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交通隧道施工期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针对岩溶地区隧道的施工特点建立了隧道施工期对水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研究了施工中含污废水排放对地表水体污染以及地下水疏排给隧道周边水资源流失两方面进行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指标数量随施工进展与现场情况变化进行增减,以满足施工期不断变化情况对水环境影响大小的准确评估;该指标体系充分考虑到"木桶理论"的原理,明确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影响最严重环节,有助于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研究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为太原市地铁建设规划以及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初步分析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轻微;施工期降水最大影响半径发生在大南门站,为591 m,最大降水深度13.7~23.6 m,会暂时影响到局部地下水的水位;运营期隧道区间段的地下水壅高值小于0.04 m,小于丰枯期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区域地下径流产生局部影响。针对工程在施工及运营阶段对地下水环境的不同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断层破碎带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地质条件,易引发隧道围岩坍塌失稳灾害。为避免施工人员与设备的损失,将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施工风险划分为4个等级,建立了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设计与施工技术3个一级评价指标和12个二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分级标准;通过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AHP)-云模型的穿越断层破碎带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福建省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工程,对大樟溪-东张水库隧道施工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区域的施工风险综合评价云图中,云滴大部分处于“中高风险”,少部分处于“低风险”,说明该区域隧道施工风险处于较高风险等级;现场隧道施工灾害发生情况与模型风险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隧道涌水量的计算以及其对环境的实际影响 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在进行研究过程当中的重点关注对象,在本文当中,主要是利用地下水径流模数法来对隧道涌水量进行计算和确定,并在此基础之上采用综合性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来对隧道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效应进行说明和分析,希望能够为隧道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松花江(黑龙江省段)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介绍了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进展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的改进措施,对松花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提出了改进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程序,分析影响因素,提出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内涵,从水资源量、水资源消耗量、水资源质量影响三方面出发选取了指标,构建了松花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三层递阶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为评价与预测该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城市湖泊水环境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百湖之市"的武汉市为例,应用PSR模型构建了城市湖泊水环境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层次分析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评价其安全等级,结果表明武汉市2003至2007年5年中湖泊水环境安全状况呈现不断好转的趋势,说明近年来武汉市在治理湖泊污染、保障湖泊水环境安全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对策和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铁路、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排水作业会导致地下水资源漏失、周边水文地质环境发生变化,进而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平衡,使区域居民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为减缓隧道施工造成的地下水影响,除了合理的选址选线外,主要依靠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止水技术,按照"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进行施工。隧道施工地下水环境监控是针对环评阶段提出的可能存在明显地下水环境影响的隧道工程以及施工中实际发生大量涌水的隧道工程,对其隧道排水量、地下水出露点位的水位、地表沉降等开展跟踪观察和监测,结合水文地质、气候气象等资料分析评价隧道施工排水产生的环境影响,及时发现产生的环境问题,为提出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针对隧道涌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找出了其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和产生的原因;以生态安全理论为基础,根据P—S—R指标体系模型,构建了隧道涌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系统的层次模型,确立了各个层次的评价指标,包括包气带岩性、包气带结构、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矿化度、地下水化学类型、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降雨量、蒸发量、植被覆盖度、水环境质量共11项,其中地下水位是影响生态安全的最主要指标,权重为17%;并以花石山1号隧道为例对隧道涌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安全评价,结果显示在涌水条件下1号隧道隧址区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040 705,属于很不安全状态,用实例验证了所构建的隧道涌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安全评价体系基本正确,为隧道涌水生态安全评价提供了一个科学、可供操作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指标评价方法,包括: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全过程质控指标体系;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全过程质控指标权重分析;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全过程质控指标评价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全过程质控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动态跟踪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的进展情况,对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数据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六盘山隧道施工特征,合理选取6个地下水水质监测因子,通过现场调研,科学布设施工前后监测样点。研究采用综合评价法计算现场采集的水样数据,得出施工前六盘山隧道地下水水质良好,而施工后多个水质因子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恶化。分析了水质变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尽可能保护六盘山隧址区地下水环境,最大程度减缓因隧道施工而对隧址区地下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维持生态平衡。研究内容对隧道地下水环境保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曹琳 《装备环境工程》2013,10(2):120-123
结合二郎山区域水文地质特点,分析了二郎山特长隧道施工对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为下阶段开展二郎山特长隧道地下水环境专项调查与保护工作提供支撑。结果表明,隧道正常涌水量为34321.62m3/d,采取相应措施后用水量为6400m3/d。二郎山特长隧道施工对隧址区地下水系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范围较小、可控。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评估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潜力及其对周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以山东省某垃圾填埋场为例,采用LPI指数法和WQI指数法评估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污染情况和周围地下水的水质情况;利用GIS的空间分析等功能对污染影响分布进行评估;结合地下水数值模拟,以氨氮为典型特征污染物,计算分析了渗滤液污染物迁移扩散的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渗滤液的污染潜力较大,具有污染周围地下水的风险,目前周边地下水水质虽处于WHO和国家标准的限制内,水质状况良好,但随着渗滤液的渗漏,氨氮等污染物的污染区域会逐步扩散为羽毛状,水质将持续变差。预计到2025年,渗滤液将开始污染周边一处居民区的地下水并逐渐扩大范围,需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对周边地下水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13.
