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GC/MS分析方法测定了珠江三角洲水体5个钻孔(分别采自东江东莞段、珠江广州段、北江中段、西江入海口和顺德段)80个样品中10种多溴联苯醚(PBDEs,BDE209和∑9BDEs)的含量,对其沉积规律进行研究和探讨.∑9BDEs含量范围为1.54~94.8 ng·g-1,平均值为15.4 ng·g-1.BDE209含量范围为14.4~588 ng·g-1,平均值为136 ng·g-1,占总PBDEs含量的70%以上.钻孔中PBDEs含量从底部到表层呈现上升趋势,表明近年来珠江三角洲PBDEs环境排放仍在增加.5个钻孔中低溴代∑9BDEs从表层至底部逐渐增加,而高溴代∑9BDEs逐渐减少,意味着钻孔中可能存在脱溴降解行为.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主要支流表层沉积物多溴联苯醚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GC-MS(NCI)技术对三峡库区2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多溴联苯醚(PBDEs)进行分析,研究了其在三峡库区主要支流的污染现状与分布特征.实验发现三峡库区Σ26PBDEs和BDE209在沉积物中的检出含量分别为35.24 pg·g-1和11.92 pg·g-1,其中BDE28,47,77和99为Σ26PBDEs中最具支配地位的同族体.Σ26PBDEs和BDE209的最高检出含量在龙河河口采样点,分别为146.07 pg·g-1和502.63 pg·g-1.Σ26PBDEs和BDE209含量具有良好相关性,说明两者污染来源相同.实验结果与国内外水体沉积物中含量相比较,显示Σ26PBDEs和BDE209在三峡库区沉积物中含量处于较低污染水平,引起的潜在风险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聂海峰  成杭新  赵传冬  刘应汉  杨柯  李括  彭敏  刘飞 《环境科学》2013,34(10):3825-3831
为揭示多溴二苯醚(PBDEs)在东北主要河流流域内的污染现状,通过采集该地区流域内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GC-NCIMS技术对沉积物中41种PBDEs同类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沉积物中BDE209含量低于检出限,其它40种PBDEs同类物总含量(不包含BDE209)范围(干重)为0.91~17.67 ng·g-1.其中第二松花江吉林市上游和下游沉积物样品中PBDEs的检出含量最高,分别为15.86 ng·g-1、17.67 ng·g-1,以BDE207和BDE47为主,分别占PBDEs总量的86.5%和76.6%;其它河流沉积物中各同族体含量差异并不明显.实验结果与国内外最近的文献报道值相比较,再结合生态风险分析显示,东北主要河流沉积物中PBDEs的含量处于低污染水平,目前不存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4.
用GC-NCI-MS分析法测定了路桥河流表层沉积物中41种多溴二苯醚同类物的含量. 目的是了解该地区沉积物中PBDEs的污染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 结果表明,所有沉积物样品中40PBDEs(不包括BDE209)的含量为0.177~161 ng·g-1,平均值为22.5 ng·g-1, BDE209的含量为0.36~958 ng·g-1,平均值为148 ng·g-1. 同族体组成特征表明多数样品中十溴二苯醚(BDE209)是最主要的同族体,占38.4%~96.0%, 平均值为74.4%,九溴PBDEs和七溴PBDEs次之, 分别占3.3%~25.8%和0.01%~14.1%. PBDEs同类物之间呈显著性相关,表明大多数PBDEs同类物有相似的输入途径.同族体组成和聚类分析表明,所有采样点均受到deca-BDE工业品的污染,另有一些采样点除受到deca-BDE工业品的污染外, octa-BDE工业品也有一定的贡献. 与国内外其它研究相比,研究区域内沉积物中的PBDEs污染处于中低水平,但个别样点受点源污染影响较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钻孔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自珠江口的3个钻孔沉积物中的多溴联苯醚(PBDE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BDEs在所有的样品中均检出.3个沉积物钻孔中∑PBDEs(不包括BDE209)的含量(以干重计)为0.01~6.99ng/g(平均1.50ng/g),BDE209的含量为0.10~61.50ng/g(平均7.82ng/g).PBDEs在钻孔中的垂直分布显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五溴联苯醚阻燃剂的使用已减少,但主要区域低溴代联苯醚的排放仍然存在.受珠江三角洲电子产业飞速发展的影响,珠江口沉积物钻孔中BDE209的含量及通量从1990年以后快速增加.不同钻孔沉积物中PBDEs的组成模式反映了PBDEs的不同来源及输入途径.钻孔#1和钻孔#2主要受流经工业发达地区河流输出PBDEs的影响,钻孔#3主要受经过大气长距离迁移后经河流输出的PBDEs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流经某废旧电器拆解区域的河段中采集沉积物样品,研究了该区域河流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在所有沉积物样品中PBDEs含量在101~20400 ng·g-1之间,平均浓度为3700 ng·g-1,其中主要单体为BDE209,在23个样品中的平均比例达到94%以上;在河流中分布呈现出上游和下游低,中游高,而下游平均浓度比上游高的趋势,在拆解园区附近浓度达到最高;与其它地区相比,该地区PBDEs污染相对较为严重;废旧电器的拆解是该区域沉积物中PBDEs污染主要来源.经测算,当地近40年的拆解活动中共向该河流中排放了多溴联苯醚0.39 t,其中BDE209为0.36 t;采用危害商数法对沉积物中PBDEs进行了初步的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河流沉积物中OctaBDEs和DecaBDEs生态风险较低,而PentaBDEs则风险较高,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7.
