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重金属钼的迁移特性及人工湿地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重金属钼污染的面源性及重金属传统处理工艺的一些弊端,综合国内外人工湿地治理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提出了用人工湿地治理重金属钼污染的构思。环境中重金属钼主要来源于钼尾矿中辉钼矿的氧化而淋滤释放的MoO42-。由于土壤和水体中酸碱和氧化还原环境的差异,钼的存在形态具有易变特征,并影响着钼的迁移过程。基于钼迁移特征的研究成果,本文从植物、基质、微生物三方面对人工湿地处理钼污染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论表明,人工湿地处理重金属钼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我国人工湿地治理重金属钼污染的研究开展以及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根据目前我国钼冶炼行业的生产现状,通过对三氧化钼的焙烧、钼铁冶炼主要生产工艺、产污环节及污染治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重点阐述二氧化硫、烟尘和铼回收利用后的经济效益,说明环保治理可成为钼冶炼行业的经济增长点,发展钼冶炼循环经济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废触媒回收钼制取氧化钼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钼钴的废催化剂为原料, 采用氧化焙烧、碱浸、酸化沉淀的方法制取氧化钼。经多次试验表明, 该工艺可行, 所得氧化钼达沪Q/HG11- 237- 82 (工业) 标准要求, 含钼达66. 6% , 钼回收率约为85% 。  相似文献   

4.
根据硫酸钠熔炼法处理废合金所得钴渣组成特点 ,通过氧化焙烧、酸分解、水解除杂、沉钴和煅烧等工序制取氧化钴。焙烧最佳工艺条件为 :NaNO3用量为钴渣量的 0 8倍 ,焙烧温度 75 0℃ ,时间 2 5h。盐酸分解、喷淋水解除铁、草酸铵沉钴和煅烧阶段钴的回收率 ( % )分别为 97 5、96 6、99 5和 99 0 ,使Co、Ta的回收率分别达到 92 78%和 85 %。  相似文献   

5.
将BAT与面向对象的Petri理论结合,采用OPMSE仿真平台建立钼精矿焙烧污染物外排模型,构建了基于BATOOPN理论的污染物排放量化模型,通过仿真结果与历史在线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此模型可客观反映某钼业有限公司钼精矿焙烧工艺的运行情况。通过副产物Na_2SO_3的生成量推算出实际脱硫量,得到该企业典型污染物排放的理论数值,并进一步采用钼精矿焙烧BAT-OOPN量化模型和响应面法对钼精矿焙烧脱硫系统进行优化分析,确定了钼精矿焙烧烟气脱硫系统最佳参数范围,在提高脱硫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同步实现了节能、降耗、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6.
石煤提钒行业污染防治技术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张一敏  李佳 《环境保护》2013,41(15):58-59
石煤型含钒页岩是我国优势的钒资源,国内石煤型含钒页岩中五氧化二钒储量是我国钒钛磁铁矿中五氧化二钒储量的七倍,超过国外的总储量。石煤型含钒页岩提钒行业的先进工艺开发也越来越受到全国各地的重视,自2000年起,包括湖北省在内的我国所有含钒页岩产出省份,开发出了如含钒页岩空白焙烧工艺、钠化焙烧工艺、复合氧化焙烧工艺、直接酸浸等提钒技术。但提钒工艺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生产硫酸过程中产生的硫铁矿烧渣为原料,经还原焙烧,硫酸浸取,氧化水解,制备出高效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硫酸铁。烧渣中铁的利用率可达90%以上。本工艺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渣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 在成矿过程中,铼主要同钼而较少同其他金属聚集在一起。铼的矿物富集体主要是辉钼矿,其次是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方铅矿及其他矿物。独立的铼矿物十分罕见。虽然有关文献在讨论不同成因辉钼矿中铼的聚集和分布特点方面存在着不同观点,但仍可提出以下一些普遍规律。低温矿床辉钼矿中铼的高含量要比高温矿床辉钼矿中常见得多。铜-钼矿床中的辉钼矿要比铝矿床本身、钨-钼矿床及伟晶岩石中的辉钼矿更富铼。在同一矿床中,铼常常趋于在上部的钼矿石中优先富集。这对于在下部发育有辉钼矿与白钨矿、钼自钨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实现钼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同时,提高钼合金高温抗氧化性能。方法将废弃硅钼棒破碎、球磨制成粉末,并结合玻璃粉和硅粉作为原料,采用浆料法在钼基体上制备MoSi_2基抗氧化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1400℃静态等温氧化实验等分析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及抗氧化性能。结果制备的MoSi_2基抗氧化涂层厚度约500μm,涂层整体上呈现出相对致密的结构。在1400℃氧化20h后,涂层质量增量为5.88 mg/cm2,呈现出较好的防氧化效果。结论利用浆料法,以废弃硅钼棒为原料,在实现钼资源回收再利用的同时,为钼合金表面制备具有较好抗氧化性能的MoSi_2基抗氧化涂层。氧化过程中,涂层在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SiO2玻璃,具有较强的阻氧能力,减少氧气向基体的渗入,可以在高温氧化环境有效提升钼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铬盐主要有两种生产工艺:少钙焙烧工艺和无钙焙烧工艺。本文从化学反应原理角度分析了两种工艺废渣的产生特性,通过试验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了两种工艺废渣的污染特性。结果表明:1)无钙焙烧工艺产生的铬渣量比少钙焙烧工艺铬渣量少,但铝泥和芒硝的用量有所增大;2)无钙焙烧工艺铬渣中残留的总铬量比少钙焙烧工艺多,但六价铬含量比少钙焙烧工艺少;3)少钙焙烧工艺铬渣中有铬酸钙残留,铬渣治理难度更大;4)两种工艺残留的铝泥和芒硝的性质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1.
