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5 毫秒
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LC10(43.44mg/L)(小菜蛾阿维菌素抗性种群)和LC10(12.61mg/L)(敏感种群)对小菜蛾阿维菌素抗性(AV-R)、敏感(AV-S)种群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12.61mg/L处理小菜蛾阿维菌素敏感、抗性种群3龄幼虫后,处理组AV-S(SLC10)和AV-R(SLC10)的化蛹率、羽化率显著低于AV-S(ck)对照组,与AV-R(ck)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用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43.44mg/L处理抗性种群3龄幼虫后,其处理组AV-R(RLC10)的化蛹率、蛹重、羽化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AV-S(SLC10)组的单雌产卵量为176.45±36.11粒,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的抗性种群,AV-R(SLC10)和AV-R(RLC10)组的单雌产卵量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V-S(SLC10)和AV-R(RLC10)组的产卵期明显缩短。AV-S(SLC10)组的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和净增殖率(R0),显著高于对照和处理的抗性种群。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对小菜蛾阿维菌素敏感种群具有一定的刺激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2.
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甜菜夜蛾在藜、苋菜、甜菜和葱上的种群动态,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4种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种群增长参数的影响,组建了甜菜夜蛾在供试植物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取食苋菜和藜的幼虫发育历期最短,而取食葱的发育历期最长(平均为16.00d)。蛹的发育历期在藜上最短(8.70d),在苋菜上最长(10.30d)。寄主植物不影响甜菜夜蛾卵的孵化率和蛹的存活率,但影响幼虫的存活率。幼虫的存活率在藜上最高(74.67%),葱上最低(26.25%)。藜、苋菜、甜菜和葱上甜菜夜蛾单雌平均产卵量分别为589.80、376.40、454.60、532.70粒。甜菜夜蛾雌蛾在藜、苋菜、甜菜、葱上的产卵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取食藜组和甜菜组雌蛾的产卵高峰出现在羽化后第2天,苋菜组为羽化后第3天,而葱组则为羽化后第1天和第3天。甜菜夜蛾在藜上的种群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最高,平均世代周期(T)、种群加倍时间(t)最低。4种寄主植物中,甜菜夜蛾的适宜寄主植物依次为藜、苋菜、甜菜和葱。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对小麦的产卵选择性及其是否对小麦安全生产构成威胁,本研究以玉米和小麦作为测试寄主,比较分析了草地贪夜蛾对两种作物不同部位的产卵选择性,并利用两性生命表方法研究了取食小麦、玉米对其生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更喜欢在玉米上产卵,其在玉米、小麦叶片、玉米和小麦茎秆上的产卵量存在显著差异(df=102,F=15.593,P<0.05),以玉米叶片背面卵块数量(7.11±1.55)块/笼最高;草地贪夜蛾取食小麦可以完成生活史,但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和世代存活率低于取食玉米。取食玉米的幼虫发育历期为(16.31±0.15)d,显著高于取食小麦的(14.66±0.12)d,蛹期、蛹重、产卵前期、成虫寿命和世代周期无显著差异。取食小麦羽化出的雌虫寿命、平均单雌产卵量显著高于取食玉米,分别为(16.39±0.40)d、(976.31±57.21)粒和(14.64±0.32)d、(831.57±30.55)粒。生命表参数显示取食玉米的净增殖率为363.14,显著高于小麦的258.63,但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平均世代周期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草地贪夜蛾在小麦上的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吡虫啉对日本通草蛉Chrysoperla nipponensis(Okamoto)实验种群的亚致死效应,采用浸渍法处理日本通草蛉卵,测定了吡虫啉亚致死剂量LC_(10)、LC_(20)、LC_(30)对日本通草蛉生长发育、繁殖力和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吡虫啉亚致死剂量LC_(10)、LC_(20)、LC_(30)处理后,日本通草蛉幼虫发育历期和蛹期分别延长0.86~2.04 d和1.00~2.37 d,平均单头蛹重降低1.16~1.56 mg,羽化率降低6.13%~13.08%;雌虫产卵前期延长0.19~0.51 d,每雌平均产卵量减少17.75~51.64粒,寿命减少1.75~2.84 d;内禀增长力(r_m)、净繁殖率(R_0)和周限增长率(λ)均显著降低,平均世代历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D_t)均显著延长。研究表明,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对日本通草蛉种群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亚致死效应,为氯虫苯甲酰胺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采用叶片药膜法测定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3龄幼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亚致死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小菜蛾4龄龄期和蛹期明显延长,化蛹率、羽化率、单雌产卵量明显降低。另外蛹重也明显低于对照。