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CB)介导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调控产肠毒素大肠杆菌K88(ETEC K88)感染猪肠上皮细胞(IPEC-J2)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按试验步骤处理细胞,利用1×103 cfu/mL 的ETEC K88感染IPEC-J2以及400 nmol/L的mTOR抑制剂处理IPEC-J2,到达作用时间后,分别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然后按照猪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猪白细胞介素-8(IL-8)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细胞因子检测,以及使用荧光定量PCR(qPCR)法进行ZO-1、occludin和mTOR表达量的检测。结果表明:与ETEC组相比,抑制剂+ETEC组、CB+ETEC组和抑制剂+CB+ETEC组ZO-1和occludin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或有升高趋势,ZO-1的表达量分别升高了86.59%、31.48%和133.98%,occludin的表达量分别升高了69.34%、18.63%和87.52%,而mTOR的表达量分别降低了40.81%、11.62%和52.43%。与CB+ETEC组相比,抑制剂+CB+ETEC组在mTOR活性被抑制后ZO-1和occludin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了77.97%和58.07%,而mTOR的表达量极显著降低了46.18%,CB与抑制剂协同逆转ETEC造成的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下降。综上所述,ETEC K88能够激活mTOR信号通路,而CB通过介导mTOR信号通路能够降低ETEC K88感染IPEC-J2引起的炎症反应,并提高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量,从而减轻细胞损伤。 [关键词] 猪肠上皮细胞|丁酸梭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K88|mTOR信号通路|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早期干预后对幼龄番鸭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平均体重(47.3±3.9)g的番鸭160只,随机分对照组和丁酸梭菌组,每组8个重复。丁酸梭菌组灌服1 mL丁酸梭菌菌液(≥2×109CFU/mL),对照组灌服1mL生理盐水,连续灌服3d。分别于第7、10和14日龄采集回肠及盲肠组织,用于肠道形态及Claudin1、Claudin2、ZO-1和ZO-2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丁酸梭菌组番鸭体重在第7和10日龄呈升高的趋势(P>0.05);第7和10日龄丁酸梭菌组番鸭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均显著增加,而第7日龄隐窝深度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第7日龄丁酸梭菌组Claudin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上调111%、Claudin2上调111%、ZO-1上调132%、ZO-2上调143%;第10日龄Claudin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上调111%、Claudin2上调243%、ZO-2上调108%;而盲肠的紧密连接蛋在第7日龄丁酸梭菌组Claudin2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下调65%;第10和14日龄Claudin2分别上调46%和131%。在本试验条件下,丁酸梭菌早期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龄番鸭的体重,有效改善番鸭肠道黏膜形态结构和提高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基因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中药肠炎宁对猪大肠杆菌感染小鼠肠道的保护效果,并初步研究其机制,本试验将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大肠杆菌K88组和肠炎宁组3个组,大肠杆菌K88组和肠炎宁组小鼠通过口服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K88诱导腹泻模型,12 h后分别灌服生理盐水和肠炎宁药液,连续给药3 d,检测不同组别小鼠的存活时间、体重变化、肠道病理变化、结肠长度变化、肠道通透性和炎症因子等指标变化,并分析炎症因子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K88组小鼠出现死亡,存活时间显著缩短(P<0.05),体重显著下降(P<0.05),结肠显著缩短(P<0.05),肠道通透性和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和结肠组织中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大肠杆菌K88组相比,肠炎宁组小鼠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5),体重显著增加(P<0.05),结肠显著增长(P<0.05),肠道通透性和血清MPO活性显著下降(P<0.05),血清和结肠组织中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下降(P...  相似文献   

4.