水利工程是农业项目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以环境影响因素为基础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设计是保障工程有序进行的重要前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直接影响水利工程建设方案的价值,是判断工程设计方案可行性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及对水利工程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评析,分析和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和思想,进而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希望为建设水利项目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选线要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路基、桥涵、隧道等形式通过环境敏感点时,要从工程技术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避免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对当地的水资源环境、自然保护区造成破坏。根据高速铁路周边的环境信息,在路基填土高度上结合地形、地质和水文自然特征确定合理的填土高度。在高速铁路跨越生态保护区和湖泊等线路中,贯彻生态选线的原则,准确确定桥涵净空,在工程设计、施工上采用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建筑行业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存和工作环境,是中国当前的重要经济支柱产业。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施工过程中缺少对环境的有效管理和合理规划导致资源消耗量过大、造成严重环境破坏等问题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调研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了探究和评价,分析了建筑施工中环境污染因素的来源,并根据调研结果建立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环境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该体系的可行性,探讨合理的建筑管理工作对控制环境污染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修建城市隧道是解决城市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的有效办法,但隧道施工对环境和居民造成许多不良影响。通过分析城市隧道施工对环境和居民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止措施。隧道施工带来的不良影响包括爆破对人的心里作用和对建筑物的影响,爆破产生的有毒气体、粉尘和机车尾气损害工人健康并污染大气。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止措施∶爆破时优化爆破参数并做好群众安全工作,合理处置废渣,防治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着重论述了道路建设及运营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通过减少道路交通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及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人工植被建设,来改变因道路交通对区域环境带来的压力,从而达到道路交通与环境相和谐统一。人工植被建设对道路交通产生的积极影响也将对其它项目建设带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海岛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旅游开发将对海岛带来环境影响.为保护和利用海岛的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以蜈支洲岛旅游开发为例,采用矩阵法识别海岛开发生态影响因子,建立了水土流失、土壤、沙滩、植被、保护动植物、珊瑚、珊瑚生态、景观等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型预测和类比分析等方法预测、分析和评价旅游开发活动的生态影响,并提出减缓对策,从而避免旅游开发造成岛屿的生态破坏,维护岛屿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用地扩展对长沙市水系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蒋祺  郑伯红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7):1429-1439
为了探讨水系变化与城市用地扩展之间的联系,为未来水生态修复及城市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依据及经验借鉴,基于长沙市1950s、1970s、1990s、2010s和2016年五期地形图及同期城市建设用地数据,对长沙市中心城区近60年来的五期水系及城市用地扩张情况进行统计,选取河网密度、水面率、干流河流曲度、河网发育系数指标定量描述水系变化特征。同时,运用城市用地扩张特征分析方法分析同期城市扩张的强弱与快慢,并叠加各流域范围内同期水系变化指标与城市拓展强度指标,分析长沙各阶段水系变迁与城市用地扩张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对城市水系数量及形态变化有直接影响;(2)各时期城市拓展强度均与水系特征指标值衰减速度呈正相关关系;(3)在城市扩展过程中破坏水系特征将加大水系生态、自然灾害风险,而有效的水生态保护政策和保护措施不仅可以使片区水系缩减趋势放缓,还可以加快周边用地扩展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