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海上油气设施工况复杂、自然环境恶劣、应急救援难度大等特点,通过构建海上采油平台、海底管道和钻修井平台风险评估指数模型,辨识出水深增大、服役期长、腐蚀、疲劳、浅层地质条件变化等是风险等级升高的主要因素,识别出部分采油平台主结构疲劳损伤,海底管道内壁腐蚀及缺陷无法准确掌握、作业平台插桩不到位等问题,并提出检验检测、更换设施、强制退出等风险管控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原油管道减阻剂加剂装置及加剂作业进行了风险辨识,对加剂装置的工艺及设备进行了安全分析,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方法对加剂作业进行了风险评估,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风险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油气工业正在向海洋进军,人类钻井足迹从陆地延伸到海洋,茫茫大海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油气钻井平台,犹如洒在蔚蓝海面的点点星光。海底蜿蜒曲折的油气管道,成为全球能源运输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随着海底油气管道不断延伸变长,海底油气管道破裂泄漏的风险也悄然增加,成为海洋溢油事故的原因之一,防范海底油气管道的泄漏已成当务之急。与传统碰撞或触礁导致油轮泄漏、钻采平台操作失误或部件老化等原因引发的溢油事故相比,海底油气管道破裂在行为模式、影响范围、修复周期等方面都有明显不同,因此应对策略和预防措施也必须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4.
考虑波浪力和地震波载荷的影响,通过载荷和约束简化推导穿越强震区海底管道在波浪载荷和地震波载荷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和状态方程,进而得到海底管道垂直弯曲段应力和轴向应变的影响因素;通过数值计算对海底管道垂直弯曲段强度随剪切波速、管径、壁厚、弯管角度及海底土体性质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波和波浪力共同作用下,海底管道垂直弯曲段最大应力出现在弯管下部位置;同一工况下波浪载荷比震波荷载对管道垂直弯曲段最大轴向应力的影响更大;实际海底管道设计时应优先采用大直径、大壁厚管道,管道垂直弯曲段弯管设计角度不大于30°。研究结果为特定区域现场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对海底管道设计中的选管、几何形状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一种海底管道腐蚀防护状态的非接触式检测方法,验证基于远地参比电极电位差测量的海底管道腐蚀防护状态检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论述基于远地参比电极电位差测量的非接触式检测方法的原理,并应用数值模拟软件模拟计算964.6 m长的海底管道的电位,分析5种不同工况下埋深海底管道的整体电位在200 m水深范围内的分布规律。结果海底管道中的有效牺牲阳极分布越均匀,距离管道越远,管道整体电位分布越一致,基于该方法的管道保护电位检测越精确。管道腐蚀防护层破损越严重,牺牲阳极状态可检测性越好。结论处于设计寿命末期的海底管道周围环境电场梯度较大,这为基于远地参比电极电位差测量的非接触式检测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证实了远参比电极电位检测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底多相流管道内腐蚀速率的预测问题,首先对影响该种类型管道内腐蚀速率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对PCA算法、PSO算法和SVM算法分别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可用于海底多相流管道内腐蚀速率预测的PCA-PSO-SVM组合模型,在此基础上使用PCA-PSO-SVM组合模型对44组海底多相流管道内腐蚀速率的影响因素和管道内腐蚀速率数据进行了学习训练,对10组数据进行了预测,并将该组合模型与PCA-GA-SVM模型、PCA-LS-SVM模型和PCA-CV-SVM模型3种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以验证所提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温度对海底多相流管道内腐蚀速率的影响相对较大,压力对其的影响相对较小;使用PCA-PSO-SVM组合模型对海底多相流管道内腐蚀速率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仅为1.848%,模型训练时间仅为3.17 s,这两项数据均小于其他预测模型,表明针对海底多相流管道内腐蚀速率的预测问题,PCA-PSO-SVM组合模型具有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海底管道的高投入、高风险特性,管道内、外检测技术已经成为海底管道安全运行和资产完整性管理的重要保障措施。近年来,胜利埕岛油田对海底管道检测技术加大应用力度,重点包括海底管道立管探摸、位置探测、埋深检测及内外管检测技术等,通过应用海管检测技术,不断强化海底管道完整性管理及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整体安全措施,落实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8.
针对11类典型第三方施工建立了一种两段式风险评价模型,通过辨识危害因素,建立风险策略库,研究风险初评价和风险再评价的失效可能性、失效后果及风险水平判定方法,实现第三方施工风险水平和风控措施有效性的判定,为油气管道第三方施工风险分级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海上油气田工程油气泄漏事故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渤海某工程项目为例研究海上油气田工程油气泄漏的事故及其风险.文章指出井喷、平台火灾事故和海底管道泄漏是海上油气田工程油气泄漏的主要事故源,并通过类比性分析得到三种事故的发生概率.油气泄漏的最严重后果是溢油事故,文章对各种事故的溢油规模进行分析,并根据井喷、平台火灾和海底管道泄漏三种事故发生的概率和规模对其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海底管线具有高风险性,一旦泄漏和破坏将引发严重的海洋污染事故.以杭州湾海底管线为例,分析了导致海底管线泄漏的因素,提出了海底管道负压保护方案,指出在海底管线一旦破损溢油,及时利用真空抽油泵抽油,使海底管线管段内产生负压,能有效阻止海底管线溢油.  相似文献   

