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过对黔西南州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特点的分析,阐述了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与当前地仍至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互为因果。提出了加快岩溶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状况进行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目前在喀斯特地区普遍存在,并严重影响和制约贵州社会经济发展的10大生态环境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通过 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和相关措施的全面实施,使本省喀斯特生态环境得到有的效保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3.
论贵州喀斯特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气候特征和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等的基础上,论述了喀斯特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密切关系,根据贵州环境建设的目的和应坚持的原则,提出了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是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的主要沙尘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内蒙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现状、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沙尘暴发生情况及对北京等地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就如何改善内蒙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可持续发展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河下游绿洲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了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以及对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提出了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可持续发菜规划,为绿洲地区生态恢复,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内蒙古生态环境的特点和现状的角度,结合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阐述了保护内蒙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区,荒漠草原和荒漠区以及广大的农区,就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从客观的角度阐述了作者的想法,同时指出粮食压力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保护生态环境,解决粮食的根本出路是发展沙产业。  相似文献   

7.
在对广西桂西地区9个特困县农村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生态环境恶化的特征后,提出在这些地区恢复生态环境的措施,并对这些措施进行效益分析,得出其可行性。最后指出解决贫困地区生态危机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青藏公路格拉段与天山公路独库段为案例,在确定了两路段所穿越的多年冻土分布区的基础上,比较r青藏高原与天山山地多年冻土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差异性。这两个多年冻土地区生态环境的差别集中体现在多年冻土层和植被上。公路工程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的多年冻土层、植被、野生动物、水土流失,地表水系等都有影响,但对天山…地多年冻土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因生态环境特征的不同而出现差异,集中体现在地表水系所受的影响更大,且水土流失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河北坝上地区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河北坝上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燕山山地-华北平原,是最典型的脆弱生态环境区。坝上地区长期以牧为主,由于人类的活动,逐渐演变为以牧为主,间有少量的农业区;农区不断扩大,农牧区各占一半,并逐渐过渡为目前以农区为主,牧区为次。由于人类活动强度加大,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生态环境严重的恶化,各主要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演变。因此,当前坝上地区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主要是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颜昊 《陕西环境》2002,9(5):12-16
西部大开发,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切入点,以生态环境建设来带动大开发,是促进西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生态环境脆弱是西部地区的一个基本特征,生态环境状况的恶化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制约了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的落后,其中生态环境状况恶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低是一项重要的因素。生态环境是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也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目标和落脚点。西部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面临着内部、外部条件的制约,一是贫困人口多,低素质人口比重大;二是自然…  相似文献   

11.
分析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其生态环境建设在中国的战略地位,指出西部地区应建立环境与经济相互协调,互相促进的生态经济体系。并从技术结构层面和政策层面对西部地区生态经济系统的建立提出一些新的想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贵州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建设,是当前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尽管我省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成绩不少,但由于自然环境失调与人为环境晋化交织,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并存,整个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不仅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而且工业“三废”严重污染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对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西部地区,如休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成败的关键。针对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提出旨在促进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加速我国现代化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西部地区,如何在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成败的关键。针对西部地区目前的生活环境问题,该提出旨在促进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关于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环境学和经济学观点论证在经济发达地区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打中行性,论述生态环境补偿费与排污费的关系及生态环境补偿费与资源部门收费的区别等。  相似文献   

16.
《环境》2005,(3):63-63
受国际市场价格拉动,近年我国西部一些地区高耗能产业发展十分迅猛。大批低门槛发展的高耗能产业,势必加重国内能源紧张的局面,而其面向国际市场的发展思路,也极有可能使我国西部成为世界高耗能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高耗能产业带来的“高污染”将会使西部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西部地区大多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劣。  相似文献   

17.
艾比湖湿地面积缩小,是导致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的恶化给博州乃至北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通过对湿地的作用及重要性分析阐述,提出加强湿地保护,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睢泾治 《陕西环境》1999,6(3):42-44
作者认为,善待自然,正确运用生态环境规律为人类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矛盾实质上是生产力内部矛盾的反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西部大开发,解决面临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必须防止重蹈“父债子还”的覆辙,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注意处理好三个问题: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基本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使大开发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达到良性循环,才能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内蒙古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特征,以全面反映我国北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为主要研究目的,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方法,结合内蒙古生态环境遥感调查研究成果,建立了横跨我国“三北”地区的区域性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展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值得探讨的方法理论。  相似文献   

20.
伊金霍洛旗生态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伊金霍洛旗生态环境状况的监测结果,较客观的分析了生态环境的发展态势,为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