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澜沧江流域开发区地处三江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成矿地质环境。在澜沧江流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1992年,与开发区相关的企业废水排放量为716.56万吨;废气排放量为56.4亿标立方米;固体废弃物79.7万吨。在矿产开采中,由于表土剥离和矿渣堆积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在开发澜沧江矿产资源的同时,应综合合理利用,变废为宝,减少污染,使流域的开发取得最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
洱海流域城镇化对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城镇化对流域内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影响程度,以洱海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选取城镇人口所占比例、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农村水冲厕普及率及建成区面积4项指标,从人口、经济、社会生活方式、空间4个维度建立洱海流域城镇化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了流域城镇化水平,并采用相关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洱海流域城镇化4项指标对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2006—2012年,洱海流域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大理市城镇化综合水平领先于洱源县. 大理市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与城镇人口所占比例相关关系不明显,相关系数为0.246;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农村水冲厕普及率和建成区面积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1、0.980、0.969;洱源县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与这4项指标的相关性较大理市明显,相关系数分别为0.754、0.973、0.998、0.975. 4项指标对大理市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影响权重为农村水冲厕普及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建成区面积>城镇人口所占比例,对洱源县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影响权重为农村水冲厕普及率>城镇人口所占比例>建成区面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研究显示,在现有城镇化水平下,对洱海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农村水冲厕的普及率,社会生活方式城镇化对洱海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排量的影响最突出.   相似文献   

3.
湘江流域中部地区酸雨长期监测点位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川 《环境保护》1996,(12):21-22,13
湘江流域中部地区酸雨长期监测点位的确定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杨川酸雨已成为世界乃至我国当今面临的最紧迫、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今后对能源及原材料消耗还将大大地增加,因此,引起我国降水酸化的主要前体物质SOZ、NOx等的排放量也...  相似文献   

4.
曲江流域水环境污染重点是域镇生活污水,其次是非点源污染,工业污染则影响不大。经预测,2005年和2010年流域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将比2000年分别增加21%和37%。由于环保力度加强等原因,河流水污染趋势会有所改善,但仍难以达到玉溪市水功能区划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情景分析法在赣江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在水污染控制规划中有广泛应用的情景分析法,从流域水环境功能分区出发,根据赣江流域各市县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污染源排放量的预测结果,对流域的水污染控制设计了一系列不同的情景方案,首先通过情景水水质模拟和情景经济分析,初选出适用的方案,再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从水质,经费,施工,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据此定出筛选方案优劣和先后的顺序,并提出赣江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的推荐方案,研究表明,情景分析方法对于流域的整体规划的综合性,完整性,可持续性等方面具有着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凤羽河小流域出水口断面进行定位连续监测,计算流域出水量和氮磷排放量,解析了流域氮磷排放量的时间变化特征,以期为小流域氮磷排放量计算、农业管理措施调控、削减流域氮磷排放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凤羽河小流域年度水流量为0.99亿m3,7—9月雨季水流量占全年的43.70%.小流域总氮(TN)的年排放量为139.8 t,可溶性总氮(DTN)是氮的主要排放形式,占TN的71.16%,颗粒态氮(PN)占TN的28.84%.小流域总磷(TP)的年排放量为27.7 t,颗粒态磷(PP)是磷的主要排放形式,占TP的76.47%,可溶性总磷(DTP)占TP的23.53%.7—9月雨季氮磷排放量占全年总量的比例分别为55.33%和77.81%.降雨是影响流域径流过程的重要因素,同时,流域内农业管理措施对径流量和氮磷排放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科学评估漳河水库流域污染源排放与污染负荷状况,确定污染物流域削减量,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制定积极的综合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该文利用漳河水库流域水文数据、人口数据、经济数据、土地数据等,量化漳河水库流域各类污染物排放量。研究表明:漳河水库流域2015年污染物COD、总氮、总磷输入量分别为4 899、777.13、183.09 t/a;预测2020年污染物COD、总氮、总磷输入量分别为5 479.07、870.42、362.68 t/a。将结果进行比较,COD、总氮、总磷的输入量在不断增加。如不采取相应措施,漳河水库水体将不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体现“差异性公平”,本研究通过构建流域排污量分配指标体系及分配模式,采用熵权法确定分配指标的权重,根据不同地区的分配比例,结合流域可分配排污量,确定流域内不同地区分配排污量.以闽江流域为例,对流域内各个地区2010~2019年的排污量进行分配,根据排污量分配情况分别测算2010~2019年闽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福州地区实际COD排放量均高于理论COD排放量,其超量排放范围分别为871~20857t;南平地区除2010年的实际COD排放量略高于理论COD排放量外,其余年份均低于理论COD排放量;三明地区实际COD排放量均低于理论COD排放量,其损失的排放量范围分别为1479~12507t.2010~2019年福州地区需要支付的生态补偿额度分别为1175~28139万元;南平地区除2010年需要支付生态补偿外(补偿值为821万元),其余年份均获得其他地区的生态补偿,补偿值分别为1253~13157万元;三明地区获得生态补偿额度分别为1996~16874万元.  相似文献   

