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陕西省秦川牛场秦川牛群近交及其对初生重、断奶重及哺乳期成活率的影响,并采用标准群体遗传学模型分析了秦川牛的致死当量。研究发现,30多年来秦川牛群平均近交系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近交对成活率、初生重及断奶重均有一定危害;秦川牛群体的隐性有害基因含量较少,平均每个个体约携带2.05个致死当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群体遗传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了陕西省秦川牛场秦川牛保种群30多年来的保种情况,详细地分析了保种群的规模、年龄结构及迁移情况。研究发现,该保种群规模变化剧烈,总的来说规模偏小,尤其是公牛群远小于保种遗传学基本法则规定的最小值;畜群结构不稳定,迁入不规则,该研究结果将为今后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保种效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德国西门塔尔牛(弗莱维赫牛)与澳大利亚西门塔尔母牛品系间、及德国西门塔尔牛(弗莱维赫牛)与本地肉用母牛选种选配后,培育优秀种群。[方法]通过个体牛只信息和编号、父母代和祖父母代信息和编号,采用近交系数和亲缘系数的计算公式,利用R语言编制程序计算47头德国西门塔尔牛(弗莱维赫牛)的后代母牛个体间亲缘系数和近交系数。[结果]所有个体间均无近交,近交系数为0,群体亲缘系数值在0~0.500 0之间。本试验的牛群主要来自于自繁自育母牛场,做选配时,较好地控制了近交系数,但是,从亲缘系数来看,在群使用的种公牛较少,为防止近交,有必要提高使用种公牛家系的数量,每年都要计算近交系数和亲缘系数。  相似文献   

4.
对随机选取的1.5岁左右秦川公牛、阉牛和母牛各20头进行肥育试验,经过10d的预试期和90d正式育肥试验。肥育试验结果显示,公牛平均日增重达到1.10kg,最高达到1.22kg,最低为0.96kg;阉牛平均日增重为0.98kg,最高达到1.04kg,最低为0.87kg;母牛平均日增重为0.96kg,最高达到1.00kg,最低为0.90kg;公牛、阉牛、母牛三者平均日增重达到1.01kg。屠宰试验显示,公牛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高档牛肉产率和优质肉切块率分别达到64.54%、53.27%、85.04cm2、9.45%和53.27%,阉牛、母牛次之;三者平均值依次为62.32%、51.53%、77.26cm2、9.08%和50.65%,说明性别对青年秦川牛肥育及产肉性能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陕西省秦川牛场秦川牛保种群30多年的记录统计,分析了该群体的世代间隔与留种方式。结果表明,该群体平均世代间隔为6.9年,采取的是对保种不利的合并留种,导致各种家系后代供量方差增大,尤其是公牛的女儿供量方差高达77.39,比平均女儿供量(5.84头)高13倍。不同始祖个体在后裔群中的血统分布也极不均匀。若能改进留种方式或设法降低选择强度,则可大大提高保种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因芯片技术在晋南牛种公牛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的保护开发利用晋南牛,确保晋南牛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晋南牛进行群体遗传特性的检测及后备种公牛的遗传评估,为晋南牛的分子辅助选育与保种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采集18月龄健康、体重相近((350±20)kg)的荷斯坦牛、和顺肉牛、西门塔尔牛、延边牛及利木赞牛血样各10份,及晋南牛后备公牛血样25份,根据不同牛品种分为6组,其中前5组每组10个重复,晋南牛后备公牛25个重复。应用Illumina SNP 50K高密度牛SNP芯片进行基因型检测,分析比较晋南牛的群体遗传特征,运用亲缘矩阵计算晋南牛后备公牛的亲缘系数,同时用BLUP进行遗传评估。