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国家人地关系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雷  刘毅  杨波 《自然资源学报》2017,32(3):353-362
作为地球表层的一个物种,人类生存与发展始终以最大限度的资源与环境占有和获取为第一需求,即使进入现代时期,情况依然如此。实际上,随着社会财富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地关系的稳定与协调始终是各国、特别是人口大国(>1亿人口)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和基本目标。自然禀赋(淡水、耕地、草场、森林、能源和矿产)与人文活动(人口、GDP和碳排放)的要素综合分析表明,尽管11个对象国的资源环境秉赋(本底)特征差异明显,但是在资源环境开发的极化效应作用下,各国现代化进程的国家人地关系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一方面,随着资源环境开发规模和深度的不断扩大,国家财富积累与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对各国乃至全球有限的资源基础支撑能力造成日益严峻的挑战。此方面,日本的国家人地关系演进最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2.
2002年3月10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互动关系探讨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青藏高原是我国西部地区的特殊地理区域 ,高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是否相互协调 ,关系到我国、西部及整个高原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论文简要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意义 ,认为可持续发展模式是青藏高原现实与未来的必然选择。从高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互动关系的定量分析着手 ,提出人口增长较快、素质不高是高原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基础性障碍 ;资源较为富裕 ,但人口对资源压力逐步增大 ,是制约高原持续发展的潜在威胁 ;人口与资源、经济匹配不当 ,承载力相对不足 ,构成高原持续发展的巨大负担 ;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严重威胁着脆弱的环境和生态系统 ,是高原持续发展的潜伏危机 ;最后指出适度控制人口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优化经济结构 ,保护生态环境 ,是实现高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资源报告》和《中国农业资源状况报告》编写工作简况人口、资源、环境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三大问题,也是我国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严峻挑战。人口问题的症结是资源的承载能力,环境问题的凸现是过度消耗资源并释放污染物。所以在缓解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的过程中,资源问题...  相似文献   

5.
3月10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江泽民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的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我…  相似文献   

6.
罗秀丽  杨忍  徐茜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6):1381-1397
基于重心模型和空间错位指数方法,系统分析了1990—2017年全球人口与粮食的时空格局、空间错位特征及影响因素等。结果表明:(1)近30年来,全球人口与粮食均呈增长态势,两者的时序变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全球人均粮食产量的区域差异特征显著,多数国家的“人粮关系”矛盾突出。(2)在全球尺度,人口与粮食重心存在显著的空间错位特征,两者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反向错位发展的态势。(3)在国家尺度,人口与粮食的空间错位格局呈现由南至北依次为“正错位区—负错位区—正错位区”。负向高错位区稳定在印度、日本等国家,正向高错位区稳定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4)全球各大洲人口与粮食的空间错位格局基本稳定,空间错位指数发生转向的国家分布在亚洲、欧洲、南美洲和非洲。(5)自然环境、国际环境、农业发展、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致使人口规模和粮食产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区域差异,促成全球人口与粮食的空间错位格局。政策启示:中国有必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农业竞争力和粮食自给率,合理统筹配置两种资源和处理两个市场之间的关系,建立规避世界粮食贸易波动和不确定性风险的应对策略,构建中国农业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宏观调控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可持续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分析了传统发展观和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主要弊端;进而根据有关国际性文件中的可持续发展概念,给出了中国人易于理解的描述及其基本内涵,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并结合实例阐明了协同学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依据;在分析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基础条件之后,重点论述了它们之间的协调机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最高的科学咨询机构,极为重视持续发展这一全球性问题。中国科学院的国情小组近年来就这一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报告,其中对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粮食等问题的分析,特别是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进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和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环境影响强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和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1985-2004年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进态势,结果表明:①人口综合发展水平整体不断提高,而在后期稍有回落,1998年其指数达到该时段最大值0.8094,资源环境综合状况波动下降,其指数由1985年的0.5511降至2004年的-0.1479;②人口和资源环境的耦合关系由极度失调趋向初级协调,后又转向中度失调,1994年协调发展度达到该时段最大值0.6379;③1994年,我国人均GDP仅有3923元(当年价),与全面小康标准差距较大,资源环境容量空间有限,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④人口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不协同发展贯穿了这一时段,是两者耦合关系变化的直接原因,应选择人口与资源环境良性互动的协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的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调协发展。现在,国际上形成了一个越来越明确的共识,就是发展不仅要看经济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按照可持  相似文献   