母体妊娠期及泌乳期的营养水平对子代的生长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为研究母体日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和丁酸梭菌对子代鼠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用20只8周龄km小鼠进行配种,雌鼠受孕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1、2、3、4。在妊娠第11天起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添加0.5‰、1‰、1.5‰β-胡萝卜素和丁酸梭菌自制粮直至断奶。在子代鼠21 d断奶时,采集血液、肝、脾、胸腺、小肠和大肠各段测定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3小鼠体重、脾脏重量、空肠重量、回肠重量、盲肠重量、胸腺重量、肝脏重量极显著增加了54.54%、83.33%、50.00%、178.57%、88.89%、61.76%、67.5%(P < 0.01),小鼠、回肠指数显著增加了和84.00%(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3小鼠谷丙转氨酶极显著降低了11.75%(P < 0.01)|试验组3小鼠γ-谷氨酰基转移酶显著升高了13.21%(P < 0.05)。试验组3总胆汁酸显著升高了69.80%(P < 0.05)|试验组3血糖极显著升高了230.00%(P < 0.01)|试验组3小鼠白蛋白极显著升高了21.28%(P < 0.01)|试验组3小鼠尿酸极显著降低了32.89%(P < 0.01)。与试验组1相比,试验组3小鼠总胆汁酸极显著升高了113.52%(P < 0.01)|试验组3肌酐显著升高了48.08%(P < 0.05)。与试验组2相比,试验组3总胆汁酸极显著升高了105.83%(P < 0.01)。与试验组4相比,试验组3总胆汁酸极显著升高了126.42%(P < 0.01)。综上所述,在母体饲料中同时添加0.15‰ β-胡萝卜素和丁酸梭菌对于提高子代鼠生长性能、免疫功能、促进蛋白质的代谢合成更为有效。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丁酸梭菌|km小鼠|生长性能|血清生化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或黑曲霉菌丝体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及免疫功能和肠道形态的影响,试验选用480只1日龄AA白羽公雏,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肉雏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30 mg/kg丁酸梭菌1、160 mg/kg丁酸梭菌2、0.6% 黑曲霉菌丝体、0.6% 酶解黑曲霉菌丝体,试验周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或酶解黑曲霉菌丝体可以显著提高白羽肉鸡日增重(4.6% ~ 9.6%),降低料重比(2.9% ~ 5.2%),其中添加0.6%的酶解黑曲霉菌丝体效果最佳(平均日增重提高9.6%,料重比降低5.2%)。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21日龄肉鸡血清中IgG、IgA的含量,显著降低了42日龄肉鸡血清中的丙二醛(MDA)含量(P < 0.05),并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综上可知,在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或酶解黑曲霉菌丝体有助于提高白羽肉鸡的生长性能,提升抗氧化水平,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有利于畜禽健康养殖。 [关键词] 丁酸梭菌|黑曲霉菌丝体|生长性能|肠道形态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丁酸梭菌(CB)早期干预对大肠杆菌攻毒肉鸡肠道炎症因子和抗菌肽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健康的1日龄肉鸡200只,在1~3 d时,随机选择100只每天灌喂1 mL浓度为109cfu/mL的丁酸梭菌,另外100只灌喂1 mL生理盐水。在7日龄阶段,生理盐水灌喂肉鸡分成:对照组和大肠杆菌组(EC);丁酸梭菌处理肉鸡分成:丁酸梭菌组(CB组)和丁酸梭菌+大肠杆菌组(CB+EC组),其中EC组和CB+EC组均分别灌喂1 mL 108cfu/mL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液进行攻毒,而对照组和CB组则灌喂1 mL生理盐水。ETEC攻毒后记录鸡群的下痢情况,分别于攻毒后第3天(10日龄)和7天(14日龄)屠宰取回肠组织,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炎症因子和抗菌肽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1)大肠杆菌攻毒后,丁酸梭菌灌喂的雏鸡均未出现死亡的情况,对照组和大肠杆菌组中雏鸡死亡率为3%。鸡群在灌喂大肠杆菌后出现了明显的下痢,大肠杆菌组下痢率为73.52%,而丁酸梭菌早期干预使得大肠杆菌攻毒引起的下痢率降低为29.41%。(2)在回肠组织中,攻毒3 d后,CB组与EC组和EC+CB组相比,IL-8和TLR4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 0.05),而IL-10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 0.05)。攻毒7 d后,CB组IL-10的表达量显著高于EC组(P 0.05),而对照组和CB组TLR4的表达量显著低于EC组与CB+EC组(P 0. 05)。(3)对于肠道抗菌肽基因的表达水平,攻毒3 d后,CB组回肠组织AvBD10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0.01)。