11.
库尔勒-鄯善输油管道工程环境风险分析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道环境风险分析与管理是预防管道泄漏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实地勘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库尔勒-鄯善原油输送管道工程沿线进行环境风险因素识别;利用类比、模拟方法进行环境风险的统计分析及管线原油泄漏事故对环境的影响预测;进行环境风险的定性分析和用事故树分析方法的半定量评价;得出分段管道环境风险的相对排序;提出针对该管线环境风险管理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广州分公司外输成品油埋地管线运行多年,已达到或接近设计使用寿命。通过对管线运行情况以及管线周边状况对管线安全影响的分析,认为这些外输埋地成品油管线运行现状存在安全隐患,应采取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控制天然气管道的风险,需建立全面、综合的管道应急管理。本文根据天然气管道风险的特点,分别从工艺站场、输气管道、自然灾害、第三方破坏四个方面对天然气管道风险进行了分析,并从应急管理过程的风险消除、应急准备计划、应急反应、恢复四个阶段提出了天然气管道应急管理的具体内容。该研究对控制天然气管道事故的风险、保障天然气管道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结合生产实际,对油田的油气压力管道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区分出风险梯度,找出管理的重点;对集输气管道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GPS、GIS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及其运行情况,同时还对当前管道治理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对如何进行宣传、治理、应急管理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解决核电厂实际运行中管道壁厚局部减薄缺陷快速评定的需求.方法 基于RCC-M规范的设计基本要求和核电厂管道评估的实践经验,基于3个工程化的分析假设,提出一种管道壁厚减薄的快速评定方法.其包含三部分内容:1)最小壁厚计算;2)结构完整性评价;3)功能性评价.分别采用管道壁厚减薄快速评定方法和SYSPIPE软件有限元...  相似文献   

16.
城市天然气系统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是城市生命线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城市天然气管道网路分布的特点,地震危险性分析、管道工程易损性(脆弱性)等工程研究成果基础上,考虑城市天然气系统错综复杂的网络特点,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构成内容研究;基于城市天然气系统震害对管道运营企业、城市的区域经济、社会和资源与环境的市场影响和非市场影...  相似文献   

17.
Muhlbauer评分法在输油管道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管道运输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其环境污染小。但是,产生事故后其环境风险大。本文利用Muhlbauer评分法对天津-北京航空煤油输送管道进行了风险评价,经过模拟计算后,定量分析了该输油管道的相对风险数,并提出了提高管道运行安全性的措施。评价结果表明:该管道的相对风险数为59,存在一定风险,但风险可接受。相对风险数中可变因素占66.5%,在不增加项目基建投资基础上,通过加强管理等措施,可提高可变因素的指数分值和相对风险数,使管道安全性能提高16.1%。  相似文献   

18.
Muhlbauer风险分析法在管道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管道统计数据和专家意见相结合,以靖边-银川天然气输送管道工程为实例,进行管道安全模拟计算,定量分析输油、气管道的相对风险数,寻求提高管道运行安全性的途径.结果表明:该管道的两段管道,即靖边-盐池清、盐池清-银川的相对风险数分别为67.1和68.3,存在一定的风险,相对风险数中可变因素所占比例分别为63%和62%;可通过加强管理等措施,提高可变因素的指数分值从而提高管道的相对风险数,使管道安全性在原基础上提高19%左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地铁系统运行状态多变性导致地铁杂散电流对埋地管道的干扰规律.方法 构建具有多个牵引区间、排流网、地铁站接地系统及停车场的地铁系统,埋地管道及其阴极保护系统等模型,基于数值模拟方法,采用专业软件计算地铁机车数量、位置及牵引电流变化,地铁排流网、站内接地系统和停车场与线路轨道电导通状况等地铁运行状态变化下轨道对地电位分布,轨道和排流网泄漏杂散电流密度分布,接地系统和停车场杂散电流量、以及杂散电流干扰时的埋地管道电位分布,分析确定地铁运行状态变化下杂散电流对埋地管道干扰规律.结果 地铁系统采用焊接而成的长走行轨回流时,任何牵引供电区间内运行的机车及电流变化,均会对靠近地铁线路的埋地管道造成干扰,干扰有叠加效应.干扰最大位置出现在埋地管道与轨道的交叉点或并行段,且并行间距越小,最大干扰水平越接近交叉点处的干扰水平.当地铁排流网、站接地系统和停车场轨道不与线路轨道电连接时,能够一定程度降低干扰水平,当与轨道在局部电连接时,会使得邻近埋地管道所受干扰程度剧增.结论 地铁运行状态变化致使埋地管道电位波动,且波动程度与机车运行状态、接地系统或停车场轨道频繁与线路轨道电连接状态、排流网性能及工作状态等地铁运行状态息息相关,在干扰检测和防护中应关注地铁运行状况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