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东南沿海带鱼种群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带鱼Trichiurus haumela(Forskal)是我国最主要的海产经济鱼类之一,为帆船和机轮拖网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近年来带鱼产量一直居于首位,有关方面迫切需要了解带鱼种群及其资源数量变动的规律。带鱼种群问题的研究既是渔业生产的重要课题,也是带鱼资源数量变动的基础研究之一。  相似文献   

2.
东海带鱼渔获量对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动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跃中  贾晓平  林昭进  孙典荣 《水产学报》2011,35(12):1881-1889
为了解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动对东海带鱼渔业产量的共同影响,对1956-2006年东海带鱼渔获量进行了分析.东海带鱼渔获量时间序列可划分成变化趋势和年间变动.变化趋势主要归因于捕捞努力量的单调增长,Fox模型拟合结果,东海带鱼渔获量与捕捞努力量关系显著(P<0.01).移除趋势后,其年间变动与陆地降水、季风风速、海表水温和热带气旋影响指数相关(P<0.05).结果表明,气候变动影响到东海带鱼渔获量年间变动:陆地降雨和径流携带大量营养盐进入沿岸生态系统;而季风则驱动营养盐的扩散和循环,影响着营养盐的利用效率;水温的升高不仅有利于带鱼的性腺发育与成熟,还能增加带鱼的饵料供应;热带气旋所形成的水团流动、风生混合、上升流等能促进营养盐供应并增加水域的生物量.从捕捞努力量和气候变量拟合东海带鱼渔获量的结果来看,与实际渔获量显著相关(P<0.01),并且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实际带鱼渔获量的变化趋势和年间变动.这说明渔获量的变化受到捕捞效应和气候变动的双重影响,未来气候变化将有利于东海带鱼渔业产量的增加,且渔获量年间变动幅度将会比以往更大.  相似文献   

3.
王兰生 《海洋渔业》1992,(6):276-277,285
<正> 70年代浙江省带鱼平均总产量25万余吨,占东海区带鱼总产量的60%和浙江省海洋捕捞总产量的38%,也是我国海洋渔业中最重要的捕捞对象。1974年浙江渔场带鱼产量达34万吨。因此,在渔业经济诸多研究课题中,加强并突出对带鱼资源合理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4.
带鱼是南海最重要的渔业捕捞对象之一。本文应用上岸渔获调查法,统计分析了2010年秋季至2013年夏季带鱼渔获量变化和季节差异,比较了拖网、刺网和钓业三种作业方式中带鱼产量所占比例的季节差异。结果表明:各季节带鱼上岸渔获量按渔获量大小排序依次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三种作业方式中,拖网是捕捞南海带鱼最主要的作业方式,拖网渔业的季节变化主导了上岸带鱼渔获量的季节变动。拖网捕捞强度高、渔获选择性差导致带鱼资源出现被捕捞过度迹象。本文建议采用功率合并方法将中小吨位拖网渔船功率指标用于新建大吨位灯光罩网渔船,以优化海区捕捞作业结构,提高中上层鱼类资源的开发力度。同时,建议制定严格的渔船管理制度,结合油价补贴政策开展南海渔船渔捞日志收集工作,进一步完善南海渔业资源的监控管理体系,为带鱼资源的养护、评估与可持续开发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明云 《海洋渔业》1993,15(4):162-165
<正> 近几年带鱼资源衰退加剧,其产量也随之下降。在以往产量较高的渔场(称传统渔场,下同)已基本形不成渔汛。国有和集体的拖网不得不向外海发展,从而使带鱼渔场发生了变化。然而,在向外海渔场的发展过程中,群众渔业的捕捞效果好于国有渔业。  相似文献   

6.
东海区主要渔业资源利用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本文根据东海区渔业资源调查和区划、东海大陆架生物资源与环境和全国渔业统计年鉴等资料,统计1956~2002年东海区捕捞品种中经济价值较高、在渔业中占重要地位的11个种类的产量,并利用数理统计学上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东海区11个主要捕捞种类历年来的资源变动特征、资源利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结果表明:11个主要捕捞种类的渔业资源状况可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过度捕捞已严重衰退的资源、充分利用并开始衰退的资源和尚有潜力的资源,其中大黄鱼、鳓鱼资源已进入资源衰退期,带鱼、鲐鲹鱼类、墨鱼和小黄鱼等处在充分利用并开始衰退期,虾蟹类、鲳鱼、马鲛鱼、鲷科鱼类和海鳗等资源尚有潜力。  相似文献   