9.
高佳佳  罗维  奚晓霞 《环境科学》2014,35(12):4573-4581
洋河流域位于京西北上风向,是北京重要水源地和生态保护屏障,我国北方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和生态脆弱敏感区,也是北京-张家口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地,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建立洋河流域大气PAHs排放清单,分析其可能来源及影响,通过气团后向轨迹辨识其区域PAHs传输途径,对于北京及张家口地区环境PAHs的污染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收集和分析了洋河流域大量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相关数据资料,评估了流域各行业、各县市PAHs排放因子,单体排放量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气团后向轨迹模型分析了PAHs的传输轨迹.结果表明,洋河流域大气PAHs排放量为4.4×102t.从排放行业看,煤炭燃烧源、秸秆燃烧源是洋河流域大气PAHs的重要排放源,其贡献率分别为76%和16%.从排放地区看,宣化县的排放量最大,约49 t;其次分别为:兴和县、天镇县、怀来县、万全县,排放量分别约为:36、32、24和15 t.从排放谱看,低环(2~3环)与高环分子(4~6环)PAHs的排放量相差不大,分别约占PAHs排放总量的50%左右.洋河流域单位PAHs总排放量与各县市的工业生产总值(r=0.96,P<0.05)、居民收入(r=0.94,P<0.05)、人口密度呈正相关(r=0.92,P<0.05),与单位国土面积呈负相关(r=-0.9,P<0.05),与农业生产总值没有显著相关(r=0.026,P>0.01).流域内PAHs的较高排放与该地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和较高的居民消费水平有关.基于气团后向轨迹模拟和洋河流域PAHs排放,可以推断洋河流域已成为PAHs的高污染风险区,通过西北气流可将流域高浓度的PAHs输送至北京,对北京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水量平衡的流域生态耗水量计算——以海河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文提出一个基于水量平衡的流域生态耗水量的计算方法。以海河流域为例,利用流域多年年降雨、入海水量、引黄水量、地下水超采水量、工业用水量、农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工业废污水排放量和生活污水排放量等资料,得出1956~1998年流域生态耗水量的多年变化。计算结果显示,虽然流域在1956~1998年的43年间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然而流域生态耗水总量没有呈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最后通过对比研究,给出了论文提出的算法与基于当地水资源的算法结果的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11.
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大,居世界第3位人均拥有量小,居世界第80位。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矿产资源供需存在着矛盾。为了解决供需矛盾,必须从地质找矿、矿山、一次资源回收、二次资源回收、节能和节材等方面挖掘潜力。改革资源耗费型经济发展旧模式,确立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新模式,废止“有水快流”的方针,确立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是缓解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具体对策有:(1)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开发节约(2)搞好资源进出口贸易取长补短(3)健全法制管理体系依法治矿(4)用好计划机制管好资源和矿山(5)用好市场机制搞活矿业经济。  相似文献   