11.
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分析了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资源环境问题,提出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由南向北明显加剧、耕地浪费状况由北向南趋于恶化、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的区域分异特征,并对产业结构演进,特别是工业化过程中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归纳并修正了二者之间互动模式,提出了建立资源友好型的产业体系、加强资源环境管理规制等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环境问题作为当前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已经受到了国际国内的高度关注,成为国际社会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中国作为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一员,必然是参与解决国际环境问题的主要力量。然而中国正处于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大,环境与资源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党中央一直把环境保护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确定了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际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法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因此,关于资源环境的立法、执法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Several global corporations have been severely criticized by different lobbying groups for the impact of their operations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on the local communities. Because corporate operations cannot be studied in isolation but rather as a part of a large network often referred to as a supply chai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otential link between supply chain characteristic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the country level. In particular, the linkage between supply chain strength,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number and quality of the suppliers and customers in a country, and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amely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practices, and social sustainability is assessed. Using archival data from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4–2005) and the 2005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dex, a statistical assessment of the linkage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upply chain strength is positively linked to all three dimension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资源学术交流十年总结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军  左其亭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9):1488-1497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国家已将水资源列为与粮食、石油资源并列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水资源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因此,水资源研究已成为支撑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学科领域。论文在大量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水资源研究发展过程;介绍了近十年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主要学术交流情况,总结了近期我国水资源研究进展;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对水资源学科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近期水资源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未来十年我国水资源学术交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作为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的产物,大量的电子垃圾对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影响。小作坊式的家庭处理方式,使电子垃圾不仅带来环境污染,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并且还造成资源的浪费。电子垃圾被填埋或者焚烧时,其中的重金属造成当地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有机物经过焚烧,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对自然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针对电子垃圾的处理情况,综述了几种目前常用的电子垃圾处理技术,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自然资源结构与经济重心的地域迁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的地域中心在不断迁移中。美国在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我国北方严重缺水,南方有众多良港,优异的环境,经济重心、人口重心、城市分布重心可能提前南移。这一点值得引起规划部门和计划部门注意。 自然资源的地域结构是经济重心迁移的原因之一。自然虽是社会发展的外因,但在童要性上与内因是一样的,是不可缺少的,在特定场合,可以成为迁移的决定性原因。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矿产资源持续开发与区域开发战略调整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张雷 《自然资源学报》2002,17(2):162-167
为完成预定的工业化发展目标,21世纪中国矿产资源的消费总量和结构将呈现持续增长和重大转变。从矿产资源持续开发的角度出发,中国不仅努力加强自身供应保障能力的建设,而且也要努力进行资源开发的区域开发调整。考虑到有限的矿产资源基础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国矿产资源持续开发的基本模式可以考虑为:结构改善+技术进步+资源国际化+环保意识增强。相应地,区域开发调整模式则为:充分开放东部,积极稳定中部,适度开发西部。  相似文献   

18.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度量和管理的重要参量和依据,是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前提和基础.从资源环境约束系统和保障系统两个维度,应用GIS空间分析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探讨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并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以期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数据、规划思路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explicitly address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water supplies, which we call the water supply footprint (WSF). The WSF calculates the catchment area or water supply hinterland of a certain society and can serve as a strategic planning tool for local or regional water supplies linking the water demand with the water supply in a water supply footprint matrix. Based on regional water balances it estimates how much water can be appropriated for human use in an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way.The proposed method is tested on the South East Queensland water supply in Australia, an area where water use restrictions are regularly imposed on the population. Applying the proposed method indicates that supply shortages may be avoided by considerably changing the organisation of water supply, thereby reducing and possibly even avoiding the necessity for large-scale supply side measures like additional sweet water reservoirs or desalination plants. In that way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WSF method is applicable at an early and strategic stage of water supply plan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