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九五”重点项目江苏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中提出了建立基于Web的系统集成 ,全省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库及分析预报系统的建设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与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合作建立了江苏省前兆数据库和分析预报方法集成系统JSOMEN ,编写了适用于江苏前兆观测资料的控制主表 ,用C、VB等语言编写程序整理入库了 1 990年以来全省 4 3个测点 75个测项的一百多万组前兆观测数据 ,同时建立了台站和市局的前兆数据库 ,以达到全省前兆观测数据的共享  相似文献   

2.
吸取阪神地震的教训,加强地震监测预报,推进工程抗震研究,提高综合防御水平密切注意东部地区震情,努力捕捉短临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3.
地震应急响应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应急响应系统(EERS)作为城市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和指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时效性和对灾情宏观把握的准确性都会直接影响到应急指挥系统能否发挥最大的减灾效能。介绍了在ArcView9.0的GIS平台上研发的城市地震应急响应系统的设计目标、系统构架、主要功能以及基于Oracle9i的系统数据库结构。通过接口设计EERS将震情会商机制纳入到系统中,并结合地震影响场绘制模型可以快速地进行地震应急等级判别,同时利用GIS的空间叠加和专题渲染功能可以直观地把握灾情信息。在山西省运城市地震应急指挥系统中的实际应用表明,EERS能够为应急指挥和救灾工作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信息。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做好灞桥区防震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按照市政发[2003]59号文的有关精神.近期.经西安市灞桥区机构编制委员会研究同意.并报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了西安市灞桥区地震预报监测站。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辖区震情日常工作、震前前兆监测资料和测震资料的系统收集、处理及分析预报工作,承担对辖区内有关单位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测技能、维修技术的培训.负责辖区基本建设抗震设防的审核、报批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 江苏省地震学会前兆专业委员会和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于1981年11月10至14日在南京召开。江苏省地震学会部份会员一百二十人出席了会议。江苏省科委、科协及有关单位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分两个专业委员会进行学术活动,共有52篇有关地震前兆和地震地质方面的学术论文在会上作了交流。这些学术论文大多数来自地震观测预报第一线,结合了实际资料进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地震分析预报工作技术指南的不足之处,列举了短临预报成功的震例,从科学技术上和组织管理上归纳了成功的经验,认为应该划分不同的地震预报职能。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着重是大形势的研究,提出大区域的趋势意见,作出2-3年或稍长时间的中期预报,以指导省局的短期预报;省局在全面分析判断本地区震情趋势的基础上,重点是作出3至6个月的短期预报,以指导地(市)地震局(办)的临震预报。临震预报的重点工作环节是在地(市)级地震机构,它是推广应用指南抓临震的基础单位,应该特别加强地(市)地震局(办)的临震应急机制的建设,并应用指南建立起适合当地的临震预报指标体系;实行上下、点面多层次相结合的预报机制,可望今后在短临预报中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多年的观测资料进行总结,并讨论利用地震电磁辐射现象来提取地震短临前兆信息等问题。对于地震短临预报工作均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地震震前所识别的前兆,其中包括十余项测震学前兆和地形(应)变、水化、地电等手段的多项前兆,分析了震前依据前兆而作出的预报实况,并根据目前所认识的地震前兆的某些物理基础,讨论了对这次地震可能作出预报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正2010年4月14日05时39分,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4.7级地震。震情就是命令,收到信息后时任预报中心负责人立即发出紧急会商指令,预报人员立即从城市四面八方紧急赶赴青海省地震局办公大楼。6点30分全体人员已投入到震情跟踪分析和会商资料准备工作中,7点整召开紧急会商会,结合以往  相似文献   

10.
陈豪  张万昌  邓财  聂宁  易路 《灾害学》2016,(4):139-144
地震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针对当前地震应急减灾系统灾害信息获取时效性差、自动化和定量化程度低及信息集成共享等方面的不足,通过收集、整理地震灾害时空信息,结合灾区基础地理、多源遥感卫星影像及动态灾情信息,利用面向对象及主题的数据模型设计在线的地震应急减灾时空一体化数据库;提出了构建基于WEBGIS和空间技术的地震减灾信息化平台的总体设计架构、技术体系及功能模块;开发了平台原型系统,初步形成了地震灾害动态监测、灾害评估、灾情信息实时共享以及应急减灾辅助决策的一体化产品,为提高我国地震灾害应急减灾水平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1972年原国家地震局南京地震大队与原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合作筹建长江大桥强震观测台网起至今,江苏省的强震观测已经走过了30年的路程。 30年中,江苏强震台网在1974年溧阳地震、 1983年菏泽地震和1990年常熟地震中获得的有科学价值的地震记录,为大型桥梁空间动力性质的分析提供了实证资料,也为中国东部深井地震性质等重要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实证资料。 江苏省地震局的科技人员还进行了大量与强震观测相关的科研工作。 至今,在江苏省及邻近地区已形成了固定观测与流动观测相结合的强震观测台网。 本文简要回顾了江苏强震观测30年历程,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推进经济的可持续与跨越式发展,配合 “数字江苏” 的建设,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 “数字江苏” 中建设防震减灾数字系统势在必行。 本文从防震减灾在可持续与跨越式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防震减灾数字系统的组成、 “数字江苏” 中如何包含防震减灾数字系统、防震减灾数字系统建设进程及展望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常熟数字化遥测台网的建设在进入考核运行期间成功地记录了南黄海6.1级地震,取得了完整的数字地震波形记录。为深入进行地震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对江苏近 70年的地震观测历程和技术进步作了简要回顾 ;总结了数字化地震台网建设的经验和体会 ;展望了在江苏特定的地理条件下 ,即在第四系覆盖厚、海域地震多而布网均困难的情况下 ,现代地震观测技术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在南黄海6.1级地震应急中的成功经验:本省及有关城市充分发挥防震减灾工作的政府职能,各级领导决策及时,指挥果断、地震专业科技人员尽心尽职,迅速判断震情,安抚民心以及新闻部门反应快,报道勤,收效好。并由此提出南黄海6.1级地震应急的3点体会和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地震应急工作的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本局科技成果数据库基础上,运用情报计量学的基本方法对本局成果概况、成果类别、成果学科属性分类以及获奖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进行分项统计分析。从获奖项目情况统计得出本局获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的获奖率为50.7%;从获奖成果的学科分布看,侧重于地震监测及预报研究方面,工程地震和地震工程的获奖成果也占有相当比例。从获奖项目人员情况分析,得出科研人员的最佳获奖年龄段为40~55岁左右。统计显示了自1979年以来的科技成果及所具有的人才优势,同时获奖人员年龄结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科研人员年龄老化,青年项目主持人匮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专家为主、专群结合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是当前防震减灾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回顾浙江省“九五”期间建设地震监测系统的实践 ,认为在当前科技水平和管理体制下 ,专群结合是建设好现代化地震监测预报系统的重要保证。省局必须正确处理好省级以下地震部门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发挥专业队伍在监测预报体系中的主导作用 ,才能做好新时期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8.
数据库技术是管理数据的一种最新方法,它研究如何组织和存储数据,如何高效地获取和处理数据。本文建立的江苏省地震前兆信息数据库系统是把作为地震预报的三大学科的观测数据集中起来,统一管理,该系统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采用全中文交互式操作环境,易于扩充,为实现数据共享和台网数字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汇集了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安徽省所属各观测项目记录到的地震前兆数据变化,并初步分析了震前难以做出预报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