7.
<正>带鱼俗称刀鱼,是我国东海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是东海渔业的支柱鱼类产品。但是随着渔业捕捞技术的发展、捕捞数量的增大以及资源的衰退,带鱼的捕获数量也在不断减少。因此带鱼人工养殖的研究势在必行,同时带鱼的网箱养殖也鲜有报道。为此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于2016年6月进行了带鱼网箱养殖的试养殖。现将带  相似文献   

8.
带鱼是我国重要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产量在我国海洋鱼类中居于首位。因此,带鱼的摄食习性及季节变化的研究,对查明鱼类资源变动情况和原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在黄海区历年收集的资料对带鱼摄食习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从渔业资源学角度回顾带鱼资源变动的兴衰。回顾15年来。带鱼产量急剧下降,分析了主要原因是捕捞强度猛增,作业秩序混乱,水域环境污染,资源严重衰退,特别是对产卵带鱼群体的捕捞强度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到补充群体密度的增加。作者呼吁,必须在保护好幼带鱼的同时,保护好产卵亲体.否则,带鱼资源将重蹈大、小黄鱼的覆辙。故提出保护产卵带鱼,控制捕捞强度、补充群体密度的合理化、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东、黄海的带鱼,是日本底拖网渔业中的重要经济鱼种,近年(1967~1969年)的年产量在5.0~5.6万吨,其中对拖网的产量占了绝对的优势。带鱼的产量约占日本在东、黄海总渔获量的17%,已替代小黄鱼而居首位。有关带鱼的分布和移动的研究,过去主  相似文献   

11.
一、坚持长年渔业资硬常规性调查才能掌握渔业变化的动态。1.我国沿海主要经济鱼类资源普遍衰退我国沿海渔业资源在长年开发利用过程中,已经出现诸如小黄鱼、大黄鱼、带鱼和日本无打乌贼“四大家鱼’质源的先后衰退。80年代末期起,又出现了绿鳍马面纳资源的急速衰退,小黄鱼和带鱼经过多年保护,其数量虽有回升,但是,仍以补充群体为主要捕捞对象,2龄以上的数量依然很少,其次资源依旧处于不良状态之中。由于捕捞力量过大,还出现刚大规模开发利用几年的鲸鱼资源也出现了产量明显下降的状况。目前,沿海渔业状况,不但典型底层鱼类如大…  相似文献   

12.
洪泽湖水面宽阔,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基地之一。但近几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渔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捕捞产量上不去。1973年我们对洪泽湖进行了水域环境、水生生物、鱼类和渔业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查明了某些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变动的情况,发现某些种类的幼苗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和合理保护,是产量上不去的因素之一。在  相似文献   

13.
浙江近海及邻近海区带鱼资源变动与合理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鱼Trichiurus haumela(Forsk?l)是我省、也是全国渔获最高的鱼种,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而以本海区为带鱼的主要产区,渔获量占全国带鱼总渔获量的90%左右.20多年来,本海区带鱼渔获量基本上是持续上升,以1974年的产量为最高,东海三省一市共渔获52.8万吨,其中浙江省捕34.1万吨.之后,出现下降趋势.本文根据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试以说明带鱼资源变动与合理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1.在各种规格囊网网目的拖网所捕获的带鱼肛长范围内,以 L_(0.5)为中心,随着肛长增大,捕获率越来越大,逃逸率越来越小,直到全部捕获;随着肛长缩小,捕获率越来越小,逃逸率越来越大,直到全部逃逸。这就是放大网目的繁殖保护意义。在捕获肛长较大带鱼的同时,也捕获一定数量肛长较小幼带鱼;既释放大量幼带鱼,也逃逸一部分肛长较大的带鱼,这就是拖网网具在捕捞效率上的两重性。2.从网目53.8毫米改换为网目64.8毫米的初期,暂时减产。带鱼资源经过休养生息后,又会提高产量和稳定产量。在稳定时期之后,改换网目80.4毫米虽然能大量提高产量,但尚未摆脱以1龄带鱼为捕捞基础,同时兼捕大量当年生幼带鱼的不合理局面,仍须继续进行放大拖网囊网网目试验。3.过渡性渔捞调整:(1)定额捕捞,年产量为35—40万吨之间,其中机轮渔业占25%,群众渔业占75%。(2)渔期调整,全年时间应当分作三个渔期,4、5、6月春、夏汛以机轮渔业为主,捕捞年产量定额的25%;7、8、9月黄、东海带鱼禁捕期;10、11、12月秋、冬汛以群众渔业为主,捕捞年产量定额的75%。  相似文献   