珠江河口水生生物中多溴联苯醚的分布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对珠江河口生物样品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含量进行了检测.所采集的鱼类(鱼、大黄鱼、银鲳、舌鳎、龙头鱼),虾类(刀额新对虾、近缘新对虾)及虾蛄类生物样品肌肉组织中10种PBDEs(BDE28,47,66,100,99,85,154,153,138,183)的含量分别为37.8~407.1 ng·g-1(脂肪归一化浓度)、49.0~239.1 ng·g-1和142~444.5 ng·g-1.所有样品中,BDE47相对含量最高,其相对于∑<  相似文献   

8.
利用GCECD检测了珠江三角洲主要河流、珠江河口及南海近海岸带共计50个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主要检测出DDTs、HCHs和七氯等农药.有机氯农药含量范围为0.176~12.85ng·g-1,分布特征为珠江、东江>西江>珠江口>南海近海;南海样品的含量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而下降.与1997年的样品相比较,珠江三角洲河流中有机氯农药含量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有机物的降解作用.但DDTs农药仍然对该区生物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DDTs农药的组成特征表明,除西江有新近使用的DDT外,其余区域以农药残留为主.DDTs主要以还原产物为主,但随传输距离的增加,氧化产物逐渐成为主要组分.有机质含量与有机氯农药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质在控制有机氯农药在沉积物中的分布上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多溴联苯醚在桂花鱼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郭英  唐洪磊  孟祥周  麦碧娴  曾永平 《环境科学》2007,28(12):2806-2810
使用 GC-MS-NCI检测方法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溴联苯醚(PBDEs)的同系物BDE28,47,66,85,99,100,138,153,154,183,209 在桂花鱼体内的含量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Σ10 PBDEs(不包括BDE209)在肾脏中含量最高,肌肉中含量最低,其干重平均值分别为5.71 ng·g-1 和0.95 ng·g-1.Σ10 PBDEs在肾脏、鱼鳔、肝脏、鱼鳃、生殖腺、鱼皮、肠胃和肌肉中的干重含量分别为3.04~12.8、0.81~6.90、1.28~8.87、0.09~6.36、1.05~5.73、0.022~5.06、0.69~5.98和0.14~2.61 ng·g-1.Σ10 PBDEs在各组织和器官的含量顺序为: 肾脏、鱼鳔、肝脏> 鱼鳃、生殖腺> 肠胃、肌肉、鱼皮.桂花鱼体所含低溴取代 PBDEs 以 BDE47 为主要同系物,所占丰度为35.7%~65.6%.十溴取代物 BDE209 在所有样品中检出率为 45.2%,其中在肾脏和生殖腺中含量较高.研究表明,PBDEs 由摄食、呼吸2种主要途径进入桂花鱼体内,易富集在肝脏、鱼鳔、鱼鳃等脂肪含量较高的组织和器官中.  相似文献   

10.