攻毒7 d后,CB组与EC组AvBD9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1),CathB1表达量各处理组均显著增加(P 0.01)。综上所述,丁酸梭菌早期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肠杆菌攻毒肉鸡肠道中的炎症反应和提高抗菌肽基因的表达,从而减少大肠杆菌引起的下痢。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屏障功能和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选择28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杜×长×大"断奶仔猪12头,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2个组,每组6个重复,单栏饲养。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5×10~5CFU/g丁酸梭菌。试验预试期3 d,正试期14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7.83%(P0.05)、料重比降低5.26%(P0.05);试验组仔猪空肠NOD样受体蛋白(NLRP)3(P0.05)、NLRP6(P0.05)、NLRP12(P0.01)、封闭蛋白1(claudin-1)(P0.01)和紧密连接蛋白2(ZO-2)(P0.05)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上调,回肠claudin-1和ZO-2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试验组仔猪空肠和回肠中乳酸杆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空肠中大肠杆菌数量降低2.49%(P0.05),回肠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仔猪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降低5.47%、IL-10含量提高25.43%(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能提高仔猪小肠屏障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和肠道菌群平衡,促进仔猪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嗜酸乳杆菌发酵的复方中药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K88所致腹泻小鼠肠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腹泻模型对照组、水提复方中药组和发酵复方中药组,以大肠杆菌K88所致腹泻小鼠为动物模型,研究发酵复方中药对小鼠腹泻的影响,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对小鼠肠道结构的影响。结果:感染大肠杆菌K88 36 h后,发酵复方中药组、水提复方中药组与腹泻模型对照组相比,小鼠腹泻指数与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且发酵复方中药组显著低于水提复方中药组(P0.05)。发酵复方中药组在降低盲肠内大肠杆菌数量,提高双歧杆菌及乳酸菌数量方面优于水提复方中药组。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肠道结果显示,攻毒大肠杆菌K88后会损伤小鼠十二指肠微绒毛、杯状细胞及细胞连接等结构,复方中药水提液可以一定程度保护微绒毛及杯状细胞,对细胞连接的保护效果较弱。复方中药发酵液虽未能完全避免损伤,但对大肠杆菌K88攻毒所致小鼠十二指肠微绒毛、细胞连接及杯状细胞损伤的保护效果最好。结论:嗜酸乳杆菌发酵复方中药能够降低由产毒素大肠杆菌K88引起的小鼠腹泻率和腹泻指数,保护小鼠十二指肠,为开发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所致的仔猪腹泻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饲料添加剂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用1 日龄科宝肉鸡 480羽,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空白对照1组饲喂基础日粮,2组饲喂基础日粮+300 g/t酿酒酵母细胞壁,3组饲喂基础日粮+200 g/t丁酸梭菌,4组饲喂基础日粮+200 g/t葡萄糖氧化酶。结果表明: 300 g/t酿酒酵母细胞壁对肉鸡出栏重提升效果最佳,较对照组提高7.0%,从全程0 ~ 42 d的料肉比(F/G)看,添加300 g/t酿酒酵母细胞壁较空白对照组下降0.6%,但差异不显著(P > 0.05)|各试验组肉鸡的免疫器官指数差异不显著(P >0.05),添加300 g/t酿酒酵母细胞壁的肉鸡42 d血清新城疫抗体水平最高,但是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 > 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200 g/t丁酸梭菌和300 g/t酿酒酵母细胞壁组盲肠肠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显著降低(P < 0.01)。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300 g/t酿酒酵母细胞壁对出栏重、抗体水平作用最佳,添加200 g/t丁酸梭菌对于肉鸡肠道菌群的改善效果最佳。 [关键词] 白羽肉鸡|酿酒酵母细胞壁|丁酸梭菌|葡萄糖氧化酶|生长性能|免疫|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10.
