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芪麻口病的成因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黄芪麻口病的成因,在甘肃陇西县多年种植的黄芪田进行调查、采样和防治试验。通过对黄芪根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根结线虫的分离,明确了根腐病菌不是黄芪麻口病的致病菌,在供试的麻口病株上未分离到线虫。经过回接地下害虫试验,确认黄芪根瘤象(Sitona ophtalmicus Desbrochers)幼虫的取食为害,是造成黄芪麻口病发生的主要诱因,经中科院动物所专家鉴定该虫为中国新记录种。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显示,黄芪移栽前用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 45 kg/hm2土壤处理,用15%阿维·毒乳油30 kg/hm2灌根,防治效果良好,一次灌根的防治效果达87.51%,挽回92.14%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2.
狄原渤 《植物保护》1964,2(5):221-222,223
一、马铃薯环腐病的田间诊断 1.病株症状检验 病薯播种后,根据其感染程度以及遭受软腐细菌等次生侵染,严重的常发生死苗和发芽迟缓,生长较慢。但是明显的症状还是在植株开花以后、比较后期才表现出现来。田间检查时可首先注意生长矮小、黄化,特别是发生萎蔫的植株。这类植株经仔细观察,可见一枝或数枝发生萎蔫、黄蔫现象,自下而上,下部枝叶常常首先萎蔫,下垂枯死。上部叶片自边缘向内卷,似失水状,颜色灰绿,由叶缘向中心或叶脉处逐渐变黄,最后变黄处可以枯死。  相似文献   

3.
黄芪,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且种植、采收、储藏技术简单易行。 2000年全市种植 0.24万 hm2中药材,其中黄芪 0.1万 hm2,占 1/3以上。近几年发现,田间部分黄芪苗 3片真叶前整株萎蔫直至死亡,平均死苗率 20%,严重田达 80%。成株期田间调查, 70%黄芪根部中断表皮有纵向裂口,呈铁锈色,并伴有褐色病斑,严重影响黄芪的品质和商品价值。采样室内镜检发现,黄芪萎蔫苗根部组织内有线虫,经鉴定为根腐线虫。成株期根部裂口组织内也发现有根腐线虫,并有大量镰刀菌菌原。为此,初步判断:苗期死苗主要为根腐线虫引起;成株期黄芪根…  相似文献   

4.
为害作物 :芝麻为害症状 :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 ,但以成株发病较多。病苗变褐枯死似猝倒病。成株期病株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萎蔫 ,叶缘内卷 ,逐渐变褐干枯。严重病株茎基部红褐色 ,根部褐色 ,全株枯死。感病轻或较迟的植株 ,主要为半边根系和相应的茎杆一侧出现红褐色干枯条斑 ,受病一侧的叶片变黄萎蔫 ,故称“半边黄”。在潮湿的情况下 ,病部长出一层粉红色粘质粉状物 ,剖茎可见木质瘦小 ,早枯易裂 ,种子瘦瘪病原菌形态特征 :该菌仅侵染芝麻 ,病斑上粉红色霉层为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分生孢子有两种 :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无色透明 ,3~ 5个分隔 …  相似文献   

5.
茄子黄萎病是茄子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随着保护地的扩大,病害发生越加严重,影响了茄子的产量和质量。1.症状。病害多在座果后开始表现症状,自下而上、或从一侧向全株扩展,初期只在叶缘或叶脉间变黄,后整叶变黄、皱缩。早期茄株呈萎蔫状,早晚可恢复,以后叶片变褐,全株萎蔫,叶片脱光整株死亡。剖检病株根、茎、叶柄等部位可见维管束变揭。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茄子黄萎病是大丽花轮技抱,属半知菌亚J人病菌以休眠菌丝。厚垣抱子和微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土壤中病菌可存活6-8年,在当地混有…  相似文献   

6.
病害症状 1.条纹花叶型:这种类型约占病株的85%。病株显著矮化,分蘖并不增多,叶片有浓淡相间或黄绿相间的条纹,穗苞膨松呈黄白色,旗叶变黄,多数尚能抽穗,但穗形不正常,有的抽不出。 2.丛生型:约占10%。特点是分蘖增多,矮小丛生,但叶片不呈现条纹。丛生类型中,又有不同表现:(1)叶片细弱呈线状,叶片变黄,次生根显著增多;(2)叶片不变黄,次生根少而细弱,株高在10厘米以下,不能拔节;(3)叶片织细缩小,株高约20厘米,少数分蘖可以拔节抽穗;(4)叶片宽厚、浓绿、脆硬,根粗短,如鸡爪状。  相似文献   