土壤环境质量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对优质土壤实施严格保护、对受污染土壤实施风险管控或治理与修复,构成了土壤污染防治的主体任务。为科学评价土壤污染防治成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切实维护土壤环境安全,文章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关于指标概念框架、指标筛选方法等环境成效评估方法基础上,采用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概念模型,基于可统计、可分解、可考核的原则,构建了可应用于地市和县级行政区土壤污染防治成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关中地区的污染过程特征,并为关中地区预警预报提供理论支撑,利用2014—2017年关中地区五市(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渭南市、铜川市)ρ(PM2.5)数据,对该地区PM2.5污染过程的峰值质量浓度、持续时间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用EMD(经验模态分解法)分解海平面气压观测数据,对PM2.5污染过程的统计结果进行解释.结果表明:①关中地区ρ(PM2.5)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具有显著的区域相关和时间同步特征.各城市的ρ(PM2.5)日均值较接近,相差范围为2~15 μg/m3.②污染过程持续时间的统计表明,冬季污染过程持续时间(11~15 d)相对较长,夏季污染过程持续时间(7~9 d)相对较短;PM2.5污染过程的峰值质量浓度分析表明,各城市中度及以上等级的污染频次差异较大,最大值出现在咸阳市,为16次,最小值出现在铜川市,为9次.③利用EMD算法对气压数据进行分解后发现,第4模态(IMF4)的震荡频率变化是关中地区各城市不同季节污染过程持续时间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单站气压的EMD模态分解可以较好地解释关中地区的污染物浓度特征.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天气背景天津地区重污染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天津地区长序列观测PM_(2.5)质量浓度资料为依托,基于天气背景对2014—2016年天津地区重污染天气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评估天津环境气象数值模式(WRF/Chem)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模拟效果.结果显示:2009—2016年天津地区重污染天气为341 d,约占全部天数的11.7%,重污染天气主要出现在每年的10月—次年3月,约占全年的82%,重污染天气出现的地面形势主要为锋前低压区、低压槽前、均压场和高压后,4类天气类型占所有重污染天气的73%.同一天气背景下,PM_(2.5)质量浓度模拟值与实况值之间的误差有相似之处,低压槽天气时细颗粒污染浓度模拟明显偏低;冷锋前低压区、华北地形槽和低压过程模拟值略有偏低;高压前和高压底天气模拟值略微偏高;数值模式天津地区重污染TS(Threat score)评分为0.68,漏报与低压槽辐合线模拟位置偏差、冷空气受污染反馈作用影响、小尺度闭合低压区未准确模拟3个因素密切相关;空报主要与冷空气过程影响时间模拟偏差、高压中心位置偏差及其输送通道建立时间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统计分析了上海地区2013~2017年PM2.5-O3复合污染事件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a上海PM2.5-O3复合污染天气占O3总污染天气33.4%,仅出现在3~10月,呈逐年减少的趋势;PM2.5-O3复合污染时的O3峰值浓度和平均浓度较单O3污染时高,维持时间较单O3污染时长,主要气象原因是地面辐合和较低的边界层高度;PM2.5-O3复合污染的天气形势往往与弱气压场有关,可以分为低压底部和前部、高压顶部和后部、均压场5种天气类型,其中均压场出现次数最多,占比53%;复合污染对气象因子的阈值要求更为严格,并且阈值区间总体向有利于PM2.5浓度上升的方向偏移;当温度介于27.9~34℃,湿度介于43%~58%,风速介于2.1~3.3m/s,混合层高度介于1122~1599m,并且存在辐合时,最有利于PM2.5-O3复合污染发生.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和数值模式资料,分析了2014年2月20-26日京津冀地区持续重污染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气象要素特征、静稳天气条件和传输条件.结果表明:2月20-26日,亚洲东部受弱高压脊控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位于地面高压后部,等压线较为稀疏,气压梯度小,造成地面风速较小;与此同时,混合层高度低,通风系数小和逆温存在,构成重污染天气出现和维持的气象条件,均不利于大气中污染物和水汽的垂直和水平扩散.静稳天气指数对于重污染天气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高静稳天气指数通常对应高PM2.5浓度,且二者变化趋势一致性高;2月20-26日静稳天气指数总体上大于2014年1-3月其他几次污染过程,且在高位长时间维持,造成此次污染过程更严重.此外,传输条件也是京津冀重污染天气的主要成因:地面高压西侧的偏南或偏东气流有助于污染物和水汽向京津冀地区输送和聚集,使能见度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浓度进一步升高.  相似文献   

16.