这表明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种群增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小菜蛾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温度对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种群动态的影响,建立东方粘虫种群动态模型,利用年龄-阶段两性种群生命表得到了室内不同温度下东方粘虫种群的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力和种群生命表参数,并基于种群生命表参数预测了2个月内东方粘虫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东方粘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产卵前期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缩短。24℃下,东方粘虫单雌平均产卵量为717.1粒,显著高于其它温度下;成虫寿命也显著高于其它温度下,且雄蛾寿命显著长于雌蛾,分别为15.3 d和13.0 d;卵孵化存活到成虫的概率、幼虫存活率和化蛹率均最高,分别为66.7%、68.9%和96.8%。内禀增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平均世代周期则显著降低,18、21、24、27、30℃下分别为0.051、0.077、0.113、0.121、0.156 d-1和77.2、61.3、49.0、40.3、31.5 d;周限增长率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分别为1.05、1.08、1.12、1.13、1.17 d-1;净增殖率在24℃下为257.1,显著高于其它温度下,其它温度条件下无显著差异。表明东方粘虫在18~30℃范围内都能完成生长发育和生殖,24℃下种群存活率高、繁殖力大、世代周期较短,更适合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7.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试验表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种群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宿主感染病毒后,其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生殖率、净生殖率(R_0)、内禀增长力(r_m)和周限增长率(λ)均低于或明显低于对照;平均世代长度(T)长于对照。饲毒组与对照组间的这种差异因饲毒浓度、饲毒虫龄和温度的不同而变化。免于病死蛹羽化所得雌成虫和对照间的产卵期、产卵量则无显著性差异。田间试验除表明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外,并显示一定的后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阿维菌素是目前常用的杀虫杀螨剂。本研究利用生命表技术,室内评价了阿维菌素亚致死剂量对虚伪新小绥螨成螨生长发育及生殖的影响。通过阿维菌素亚致死剂量(LC30、LC20和LC10)处理虚伪新小绥螨成螨后,平均每雌产卵量分别为29.11、34.25、45.81粒;每雌日均产卵量分别为0.73、0.99、1.50粒,平均每雌产卵量LC20和LC30与对照(53.89粒)有显著差别,每雌日均产卵量3个处理与对照(2.43粒)均有显著差别,而对后代的雌雄性比影响没有显著差异。阿维菌素亚致死剂量对次代的发育历期影响主要表现为产卵前期的延长,产卵期和产卵后期缩短,但对整体平均寿命影响不显著。生殖生命表的结果显示,阿维菌素会降低虚伪新小绥螨的发育速率,其净增殖率(R0)和内禀增长率(rm)下降,而平均世代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Dt)增长。通过对次代存活率和种群生命期望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LC10和LC30处理的虚伪新小绥螨中有近40%个体的存活时间较对照有显著的延长,且LC10和LC30处理后虚伪新小绥螨的种群期望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综上所述,阿维菌素对虚伪新小绥螨的生殖能力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对于虚伪新小绥螨的个体发育影响与对照相比影响不大。该结论为利用阿维菌素开发耐药性(抗药性)的虚伪新小绥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蝇蛹俑小蜂的种群生命表及其不同日龄的寄生力和不同土壤类型及深度化蛹对橘小实蝇寄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蝇蛹俑小蜂雌、雄虫未成熟期的发育历期分别为20.25和18.72 d,雌、雄成虫的寿命分别为9.84和9.09 d,单雌平均产卵量为20.38粒,世代净增殖率(R0)、世代平均历期(T)、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23.460、17.722、0.178和1.195;(2)蝇蛹俑小蜂2日龄后随日龄的增加自身寄生率逐渐下降,最大寄生率达33.42%;(3)蝇蛹俑小蜂随寄主化蛹土壤深度的增加,寄生的数量随之减少;蝇蛹俑小蜂在寄主为0.3 cm细沙土深度和无土覆盖(0 cm)壤土中的寄生率最大,分别为36.27%和34.13%;(4)不同土壤类型及深度显著影响蝇蛹俑小蜂寄生后橘小实蝇的羽化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橘小实蝇羽化率递增。通过该研究为田间利用寄生蜂进行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于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亚致死浓度阿维菌素对荔枝叶螨种群发育的影响。采用Potter喷雾法测得阿维菌素对荔枝叶螨成螨的亚致死浓度(LC10和LC30),并通过生命表方法研究了阿维菌素LC10和LC30浓度处理荔枝叶螨对其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阿维菌素LC10和LC30浓度处理荔枝叶螨后,与对照相比,其F0代产卵量分别减少79.16%和71.83%,雌成螨寿命亦均明显缩短。F1代幼螨期、产卵前期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但卵孵化期、前若螨期、后若螨期均显著延长,其中LC30浓度处理后分别延长41.4%、39.4%和36.1%;F1代产卵量降低、产卵期缩短,其子代雌性比提高;F1代内禀增长率均降低,分别为0.127 3和0.075 8,而对照为0.132 3;世代平均历期缩短,种群倍增时间延长;净生殖率和周限增长率均降低。表明亚致死浓度阿维菌素对荔枝叶螨种群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组建了黑点蚧三种湿度范围种群生命表。相对湿度70%—90%为黑点蚧生长发育繁殖的最适湿度。这时,每雌产卵量最高,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均高,种群数量倍加时间最短。通过对Ⅰ值进行组分分析,相对湿度高于90%或低于70%,均使雌蚧存活率下降,从而导致次代种群数量降低。  相似文献   

12.
