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强化混凝是去除水中消毒副产物的最佳方法之一。文章针对强化混凝技术,从净化微污染水源水的角度出发,通过混凝搅拌试验,评价了联合投加聚丙烯酰胺与聚合氯化铝对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考察了混凝剂投加量、投加方式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投加助凝剂和混凝剂有利于水中CODMn及浊度的去除,且可以节省药剂用量,具有进一步试验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强化过滤微污染水质的效能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初步探讨微污染水质对过滤失效的影响及致因,并对高锰酸钾复合药剂(CP)强化过滤微污染水质效能进行研究,试图提出水体污染条件下强化处理的概念。在不同污染水质条件下进行了生产性试验,采用多种常规和强化处理工艺对比的方法研究CP对微污染水质强化过滤的效能。研究中发现:CP强化过滤对微污染水中色度、浊度、藻类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理想,优于预氯化工艺等工艺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桂兰  马涛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1,(10):143-144,152
微污染水中的微污染物质给公众健康带来较大危害,而传统净水工艺又不能有效去除这些物质。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净化工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常规处理、生物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进行了一定组合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4.
固定化生物活性炭处理含硝基苯微污染水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晨  马放  山丹  杨基先  蓝远东  高国伟 《环境科学》2007,28(7):1490-1495
以硝基苯为主要目标污染物,探讨固定化生物活性炭(IBAC)工艺对含硝基苯微污染水的净化效能以及利用该工艺处理含硝基苯微污染水的可行性.采用筛选、驯化的工程菌,对活性炭(GAC)进行固定化,使之成为固定化生物活性炭处理含硝基苯微污染水.试验对比了IBAC和GAC去除硝基苯、高锰酸盐指数、浊度、UV254、氨氮、亚硝酸盐氮的性能,测定了炭柱进出水中生物综合毒性,考察了炭柱在接种后以及运行相对稳定时炭上细菌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IBAC启动速度快,对微污染物净化效能较高;IBAC对硝基苯的去除效果更好,在遭遇冲击负荷时,恢复净化能力的时间较短;炭柱进水中硝基苯控制26 μg/L以下时可保证出水检不出硝基苯;加入硝基苯会明显增加水的毒性,IBAC出水毒性低于GAC出水;IBAC上细菌总量较高,沿水流方向,炭柱上的菌量都是先增加后减少.  相似文献   

5.
首先研究了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inn)、小香蒲(Typha minima Funk)以及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3种较适合北方种植的耐寒植物在微污染水中的生长状况及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其次研究了碳纤维湿地式生态浮床系统对微污染水体中各指标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综合分析生长状况及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最适合用于浮床的植物依次是千屈菜、小香蒲、黄菖蒲。在水力停留时间1 d及气水比为2∶1的条件下,种植了千屈菜的碳纤维湿地式生态浮床对污水中的浊度、COD、NH4+-N以及TP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47%、83.76%、90.48%及81.58%以上。但浮床系统对微污染水体中的TN去除效果不佳,平均去除率仅为15.80%。  相似文献   

6.
