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无废指数”:“无废城市”建设成效定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权  王夏晖 《环境保护》2020,48(8):46-50
按照国家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总体部署,2020年"无废城市"建设需综合评估试点建设成效,系统总结试点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我国的不同试点城市之间的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发展阶段以及城市功能定位等存在较大差异,有必要构建适合"无废城市"建设成效的综合量化评价方法。本文基于"无废城市"建设重点,以固废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为导向,兼顾试点城市共性与个性特征,采用必选指标和可选指标梯度差异赋值的方式,构建了量化评价指标体系。耦合应用无量纲算法和指数评分法,探索构建了"无废指数",可用于量化横向比较产业结构同类型的不同试点城市间的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2.
陈昊 《环境》2020,(8):45-46
正"深圳‘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创建经验丰富,亮点很多。围绕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市政污泥以及建筑垃圾的处置和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较全面,且已有初步成效。"日前,在生态环境部"无废城市"技术帮扶组线上帮扶评估会上,帮扶组专家对深圳"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当前,深圳"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创建取得阶段性进展,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覆盖率、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等6项主要指标达到100%,生活垃圾填埋量实现趋零填埋,房屋拆除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8%,相关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报告总结了我国"无废城市"试点城市及地区相关同志赴日本交流学习循环型社会建设和各类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基于此,对我国进一步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提出以下建议:借鉴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工作思路、指标体系和推进方式,梯次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针对重点产品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快推动源头绿色设计与废物高效回收;充分认识民众的支持参与是改革成败的核心力量,加强引导,持之以恒抓好"无废文化"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报告总结了我国"无废城市"试点城市及地区相关同志赴日本交流学习循环型社会建设和各类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基于此,对我国进一步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提出以下建议:借鉴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工作思路、指标体系和推进方式,梯次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针对重点产品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快推动源头绿色设计与废物高效回收;充分认识民众的支持参与是改革成败的核心力量,加强引导,持之以恒抓好"无废文化"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政策背景出发,对国外代表性"无废城市"建设实践进行了简要总结,指明了国外"无废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与工作亮点,进而探析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把握"无废城市"建设的基本内涵与关键环节的前提条件下,基于废弃物减量化与循环再利用原则对"无废城市"建设的通用模式进行构建,结合"无废城市"建设的现实需求和内在动力,秉持"系统集成与协同联动"思想,分别从"无废工业""无废农业""无废商业""无废医疗""无废工程""无废生活"6个方面来探索"无废城市"建设的实现路径,以期为我国"无废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以及一般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无废城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细胞工程。5月13日,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启动会在深圳召开,为全国"无废城市"建设吹响了冲锋号。深圳作为广东唯一入选城市跻身其中,将与其他15个城市和地区率先探路,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为2021年后"无废城市"试点次第推开探索路径。固废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龚黎华  沈洁 《环境保护》2022,50(5):68-70
<正>“无废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202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提出了破解固体废物管理难题的思路。至此,浙江省成为全国第一个以省政府名义部署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的省份。浙江省安吉县积极响应,全面吹响了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的冲锋号,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在县域内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创新构建“无废村庄”“无废乡镇(街道)”“无废县城”“三级递进”管理体系,同时在此框架下,围绕实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和危险废物五大类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目标,创新设立“七模式”管理,  相似文献   

8.
"十四五"时期既是"无废城市"建设的试点探索期,也是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无废城市"建设的过渡时期。"十四五"时期,如何进一步做好"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全面总结了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根据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高固体废物治理能力等新要求,从深度、广度和融合度三个方面提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的发展方向。最后本文提出制定《"十四五"无废城市试点实施方案》,谋划启动第二批"无废城市"试点,建立国家级"无废城市"试点交流平台等具体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固体废物环境问题,推动形成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近期我国提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为迈向"无废社会"奠定基础。本文分析了我国固体废物管理当前的国内外背景,对欧盟"零废物计划"及"循环经济一揽子计划"、日本"循环型社会"、新加坡"可持续发展蓝图"的内涵、目标和措施分别进行了梳理,明确我国开展"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的内涵和目标,分别提出工业领域、农业领域、生活领域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主要建设路径,以及危险废物全过程规范化管理与全面安全管控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一、"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的规范基础2018年1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被国家确定为试点的城市需要编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明确开展试点工作的目标成果、进度安排和保障措施等。可见,《方案》是试点地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规范前提,必须对  相似文献   