结果表明,晋南牛在遗传结构上与荷斯坦牛、和顺肉牛、西门塔尔牛及利木赞牛关系较远,与延边牛较近,为中国地方品种群体;对晋南牛后备公牛进行遗传评估,得出了牛的基因组胴体重方差育种值排名,JN23的胴体重倍数性状标准差最大,从基因组水平可选作肉用种公牛;应用亲缘分析对晋南牛后备公牛家系进行分类,避免群体间的近交。本研究对晋南牛后备公牛进行了遗传评估、近交家系分析、传统表型选择及遗传疾病检测,最终选留的种公牛为JN07、JN23、JN05、JN08、JN02、JN13、JN19、JN14,通过多种选育方法结合提高了公牛的选择准确性,为晋南牛的群体选育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牛白细胞黏附缺陷症(BLAD)是由常染色体上CD18基因单碱基突变(A→G)引起的隐性遗传疾病,隐性基因纯合时导致白细胞表面的β2整合素表达明显减少或缺乏而引起临床发病,患病牛的主要特征是机体免疫力降低、易患病,从而影响生产性能的表现,可严重影响奶牛场的经济效益。本研究利用PCR-SSCP方法对北京地区246头公牛样本和409头母牛样本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样本中,荷斯坦种公牛(含后备公牛)和母牛BLAD携带率分别为0.81%和3.91%,BLAD基因频率分别为0.21%和1.95%,并通过系谱追踪发现,BLAD遗传缺陷可追溯到美国一头非常优秀的公牛"Osborndale Ivanhoe"(USA.1189870,BL),其后代在我国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剔除BLAD携带者公牛可以有效控制该遗传缺陷的传播,但是,我国部分BLAD携带者公牛冻精依然在商业化使用,所以,有效监控BLAD携带者在奶牛群中的状况对BLAD剔除计划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对陕西省种公牛站全部8头种用秦川牛进行体尺体重测定,计算其肉用指数(活重kg/体高cm,Beef purpose index,BPI),通过该指数确定种公牛的经济类型.结果表明:种公牛站的6头成年种公牛平均BPI为5.80±0.30,大于5.60,初步到达了肉用型;2头青年牛校正为成年当量后平均BPI为5.05,大于4.5,小于5.6,处于肉役兼用类型.可将BPI较高的公牛作为系祖选配高BPI母牛,培育肉用品系,促使秦川牛向肉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11头蒙贝利亚母牛和9头蒙贝利亚公牛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跟踪测定,并与同期荷斯坦母牛的生长发育、产奶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蒙贝利亚母牛与荷斯坦母牛初生重无显著差异;4~18月龄,蒙贝利亚母牛体重均明显高于荷斯坦母牛同期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蒙贝利亚母牛与荷斯坦母牛日增重变化规律相似,lOB龄平均日增重最大,17月龄平均日增重最小。蒙贝利亚母牛各阶段体高、体长与荷斯坦母牛无显著差异,14月龄体高可达127cm,达到配种体高。蒙贝利亚母牛头胎305d产奶量为7241kg,对照组荷斯坦母牛头胎305d产奶量为9589kg,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蒙贝利亚公牛初生重较大,至24月龄体重接近荷斯坦公牛同期体重。12~24月龄,荷斯坦公牛体高、体斜长、胸围均明显高于蒙贝利亚公牛,差异板显著(P〈0.01);蒙贝利亚公牛初生重48kg,蒙贝利亚母牛初生重42kg,二者差异显著(P〈0.05)。蒙贝利亚公牛各阶段睾丸周径均显著高于荷斯坦公牛,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肉用西门塔尔牛与和牛杂交群体的肉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对肉用西门塔尔牛与杂交和牛两试验群体进行肉质性状比较,以期为肉品质性状遗传机制剖析及优质肉牛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收集肉用西门塔尔牛与杂交和牛两试验群体肉质性状表型数据,包括眼肌面积、剪切力、系水力、pH、肉色、脂肪颜色和大理石花纹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及差异性分析,从而综合评价两群体的肉品质。