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从理论上对亚临床型酮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和危害性进行阐述,结合牛场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发病原因进行深入地分析,建立适合于牛场奶牛亚临床型酮病防治的技术模型,该技术模型最终能和奶牛场的日常管理紧密结合,达到对亚临床型酮病的提前预防和提前治疗的目的,从而从根本上减少奶牛亚临床型酮病的发病率,达到提高产奶量和奶牛场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对奶牛酮病的调查与防治进行研究,对围产期奶牛酮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诊断以及防治技术进行综合分析,为预防围产期奶牛酮病提供依据,解决奶牛养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Ⅰ型、Ⅱ型酮病对奶牛血液某些理化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了解Ⅰ型、Ⅱ型酮病发生时奶牛体内某些理化参数的变化。在某集约化牛场随机选取产后7~28 d、平均胎次为2~3胎的试验奶牛,根据血浆中β-羟丁酸(BHBA)、葡萄糖(Glc)、游离脂肪酸(NEFA)的含量以及临床发病特点分为Ⅰ型酮病组(20头)、Ⅱ型酮病组(20头)和健康对照组(10头)。结果显示,三组间血浆中Glc、BH-BA、NEFA的浓度与体况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三组试验奶牛的泌乳量、产后天数、血浆中胰岛素(INS)含量彼此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型酮病、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理化参数存在显著差异,为深入探究奶牛Ⅰ型酮病与Ⅱ型酮临床病理学、早期检测和诊断以及详细的发病机理提供依据,为今后有效地预防奶牛Ⅰ型、Ⅱ型酮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奶牛酮病是奶牛围产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后引起的产奶下降、乳汁质量降低、母畜发情延迟等问题给奶牛养殖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酮病对促进奶业发展和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生产实际,就奶牛酮病的中西治疗法及预防措施进行了重点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探索奶牛酮病发病原因、发病规律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对986头围产期奶牛进行跟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奶牛酮病发病率为31.74%,死亡率为4.15%;秋季发病率最高,可达37.4%,其次是冬季和夏季,春季发病率最低;随着胎次、年龄和产乳量的增加,奶牛酮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在第1个泌乳月奶牛酮病的发病率最高,可达50.43%;日粮种类和微量元素越少,奶牛酮病就越容易发生;奶牛发病后受胎率明显降低;发病后产乳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乳干物质比发病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奶牛酮病发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可降低奶牛的繁殖性能、产奶量和乳品质。  相似文献   

6.
在冬季舍饲、饲料品质差的奶牛易发生临床性酮病,牛场的年发病率大约为0.5%。与冬季相比,每年5、7、8月是酮病的高发期。各年龄段的牛均可发病,以3~6胎母牛发病率最高。酮病通常发生于产后3~6星期,此时奶牛产奶量达到高峰,而食欲和干物质采食量没有达到高峰。奶牛产前和分娩后8星期内也可能发病,但比较少见。在泌乳早期,奶牛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此时肝脏会动员体脂,弥补能量缺乏,同时体重下降,奶牛会出现轻微的血酮、尿酮和奶酮升高的现象。这是高产奶牛的正常代谢调节,如果此时有任何应激因素影响采食,破坏了代谢平衡,奶牛就可能出现临床性酮病。  相似文献   

7.
酮病是高产奶牛产后3-6周常见的代谢眭疾病。随着奶牛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酮病发病率也逐年上升。酮病发病的原因复杂,发病后造成的危害很大,因此研究酮病的发病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酮体检测制度和防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奶牛酮病,又叫奶牛酮血症,是奶牛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这种病不分胎次,不分季节,四季均可发生,但3~5月和7、8月份发生较多,精料喂得过多、运动较少和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越容易发病。  相似文献   

9.
奶牛酮病与隐性酮病发病规律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奶牛酮病与隐性酮病发病规律的调查分析○北京北郊农场奶牛公司(102209)李强○北京奶牛中心朱玉林奶牛酮病是发生在高产奶牛群中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高产奶牛群体的出现,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们这个调查,以奶牛管理和生产人员技术水平较高、诊治记录准...  相似文献   

10.
奶牛酮病的发病机理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酮病是高产奶牛的常见病、群发病,本文就奶牛酮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及其防治策略进行简要的综述,旨在为奶牛疾病防控提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酮病是高产奶牛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奶牛生产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生率也逐年提高,给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酮病的发生情况,从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与其他疾病的关系以及防治等方面对奶牛酮病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奶牛酮病的检测和预防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产奶牛的增多,酮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监测手段主要从尿液、乳汁和血液中定性或定量地测定酮体.根据发病原因,预防应当从饲养管理方面着手,提高产后奶牛干物质摄入量和限制奶量增速过快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奶牛酮病是奶牛最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该病不仅导致产奶量和品质下降,而且还会引起一系列疾病。就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等进行详细分析,并且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旨在为奶牛酮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奶牛酮病早期监控技术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奶牛酮病早期监控技术的效果北京市奶牛研究所(100085)萧定汉,李兰华北京市永乐店农场渠头牛场宛绍月,陈德民酮病为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的常发病。随着奶产量的不断提高,隐性及临床型酮病的发病率相应增加。1991~1993年,经我们对成年母牛600头、年...  相似文献   

15.
围产期奶牛以机体内部变化复杂和外部饲养管理变化剧烈为特点,淘汰率始终居高不下,因此,围产期是保证奶牛健康和维持经济效益的调控“窗口期”。酮病是围产期高发性和群发性的代谢疾病之一,酮病的发生和治疗过程对奶牛福利及经济效益造成巨大威胁。因此,本文详细阐述了围产期奶牛糖、脂代谢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酮病奶牛的代谢特征和最新研究进展,为寻找调控围产期奶牛糖、脂代谢的措施和预防酮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林  高慧  王峰 《中国乳业》2005,(11):29-32
奶牛酮病是高产奶牛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随着奶牛生产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本文对奶牛酮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临床症状进行了详细地叙述,全面总结了该病的研究现状;并针对其发病机理制定了合理的防治措施,为生产上减少经济损失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正奶牛酮病也称奶牛醋酮血症、乳牛酮血症、母牛热,最早于1894年提出并描述。奶牛酮病属于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病原因是机体脂肪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该病多发于产后泌乳奶牛,尤其是高产奶牛。奶牛常于产犊后10~60 d内发病,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低血糖,高血酮,尿、乳中出现酮体,病牛采食量减少,消化功能、产奶量、  相似文献   

18.
醋酮血病是奶牛体内营养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以精神异常、瘤胃代谢紊乱、酮血、酮尿、及酮乳和低血糖症为特征的酮酸中毒症?多见于营养好的3~6月胎的高产奶牛,一般在产后30d左右发病,最迟不超过6周  相似文献   

19.
奶牛酮病是高产奶牛常见的一种代谢病。本文概述了奶牛酮病的各种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总结了几种诊断方法,如血液、乳液、尿液或呼出气体检测等,并介绍了葡萄糖法,木糖醇疗法,葡萄糖胰岛素(GT)疗法,高锰酸钾疗法,激素法和中药法等治疗方案,根据发病原因及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就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的研究现状及其防治作一简要的综述,旨在对奶牛酮病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