文章综述了具有纳米结构的粘土矿物(高岭土、蒙脱土和海泡石)、硫化物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从水中吸附去除重金属离子机理的研究进展。此外,还比较了多种可应用于重金属源头阻控的技术方案,讨论了适用于农业灌溉重金属阻控的装置组成和净化材料类型等。最后对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阻控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研究介孔复合吸附材料对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总磷的去除效果。"静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介孔复合吸附材料对微污染水源水的TOC和总P去除率分别为76.7%和68.9%;TOC饱和吸附量为5.27mg/(g·L),总P饱和吸附量为0.486mg/(g·L);"动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介孔复合吸附材料的最佳处理量为35mL/g,最佳吸附流速为5mL/min,在此条件下对TOC和总P的去除效果分别为68.7%和20.3%。综上所述,介孔复合吸附材料的整体吸附效果与活性炭相当,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电化学法用于微污染水脱氮处理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化学方法,以轻度污染的温榆河河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电化学方法对微污染地表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探讨极板间距、反应时间以及板间电压对氨氮去除的影响。研究表明:反应时间为10min,板间距为1.0cm,板间电压为11V时,该方法对去除微污染水中氨氮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对氨氮的去除由原水的8~36mg/L降至2.4~11mg/L,去除率能达到70%以上,同时总氮的去除与氨氮去除呈现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在低温季节,利用人工地面廊道对微污染河水进行净化处理。结果表明,砾石廊道系统对微污染河水中的COD、氨氮、色度具有稳定的去除率,其去除率分别为70%、90%、75%;硝酸盐氮的去除率不高,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廊道的第三段对氨氮、硝酸盐氮、色度的去除效果不明显。中试实验表明,人工地面廊道对微污染河水中的污染物质有明显的净化效果,确定廊道的最优湿地床长度将促进其实际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0.
宣雍祺  周丽  邓慧萍  蔡宙  李大鹏  刘刚 《环境科学》2016,37(10):3864-3869
采用生物粉末活性炭-超滤(BPAC-UF)组合工艺对模拟微污染水源水中的嗅味物质进行了去除试验,并对组合工艺中微生物量的分布和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相比混凝沉淀常规工艺,BPAC-UF组合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中的嗅味物质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对二甲基三硫醚、2-甲基异莰醇和β-紫罗兰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77.51%、65.86%和98.43%,并且对原水冲击负荷有更好的适应性;炭池是组合工艺中去除嗅味物质的主要单元,其微生物量远高于其它区域;炭池生物量变化平稳,组合工艺对原水中嗅味物质的去除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饮用水水源水质日益恶化,水质净化面临新的问题。通过对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分析,阐明了微污染水处理的基本理论,探讨了强化传统处理工艺、预处理技术、深化处理技术的作用效果与机理,展望了我国饮用水源水处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改性泥炭和改性沸石对微污染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实验的研究,得出改性泥炭和改性沸石单独处理微污染水时都能有效地去除水体中COD、氨氮、总磷,联合作用时对水体中的COD、总磷可以达到更高的去除率,但对氨氮的去除率有所下降.结果表明:微污染水在最适实验条件下进行吸附实验得出的效果是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TCOD)、氨氮(NH4+-N)、总磷(TP)的浓度分别从77 mg/L、3.75 mg/L、0.40 mg/L降低到20.06 mg/L、0.041 mg/L、0.35 mg/L.两种吸附剂联合作用对污染物的去除率比吸附剂单独作用污染物要高.  相似文献   

13.
针对乡镇地下水微污染的特点,研究石英砂一沸石过滤器、膜组件与紫外线消毒器一体化设备处理效果,当进水浊度在15—36NTU,出水浊度达0.2—0.5NTU,去除效率达98%-99.3%;进水氨氮浓度范围为0.4~1.4mg/L,反应3.5min后出水的氨氮浓度小于0.5mg/L;微生物指标去除率为100%。采用一体化设备处理乡镇微污染地下水可行。  相似文献   

14.
