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环境空气苯系物类挥发性有机物监测能力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和评价中国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监测能力和技术水平,以量化的手段评估环境空气VOCs监测数据质量,促进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笔者以环境空气VOCs中的苯系物为代表,组织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6家各级各类生态环境检验检测机构开展了实验室比对,利用稳健统计技术分析评价实验结果。结果表明:环境空气苯系物类VOCs比对结果的整体合格率为68.5%,省级站、地市级以上站、社会化检测机构合格率分别为86.7%、75.4%和46.9%。可见现阶段中国环境空气苯系物类VOCs整体检测能力仍有提升的空间,社会化机构的检测技术水平尚待提升。建议地方部门加强对环境空气VOCs监测的技术培训,尽快提高VOCs监测技术水平,保障VOCs监测数据质量,同时强化对社会化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督促其提升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法比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8年9月20—29日,开展了南京市环境空气非甲烷烃(PAMS)原清单中57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手工和在线比对监测,监测项目主要包括碳氢化合物、卤代烃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通过对VOCs 3 h均值、日均值和主要污染物指标等进行比对,分析在线监测数据与手工监测数据的相关性。测试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3 h均值的差异度(1.43)和相关系数(0.897),日均值的差异度(2.16)和相关系数(0.946),呈现出差异度不显著、高度线性相关的特征。同时,进一步分析了监测数据产生偏离的原因,建议加强环境空气手工监测的质控管理,强化在线监测设备的运维管理,推进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的合理、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定性比较了环境空气VOCs在线监测法和SUMMA罐采样GC-MS法的基本原理、检测化合物种类和适用范围,并对标样实验、日均浓度、小时浓度从统计学角度进行了定量比对.研究表明,VOCs在线监测法监测结果与实验室方法有较好可比性,可用于相关领域VOCs的连续监控.  相似文献   

4.
选择某喷涂企业附近环境空气为采样点位,在3个监测时段(5、9、11月)基于成分监测车在线监测107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分析环境空气中VOCs污染特征和成分,结合走航监测车进行溯源分析,利用MCM模式结合敏感性实验研究了臭氧生成机制。结果表明:5月A时段的VOCs总浓度(247.43 μg/m3)高于其他2个监测时段(134.29、107.07 μg/m3),体现了VOCs季节性的变化趋势;3个监测时段VOCs浓度均以含氧有机物为主,其占比分别为44.36%、55.30%和37.90%,其次为芳香烃和烷烃,但不同监测时段同类VOCs占比各不相同,体现了不同季节VOCs浓度的差异性。3个监测时段均排在浓度排名前10位的物种有6种,分别为乙醇、丙酮、对/间二甲苯、苯、二氯甲烷和甲苯,说明该监测点位存在稳定污染排放源。走航溯源监测获得空气点位及附近喷涂企业内VOCs浓度和成分特征,结果显示环境大气中的VOCs主要组分来自喷涂企业厂区使用的挥发性溶剂的排放和油性漆的挥发排放。研究臭氧生成潜势(OFP)可知,芳香烃的OFP值在3个监测时段占比最高,对臭氧生成贡献较高的物种主要有对/间二甲苯、甲苯等芳香烃,乙醇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含氧有机物,异戊二烯和丙烯等烯烃类物种。MCM模式结果显示:5月A时段监测期间的臭氧光化学生成速率大于9月B时段和11月C时段,O3生成过程主要受甲基过氧自由基(CH3O2)+NO 和过氧化羟基自由基(HO2)+NO 控制。相对增量反应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3个监测时段臭氧生成均处于VOCs控制区,5月A时段,控制异戊二烯、芳香烃类物种可以大幅减少臭氧的生成,9月B时段需主要控制芳香烃和含氧有机物的排放,11月C时段则需控制芳香烃物种的排放。就VOCs单体而言,3个监测时段减少对/间二甲苯的浓度,对臭氧生成影响较大。走航溯源耦合在线监测方法可以实现臭氧污染快速原位溯源。  相似文献   