结果显示,两群体的脂肪颜色、系水力及剪切力呈现两两正相关;肉色与脂肪颜色、pH呈正相关,且肉色与pH呈显著相关(P < 0.05),而系水力与pH、肉色和大理石花纹呈负相关。在两试验群体间,和牛杂交群体的大理石花纹、眼肌面积、pH性状表现为极显著优于肉用西门塔尔牛(P < 0.01)。从性别比较来看,肉用西门塔尔牛母牛在大理石花纹、pH、剪切力等性状上极显著或显著优于公牛(P < 0.01;P < 0.05);而和牛杂交群体母牛的肉色和剪切力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公牛(P < 0.05;P < 0.01)。总体而言,和牛杂交群体的肉质性能优于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内比较表明,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母牛肉质性能优于公牛,而和牛杂交群体母牛肉质性能低于公牛。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秦川肉牛甲烷产量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秦川肉牛公牛、阉牛、母牛各3头,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3头牛。3种粗蛋白水平相同(16.44%)的日粮,精粗比分别为30∶70(低能组)、50∶50(中能组)、70∶30(高能组)。试验牛饲养在环境控制代谢仓实时测定甲烷气体排放量;采用瘤胃穿刺技术采取瘤胃液分析瘤胃发酵情况。结果表明:(1)日粮精粗比的提高显著降低了秦川肉牛公牛、阉牛和母牛的甲烷排放量(P0.05),且在高能组能量水平下,秦川肉牛阉牛的甲烷排放量显著低于母牛和公牛(P0.05);(2)在瘤胃发酵指标方面,日粮精粗比的提高显著降低了秦川肉牛公牛、阉牛和母牛的瘤胃pH(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秦川肉牛公牛、阉牛和母牛瘤胃NH3-N浓度(P0.05);(3)日粮精粗比的提高显著提高了秦川肉牛公牛、阉牛和母牛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5),并显著降低了乙酸丙酸比值(P0.05)。在中等能量日粮下,阉牛和母牛的乙酸丙酸比值显著高于公牛(P0.05)。日粮精粗比的提高显著提高了公牛、阉牛瘤胃发酵中的丁酸浓度(P0.05),母牛瘤胃发酵中丁酸浓度有上升趋势,但不显著(P0.05),在高能组下,阉牛的丁酸浓度最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舍饲条件下,提高秦川肉牛日粮精粗比,可显著降低甲烷气体的排放,且阉牛甲烷排放量最低,其次为母牛、公牛;在舍饲育肥条件下,提高日粮的精粗比可以显著提高舍饲秦川肉牛瘤胃丙酸的浓度,且阉牛的乙酸丙酸比值最低。  相似文献   

12.
调查分析了彬县西黄F1牛在体型外貌、生长发育上与本地黄牛的差异。结果表明,西黄F_1改良牛毛色变杂,体型得到改进,生长发育加快。西黄F_1母牛平均初生重为32.95kg,公牛为36.93kg,分别比秦改母牛、公牛初生重提高42.21%和61.97%;西黄F_1公、母牛6月龄体重分别为150.43kg和123.7kg,分别比同龄秦改公、母牛提高22.91%和10.3%。  相似文献   

13.
(一)国 内品种 1.秦川 牛:总数约 50万,以“八 百里秦川”中 心地带的咸 阳、兴平、乾 县、礼泉、武功五县(市)的品种最佳。毛色以紫红色最多,体质结实、细致,体形丰满匀称。成年体重公牛在450—800公斤,母牛300—500公斤。据报道18月龄阉牛体重达  相似文献   

14.
<正> 品种合成系是两个或多个品种的综合群体,该综合群借助于开初的杂交,随后所有后备公母牛基于其成绩和生产能力从该合成群中选出。与系统杂交相比,品种合成系具有以下优点: 1.不必保留原有品种。 2.牛群可作为单个群体管理。 3.公母牛均可由该群内选出以供繁殖。在Alberta大学试验牛场的研究表明,经初步杂交繁育之后所形成的一个合成系群体中,选择提高了生产性能,该系内的选择反应也较纯种群的大。  相似文献   

15.