对珠江三角洲佛山市顺德区容桂镇电器工业区河涌沉积物多溴联苯醚(PBDEs)的含量进行了空间和垂直分布研究.选择该镇中心城区内河涌作为研究河道,根据河涌水流情况选取8个采样点采集沉积物样品.所有样品中均检出PBDEs.各监测点的PBDEs总含量变化范围为62~349 ng.g-1(平均为178 ng.g-1),各采样点的浓度差异较大.其中,十溴联苯醚含量为56~337 ng.g-1(平均为171 ng.g-1),占PBDEs总含量的90%~99%(平均95%).所检测到的部分同系物(如BDE-196、197和203)可能是BDE-209的降解产物.PBDEs的垂直分布模式显示,0~10 cm层面样品的PBDEs浓度为147 ng.g-1,30~40 cm层面样品的PBDEs浓度为260 ng.g-1,PBDEs在沉积物中的丰度随垂直深度的增加而增加.12种同系物在采自各个深度层样品中的比例基本相同,由十溴工业品来源的BDE-209、208、207和206占总PBDEs的94%,而五溴和八溴所占比例较低.由此可见,该地区普遍存在PBDEs污染,其中十溴联苯醚是最主要污染物,这可能与十溴工业品是电器工业主要使用的阻燃材料相关.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固相萃取联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珠三角河流饮用水源中的21种糖皮质激素(GCs)和3种盐皮质激素(MCs)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24种目标物在水源水中均有检出,检出率在8%(可的松)~75%(地夫可特)之间,总浓度(∑CSs)(平均值/中值)为0.29~8.7ng/L(2.6ng/L/1.6ng/L),污染以布地奈德、丙酸氯倍他索、醛固酮为主.东江东莞段和流溪河下游水源水中肾上腺皮质激素(CSs)浓度水平总体高于西江和北江,各水源地的CSs组成与浓度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差异.冗余分析发现,水源水中大部分CSs与水温、电导率、pH值以及溶解氧呈负相关关系,表明这些环境因子是影响CSs含量分布的重要因素.CSs在珠三角河流水源地的危害指数(HI)(平均值/中值)在<0.1~0.65(0.25/0.29)之间,总体处于中低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及南海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及来源   总被引:45,自引:13,他引:32  
珠江三角洲河流、河口及南海北部近海区域多环芳烃(PAHs)分析表明,PAHs总量分布范围在255.9~16670.3ng/g,整体污染水平处于中偏低下水平.分布特征为珠三角河流>伶仃洋>南海;珠江广州段是高污染区;沿南海近海海域4条剖面,随离岸距离增加,浓度下降.西江、伶仃洋及珠江部分站点石油污染比重大,南海近海则受燃烧来源比重大.PAHs来源诊断指标表明,珠江三角河流及伶仃洋更多受石化燃料燃烧的影响,南海近海区则主要受木柴、煤燃烧的影响.与1997年样品的对比表明,多环芳烃污染程度无明显下降,但区域内PAHs来源从以煤燃烧为主转变为以油燃烧为主,这种近期能源结构的转变在沉积速率较快的珠三角河流及伶仃洋表层沉积物中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13.
珠江三角洲河流沉积物中的壬基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珠江三角洲河流表层沉积物中的壬基酚(NP)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P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其含量范围在110~7808ng/g之间.其中,珠江广州河段污染水平最高,狮子洋水道明显低于上游珠江广州河段,东江位居其后,西江最低.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的分布特征与NP相似,相关分析显示TOC与NP之间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洪季珠江三角洲水系烷基酚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对夏季珠江三角洲河流及珠江口表层水中溶解态的壬基酚(NPs)和辛基酚(OP)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流样品中除珠江正干平洲水道口、沙湾水道口及西江虎跳门处NPs值较高分别达98.84、129.82和164.98 ng/L外,其他地点均为<20~40ng/L;伶仃洋及近海表层水NPs含量较低为<10~14ng/L.OP值以澳门内港处最高为8.54ng/L,另外在白鹅潭、沙湾水道口和虎跳门处分别为2.89、2.44、2.12ng/L,其余采样点均低于检测限2ng/L,伶仃洋及近海表层水样OP值低于检测限1ng/L.  相似文献   

15.