5.
对废水中COD的连续在线监测,不同原理监测仪器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分析方法之间存在差异[1-3],而且各种废水成分复杂多样,现场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也是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通过比对测量,可以确定连续在线监测数据与标准分析方法测量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参数,确保数据的可靠溯源.南京市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系统采用的COD连续在线监测仪的品种较多,为此,进行了COD连续在线监测仪的仪器测量结果与人工监测结果的比对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便携式GC-MS法快速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VOCs,32种VOCs在2×10~(-7)~1×10~(-6)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2×10~(-9)~1×10~(-8),标准气体样品6次测定结果的RSD为1.9%~19.1%,环境空气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66.2%~116%。在实际现场监测固定污染源中VOCs时,使用速查(Survey)功能可初步判断样品浓度,确定稀释倍数。比对试验结果表明,气袋和玻璃注射器采样法对VOCs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技术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2年以来,随着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施的逐步推进,实现了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实时联网和发布,截至2015年底数据量已超10 TB。随着大气十条贯彻实施,空气质量监测逐步扩展到县级城市,我国区域、背景等空气质量监测也在持续推进中,并不断引入温室气体,VOCs、黑炭  相似文献   

8.
为独立评估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维质量,掌握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准确性等信息,我国开展了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性能审核工作,通过分析影响审核结果的相关因素,提出,性能审核标准气体浓度应接近实际监测空气中的气体浓度,性能审核时间的选择应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性能审核气体压力应保持恒定并接近实际采样时的气压,标准气体进样方式应通过日常采样管路等,从而进一步提高性能审核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生态环境管理部门了解环境空气数据质量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济南市环境空气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识别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济南市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环境空气中56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进行在线气相色谱监测,研究其污染特征并识别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该期间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s)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其平均浓度水平夏季冬季秋季春季;TVOCs浓度的日变化趋势呈双峰分布,与早晚交通高峰相吻合;济南市城区环境空气中VOCs的主要物种是C3~C5的烷烃、丙烯、顺-2-丁烯、甲苯和间、对二甲苯等;不同季节环境空气中VOCs的主要物种基本一致,夏季烯烃所占比重高于其他季节;烷烃、烯烃与TVOCs的浓度日变化趋势相似,呈明显的双峰状,而芳香烃浓度日变化规律双峰特征不明显。济南市城区VOCs的主要来源为汽车尾气、工业源、燃烧源。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9年沈阳市4个不同功能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小时分辨率的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了环境空气中VOC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沈阳市环境空气中VOCs日平均体积分数为(31.5±13.3)×10~(-9),4个功能区VOCs体积分数均呈现出冬季明显大于夏季的特征;工业区环境空气中VOCs体积分数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居民混合区、郊区VOCs体积分数呈现明显双峰结构,工业区双峰结构不明显。工业区VOCs以新鲜排放为主,而其他3个区域为老化气团的传输。工业区春、夏季环境空气中VOCs来源包括燃料挥发源(26.90%)、溶剂与涂料源(17.69%)、燃烧源(16.40%)、化工源(15.69%)、交通源(7.57%)和炼油炼焦源(4.15%)。秋、冬季VOCs的来源包括燃烧源(30.77%)、溶剂与涂料源(20.26%)、燃料挥发源(18.79%)、化工源(11.54%)、炼油炼焦源(9.34%)和交通源(5.51%)。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当前不同来源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CO、SO2、NO)标气质量状况,选择12家主流气态污染物(CO、SO2、NO)标气制造商,分别匿名采购3种气态污染物标气,建立2家参考实验室共同测试的模式和计量溯源一致性评价方法,对标气进行测试后,采用En值法评价其定值准确性,同时评估其技术资料完整性。结果显示:12家制造商的72瓶有证标气中,有9瓶标气定值结果准确性评价为不合格,涉及5个制造商来源,其中NO作为反应性气体,不合格标气数量最多,占比达20.8%;12家制造商中8家技术资料完整。鉴于标准气体对气态污染物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可溯源性具有重要意义,建议进一步加强标气质量事中事后监管和行业评估,推动制造商不断提高标气生产水平。标气使用者则应尽量选择质量可靠的有证标气。  相似文献   

12.
城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是空气质量监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据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VOCs监测的基础。基于8次中国城市大气VOCs外场监测,通过挖掘VOCs浓度、组成和化学活性的内在规律,对VOCs监测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并总结方法。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大气乙烷和苯等长寿命组分具有明显的背景浓度,且区域背景值较为接近,可以用来诊断长寿命VOCs组分浓度异常偏低或偏高现象。而示踪组分的季节(日)变化规律可以用来识别VOCs组分定性问题(如夏季大气异戊二烯和烷基硝酸酯浓度日变化规律应反映植被排放和光化学反应特征)。另外,在气团混合均匀的情况下,VOCs浓度波动与其活性之间存在负相关,这一规律可以用来核查数据准确性或局地源影响。  相似文献   