丁酸梭菌抑制脂多糖致急性应激大鼠肠道损伤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健康大鼠生长性能及脂多糖(LPS)致急性应激大鼠肠道结构、肠道二糖酶活性及肠道炎症的影响。选取36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分为对照组、LPS组和LPS+丁酸梭菌组,每4只大鼠1笼,每组3笼。对照组和LPS组饲喂基础饲粮,LPS+丁酸梭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0.05%丁酸梭菌。试验第40天,LPS组、LPS+丁酸梭菌组大鼠称重后按照4 mg/kg BW的剂量腹腔注射LPS(LPS浓度为1.5 mg/m L,注射量在1.0 m L左右),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1 m L生理盐水,3 h后处死采样。结果表明:1)丁酸梭菌对健康大鼠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注射LPS显著增加了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绒隐比、空肠黏膜厚度以及空肠、回肠上皮淋巴细胞数(P0.05)。与LPS组相比,预防性饲喂丁酸梭菌能显著降低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显著提高空肠黏膜厚度及上皮淋巴细胞数(P0.05)。3)与对照组相比,注射LPS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蔗糖酶和空肠麦芽糖酶活性(P0.05)。与LPS组相比,预防性饲喂丁酸梭菌能抑制LPS对十二指肠蔗糖酶活性的降低,LPS+丁酸梭菌组十二指肠蔗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4)与对照组相比,注射LPS显著增加了空肠及回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P0.05)。与LPS组相比,预防性饲喂丁酸梭菌显著降低了空肠与回肠MPO活性及空肠IL-6、TNF-α含量(P0.05),LPS+丁酸梭菌组回肠IL-6、TNF-α含量虽无显著降低(P0.05),但较对照组也未见显著增加(P0.05)。由此得出,丁酸梭菌对健康大鼠生长的无负面影响,给大鼠预防性饲喂丁酸梭菌可抑制LPS急性应激下LPS对肠道蔗糖酶活性的降低,缓解对肠道黏膜结构的破坏,提高肠道免疫功能,降低肠道炎症。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表达Ⅰ型耐热肠毒素(STa)的重组大肠杆菌对7日龄仔猪小肠功能的影响。选取24头7日龄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STa组、LMG194组和K88组。整个试验期间均以人工乳饲喂,预饲期4d,试验第5天进行攻毒,STa组、LMG194组及K88组分别在早晚两次口服灌喂2×109 CFU大肠杆菌LMG194-pBAD-STa、LMG194和K88,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试验第7天早上各组灌服D-木糖并采血,屠宰并取空肠、回肠组织样品,测量仔猪血常规指标、血浆D-木糖含量及二胺氧化酶(DAO)活力,以及吸收与转运相关基因与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Ta组仔猪血液中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显著降低(P<0.05),淋巴细胞比率显著升高(P<0.05),LMG194组与K88组仔猪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比率显著降低(P<0.05),淋巴细胞比率显著升高(P<0.05);STa组与K88组仔猪血浆D-木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STa组、LMG194组及K88组血浆DAO活力显著升高(P<0.05);STa组与LMG194组空肠AQP8、AQP10、KCNJ13和b0,+AT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K88组空肠AQP8、AQP10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STa组回肠AQP8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AQP10、SGLT-1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LMG194组、K88组AQP8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K88组AQP10、KCNJ13、b0,+AT、SGLT-1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STa组、LMG194组及K88组空肠HSP70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表达Ⅰ型耐热肠毒素的重组大肠杆菌可导致7日龄仔猪小肠产生炎症,吸收与转运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低聚果糖、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7.33 kg左右健康断奶公猪180头,按体重相近,进行完全随机区组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断奶仔猪。