赵馨 《环保科技》2021,27(6):47-55
为掌握生态渔业对贵州省水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选择省内9个典型渔场开展不同养殖模式(池塘、网箱、设施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机制与生态效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渔场水质的主要环境因子是CODMn、Chl-a、NH4+及WT、pH、EC和DO.其中不同生态渔业养殖模式水体由于鱼类的高密度,均呈现不同状态的富营养化,如直排尾水均会对排入水体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如渔场采用循环用水或排水后做沉淀池、植物净化等措施,该影响将会降低,但也影响鱼塘周边土壤及养殖池自身水环境,后期需持续对土壤、周边地下水进行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13.
稻田表面流去除鱼塘养殖水中的氮、磷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塘水质对水产养殖非常重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稻田面流净化池塘养殖水质的技术途径。在养殖池塘旁稻田内布置9个小区,进行田间面流试验,取水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5—6.0m^3/h(相应的平均流速为7.5~30m/h)的水力负荷下,鱼池水经稻田表面流处理后可得到一定净化;N、P的去除率与稻田表面流的流量(流速)有关,随流量增大呈减小趋势;在抽穗一扬花期稻田可有效减少养殖水的氮磷含量,在拔节期一孕穗期可显著减少NOf—N含量,有利改善池塘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14.
循环水养殖相比于传统养殖,有环境友好、节约资源等优点,但在实际养殖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养殖水体的氮、磷等营养盐污染物浓度过高,必须定期换水才能维持鱼类的正常生长。稻田湿地能够高效地降低养殖尾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该研究将稻田湿地引入循环水养殖系统,在南京市六合区构建了一个以稻田湿地为处理单元的循环水养殖鱼塘。为了探究养殖过程中的水质变化规律,对该鱼塘的水质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以稻田湿地为处理单元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在不更换养殖用水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控制水体污染物浓度,并且不会加重稻田湿地沉积物中的氮素及有机碳浓度。但是,该系统仍无法完全消除养殖对水体的影响,且对稻田湿地沉积物中的总磷浓度控制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5.
哑铃湾网箱养殖水环境中的营养盐含量及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根据2002年4月和7月对哑铃湾网箱养殖海区水化学的现场调查,分析了N、P的存在特征、含量及其它们之间的原子比,结果说明:春、夏季哑铃湾水体中溶解态无机氮主要以氨氮为主;活性磷酸盐为无机磷的主要存在形式。从两季3个调查区域N/P可以看出春、夏季N是哑铃湾海区浮游生物生长的限制因子,而水产养殖可能增加水体P的含量,并且降低水体中的氮磷比。  相似文献   

16.
生物净化集成系统改善精养池塘水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7月-9月,将3个精养池塘分隔为鱼类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除了对照池外,在另外两个试验池净化区构建了由水蕹菜、滤食性贝类和生物刷组成的集成生物净化系统来净化精养池塘的水质,并在8月初引进高分子纳米增氧管来改善池塘溶氧水平。2个阶段的试验结果表明,该集成生物净化系统在净化池塘养殖水中氮、磷营养盐和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明显的功能优势互补,对水中TSS、TN、TAN、NO2--N、NO3--N、PO43--P和TP都有较好地去除效果。而高分子纳米增氧管使得池塘溶氧始终保持在5 mg.L-1以上。3个池塘两阶段的内梅罗水质综合营养指数表明,2号池第二阶段生物净化材料密度配置稍高。  相似文献   

17.
水体富营养化预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引言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和自然作用的影响下,生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基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影响藻类生长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极为复杂,除氮、磷等关键因素外,还有光照,营养盐类、季节变化、水温、水的PH值,以及生物本身的相互关系等,因此,很难准确预知藻类的生长状况。鉴于目前水体富营养化尚缺乏系统的预测方法,为能预测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可能性和发展趋势,本文结合在建的大凌河白石水库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水…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南方封闭水体有机物和营养物浓度高、透明度低等问题,文章在草型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构建蚌螺草系统,研究了该系统水体修复效能及其修复稳定期抗环境胁迫性。结果表明,蚌螺草系统3(1 750 g/m3背角无齿蚌+87.5 g/m3铜锈环棱螺+3 000 g/m3矮生苦草)既能快速提高水体透明度,显著促进沉水植物生长,又能明显遏制底栖藻生长,有效发挥蚌螺生态功能互补作用。水体经修复后,浊度、浮游藻类叶绿素a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3.2%和98.5%,TN、TP及高锰酸盐指数可从劣Ⅴ类提升至地表水Ⅱ~Ⅲ类水平。蚌螺草系统3在外源污染胁迫下,水体浊度、TN、TP及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在15 d内均可恢复至外源污染前水平;在杂食性鱼类干扰下,若鱼密度不超过40 g/m3,各指标均可在1个月左右恢复至鱼类干扰前水平,展现了较好的抗外源污染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昭通市渔洞水库2016年8月份库尾水质出现颜色变绿现象以及9月有所恢复的情况,以渔洞水库库尾为采样点,对7—10月的浮游植物指标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7—10月,渔洞水库库尾的微囊藻数量、比例变化显著。7月浮游植物优势种为栅藻,8月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微囊藻属,平均密度较上月增加了约49倍;9月浮游植物优势种仍然为微囊藻属,较上月降低了92.5%,水质有所好转。通过投入鱼类的方法,从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着手是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复合人工湿地-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细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9年8至10月对比调查研究了由人工湿地-池塘养殖复合构成的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和传统池塘养殖系统中水体理化和生物特征,并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分析了两系统中的细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各池塘水温和溶氧随月份呈下降趋势,对照塘NH4+-N和TP显著高于循环塘(P<0.05),而循环塘间无显著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