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青山 《青海草业》2010,19(3):9-12
将川西獐牙菜(Swertia mussotii Franch),椭圆叶花锚(Halenia elliptica Don),抱茎獐牙菜(Swertia frachetana H-Smith),湿生扁蕾Gentianopsis paludosa(mumro)Ma的种子贮存在(18℃±5℃)和(0~4℃)下18个月。用0.2%CaCl2和2%KNO-3-溶液浸泡24h,进行电导率,TTC还原量及发芽率测定,结果表明:①两种温度贮存的种子,除电导率差异极显著外(p0.01),其余各项指标均不显著(p0.05);②药剂处理除对湿生扁蕾外其它种子都有提高发芽率的作用,0.2%CaCl2-效果最好,发芽率平均提高20%;③同种温度下贮存的种子,药剂处理后TTC还原量、电导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不同密度下入侵植物北美车前生物量分配与异速生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入侵植物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株挖掘法获取不同种群密度(30、100和220株·m-2)下的完整植株,系统分析了根、叶和繁殖器官的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的差异性和权衡特征。结果表明,3种密度梯度下北美车前各器官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均差异显著(P 0.05),各器官生物量、单叶生物量和单株总生物量,叶、根的分配比例及根冠比均随密度增大而降低,表现出明显的密度制约效应;繁殖分配比例及繁殖叶片比随密度增大呈显著增加趋势(P 0.05),表明高种内竞争压力下北美车前将更多资源分配给繁殖器官。3种密度梯度下北美车前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均具有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P 0.05);密度升高北美车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光合器官的生物量分配速率并降低繁殖生物量分配速率。可见,北美车前通过调整地上与地下、光合器官与繁殖器官之间的资源分配速率和比例来提高应对种内竞争压力增大的适应能力,并体现出较强的资源分配可塑性,这可能也是其高入侵能力的重要体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北美车前繁殖策略及入侵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张世航  龚莉  戈玉莹  洪志  江浩然  刘纪元  陶冶 《草业科学》2022,38(10):1938-1949
以入侵植物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株挖掘法获取不同种群密度(30、100和220株·m?2)下的完整植株,系统分析了根、叶和繁殖器官的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的差异性和权衡特征.结果表明,3种密度梯度下北美车前各器官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均差异显著(P?相似文献   

4.
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一年生龙胆属植物的花期繁殖分配及其花大小与数量间权衡关系的研究发现,1)个体越大,繁殖投入越高;2)繁殖分配与个体大小间无固定的相关模式,表明不同物种对相似环境压力的适应对策不同;3)花大小和总花数均随个体增大而增加,花数量的增加要比花大小的增加更加显著;4)在采用偏相关方法控制植物个体大小后,花大小与花数目之间表现出权衡关系,与理论预测一致。  相似文献   

5.
生产上发现授粉方式对百香果发育及果实性状产生较大影响,为揭示其影响方式与机理,本试验以紫果百香果为材料,采取异株异花、同株异花、自花3种授粉方式,对百香果发育性状及品质等外在与内在因子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异株异花授粉和自花授粉座果率较高,分别达到98.3%、96.7%;(2)不同授粉方式,百香果单果重和单果种子数具有显著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自花授粉>异株异花授粉>同株异花授粉;自花授粉和异株异花授粉可食率较高,而自花授粉果实纵径、横径最大。(3)单果重与果果实横径均呈显著正相关,果实横径与果实纵径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异株异花授粉和同株异花授粉果实单果重与单果种子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同株异花授粉百香果果实固酸比与成熟天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张勃  孙淑范 《草业学报》2022,31(5):84-91
开花植物的繁殖成功在自然种群普遍受到花粉限制的影响。选择理论认为,当植物种群内不同个体的花粉限制程度存在差异时,将发生传粉者介导的自然选择。通过比较毛地黄鼠尾草在不同授粉条件下的繁殖成功和花性状选择,探究了该植物花表型的适应性及其选择机理。结果表明:1)在自然授粉条件下,该植物的繁殖效率(即坐果率和结籽率)与个体的花柱头高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而在人工补充授粉条件下,其繁殖效率与个体的花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个体的结籽率与柱头探出花冠长度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P=0.031)。2)在自然授粉条件下,该植物因花粉限制导致的结籽率折损与个体的花数量和柱头探出花冠长度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06,0.041)。3)在两种授粉条件下,花产量性状均受到显著的定向选择作用,且在人工补充授粉条件下的选择强度显著低于自然授粉状态。花柱头高度仅在自然授粉条件下检测到显著的定向选择,相反,柱头探出花冠长度仅在人工补充授粉条件下检测到显著的定向选择;另外,花冠口大小与柱头探出花冠长度的组合性状受到了显著的相关选择。研究表明,毛地黄鼠尾草的花性状明显受到传粉者介导选择;其中,花部结构性状为提高传粉效率表现出明显的功能整合趋向。  相似文献   