采集了珠江三角洲地区103名成年男性的血液和精液样本,运用冷冻干燥-ASE萃取-GC-MS方法测定了血液中多溴联苯醚(PBDEs)含量,并按照WHO的精子质量检测标准及仪器操作规范检测精液质量,分析了血液中PBDEs与男性精液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探讨了不同因素与血液中PBDEs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对血液中PBDEs含量的影响未呈现一致的趋势,除BDE-47外,不同体重指数(BMI)人群组单个PBDEs含量差异不显著,吸烟者血液中PBDEs含量高于不吸烟者,饮酒者和不饮酒者则与之相反,随着学历升高,PBDEs含量水平未有递增或递减的一致规律;BDE-153、BDE-154和BDE-183含量与精液浓度显著负相关,而PBDEs与精子活动性不相关.因此,血液中PBDEs含量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男性精液质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珠江入海口水体中多氯联苯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评估珠江三角洲水体中PCBs(多氯联苯)的污染水平及其生态环境影响,于2005年3月—2006年2月,采集并分析了珠江八大入海口水体中PCBs的残留状况.结果显示,珠江八大入海口水体中ρ(PCBs)为0.19~7.04 ng/L,其中三氯联苯和四氯联苯占PCBs总量的70%以上,约40%的水样(主要为7—12月样品)ρ(PCBs)高于或接近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限值(2 ng/L).组成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珠江入海口水体中PCBs的分布特征与我国#1PCBs及国外Aroclor 1242和Aroclor 1016产品相近,低氯产品#1PCBs及Aroclor 1242和Aroclor 1016可能是水体中PCBs污染的主要来源,而废弃电容器、沉积物再悬浮、大气沉降及废水处理厂排放等输入源是水体的重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17.
李琦路  李军  刘向  徐维海  张干 《环境科学》2012,33(8):2533-2537
通过"实验三号"开放航次在南海北部采集了32个大气样品,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样品中的多溴联苯醚(PBDEs)同系物,并对其含量、组成特征、空间分布及主要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北部大气中7种PBDEs总浓度为0.07~35.9 pg.m-3,四溴(BDE-47)和五溴(BDE-99和-100)化合物为主要组成,分别约占PBDEs总量的51.5%和36.9%,显示工业五溴联苯醚的使用是其主要来源;中国东南沿海和菲律宾附近PBDEs浓度较高,南海靠近越南中部海域大气PBDEs含量较低.后推气流轨迹分析指出:我国东南沿海,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以及我国台湾和菲律宾等地区陆源污染物的外溢是引起南海北部地区PBDEs浓度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N-亚硝胺(NAs)是一类具有高毒性和强致癌性的消毒副产物,可由其前体物与消毒剂反应生成,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通过对NAs前体物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够抑制该类化合物的生成.该研究以珠江干流西江、北江和东江的河水为研究对象,采用GC-MS/MS检测河水氯胺化后NAs FP(NAs生成潜能)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情况,并基于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CA-MLRA)方法对NAs前体物的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①河水氯胺化后共检出六种NAs,即NDMA FP(NDMA生成潜能)、NMEA FP(NMEA生成潜能)、NDEA FP(NDEA生成潜能)、NPYR FP(NPYR生成潜能)、NMOR FP(NMOR生成潜能)、NDBA FP(NDBA生成潜能),其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9.4、33.3、3.2、5.3、2.6和3.0 ng/L,检出率分别为100%、3%、90%、84%、53%和84%.②与原水样相比,氯胺化后NDMA FP、NDEA FP、NPYR FP和NMOR FP的含量和检出率均显著增加,特别是NDMA FP与NPYR FP,且空间上的分布趋势表现为北江>西江>东江.③PCA-MLRA的结果显示,珠江干流河水中的NAs与其前体物91%来源于工业废水和养殖废水污染,而只有9%来源于农业活动和生活污水排放.研究显示,NDMA和NPYR两种化合物的前体物在珠江干流河水中占主导地位,工业废水和养殖废水的排放是珠江干流河水中NAs及其前体物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The concentrations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hexabromocyclododecane (HBCD) were investigated in 37 composite surface sediments from seven major river drainage basins in China, including Yangtze River, Yellow River, Pearl River, Liaohe River, Haihe River, Tarim River and Ertix River. The detection frequency of HBCD was 54%,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ranged from below limit of detection (LOD) to 206 ng/g dry weight. In general,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showed increasing trends from the upper reaches to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rivers and from North China to Southeast China. Compared to other regions in the world,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HBCD in sediments from Yangtze River drainage basin was at relatively high level, whereas those from other six river drainage basins were at lower or similar level. The highest HBCD concentration in sediment from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highest detection frequency of HBCD in Pearl River drainage basins suggested that the industrial and urban activities could evidently affect the HBCD distribution. HBCD diastereoisomer profiles showed that γ-HBCD dominated in most of the sediment samples, followed by α- and β-HBCD,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ose in the commercial HBCD mixtures. Further risk assessment reflected that the average inventories of HBCD were 18.3, 5.87, 3.92, 2.50, 1.77 ng/cm 2 in sediments from Pearl River, Haihe River, Tarim River, Yellow River and Yangtze River,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