13.
建立温室气体监测量值传递与质量控制体系,对于保障温室气体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比性和计量溯源性具有重要意义。世界气象组织于1989年组建了全球大气观测网络,欧洲、美国也分别建立了区域、城市温室气体监测系统。相比之下,我国温室气体监测起步较晚。因此,亟需建立我国独立自主的温室气体监测量值传递与质量控制体系,为准确核验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通过总结国际温室气体监测量值溯源与传递体系、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体系等的先进经验,对我国温室气体监测提出以下建议:设立满足排放量准确评估要求的数据质量目标;研制独立自主、国际等效的高准确度基准标气;加快构建量值传递与质量控制体系,并建立健全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探索研究其他温室气体监测量值溯源与传递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5年9个城市53台现场臭氧分析仪的现场比对核查结果,比较研究了稳健统计方法和一般统计方法在评价国控网臭氧自动监测数据准确性和精密性上的应用。研究表明:稳健统计能够在不剔除异常数据的前提下降低异常值对正确评价臭氧自动监测数据质量的影响,适合评价现场比对核查结果;采用Hubers方法进行稳健统计,2015年国控网臭氧日常浓度点相对偏差的95%置信区间约为-0.1%至4.5%,95%预测区间为-14.0%~18.3%,变异系数约为9.5%,数据质量仍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5.
利用挥发性有机物(VOCs)手工监测和走航监测技术,分析了滨州市城区、各县(市、区)涉VOCs工业园区的VOCs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城区大气VOCs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差异较为明显,烷烃类占比最高,其次是挥发性含氧有机物和芳香烃。排名前3的组分为异戊烷、正丁烷、丙烷,主要来自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车辆排放。各县(市、区)不同涉VOCs工业园区周边的VOCs组分与园区涉及的原辅料和产品类型有关,对应的组分主要为苯系物、烷烃类和烯烃类。园区内的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和表面涂装等行业对VOCs组分的影响较大。建议从系统性溯源、科学性推进、精准化管控、针对性治理4个方面开展VOCs治理研究,从而实现VOCs排放控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提升滨州市整体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6.
运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快速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于2018年7月对南通市区环境空气中VOCs进行观测,分析VOCs的浓度状况、组成特征、对臭氧生成潜势的贡献及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共检出100种VOCs,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的平均体积分数为(38. 18±23. 63)×10^-9,各物种体积分数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烷烃>含氧有机物>芳香烃>卤代烃>烯、炔烃;芳烃和烯烃是最主要的活性物种,间/对二甲苯、甲苯、邻二甲苯等是VOCs的关键活性组分;利用PMF模型解析得到VOCs的主要污染来源是工业排放与溶剂使用、机动车尾气排放、燃料挥发排放和生物源排放。  相似文献   

17.
为判断环境空气污染的程度,提出一种考虑道路扬尘特性的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测方法。通过前端数据监测模块采集大气环境数据,基于光全散射法监测道路扬尘的质量浓度和密度;通过监测通信模块将监测结果传送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利用基于极限学习机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采用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获取最佳的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学习速率的取值为0.5时,能够完成颗粒物浓度和密度的准确检测,且解释方差<2%,同时能够监测扬尘颗粒的扩散时间,确定适合活动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
宁波市环境空气中VOCs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基于近7年来的连续监测数据,对宁波市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在宁波市环境空气中检测出94种VOCs,其主要成分是饱和烷烃、芳烃、烯烃、卤代烃、卤代芳烃、含氧有机物等,有37种属有毒有害物质,其中苯系物含量最高;宁波市环境空气中苯系物的污染程度与国内外城市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近年来的污染状况变化不大,没有明显恶化;空间分布特征显示一类保护区VOCs的排放以天然源为主,二类各功能区VOCs的排放由天然源和局部人为污染源共同形成,三类区以工业污染源排放为主;时间变化趋势显示VOCs在冬季和春季的平均浓度比其他季节高,VOCs的日变化基本呈现2个主浓度峰值特征,跟城市交通流量变化具有很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