7.
郝楠  苏雪  吴琼  常立博  张世虎  孙坤 《草业科学》2015,32(4):586-592
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区特有的块茎堇菜(Viola tuberifera)是典型的两型闭锁花结实植物,通过开放花、地上、地下闭锁花进行有性繁殖。为探讨其如何通过繁殖资源权衡适应高海拔环境,选择祁连山高寒草甸3个海拔梯度下块茎堇菜为对象,研究了其闭锁花盛花期的繁殖分配特征。结果发现,1)块茎堇菜营养生长和繁殖间、地上和地下闭锁花有性繁殖分配间存在权衡关系,有性和无性繁殖间可能存在权衡;2)块茎堇菜的有性繁殖分配具个体大小依赖性,与个体大小呈负幂指数相关;3)随海拔升高,总生物量显著减小(P0.05),总有性繁殖分配下降,其中地上闭锁花繁殖分配下降,但地下闭锁花繁殖分配略有上升。繁殖方式也随海拔发生变化,在低海拔(2 800 m)以地上闭锁花为主,高海拔(3 100 m)以地下闭锁花和鳞茎为主。研究结果表明,块茎堇菜可能通过权衡地上和地下闭锁花的资源分配来获得最大的繁殖成效,以适应高海拔环境变化,保障在高寒环境中的生存和繁衍。  相似文献   

8.
摘要:以密斯蒂蓝莓为试材,进行花粉粒电镜扫描及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试验,观察花粉管萌发及生长动态荧光显微,调查不同授粉方式的坐果率,测定果实品质。结果表明,密斯蒂花粉形态均为四合花粉,呈四面体排列,近似圆角三角形,极轴*赤道轴为28.5*26.02μm;荧光显微观察发现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8h花粉开始在柱头萌发,14h有大量花粉萌发,花粉管进入花柱;24h花粉管进到花柱底部;48h花粉管进入胚珠,到达胚囊,完成双受精,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均有较好的亲和性;密斯蒂异花授粉坐果率最高,两种授粉方式果实品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左晨  王梦亭  王礼欣  陶冶 《草地学报》2020,28(2):454-460
为探讨生境对大托叶猪屎豆(Crotalaria spectabilis)构件生物量分配及其权衡关系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林下和裸地2种生境,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大托叶猪屎豆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异速生长关系及其在生境间的差异性和权衡特征。结果表明,裸地生境大托叶猪屎豆各器官干重、全株干重及繁殖分配比例均显著高于林下,但其根冠比和茎生物量比则显著低于林下。林下生境构件生物量之间多为异速生长关系,而裸地生境多为等速生长关系,但2种生境下繁殖分配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构件。繁殖分配比例随个体增大显著增加,而茎与叶生物量分配则显著降低,呈现相反的个体大小依赖性。可见,大托叶猪屎豆在面对变化环境时不同器官间具有显著的资源分配调整与权衡。  相似文献   

