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仙人掌类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仙人掌类植物属仙人掌科(Cactaceae)。它的种类繁多,应用范围很广,在国外被广泛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大效益。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满足不同人群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我国的仙人掌类植物资源,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对该类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作了初步的研究,供有关方面参考。 1、种类: 仙人掌类植物属仙人掌科。该科约有150属,2000种左右;在我国种类较少,多为引种栽培品种;近年来,我国引进的种类不断增加,已有500种左右。 2、分布: 该类植物原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美洲、墨西哥…  相似文献   

2.
典型背景点降水化学组份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背景降水的三种类型背景点中,海洋型背景降水受海洋大气环流控制,化学组份来源于海洋气溶胶,内陆在海洋相间型背景降水的化学组份主要来源于海洋气溶胶与仙陆大气污染物,内陆型大气背景降水的化学组份则主要来源于杨法和内陆大气传输。  相似文献   

3.
大气汞对土壤─植物系统汞累积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大气汞污染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危害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植物可吸收大气汞,也可吸收土壤汞,当植物汞源于气汞时,其地上部汞含量高于根部;源于土壤汞时,则根汞高于地上部汞。土壤汞累积的来源可能直接吸附大气汞,也来源于植物汞的输入。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研究了德化杨梅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矿床主要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矿床成因等。结果表明,德化杨梅地区是一个金的高背景地球化学场.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金矿床、矿点明显地受NE、NW向断裂及其交叉复合部位控制,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次火山岩主要是燕山期的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斑岩;金的矿化类型主要为含金石英脉型、含金石英—硫化物型及破碎蚀变岩型;区内金矿成因类型主要为次火山热液型和岩浆热液型两类。  相似文献   

5.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银川市6条主要入黄排水沟2013~2017年水环境质量特征,解析时空差异、辨识污染源及关键污染因子。结果表明:2013~2017年,银川市6条主要入黄排水沟水质整体为劣V类且时空差异显著。其中,四二干沟、灵武干沟与第二排水沟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农业与工业中的营养盐与石油类物质;银新干沟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及农业中的好氧有机物、石油类与营养盐;永二干沟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中的好氧有机物、石油类与表面活性剂;永宁中干沟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及工业中的氨氮、石油类与表面活性剂污染。通过对银川市水质的时空演变特征的分析以及污染物来源的识别,以期为改善银川市水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长寿湖富营养化调查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通过对2002年7月长寿湖发生严重富营养化时的监测,利用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对产生富营养化的几项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长寿湖水体已经处于富营养化状况,在所有监测点,总磷,总氮浓度高,其中总氮超标严重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评价,已经为劣V类水,长寿湖水体中主要的植物为稀脉浮萍和少量紫背浮萍,造成长寿湖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工业和生活废水污染,地表径流污染和养殖业污染。  相似文献   

7.
冀西北的东坪、中山沟、后沟等金矿床产于碱性正长岩杂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与岩体有成因联系。矿石为少硫化物型。矿体有三种类型:石英脉型;石英脉+脉旁蚀变岩型;钾、硅化蚀变岩型。对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S、Pb、C、O和Si的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碱性杂岩体,成矿流体混合热液,成矿时代为燕山期(钾长石Ar-Ar年龄为156~177Ma)。矿床为燕山期强烈岩浆活动产生的岩浆水与大气降水作用形成的混合热液对海西期碱性杂岩体(327.4Ma)交代改造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改造型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土壤重金属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危及粮食安全、食品品质,其中土壤铅污染的危害贡献极大,如何降低铅的生物有效性是修复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工程应用性植物的筛选及其工程应用性问题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主要阐述土壤铅污染修复技术发展现状,列举国内外在工程应用层面对铅污染土壤有修复能力的植物,讨论了工程应用性植物修复铅污染土壤机制,筛选出具有工程应用潜力的植物,并分为铅地上部富集型、铅根部囤积型、铅规避型、铅指示型4类植物类型,以期为我国预防和治理土壤铅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黄金矿产权为丰富,1992牟黄金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太古宙金矿床集中产于西澳,矿床类型可分为二大类六种类型:1.绿岩类——(1)剪切带型;(2)富碲化物型;(3)纹层状石英脉型;(4)石英网脉型;(5)层控型;2.红土类——(6)红土型。元古宙金矿以奥林匹克坝超大型CU-U-AU-REE1)矿床为主。显生宙金矿床以浊积岩型和矽卡岩型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植物多样性特点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三峡库区植物多样性的特点,即:物种资源丰富,遗传信息量大,生态类型复杂,植物区系起源古老,珍稀濒危物种较多,特有植物丰富;并找出了威胁三峡库区植物多样性的原因,提出了为保护三峡库区植物多样性而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Organic acids as important constituents of organic aerosols not only influence the aerosols' hygroscopic property, but also enhance the formation of new particles and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 This study reported organic acids including C14–C32fatty acids, C4–C9dicarboxylic acids and aromatic acids in PM2.5collected during winter 2009 at six typical urban, suburban and rural sit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Averaged concentrations of C14–C32fatty acids, aromatic acids and C4– C9 dicarboxylic acids were 157, 72.5 and 50.7 ng/m3, respectively. They totally accounted for 1.7% of measured organic carbon. C20–C32fatty acids mainly deriving from higher plant wax showed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at the upwind rural site with more vegetation around, while C14–C18fatty acids were more abundant at urban and suburban sites, and dicarboxylic acids and aromatic acids except 1,4-phthalic acid peaked at the downwind rural site. Succinic and azelaic acid were the most abundant among C4–C9dicarboxylic acids, and 1,2-phthalic and 1,4-phthalic acid were dominant aromatic acids. Dicarboxylic acids and aromatic acids exhibited significant mutual correlations except for 1,4-phthalic acid, which was probably primarily emitted from combustion of solid wastes containin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lastics. Spatial patterns and correlations with typical source tracers suggested that C14–C32fatty acids were mainly primary while dicarboxylic and aromatic acids were largely secondar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esolved six sources including biomass burning, natural higher plant wax, two mixed anthropogenic and two secondary sources; further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reveale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individual organic acids. It turned out that more than 70% of C14–C18fatty acids were attributed to anthropogenic sources, about 50%–85% of the C20–C32fatty acids were attributed to natural sources, 80%–95% of dicarboxylic acids and 1,2-phthalic acid were secondary in contrast with that 81% of 1,4-phthalic acid was primary.  相似文献   