应用基于SSA-BP神经网络替代模型的模拟-优化方法和SSA研究了地下水污染源位置及释放历史的反演识别问题。并在建立地下水水流模型时,应用Cholesky分解方法建立含水层渗透系数连续场,该方法相比于普通的参数分区方法更好地描述了水文地质参数的非均质性。结果表明:SSA-BP神经网络替代模型对模拟模型具有较高的逼近精度,其平均相对误差仅有3.21%。应用SSA求解优化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出点污染源的位置及释放历史。SSA对污染源位置的反演识别相对误差在10%左右,对污染源源强的反演识别相对误差不超过4%。因此,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地下水污染源识别方法,可为污染责任认定及污染修复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区域ρ(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污染天气类型的关系是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和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基于2015—2016年广西1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监测数据和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2015—2016年广西空气质量概况和污染的基本特征,采用EOF(经验正交函数)分析和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方法表征了广西ρ(PM2.5)时空分布模态,统计了广西两年间24次区域范围(3个及以上连片城市)大气轻度及以上污染过程,分析了不同污染过程的天气类型和空气质量变化特点.结果表明:PM2.5是广西大气污染首要污染物,ρ(PM2.5)年均值呈北高南低的区域特征,月际变化基本呈正V字型分布;EOF分析和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显示,广西ρ(PM2.5)的时空结构主要有3种模态,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78.9%、5.7%和3.7%,基本反映了广西ρ(PM2.5)变化的时空模态的主要特征,桂林和玉林两年间的后向轨迹聚类很好地解释了第二和第三模态的南北浓度和东西浓度异常反相位分布特征;广西14个城市两年间PM2.5区域性污染天气类型主要有10种,其中污染天气类型中占比较大的是弱冷高压脊型(24.4%)、均压场型(20.2%)、高压后部型(16.1%)和高压后部配合西南暖低压型(8.5%),是引发广西大范围大气污染的典型天气类型.研究显示,广西大气污染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南北输送特征,污染过程的天气形势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打破了传统的污染治理模式,是环境污染治理的一项重大改革.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相关政策文件.目前上海已在七大领域对第三方治理进行试点,在对金山区的调研基础上,分析了上海市环境治理现状,从治理模式以及治理绩效等角度对上海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进行探讨,分析发现了污染企业治污积极性不高,环保企业生存压力大等问题,并从政府,污染企业和环保企业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凤眼莲腐烂分解对湖泊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南京莫愁湖生态工程围区内,将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Solms)压入水下,待其自然腐烂分解,跟踪监测水质变化情况,研究凤眼莲腐烂分解对湖泊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冬压入水下的凤眼莲到次年3月中旬左右开始腐烂并对湖泊水体产生一定污染,4月中旬左右达到高峰,到5月中旬左右污染影响明显下降.水质变化呈抛物线状,可划分为4个阶段.由于残体释放量与水体自净力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提高湖泊水体自净能力是降低冬季水生植物死亡污染水体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基于空气质量数据、天气图、常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秒探空资料以及高分辨率的降水数据,剖析了2015年12月19—27日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的一次大范围重度污染过程的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中,我国东部地区主要受到东路冷高压、均压场以及西路冷高压的影响,在东路冷空气及均压场的影响下,BTH(Beijing-Tianjin-Hebei)地区污染物不断累积,西路冷空气影响下污染物浓度开始降低,YRD(Yangtze River Delta)地区在稳定的均压场下污染物不断累积.污染期间,BTH及YRD近地层均有逆温现象发生,且逆温层越厚、强度越大,污染越重.此外,较低的近地面风速、较高的相对湿度,亦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稀释,导致此次重度污染事件的发生和持续.YRD地区在重度污染发生时,有降水现象发生,导致YRD地区PM2.5浓度呈现波动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