10.
以祁连山东缘高寒草地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自然种群为研究对象,测量了不同水平(种群、个体和花序)的开花物候和花寿命,探究了瑞香狼毒开花物候特征和花寿命的进化意义。结果表明:1)该种植物在6月中下旬-7月下旬开花,其种群、个体和花序水平的花期分别为35、18.97和9.80 d。2)种群在个体和花序水平上的开花同步指数分别为0.86和0.78,均只有一个开花高峰。3)单花和花序水平的花寿命与始花期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01)。4)花序不同位置小花的花寿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1),边缘花的花寿命最长,中部花次之,顶部花的花寿命最短。总体表明,瑞香狼毒属于"集中开花模式",花寿命随开花期以及花着生位置的显著变化可能是该物种在高寒地区恶劣的繁殖环境中实现适合度最大化的一种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以西藏北部羌塘草原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退化阶段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16种主要组分种的繁殖分配,试图揭示多年生草本植物及其繁殖分配与草地退化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内优势植物发生明显变化,草地群落的各项指标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退化程度对群落内物种个体生物量大小和生物量分配有着显著影响,伴随退化程度的加剧各物种对繁殖的绝对投入所受影响不明显,但繁殖投入升高。在群落水平上,草地退化使植物群落繁殖分配增加,茎分配和叶分配减少。不同植物群落内共有种繁殖分配存在差异,表明其繁殖分配跟退化程度有关;植物繁殖投入随退化程度的变化,反映了植物繁殖对策和繁殖投入在生活史特征中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收集自我国7个省的45份野生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为研究对象,在开放授粉条件下,通过测定斑茅的花粉与胚珠比(Pollen-ovule ratio,P/O)、杂交指数(Outcrossing index,OCI)以及基于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分子标记估计交配系统参数这3种方法,探究斑茅繁殖特性及其有性繁殖力的情况,为斑茅资源开发利用、杂交育种及繁殖技术提供基础依据。结果表明:斑茅P/O为5 897,杂交指数OCI为2;采用11对SSR引物对随机取样的15个斑茅半同胞家系共计1 158个子代进行交配系统参数估计,结果显示斑茅种群具有较高的异交率水平(tm=0.864),多位点异交率和单位点异交率的差值不明显(tm—ts=0.012),亲本近交系数F大于0(F=0.318),表明斑茅以异交为主,并存在部分近交。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认为斑茅的繁殖特性为异交为主、自交为辅的混合交配系统模式。  相似文献   

13.
放牧对甘南草地常见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中主要组分物种的影响。试验选用26种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中常见的主要组分并分为两个功能群,研究这些物种在放牧压力下的生活史对策,分析了这些种的总生物量变化以及繁殖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放牧对植物群落中主要组分物种的生物量和繁殖分配有影响,这种影响在不同的功能群和物种之间有差异,对个别物种的影响变化和大多数物种的变化是相反的,但总体的变化趋势是个体总生物量减小,繁殖分配增加。  相似文献   

14.
大花萱草‘金娃娃’的花器结构和繁育系统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花粉及柱头活力、坐果率等指标对大花萱草‘金娃娃’(Hemerocallis hybridus cv.‘Stella de oro’)的花部特征、开花动态及授粉特性等进行研究。在人工栽培条件下,金娃娃萱草5-9月开花,花苔分3~4次抽生,首次开花群体花期32 d,单苔花期9~16 d,单花花期1 d。雄蕊短于花柱,花药与柱头相差2.71 cm,在花朵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雌、雄蕊的相对位置始终不变。开花前1 d的花粉活力最强,开花前1 d和开花当天的柱头具有较强的可授性。杂交指数为4,花粉/胚珠值为1 164,结合坐果率,可以判断其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特殊的花部结构、缺少传粉者和花期短可能是金娃娃萱草结实率较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放牧梯度下贝加尔针茅草原主要植物不同器官(茎、叶、花或果)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变化进行探索,结果表明:贝加尔针茅草原主要植物的繁殖分配随牧压梯度增加,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中牧条件下,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的繁殖分配与优势种羊草等较耐牧植物变化趋势一致,均较轻牧下显著增加,而优良禾草、豆科牧草等均显著减少;重牧条件下,植物群落的繁殖分配与优良禾草、豆科牧草等以及退化标志植物变化趋势一致,均较中牧下显著减少,而较耐牧植物羊草等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垂穗披碱草个体大小依赖的繁殖分配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了垂穗披碱草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繁殖能力与个体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1)垂穗披碱草能够进行有性繁殖的个体比例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2)平均每个个体的繁殖体重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3)个体繁殖体重量与地上部生物量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而回归斜率则随密度的增加而略有下降;4)繁殖分配比例未随密度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此可见,竞争对垂穗披碱草繁殖分配的影响不大,其繁殖体大小随密度的可塑性变化是由于个体总生物量随密度的可塑性变化所致。繁殖分配比例与个体大小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进一步说明了垂穗披碱草的繁殖分配比例为一定值。  相似文献   