典型北方高碱度微污染水体强化混凝的示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高碱度、受有机物污染的典型北方水体为例,探索适宜的强化混凝技术.在水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水质特征的强化混凝目标.研究了高碱度水体强化混凝技术方法.研究表明,可以通过3条技术途径提高水体中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其一在混凝前优化pH,促进絮凝剂水解形成中聚体,AlCl3在pH 6左右,FeCl3在pH 5左右时,有机物去除率可以提高一倍左右;其二是强化沉淀软化;其三是絮凝剂优化.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通过对传统絮凝剂进行改性,研制出了适合我国北方水质特征的高效絮凝剂,能较传统絮凝剂将有机物去除率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阐述了针对目前中国微污染水源水的特点及许多自来水厂普遍存在的水质问题,对生物强化过滤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生物活性滤池由于出水的亚硝酸盐氮浓度较低,因而节约了氯耗,减少了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强化了出水水质,具有更高的水质安全性。生物强化过滤工艺既可以起生物过滤作用,又不增加任何新的设施,是一种易为水厂接受、经济实用的解决微污染饮用水源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保证水质安全及生产应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超滤膜净化微污染水效果及污染机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末活性炭+超滤组合工艺(PAC-UF)对去除微污染水效果明显,实验结果表明此工艺对CODcr、NH3-N、UV254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0%~92%、40%~70%、71%~95%、95%~97%.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材质和不同孔径超滤膜的膜污染行为,根据Hermia模型分析膜污染发现,三种材质超滤膜中,PVDF膜具有较好的抗污染性能;而不同孔径的超滤膜所对应的膜污染模型是不同的,分析膜污染模型发现,滤饼层阻力在膜过滤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微型生物在水质监测中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污染仍是中国水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生物监测是常用水质监测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水生生物在污染环境下所发生的信息来判断水体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而微型生物群落是水生态系统中一个完整的生态单元,具有对胁迫反应敏感以及胁迫过后自身恢复迅速等特性,在水质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水生微型生物主要包括藻类、原生动物、细菌、真菌、轮虫等.本文阐述它们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的各自地位、作用和微型生物监测水质成为生物监测的重要手段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气浮工艺对矿井废水中悬浮物去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每年排放大量的矿井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悬乳物,不加以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本实验采用汽浮工艺对矿井废水中悬浮物的去除进行实验研究,得出气浮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悬浮物去除率达98%以上,为生产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微污染地表水的植物净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林桃花江作为漓江的一级支流,水质逐年恶化,富营养化情况加重.对桃花江内水生植物调查后,选取较常见的水生植物苦草、金鱼藻、黑藻、菹草和菖蒲,将它们栽种到试验用桶中,并用桃花江水培养。试验进行40d后,结果表明,在去除总氮、总磷等方面,金鱼藻和菖蒲的效果较好,对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1%和70.2%,对总磷的去除率为93.4%和88.2%,水生植物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总氮好,为47.2%~91.1%,而除金鱼藻外其它水生植物对CODCr的去除效果不明显,沉水植物菹草由于较适宜生长在流动水体中,净化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0.
Four minerals, agricultural limestone (AL), rock phosphate (RP), palygorskite (PG), and calcium magnesium phosphate (CMP), were evaluated by means of chemical frac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 and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leachates from columns to determine their ability to stabilize heavy metals in polluted urban soils. Two urban soils (calcareous soil and acidic soil) polluted with cadmium, copper, zinc and lead were selected and amended in the laboratory with the mineral materials) for 12 month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pplication of the mineral materials reduced exchangeable metals in the sequence of Pb, Cd > Cu > Zn. The reduction of exchangeable frac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s amended with di erent mineral materials followed the sequence of CMP, PG > AL > RP. Reductions of heavy metals leached were based on comparison with cumulative totals of heavy metals eluted through 12 pore volumes from an untreated soil. The reductions of the metals eluted from the calcareous soil amended with the RP, AL, PG and CMP were 1.98%, 38.89%, 64.81% and 75.93% for Cd, 8.51%, 40.42%, 60.64% and 55.32% for Cu, 1.76%, 52.94%, 70.00% and 74.12% for Pb, and 28.42%, 52.74%, 64.38% and 49.66% for Zn. Those from the acidic soil amended with the CMP, PG, AL, and RP were 25.65%, 68.06%, 78.01% and 79.06% for Cd, 26.56%, 49.64%, 43.40% and 34.68% for Cu, 44.44%, 33.32%, 61.11% and 69.44% for Pb, and 18.46%, 43.77%, 41.98% and 40.68% for Zn. The CMP and PG treatments were superior to the AL and RP for stabilizing heavy metals in the polluted urban soi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