7.
济南市是山东省大白菜主要生产基地 ,常年种植大白菜约 6666.7hm2 。自 1 998年以来白菜萎蔫病和白菜黑腐病普遍发生 ,蔓延迅速 ,为害严重。一般病株率 2 5%~ 3 8%,重病地可达 60 %~ 75%,部分地块病株率 80 %以上 ,甚至绝产。 1 989~ 1 991年我们在对白菜黑腐病研究的同时 ,对白菜萎蔫病症状及分离菌的致病性进行了测定 ,取得了重大突破。白菜萎蔫病及其病原菌腐霉菌致病性乃属全国首次报道 ,为进一步研究防治该病提供了重要依据。1 症状经田间和人工接种观察 ,白菜 6~ 7叶期开始自下而上叶片褪色 ,无光泽 ,失水状萎蔫 ,先从底叶开始…  相似文献   

8.
大棚番茄根腐病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进绪 《植物医生》2005,18(6):12-13
1症状表现 番茄的根腐病主要危害茎基部和根部,定植后即可发病.初发病时侧根和毛细根变褐(黑),根表面产生黑色小粒点或裂缝,根的表皮木栓化,又称"木栓病",严重的病根肿胀或变粗,随跟部病害的扩展,茎基部变成黑褐色以至腐烂,导致地上部分生长不良,下部叶片变黄干枯.发病初期病株中午萎蔫,早、晚可复原,但病情严重时不再复原,从茎基部枯烂严重,致全株枯死.因此,在生产上又习惯称为番茄"茎基腐病".  相似文献   

9.
2007年5月,宜阳县植保植检站在柳泉镇武树村的麦田调查时发现,麦田出现大面积变黄、矮化,有的小麦植株提早枯死,病株穗小,籽粒不饱满,拔出病株,在根表肉眼可见针头大小白色胞囊状物,部分病株根表可见褐色胞囊,带病株和根围土经省市植保专家室内镜检等鉴定,确诊为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即燕麦胞囊线虫病(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  相似文献   

10.
香石竹萎蔫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我国南方香石竹主要生产基地采集萎蔫的香石竹病株,分离获得病菌经培养观察,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我国香石竹种植地区主要致病菌是灰瓶霉菌[Phialophroa cinerescens(Wr.) van Beyma]和尖镰孢石竹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Snyd.&Hans.f.sp.dianthi(Pril&Del.) Snyd.&Hans.]。商品扦插苗在无病地种植发病率为3.4%~8.0%;病地种植后发病率高达66.7%。在浙江省病株枯死主要发生在5月底到8月中旬,其中霉季枯死株占2/3以上。  相似文献   

11.
襄北发生玉米萎蔫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我场种植的2000余亩玉米普遍发生萎蔫病。经华中农大王铨茂教授鉴定病源为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firme)。 病株最初白天萎蔫,夜晚恢复,随着病情加重不再恢复,最后全株枯死。剖视茎秆,维管束变褐,用手挤压无菌脓流出;叶部病斑初期呈青枯状,后变枯褐色,似开水烫过,  相似文献   

12.
洪泽县大面积发生水稻条纹叶枯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 0 0年 6月中下旬洪泽县发生一种危害水稻的新病害 ,经江苏省农科院、江苏省植保站、南京农大等专家鉴定 ,该病为水稻条纹叶枯病 (ricestripevirus)。1 田间症状该病主要表现在秧苗移栽到水稻拔节孕穗期。首先在心叶及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 ,然后向上扩展形成不规则的黄绿相间条纹 ,粳稻品种心叶变黄白色 ,卷曲下垂 ,似假枯心 ;老叶开始时仍保持正常绿色 ,随着时间推移 ,其叶片渐渐出现黄绿相间条纹 ;根系变黄发黑 ,到分蘖后期绝大部分病株逐渐死亡。病株、健株在田间交叉分布明显 ,无发病中心 ,有的一个穴中个别植株及…  相似文献   

13.
石鸿文  车武 《植物医生》2001,14(6):26-26
秋冬季种植温室黄瓜 ,病害发生普遍 ,种类繁多。比如 ,枯萎病、疫病、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都可能发生 ,尤以前4种病害最为严重 ,极大地影响产量和品质。一、病害的症状1.黄瓜枯萎病。常年的发病率为20 %,严重时可达80 %以上。枯萎病的典型症状是萎蔫 ,一般是在植株开花结果后陆续出现。发病初期 ,病株叶片从下而上逐渐萎蔫 ,中午明显 ,早晚尚能恢复。茎蔓基部稍溢缩 ,有的被害部位溢出琥珀色胶状物 ,其维管束呈褐色。2.黄瓜疫病。该病能侵害黄瓜的茎、叶、果实 ,以茎蔓基部及嫩茎基部发病居多。病叶枯萎时仍为…  相似文献   