12.
外商投资与国际贸易对中国沿海地区资源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论文从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的角度,分别对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对沿海地区的资源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尽管在产值总量上,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对沿海地区的资源压力和环境污染做出“贡献”,但是从弹性系数角度,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对地区资源压力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在逐渐减缓,表明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并不是导致我国沿海地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罪魁祸首”,反而是减缓这种压力的主要贡献力量。但是,不可否认,在我国接受经济全球化影响的早期阶段,由于部分地区急于吸引外资,以及我国环境管理体系的不完善,的确在某些方面,外资和外贸对沿海地区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排污总量控制的最优化原则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环境经济学的最优化原则出发,对上海市推行的排污总量控制,超量排污罚款和对允许排放量限度内的排污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进行了论述。根据最优化原则,污染物排放总量应该设置在最佳污染物排放量点,并且不同的河段应该设置相应的允许排放量;单位超量排污罚款价格不可过低,并且应该随着超量排污的增长而增加,以一个合适的费率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会促使企业不断改进它的污染物治理技术,从而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因此,这三才是将  相似文献   

14.
短缺资源类型与供需趋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短缺资源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和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因需求量大于供给量而产生明显缺口的资源。按照短缺资源的分类,中国战略性短缺资源主要有石油、耕地和淡水,三者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影响。中国非战略性短缺资源主要有森林、富铁矿、铬铁矿、铜矿和钾盐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继续增长,从本世纪初到本世纪中叶,上述各种短缺资源的短缺数量增加,短缺程度趋于加剧。解决中国短缺资源的供需矛盾,需要从多种途径综合考虑:①多元化利用国外资源,弥补国内资源短缺;②建立战略资源储备体系,应付突发危机;③节约、替代和综合利用降低资源消耗;④强化资源保护,提高资源再生能力;⑤依靠科技进步,寻求解决短缺资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分区管控研究是水污染控制研究的热点,基于水污染控制的土地利用管控分区,是实现水污染“源头控制”的有效途径之一。论文从土地利用变化的水环境效应出发,立足区域水污染总量控制目标,综合考虑污染负荷允许排放量、水质净化功能和排污地段的敏感性程度等约束条件,探讨了以水污染总量控制为目的的土地利用管控分区方法,尝试将区域水污染分配任务量控制要求,转化为其对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等的约束与调整。研究以无锡市为例,采用目标函数熵值法对水污染物总量进行公平分配,通过各评价单元所需控制污染减排量、水质净化功能价值以及环太湖不同地段保护需要的三维等级解析,将无锡市划分为不同污染控制程度的6 个土地利用管控区,并根据不同管控区土地利用-水污染输出特征,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陆良县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陆良县的经济发展和污染预测,到2015年,工业废水达标率为100%,城市生活污染处理率达70%,南盘江两河段水质分别达到Ⅲ类和Ⅵ类水质。为此计算出相应的水环境容量、最大允许排放量、最小应削减量和总量控制目标分配。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资源型地区在自然资源开采过程中经济增长长期呈现缓慢现象。如何利用资源优势、摆脱资源瓶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资源型地区面临的关键问题。以2000-2016年我国重点煤炭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探讨资源型地区自然资源影响经济增长的不同途径。结果显示:资源型地区短期受益于“资源红利”,但长期由于容易出现资源产业依赖行为而对其他经济活动和资源依赖产业产生“挤出效应”,影响长期经济增长速度;同时,资源型地区容易表现出依靠物质资本投资实现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增长”特征。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探索,对资源型地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双转移"的实施,围底河流域下游或将面临大规模开发.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华南地区小流域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应当引起重视.水环境容量是一种有限的可再生资源,对围底河水环境容量的探讨有利于指导周边地区的开发.研究结果表明,围底河("罗定船步"至"郁南六雪"段)水环境容量可满足双东环保工业园的排污需要,在满足双东环保工业园的排污需求后,COD尚有一定的剩余容量,但氨氮所剩容量已不多.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北省1999-2009年环境统计数据和经济数据,选取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6项主要环境指标,构建湖北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的动态计量模型,从而对湖北省污染物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EKC呈倒"N"型特征,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工业废气EKC则为直线分布关系,排放量呈逐步增大的趋势,而且没有出现拐点,表明经济产业结构是影响工业废气排放量的主要因素。可为湖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西部工业污染和经济发展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宏  王金南等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7):341-342,346
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污染排放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地区的差异。结果表明,9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污染在东、西部之间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异,所表现出的综合效应是形成了明显的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梯度。即在空间上,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存在从东部、中部到西部逐渐升高的梯度。建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西部环境保护的后发优势,减缓或遏制工业污染的“西迁”,实现环境保护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