11.
建筑垃圾的产量预测与时空特征分析是制定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界定了建筑垃圾的定义与分类,提出基于情景分析的单位建筑面积建筑垃圾产量预测方法,并以南京市江北新区直管区为例,采集控制性详细规划、倾斜摄影地图、地形图、百度全景地图、年度在建施工项目与征收项目清单等基础资料,对江北新区直管区近期(2018年)与远期(2019—2030年)的拆建垃圾产量进行估算与分析;同时借助ArcGIS技术,采用核密度分析实现拆建垃圾空间分布的可视化与特征分析,为后续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方案设计提供基础数据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构建了基于建筑面积和产废系数的城市建筑废物产量估算方法体系,进而在二次曲线回归、指数趋势模型、灰色GM(1,1)模型和BP神经网络4种单项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以预测有效度为准则的变权重组合模型,以揭示城市建筑废物未来变化趋势。以海南省为例计算和预测了2001-2020年城市建筑废物产量,结果显示:(1)2001-2010年海南省建筑废物总量从219.1万t增加到813.5万t,年平均增长率为12.7%,拆除建筑废物约占建筑废物总产量的70%;(2)2015年海南省建筑废物总量将达到1 621万t,2020年较之增加71.4%,将达到2 769万t;(3)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预测有效度好、精度高、误差小,优于4种单项预测模型。预测结果将为海南省建筑废物的处理处置、资源化和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面向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源头减量指标要求,开展生活垃圾的时空产生特征进行科学预测,是生活垃圾管理全局规划的重要基础工作。研究目标区域在2020年生活垃圾年产量达到12.60万t,近年来增幅显著,亟待对生活垃圾的时空产生特征进行精细分析,以服务当地无废城市的建设。在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历史数据的背景下,建立了研究区域夜间灯光与生活垃圾年产量的线性关联关系,形成了R2达到0.92的回归模型;基于ArcGIS,以2.25 hm2为空间单位,结合克里金算法,为生活垃圾空间分布建立基于夜间灯光的网格化模型;利用泰森多边形算法,对1个生活垃圾收集点进行插值,获取各个收集点的生活垃圾年负荷状况,揭示了某无废城市试点地区中城乡垃圾产量的空间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于2018年提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通过对某试点研究区域调研发现,近年来当地生活垃圾产量呈现高出城市人口发展速度,且呈非线性快速增长趋势。传统的预测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地垃圾产量的精细化管理需求,难以将当地垃圾处理能力的发展与产量增加的趋势相协调。因此,基于社会多元数据,构建对研究区域整体垃圾总产量预测的模型研究方案。通过将灰色关联分析算法与LightGBM机器学习算法结合,获得了多元社会数据中与研究区域垃圾产生增长关联最为密切的几类特征数据,以进行机器学习模型构建与交叉验证调优,获得了MAE为1.48,MAPE为15.42%的生活垃圾产量精准预测模型。最终利用该模型预测,2025年该地的生活垃圾产量将达到17.23万t/a。  相似文献   

15.
城市烂尾楼拆除有助于提升城市总体形象,但拆除后的建筑废弃物又会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为此提出一种针对烂尾楼建筑废弃物有效处理及二次利用的方法研究.基于循环经济理论及废弃物破损理论,设计了一种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工艺方法,利用建筑废弃物再生设备将废弃物破碎后再进行筛分处理,详尽分析了影响废弃物再生的各项工艺因素,提高废弃物再生骨料的性能,实现对烂尾楼建筑废弃物的二次有效利用.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研究性能稳定、可靠、可以降低烂尾楼拆除成本,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沈阳市航空遥感固体废物及其环境调查研究”获奖课题中的研究内容之一,它以沈阳市固废遥感信息资料为基础,对固废堆放现状评价进行了探讨性研究,建立了遥感信息评价方法.文中就沈阳市固废堆放形式、种类性质、占地情况、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环境状况5个方面、13个因子的综合评价进行了论述.并在评价方法的确定,评价因子的选择,各因子的排序、分析、以及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的相关性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该方法充分利用了遥感信息广而全的特点,从而拓宽了固废的评价范围,为固废的评价工作的广泛开展探索了一条较为优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讲述了建筑与建筑拆除废弃物回收的基础工具,包括建筑废弃物管理的基本元素、废弃物材料的重新使用、回收的团队管理、回收培训和管理方案、循环材料的运输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背景下,污水处理行业碳中和规划中尚缺乏对工艺设计方案的定量化综合影响评价。为此,基于全生命周期(LCA)框架,建立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环境、经济综合影响评价模型(LCA-CEE),并利用该模型对2种不同污泥处理工艺下污水处理厂(A方案:污泥填埋;B方案:污泥-厨余垃圾共消化)以30年为限的建设阶段、运行阶段、拆除阶段中能耗、物耗、污染排放等方面进行综合影响评价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方案利用共消化热电联产系统发电量高达38.9 MW·h,碳中和率达到133%,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经济效益较A方案提高1.6倍且环境影响显著减小。该LCA-CEE模型从全流程评价节能减排路径,为污水处理行业碳中和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由于社会和经济因素的要求,当今的建筑生命周期要最大程度地完成圆形的循环过程,即重新使用拆建物料制造新产品。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承建商通过坚实的理论基础,采用分层次的方法来进行建筑废弃物的管理。文中总结了两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混合回收与源头分离两种方法的比较研究。最值得注意的是两个不同的意向方案:绿色星球计划和ICC—ESSAVE^TM方案。突出的可持续认证和设计方案及绿色星球计划侧重的能源效率模型时常被繁重调试系统的LEED所青睐。一旦被国际编码理事会所批准,这些文件可以在LEED的评分系统下或绿色星球计划中,帮助其寻找资格评分。文章最后分析了建筑废弃物的回收流程,并得出结论:高达95%的建筑和拆迁建筑废弃物都可以回收;回收相比垃圾填埋更节省资金;源头分离较混合回收需要更多的管理和劳动力,但能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承建商应该组织和管理现场的回收工作。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某建筑垃圾堆放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建筑垃圾堆放场2.5 km范围内放射式布点,于2019年4月对降尘进行监测,探究了建筑垃圾堆放对环境空气中降尘的影响。结果表明:监测范围内降尘量普遍高于北京市同期降尘月平均水平。建筑垃圾堆≤150 m范围内降尘量最高,平均值为75.09 t/(km2·30 d);随着与建筑垃圾堆距离的增大,150~500 m范围内降尘量数值仍偏高,但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值为32.53 t/(km2·30 d);在距离>500 m后,降尘量数值变化趋于平缓。建筑垃圾对降尘的主要影响范围在半径500 m内,受主导风向控制,建筑垃圾堆东北部受影响明显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