日粮处理组分别为:(1)正对照组P:基础日粮+0.2%氧化锌|(2)负对照组C:基础日粮|(3)试验组A:基础日粮+0.3%低聚果糖|(4)试验组B:基础日粮+0.6%低聚果糖|(5)试验组D:基础日粮+0.3%低聚果糖+0.02%丁酸梭菌|(6)试验组E:基础日粮+0.02%丁酸梭菌。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与正对照组比较,各组的腹泻率没有明显的差异(P > 0.05),试验E组1 ~ 21 d仔猪的腹泻率最低,日增重最高,表明丁酸梭菌可以降低断奶仔猪腹泻发生,促进动物生长。日粮中添加低聚果糖组的日采食量增加,且随添加量增加而增加,表明低聚果糖有诱食作用。 [关键词] 断奶仔猪|腹泻|生长性能|低聚果糖|丁酸梭菌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表达Ⅰ型耐热肠毒素(STa)的重组大肠杆菌对7日龄仔猪小肠功能的影响。选取24头7日龄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STa组、LMG194组和K88组。整个试验期间均以人工乳饲喂,预饲期4d,试验第5天进行攻毒,STa组、LMG194组及K88组分别在早晚两次口服灌喂2×109 CFU大肠杆菌LMG194-pBAD-STa、LMG194和K88,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试验第7天早上各组灌服D-木糖并采血,屠宰并取空肠、回肠组织样品,测量仔猪血常规指标、血浆D-木糖含量及二胺氧化酶(DAO)活力,以及吸收与转运相关基因与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Ta组仔猪血液中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显著降低(P0.05),淋巴细胞比率显著升高(P0.05),LMG194组与K88组仔猪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比率显著降低(P0.05),淋巴细胞比率显著升高(P0.05);STa组与K88组仔猪血浆D-木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STa组、LMG194组及K88组血浆DAO活力显著升高(P0.05);STa组与LMG194组空肠AQP8、AQP10、KCNJ13和b0,+AT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K88组空肠AQP8、AQP10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STa组回肠AQP8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AQP10、SGLT-1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LMG194组、K88组AQP8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K88组AQP10、KCNJ13、b0,+AT、SGLT-1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STa组、LMG194组及K88组空肠HSP70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表达Ⅰ型耐热肠毒素的重组大肠杆菌可导致7日龄仔猪小肠产生炎症,吸收与转运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
胡兵 《中国饲料》2022,1(17):69-73
试验以商业饲料为对照组,试验组在商业饲料中添加1‰的丁酸梭菌,通过30 d的养殖试验,研究丁酸梭菌对日本鳗鲡前肠、中肠和后肠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丁酸梭菌后,前肠[(32.17±0.32)个],中肠[(29.42±0.21)个]和后肠[(37.50±0.21)个]的黏膜褶皱数量显著增加,分别提高了22.23%、9.49%、20%(P < 0.05)|前肠[(669.56±54.32)μm],中肠[(639.60±19.20)μm]及后肠[(472.70±93.23)μm]黏膜褶皱高度显著增高,分别提高了34.91%、77.77%、109.35%(P < 0.05)|与对照组相比,前肠、中肠及后肠的肌层厚度显著增厚,分别提增加了76.79%、58.74%、128.14%(P < 0.05),杯状细胞数量增加显著,分别提高了54.77%、66.15%、73.18%(P < 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能明显改善日本鳗鲡肠道形态结构,促进日本鳗鲡生长。 [关键词] 日本鳗鲡|丁酸梭菌|肠道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干酪乳杆菌(L.casei)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K88引起的细菌性肠炎NF-kB信号通路及炎性介质的影响,本研究将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肠炎组(ETEC K88灌胃)、干预组(ETEC K88+L.casei灌胃)及对照组。