15.
东海区伏季休渔渔业生态效果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8,自引:9,他引:29  
以1990 ~1998 年我国东海区的海洋渔业统计资料和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资料为依据,分析研究1995 ~1998 年伏季休渔对东海区渔业生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带鱼等主要经济鱼类的产卵群体得到了有效保护;经济幼鱼的渔获比例及其资源密度指数有所提高,幼鱼群体养护效果也较明显;渔获个体的生物学特征值具有转好的趋势;主要经济鱼类资源生物量明显增加;渔业资源的种间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年渔获产量明显增加,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 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渔业动态     
<正> 农牧渔业部水产局委托东海区渔业指挥部主持的“东海带鱼资源、渔情预报和渔业管理的研究”课题的评议工作,于1985年12月14~16日在舟山地区进行。来自中国水产科学院和东海、黄海水产研究所的有关专家,一致通过了这项研究成果的评议,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17.
东海带鱼生殖和补充特征的变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汉祥 《水产学报》2003,27(4):322-327
根据1986—2000年对东海和南黄海渔获带鱼的生物学基础调查,利用世代分析方法计算了东海带鱼的资源数量,分析了东海带鱼生殖和补充特征的变动状况,同时研究了环境与带鱼补充量变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捕捞压力的增大,东海带鱼的最小成熟体长、产卵亲体的平均体长、平均体重组成进一步缩小,个体繁殖力提高而卵径变小;实行伏季休渔后,东海带鱼的补充群体数量大幅度增加,单位亲体的补充量比伏休前增加45%~60%,证明了伏季休渔的生态效益;带鱼补充群体数量与亲体数量、海中温度、伏休时间成正比。目前东海带鱼的亲体数量仍显不足,应进一步减少对带鱼的捕捞强度。  相似文献   

18.
宓崇道 《海洋渔业》1985,7(6):270-271
<正> 浙江近海冬季带鱼汛历史悠久,是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中的重要渔汛,不仅生产规模最大、渔场范围最广、汛期最长,而且产量最高。因此冬季带鱼汛生产在渔业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冬季带鱼汛的带鱼产量一般为20~25万吨,占全年带鱼产量60%左右,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夏季东海区带鱼资源状况及其秋冬汛渔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带鱼为我国最重要的捕捞对象之一,其产量多年来一直位居我国海洋捕捞鱼类产量的首位。由于6月~9月是东海带鱼的繁殖与索饵盛期,因此,自1995年以后伏季休渔制度实施以来,每年的伏季休渔期间,带鱼群体得到了有效的生长和补充,伏季休渔结束后,渔获产量显著提高。本文以东海区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调查资料为依据,对2004年东海区伏季休渔期间带鱼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预测了秋冬汛的带鱼生产趋势。一、研究材料与方法利用1999年~2004年东海区渔业资源动态监测网重点渔场的常规监测和大面定点调查的资料,对历年的夏季带鱼资源密度、…  相似文献   

20.
张士美 《海洋渔业》1985,7(4):162-163
<正> 我国桁拖渔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都在浅水区小规模生产,而大规模发展只是在近几年内的事。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由于近海大、小黄鱼、墨鱼等鱼类资源的衰退和带鱼产量的下降,浙江、上海郊县和苏南沿海的机帆船,在长江口近海迅速发展起桁拖渔业来,它主要是捕捞虾类、蟹类和小型底杂鱼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