14.
杜广平 《植物医生》2004,17(4):25-26
黄芪又称为黄蓍,是我国著名的常用滋补中药材,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和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的干燥根.黑龙江省黄芪为膜荚黄芪,别名北芪、元芪,已有4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名.近年来随着中药业及保健食品的发展,黄芪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并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以制药及食品业为龙头的产业链条.由于种植面积的增加,黄芪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降低了成品的质量和等级,给农户带来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们多年来对高粱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 reilianaf)的观察发现该病两种非典型症状,现将特征描述如下: 1.病株抽穗后主穗似正常植株,刚抽穗时调查往往易与健株混淆。但这种穗子不开花,花药和柱头在颖壳中萎蔫,整个穗部逐渐变为灰褐色而枯萎。病株不久从穗下部各叶腋间长出节生分蘖。肥地可长出4—5  相似文献   

16.
玉米矮化病株及其根际土壤内线虫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玉米矮化病的病原,采用Ludox TM悬浮法对从吉林和辽宁采集的玉米矮化病株及其根际土壤和健康株根际土壤分离的线虫进行了鉴定和种群比较,并对矮化病株茎基组织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健康株根际土壤分离出29属线虫,特有线虫是角咽线虫属Actinolaimus和木盾移线虫属Peltamigratus,矮化玉米病株根际土壤分离出28属线虫,特有线虫为锥线虫属Dolichorus,二者相同的线虫属有27个。矮化玉米病株根际土壤中植物线虫种类和数量明显比健康株根际土壤中高,线虫种群数量差异明显的主要是矮化线虫属Tylenchorhynchus、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和刺线虫属Belonolaimus,病株根际土壤中这3个属线虫总数约占病株土壤分离线虫总数的20.23%、11.27%和10.40%。玉米矮化病株茎基组织中短体线虫属和矮化线虫属数量占优势,2个属的线虫数量分别占测序总数的22%、14%(吉林长岭)和16%、20%(辽宁黑山)。表明玉米矮化病的发生与植物线虫相关,很可能是多种线虫共同引起的病害。  相似文献   

17.
露地栽培的茄果类蔬菜番茄、茄子、甜(辣)椒等,在6~9月盛夏季节正值高温、多湿,受青枯病为害严重,应及早预防。1症状识别番茄株高30cm左右时,青枯病株开始显症,先是顶端叶片萎蔫下垂,后下部叶片凋萎,中部叶片萎蔫最迟。茄子和甜(辣)椒青枯病发病初期仅个别枝条的叶片萎蔫,很快  相似文献   

18.
丹参、白芷、桔梗等发生根结线虫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江县是四川省栽培中药丹参、白芷、桔梗的主要产区。近年来3种中药均大面积发生病害,其病状首先枝叶和幼芽枯萎变黄,植株比正常株矮小,发育不育,以后逐渐全株枯萎死亡。根部则呈现主根细小,须根增多,且在根上长出许多大小不等的瘤状或结节状物。本病感染率高达100%,发病率为50%以上,且病株不能作药用,经济损失很大。经实验室检查,确诊该病为根结线虫病,是由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引起  相似文献   

19.
芝麻病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芝麻是咸宁市的油料作物之一,种植面积5310hm^2,主要病害有芝麻茎点枯病、芝麻枯萎病、芝麻青枯病、芝麻疫病等。1主要病害发生特点 1.1芝麻茎点枯病芝麻茎点枯病又称茎枯病、黑根疯等。主要为害芝麻茎杆、根部及幼苗。苗期发病,病苗地上部萎蔫枯死,根部变褐死亡。茎部受害后,病茎初呈黄褐色水渍状斑点,并迅速发展,变成环绕状斑点,至晚期病斑呈黑褐色,以后茎杆中空、容易折断。根部受害后,主根、支根逐渐变成褐色,根皮层内形成大量黑色菌核,致使根枯死。该病病菌以菌核在种子、土壤和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在田间借风、雨、气流传播,主要从植株茎基部、根部及叶柄处侵入为害。  相似文献   

20.
1990~1992年,在郑州市郊的须水乡观察到小麦苗成片变黄,拔出后根系簇根丛生,重病田病株率达100%,减产40%以上,发病面积达数百亩。经鉴定该病是由禾谷孢囊线虫 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 引起的小麦孢囊线虫病。此病发生于世界30多个国家,1991年陈品三等首次报道在我国发现该病。经观察,小麦出苗后1个月左右地上部即可表现症状,最初下部叶片叶尖先变黄,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