草地贪夜蛾取食为害花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地贪夜蛾已成为中国重大入侵农业害虫,明确其对主要农作物的取食为害风险是制定防控策略的基础。我们的室内研究结果表明,25℃下以花生叶片为食的草地贪夜蛾,其幼虫、蛹、幼虫到成虫的发育时间分别为19.33、10.86 d和43.75 d,幼虫的存活率、老熟幼虫化蛹率、蛹的存活率和羽化率分别为82.03%、99.44%、95.44%和91.44%。成虫产卵前期和产卵期分别为6.45 d和5.45 d,单雌平均产卵量为(637.04±27.45)粒,单雌最高产卵量为1289粒,卵的孵化率为81.86%,雌蛾交配率97.36%。取食花生叶片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净增殖率(R 0)、平均世代周期(T)、内禀增长率(r m)、周限增长率(λ)、种群加倍时间(t)和总增殖率(GRR)分别为587.12、38.22 d、0.17 d-1、1.18 d-1、4.16 d和874.22。2019年6月-8月在云南省江城县调查了草地贪夜蛾对苗期和花期花生的为害情况,结果显示,幼虫主要取食花生的生长点和顶端幼嫩部位,受害株率分别为80.00%和62.00%。本研究表明花生是草地贪夜蛾的适宜寄主,生产上应加强花生田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innaeus)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也是我国华北、西北以及东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害虫。本试验在(26+1)℃,RH 70%~80%,L∥D=16h∥8h条件下组建了草地螟在藜、大豆、苜蓿、甜菜和向日葵叶片的实验种群生命表,以研究草地螟的危害差异性,为草地螟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草地螟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命表参数等在不同寄主之间存在差异。藜组卵的发育历期最短(2.42d)、甜菜组的最长(3.90d);幼虫发育历期以甜菜组的最短(10.00d),苜蓿组的最长(12.63d);蛹的发育历期以向日葵组的最短(11.30d),苜蓿组的最长(16.00d);雌成虫产卵量以藜组最高(345.00粒/雌),苜蓿组最低(138.83粒/雌),雌成虫产卵期以藜组最长(10.42d)、苜蓿组最短(6.58d)。雌蛾产卵量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取食藜组和向日葵组雌蛾的产卵高峰出现在羽化后第8天,大豆组为羽化后第10天,苜蓿组为羽化后第7天和第9天,甜菜组为羽化后第6天和第10天。藜、大豆、苜蓿、甜菜和向日葵处理间草地螟的种群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分别在59.772 8~169.194 1、0.097 6~0.135 2和1.102 5~1.144 8之间,其中以藜组的R0、rm和λ最大,苜蓿组的R0、rm和λ最小;平均世代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t)的范围分别为37.508 0~41.915 8d和5.126 5~7.101 4d。综合比较5种寄主植物,认为藜是草地螟的最适宜寄主,其次分别为大豆、甜菜、向日葵、苜蓿。  相似文献   

14.