以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IUP: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估测了13头秦川种公牛的初生重、断奶重、日增重、体高、胸围、体斜长6性状的育种值和复合育种值。用约束最大似然估计法(REML: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估计方差组分,得到以上6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24,0.215,0.29,0.48和0.36。由公牛加权平均传递力(WATA,weight average transmitting ability)对时间序列的回归估计群体的年平均遗传进展分别为0.1859,0.0436,1.74(kg/yr)和0.2304,0.231,0.1761(cm/yr)。分析了以往种公牛利用的合理性问题。研究表明用BIUP法选择秦川公牛是适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秦川牛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发育及肉用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秦川牛在陕西关中、陕北、陕南、西北、西南、东北6个地区的繁殖和发病情况无大的差异,说明秦川牛在这些地区有良好的适应性;秦川牛的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在原产地陕西关中地区明显优于其它非原产地地区。陕西关中地区30月龄秦川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肌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分别达到481.67kg、250.83kg、227.31kg、54.15%、48.61%和8.51:1,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大理石花纹等级仍以陕西关中地区秦川牛肉为最优,评分等级为3级,其它地区为5~6级;秦川牛公牛屠宰性能指标优于母牛,陕西关中地区秦川牛眼肌面积达到74.33 cm2,极显著的高于其它地区;秦川牛牛肉的干物质含量在30.03%~32.69%之间,陕西关中地区显著高于其它地区;粗蛋白含量在21.66%~24.25%之间,陕西关中和辽宁显著高于其它地区;粗脂肪含量在5.68%~6.42%之间,陕西关中、贵州和甘肃秦川牛肌肉间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各地之间的粗灰分和钾、钠、钙、锌、铁、锰等矿物元素含量基本一致(P>0.05);不同地区秦川牛胴体脂肪酸含量不尽相同。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陕西关中和甘肃的秦川牛肉极显著地高于陕北、贵州和辽宁地区(P<0.01);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变化正好相反;不同地方的秦川牛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基本一致,同种氨基酸在不同地区秦川牛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主要黄牛品种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秦川牛。主要产地在秦岭以北,湃山以南,渭河流域的陕西关中平原地区,其中以咸阳、兴平、武功、礼泉、长安、乾县等地的为最著名。秦川牛的主要特点是:被毛呈紫红色或黄色,体躯高大,骨骼粗壮,肌肉丰厚,头的大小适中,眼睛圆大,口方面平,鼻镜宽大,角短细致,颈短而薄厚适中,公牛颈部隆起,垂肉发达。公牛体重为450~650公斤,母牛为300~450公斤。阉牛平均体重为500公斤左右。秦川牛肉质细嫩,易育肥。在中等营养水平的状况下,个体屠宰率为53%,净肉在45%左右。2.鲁西黄牛。原产地在山东省的济宁和荷泽、鲁南地区、河南省…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大曹庄农场荷斯坦种公牛的选用及后裔测定分析○河北省大曹在农场畜牧处(宁晋县055550)郝文杰杨善文奶牛生产性能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提高奶牛生产性能,首先,要选用优良种公牛,进行遗传改良;其次,要加强后备母牛培育和成母牛规范化管理。因此...  相似文献   

19.
应用微卫星DNA标记分析荷斯坦母牛系谱可靠性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当前中国荷斯坦牛群体的系谱准确性,本研究选择15头种公牛及来自21个牛场的2 220头女儿牛,借助牛3号染色体(BTA3)上17个微卫星标记,对女儿-公牛标记基因型是否错配进行分析。结果,按照错配标记数大于等于3个为系谱错误的标准,本研究所涉及的母牛群中系谱错误率为16.62%。经对影响系谱错误的因素分析表明,场效应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不同场间系谱错误比例差异较大;由于公牛女儿在各牛场中分布不均匀,导致公牛效应也达到显著。研究结果提示在中国荷斯坦牛群体进行亲子鉴定是亟需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家畜改良站是陕西省畜牧业产业化建设的种源龙头单位.2002年3月的陕西省人民政府专题问题会议<纪要>指出:改良站的主要任务是对秦川牛提纯复壮、扩大种群、保护种质资源.<纪要>要求改良站到2010年,秦川牛种公牛存栏100头,母牛150头.年生产冷冻精液200万份,还要生产秦川肉牛胚胎、供应秦川肉牛良种.省政府对家畜改良站的高度重视是秦川牛种质资源保护、选育提高和开发利用工作的又一大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