对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肠系膜淋巴结中NF-κB、IL-1β及TNF-αm RNA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肠系膜淋巴结中NF-κB蛋白表达量,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NO、PGE2含量。结果显示:肠炎组NF-κB、IL-1β、TNF-α mRNA表达水平、NF-κB蛋白表达量及NO、PGE2含量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经L.casei干预后,人工感染ETEC的小鼠临床症状好转,NF-κB、IL-1β、TNF-αm RNA表达水平、NF-κB蛋白表达量及NO、PGE2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表明L.casei可以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降低IL-1β、TNF-α mRNA的表达,减少NO、PGE2的分泌,抑制肠道炎症的进一步发生。为L.casei的抑菌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体外评估益生菌丁酸梭菌的抑菌性能。试验采用牛津杯法,设土霉素、无菌蒸馏水及丁酸梭菌3个组,以抑菌圈直径(DIZ)比较判定丁酸梭菌对4类14个指示菌的抑制作用。抑菌作用判定标准:“不敏感”,DIZ=7.8 mm;“低敏感”,7.8 mm12.0 mm。结果显示:(1)肠道有害菌: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K88、猪霍乱沙门氏杆菌的抑制达“高敏感”,对大肠杆菌K99、产气荚膜梭菌为“中敏感”,对鸡白痢沙门氏菌为“低敏感”。(2)肠道有益菌:丁酸梭菌对罗伊氏乳酸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的抑制结果为“不敏感”;相反,土霉素对罗伊氏乳酸杆菌有“高敏感”抑制。(3)饲料源有害菌:丁酸梭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达“高敏感”。(4)商业饲用益生菌:丁酸梭菌对凝结芽孢杆菌的抑制达“高敏感”,对地衣芽孢杆菌为“中敏感”,对枯草芽孢杆菌为“低敏感”,对屎肠球菌、粪肠球菌、产朊假丝酵母的抑制作用判定为“不敏感”。综上,与广谱抗生素比,丁酸梭菌对畜禽肠道菌群的平衡有积极效应,同时丁酸梭菌与其他益生菌的拮抗...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早期干预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攻毒肉仔鸡肠道短链脂肪酸(SFAs)和菌群结构的影响。选用1日龄ROSS肉仔鸡200只,分为两组,每组100只,试验前3 d,其中一组每天灌喂1 mL浓度为10~9CFU/mL的丁酸梭菌,另外一组灌喂1 mL生理盐水。7日龄时,将灌喂生理盐水的肉仔鸡分成对照组(Control)和大肠杆菌组(EC);灌喂丁酸梭菌的肉仔鸡分成丁酸梭菌组(CB)和丁酸梭菌+大肠杆菌组(CB+EC)。7日龄至试验结束,EC组和CB+EC组灌喂1 mL(10~8CFU/mL)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液进行攻毒,Control组和CB灌喂1 mL生理盐水。ETEC攻毒后第3 d和7 d屠宰取样。结果显示:①在肉仔鸡盲肠中,10日龄时,与Control组相比,CB组中乙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EC组中的乙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CB组和CB+EC组中丁酸的含量较为相近,均极显著高于Control组和EC组(P0.01)。14日龄时,与Control组相比,CB组中的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EC组中的乙酸、丙酸、丁酸显著降低(P0.05)。②10日龄时,在CB组中,瘤胃球菌属相对丰度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P0.05)。由此可见,丁酸梭菌早期干预大肠杆菌攻毒的肉仔鸡可一定程度上促进肠道短链脂肪酸的生成和改善盲肠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嗜酸乳杆菌发酵中药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K88所致腹泻小鼠的影响。选取6~8周龄巴比西小鼠(BALB/c)100只,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Ⅰ组)、大肠杆菌感染模型组(Ⅱ组)、中药发酵组(Ⅲ组)及中药水提组(Ⅳ组),其中Ⅱ、Ⅲ和Ⅳ组小鼠均用"抗生素+大肠杆菌"模式造模。Ⅰ、Ⅱ组饲喂不含任何药物的基础日粮,Ⅲ、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中药发酵液、10%中药水提液。统计分析各组小鼠腹泻率、腹泻指数、免疫器官指数、肠道菌群及细胞因子IFN-γ、IL-4的含量。