12.
黄河河南段水体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与来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于2010年8月采集黄河河南段26个表层水及悬浮颗粒物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22种正构烷烃(C_(14)~C_(36))的含量,分析其组成特征,并利用特征参数解析其来源.结果表明,黄河河南段水相中正构烷烃浓度为521~5 843 ng·L~(-1),平均浓度为1 409 ng·L~(-1),组成特征以C_(25)为主峰碳的高碳单峰型.悬浮颗粒相中正构烷烃浓度范围为463~11 142 ng·L~(-1),平均浓度为1 951 ng·L~(-1),组成特征表现为双峰型,C_(25)为主峰碳的高碳烃占优势,同时存在低碳峰.多特征参数OEP、CPI、%Wax C_n以及TAR表明,黄河河南段水相及悬浮颗粒物中正构烷烃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同时存在陆生植物来源.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流量气溶胶采样器采集了重庆市万州城区2013年夏季和冬季大气中PM_(2.5)样品,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PM_(2.5)中22种(C12~C33)正构烷烃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进而对万州城区PM_(2.5)中正构烷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万州城区夏、冬季大气PM_(2.5)中均检测出C12~C33正构烷烃,主峰碳均为C29和C31.夏、冬季PM_(2.5)中正构烷烃日均总浓度分别为158.70 ng·m-3和257.20 ng·m-3,碳优势指数CPI分别为1.63和1.82,CPI1分别为0.61和0.67,CPI2分别为1.83和1.96,植物蜡参数Wax C平均值分别为53.44%和55.53%.万州城区大气细颗粒物中n-alkanes受到来源于陆源高等植物蜡的排放等生物源及化石燃料燃烧等人为源的共同影响,且生物源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氨(NH_3)是大气中常见的主要碱性污染气体,能够影响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形成和化学组分.本文利用自制的烟雾腔系统开展了NH_3对甲苯SOA形成和化学组分的影响研究,先后采用扫描移动粒径谱仪(SMPS)、气溶胶激光飞行时间质谱仪(ALTOFM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TR-FTIR)和荧光光谱仪(MF)测量反应产生的SOA粒子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果显示,在光照60 min的时间范围内,有NH_3条件下形成的SOA质量浓度和中心粒径相比于无NH_3条件下分别增加了50%和25%,这说明NH_3能够显著促进甲苯SOA的形成.与无NH_3条件下相比,NH_3存在时甲苯SOA化学组分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270 nm处有明显的吸收峰;红外吸收光谱出现了CN、C—N、N—H键的吸收峰;激光解吸附质谱图中含有m/z=67(C_3H_3N_2~+)、m/z=41(C_2H_2N~+)和m/z=28(CH2N+)碎片峰.这些谱图信息综合表明是NH_3和甲苯SOA中的二醛组分反应形成了咪唑类新产物.这为研究人为源SOA的形成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阐述青木关地下河中溶解态正构烷烃和脂肪酸的来源、迁移及转化研究,2013年7月31日、10月25日分别在青木关地下河入口、天窗和出口处进行采样,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样品中溶解态正构烷烃、脂肪酸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7月和10月样品中溶解态正构烷烃、脂肪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 354、667 ng·L-1和24 203、2 526ng·L-1.溶解态正构烷烃和脂肪酸的含量随地下河运移距离的增加均呈降低的趋势;基于正构烷烃分子特征参数CPI、OEP、Paq和R(ΣC≤20含量与总量的百分比)发现7月青木关地下河中溶解态正构烷烃主要来源于细菌等微生物和藻类.10月主要来源于地表水生植物,但随着地下河运移距离的增加,藻类和细菌等微生物的贡献逐渐增大;溶解态脂肪酸C16:0比例最高,结合碳峰分布特征显示7月和10月水样中,藻类和细菌等微生物为地下河中溶解态脂肪酸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麦草及其烟尘中正构烷烃的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李久海  徐慧  吴丹 《环境科学》2013,34(11):4171-4177
在明火和闷烧条件下对6种麦草进行焚烧试验,用GC/MS测定了秸秆和烟尘中正构烷烃的组成.结果表明,从麦秆和烟尘中检出的正构烷烃主要是C16~C33.麦秸中正构烷烃的总含量变化范围是19.6~62.3 mg·kg-1,平均值为36.0mg·kg-1.低碳数(碳数相似文献   