氯虫苯甲酰胺对桃小食心虫生长发育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亚致死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连续处理对第4代桃小食心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用LC10、LC30和LC50的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的苹果分别继代饲养桃小食心虫(简称LC10、LC30和LC50种群)。以第4代初孵幼虫为起点记录其各阶段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力等数据,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对桃小食心虫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LC30和LC50种群桃小食心虫的卵期与对照(CK)种群相比明显延长; LC50种群桃小食心虫的蛀果率、脱果率、幼虫存活率、世代存活率以及单雌平均产卵量均显著低于CK种群; CK、LC10、LC30和LC50种群单雌平均产卵量分别为(183.67±10.39)、(177.66±14.81)、(147.83±14.54)粒和(126.33±11.29)粒。桃小食心虫LC30和LC50种群与CK种群相比,内禀增长率、净生殖率和周限增长率显著降低,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延长,相对适合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用浸叶法累代筛选,建立了抗氯虫苯甲酰胺的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L.)种群,通过系统观察法研究了敏感及抗性种群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小菜蛾以每代30%~ 50%的淘汰率筛选10 代后,其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达9.09 倍;与敏感种群相比,抗性种群的单雌产卵量下降、雄成虫寿命缩短、幼虫历期延长、幼虫存活率下降、化蛹率降低、蛹重下降、羽化率降低,从而 导致抗性种群的净增殖率下降、种群倍增时间延长、内禀增长率下降、相对适合度变小。表明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在用药初期发展较为缓慢,抗性种群的生物适合度降低,抗性风险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食物对兹沃尔新小绥螨Neoseiulus zwoelferi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采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分析测定兹沃尔新小绥螨取食卢氏叶螨Tetranychus ludeni、甜果螨Carpoglyphus lactis和香蒲Typha orientalis花粉后的存活率、发育历期、寿命及繁殖情况。结果显示,3种食物均能满足兹沃尔新小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求。卢氏叶螨处理组的净增殖率和总繁殖率分别是28.99和36.99,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组;以甜果螨、卢氏叶螨和香蒲花粉为食的兹沃尔新小绥螨从卵发育至成螨所需时间分别为5.28、7.34和6.87 d,种群倍增时间分别3.35、4.22和11.77 d,前者显著短于其他2个处理;甜果螨处理组和卢氏叶螨处理组的雌成螨平均寿命分别比香蒲花粉处理组长2.75 d和4.92 d,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卢氏叶螨处理组雌成螨产卵天数最长,为17.84 d,产卵前期时间最短,为2.75 d,产卵量最大,为38.15粒/雌;香蒲花粉处理组雌成螨产卵天数最短,仅1.82 d,产卵前期时间最长,为5.89 d,产卵量最少,为3.36粒/雌。甜果螨处理组的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分别为0.21 d-1和1.23 d-1,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但平均世代周期为14.65 d,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表明3种食物均可使兹沃尔新小绥螨完成整个世代,其中甜果螨是室内饲养兹沃尔新小绥螨的最佳食物,香蒲花粉可以作为短期饲养的食物。  相似文献   

17.
寄主龄期对半闭弯尾姬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4℃下研究了小菜蛾幼虫龄期对半闭弯尾姬蜂子代发育、存活及雌蜂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寄生不同寄主龄期的半闭弯尾姬蜂从卵发育到结茧的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寄生于4龄幼虫的个体比寄生2、3龄幼虫的个体发育显著要快,但结茧至成蜂羽化的历期无显著性差异;寄生不同龄期小菜蛾幼虫的寄生蜂的结茧率、羽化率无显著差异;寄生各个龄期的后代雌蜂在羽化当天的寄生能力没有差异,但寄生3龄小菜蛾幼虫羽化出的蜂每雌总产卵量显著高于寄生2龄和4龄幼虫羽化出的蜂,雌蜂的寿命也比寄生2龄和4龄的显著要长.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温度对韭菜迟眼蕈蚊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本文利用年龄-阶段两性种群生命表研究了该虫北京种群在4种温度(15、20、25和30℃)下的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力以及其他的种群参数。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各虫态发育历期以及产卵前期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25℃条件下的单雌产卵量为85.34粒,显著高于其他3个温度。内禀增长率(r)和周限增长率(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平均世代周期(T)则出现相反的趋势,在25℃下净增殖率(R_0)最大,为45.77。韭菜迟眼蕈蚊在15~30℃范围内都能完成生长发育和繁殖,但25℃下种群存活率高、繁殖力大、世代周期较短,更适合种群暴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了苜蓿斑蚜在准格尔苜蓿上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组建了其特定年龄生命表和繁殖特征生命表.结果表明,在室内(25±1)℃恒温条件下,苜蓿斑蚜的世代总存活率为75.33%,每雌平均产蚜量为(25.45±2.04)头,种群趋势指数(I)为9.93.其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净增殖率(R0)、种群世代平均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DDP)分别为0.42、1.52、13.04、11.97 d和1.64d.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截形叶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室内15—35℃恒温条件下,截形叶螨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在15、25和35℃下雌螨一代平均历期分别为32.13、9.02和5.64天;雌、雄螨一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90和11.33℃,有效积温分别为135.42和110.47日度;不同温度对世代存活率及子代雌雄性比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雌成螨的寿命及产卵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0℃下内禀增长率(0.3298)、周限增长率(1.3907)、净增殖率(130.993)、日产卵量(10.98)及总产卵量(181.90)都最高,30℃是种群繁殖增长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