17.
于2015年5月采用野外生态学实验方法和室内分析相结合方法对伊犁塔克尔莫乎尔沙漠四爪陆龟保护区和林地生境内短命植物角果毛茛(Ceratocephalus testiculatus)种群生物量分配和生长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样地角果毛茛种群株高、总生物量、叶、花葶和果序生物量均显著高于林地(P0.05),根生物量无差异(P0.05);但根、叶和花葶生物量分配却显著低于林地(P0.05),仅果序生物量分配显著高于林地(P0.05)。两样地内叶、花葶和果序生物量随总生物量增加呈幂函数形式增长,根生物量呈线性增长,均以林地增长速率为高;生殖分配Ⅰ(果序生物量/总生物量)和Ⅱ(花葶生物量/总生物量)所占比值相对稳定,受株高和总生物量变化影响甚小。保护区样地叶生物量变化显著影响着根生物量和生殖生物量(P0.05),而在林地内仅极显著影响着生殖生物量(P0.01)。角果毛茛种群通过调节营养构件和生殖构件生物量及其分配速度以适应多变环境,保证在短的生长期内达到生殖成功并使生殖分配比率最大。  相似文献   

18.
植物繁殖分配是生活史理论的核心问题,一直受到生态学家们的关注。为了研究荒漠草原异质生境下植物的繁殖分配策略,本研究以生长在风沙土、灰钙土和基岩风化残积土生境下的猪毛蒿为研究对象,调查了不同个体大小的猪毛蒿生物量特征,分析了生物量间的相关关系和位置效应,讨论了繁殖器官的绝对投入量及其繁殖分配特点。结果表明:基岩风化残积土生境下猪毛蒿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营养器官生物量和生殖器官生物量、繁殖体数量和繁殖体重量等均小于风沙土和灰钙土生境。单株猪毛蒿上、中、下部的地上生物量、繁殖体数量、繁殖体重量和单个头状花序重量均未表现出资源投入的差异性(P>0.05)。繁殖器官生物量的绝对投入(lg R)随着个体大小(lg V)的增大而增加,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说明猪毛蒿对营养生长和繁殖的资源投入是同时增加的。基岩风化残积土、风沙土和灰钙土生境下猪毛蒿的繁殖阈值分别为2.07、1.96和1.99 g,其繁殖分配和个体大小均呈现出负相关关系(P<0.05)。不同土壤生境下猪毛蒿单个头状花序重量和个体大小、每株头状花序数量间均呈负相关关系,这种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种群资源配置的表型可塑性,但这些权衡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9.
The invasive B whitefly and the indigenous ZHJ2 whitefly in China of the Bemisia tabaci complex represent two previously allopatric cryptic species. Laboratory experiments have shown that the invasive B can displace the indigenous ZHJ2. Here, we observed the mating behavior and mat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B and ZHJ2 to elucidate the behavio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ir competition. The 2 species are able to mate with each other, although at a significantly lower frequency than that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within the same species. Heterospecifically-mated females produce only male progeny, indicating reproductive isolation. Heterospecific mating had only a marginal effect on reproduction of females in either species. Detailed observations on mat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2 species showed that B had higher sexual activity than ZHJ2. B males were more likely to interrupt courtships initiated by rival males than ZHJ2 males. Compared with ZHJ2 males, B males were also more likely to successfully interrupt courtships initiated by rival heterospecific males than by males of the same species. In addition, B males guarded B females post-copulation, whereas ZHJ2 males did not. When the 2 species co-occurred, the behavioral differences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m resulted in an increased proportion of females produced in the offspring of B but reduced proportion of females in the progeny of ZHJ2. These asymmetric mating interactions might b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displacement of ZHJ2 by B. Our study shows that reproductive interference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competitive exclusion between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during biological inva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