17.
邢佳莉  曹芳  王谦  张煜娴  章炎麟 《环境科学》2022,43(6):2895-2905
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的非极性化合物包括多环芳烃(PAHs)和正构烷烃(n-alkanes)等,通常用于识别污染来源,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很重要的影响.为探究广西背景点PM2.5中非极性有机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对野外采集的PM2.5样品分析了其中17种多环芳烃和20种正构烷烃.结果表明,多环芳烃和正构烷烃全年的平均值分别为(4.28±4.25)ng·m-3和(13.7±14.72)ng·m-3;季节变化规律均是:冬季[(7.86±5.19)ng·m-3和(27.51±16.9)ng·m-3]>春季[(2.73±1.76)ng·m-3和(7.64±4.71)ng·m-3]>秋季[(2.34±1.45)ng·m-3和(7.01±4.55)ng·m-3]>夏季[(1.91±1.67)ng·...  相似文献   

18.
中国硫酸盐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硫酸盐气溶胶对地球系统能量收支平衡和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基于中国2007年二氧化硫排放清单,应用Can METOP、OPAC和SBDART模型,对中国硫酸盐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及其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中国硫酸盐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全年波动范围在-9.1~0.0008 W·m~(-2)之间,全国年均值为-1.372 W·m~(-2),低于全球均值(-0.35 W·m~(-2)),其中华东地区最强为-5.017 W·m~(-2),西北地区最弱仅为-0.22 W·m~(-2),该空间分布主要受SO_2排放的空间差异及西风导致的向东溢出效应影响.同时,除华南之外的绝大多数地区夏季辐射效应最强、冬季最弱,这主要由SO_2向硫酸盐的转化率及相对湿度的季节差异决定.本研究有助于了解中国硫酸盐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的时空差异,对评估硫酸盐气溶胶的气候效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有机气溶胶的来源与形成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谢绍东  于淼  姜明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2):1933-1939
介绍了有机气溶胶来源与形成的研究现状,从有机气溶胶的化学组成特征、一次有机气溶胶的来源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机制论述其研究进展.一次有机气溶胶主要来源于烹调油烟、机动车排放、生物质燃烧、工业或民用燃油锅炉释放出的有机物,还有道路扬尘、沥青、刹车尘、轮胎屑、室外香烟烟雾、以及高等植物蜡、细菌活动和草本植物等.大气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可通过物理和化学吸附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一些挥发性有机物可通过气相化学反应转化为低挥发性的物质并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其主要前体物是芳香族化合物,如苯、甲苯、二甲苯,以及烯烃、烷烃、环烷烃、萜烯和生物排放的非饱和氧化物.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夏季颗粒物污染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观测资料和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Nested 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 System,NAQPMS)模拟研究了2010年7月26日—8月26日上海市及周边城市PM10、PM2.5及其无机盐组分的浓度变化趋势及时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NAQPMS模式较为合理的重现了上海各方位站点及其周边城市PM10、PM2.5及其硫酸盐、硝酸盐等无机化学组分的浓度水平与变化趋势,相关系数在0.7以上.研究期间造成上海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弱气旋低压系统控制下,西南或西北气流将内陆污染物输送至上海市,当低压中心移至上海附近时带来的辐合气流使得污染进一步累积上升.长三角地区PM2.5主要无机盐组分分布特征表明,上海市及周边城市的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的总和占PM2.5浓度的40%~60%,二次气-粒转化过程贡献明显,且以SO2向SO2-4的氧化转换为主;污染上升过程中NO-3/SO2-4比率增大,说明流动源的贡献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