结果显示,ETEC K88感染小鼠36 h后,与Ⅱ组相比,Ⅲ、Ⅳ组小鼠腹泻指数(P < 0.05)与腹泻率降低,且Ⅲ组腹泻指数显著低于Ⅳ组(P < 0.05),Ⅲ、Ⅳ组盲肠内大肠杆菌数量较Ⅱ组降低,双歧杆菌及乳酸菌数量提高,且Ⅲ组效果更优;Ⅲ、Ⅳ组的免疫器官指数均高于Ⅰ和Ⅱ组,且与Ⅱ组相比,Ⅲ组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及肝脏指数分别提高了48.37%、29.57%、36.88%,且差异均显著(P < 0.05);Ⅲ、Ⅳ组IFN-γ/IL-4比值较Ⅱ组提高,且Ⅲ组高于Ⅳ组。综上所述,乳酸菌发酵中药液具有降低腹泻小鼠腹泻率及腹泻指数,提高免疫器官指数,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及快速消除体内炎症反应等作用,可为开发防制ETEC所致的仔猪腹泻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发酵物、凝结芽孢杆菌及丁酸梭菌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胎次、体况和预产期相近的大约克纯种母猪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为:酿酒酵母发酵物组是基础日粮+酿酒酵母发酵物(5000?g/t)、凝结芽孢杆菌组是基础日粮+凝结芽孢杆菌(50?g/t)、丁酸梭菌组是基础日粮+丁酸梭菌(20?g/t)。试验时间从妊娠(86±1)d至哺乳21?d断奶结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各试验组母猪在哺乳期背膘损失显著降低(P<0.05),酿酒酵母发酵物组仔猪断奶窝重显著提高(P<0.05)|(2)酿酒酵母发酵物组母猪生产后4~21?d采食量显著提升(P<0.05),凝结芽孢杆菌组产后13~15?d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并且酿酒酵母发酵物组产后7~18?d采食量显著高于丁酸梭菌组(P<0.05),产后7~9?d采食量显著高于凝结芽孢杆菌组(P<0.05),凝结芽孢杆菌组产后13~15?d采食量显著高于丁酸梭菌组(P<0.05)|(3)酿酒酵母发酵物组哺乳母猪粪便含水率显著增加(P<0.05),各试验组哺乳母猪粪便酸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4)酿酒酵母发酵物组仔猪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凝结芽孢杆菌组仔猪血清中总蛋白显著提高(P<0.05),丁酸梭菌组仔猪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但各试验组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在该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发酵物对减少哺乳母猪背膘损失,快速恢复哺乳母猪采食量,提高粪便含水率,降低粪便酸溶蛋白含量,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效果最好|添加凝结芽孢杆菌、丁酸梭菌对母猪产后采食量尽快恢复,提高粪便含水率,促进仔猪生长等方面的效果不及添加酿酒酵母发酵物的效果,但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两组之间效果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哺乳母猪|酿酒酵母发酵物|凝结芽孢杆菌|丁酸梭菌|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旨在研究小麦型日粮中添加外源性酶及中草药提取物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将600只1日龄肉仔鸡随机分成4组,各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饲喂小麦型日粮,试验1组为小麦型日粮+0.3?g/kg木聚糖酶,试验2组为小麦型日粮+1.5%中草药提取物,试验3组为小麦型日粮+0.3?g/kg木聚糖酶+1.5%中草药提取物,试验共计21?d。结果表明,(1)试验1组、试验3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平均日采食量与料重比无显著变化(P>0.05)|(2)与对照组相较,试验1组、试验2组及试验3组全净膛重、胸肌重及腿肌重均有显著提高(P<0.05),试验3组全净膛重明显高于试验2组,胸肌重、腿肌重明显高于试验1组及试验2组(P<0.05),试验3组胸肌率、腿肌率更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及试验3组回肠内容物大肠杆菌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回肠内容物乳酸杆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试验3组回肠内容物大肠杆菌含量较试验1组、试验2组更低(P<0.05),试验3组回肠内容物乳酸杆菌含量较试验1组、试验2组更高(P<0.05)。结论:小麦型日粮添加外源性酶及中草药有利于提高肉鸡生长性能与屠宰性能,降低肠道大肠杆菌含量并提高乳酸杆菌含量,相较于两者单一添加,混合添加的效果更佳。 [关键词]肉鸡|木聚糖酶|中草药提取物|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