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由于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近海资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东、黄海近海饵料生物丰富,是中上层鱼类天然的产卵场和索饵场。我国东、黄海中上层鱼类品种多,资源量大,主要有鲐鲹、马鲛、沙丁鱼等。据统计,鲐鱼资源量47万吨,蓝圆鲹  相似文献   

2.
日本对东、黄海渔业资源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是一个渔业强国,1989年以前渔业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1990年后,由于世界各国相继实施专属经济区以及远东拟沙丁鱼等资源的急剧衰退,年渔获量逐年下降。(表一)一、日本在东、黄海的渔获量变化 1.日本以西底拖网渔业 20世纪50年代渔获量开始上升,年均渔获量25万t。60年代是日本以西底拖网渔业的鼎盛时期,由于渔业资源比较好,所以,产量不仅高而且比较稳定,年均渔获量33.5万t,1961年高达37.5万t,1969年仍维持在30万t的水平。进入70年代,由于东黄海底层主要经济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3.
灯光围网捕捞是发展海洋渔业,进一步利用中上层鱼类资源的重要作业方式。我国东、黄海及南海海域均有品种较多和蕴藏丰富的中上层鱼类资源,不但有可捕量较大的兰园鲹、鲐鱼、金色小沙丁,而且还有经济价值较高的乌鲳鱼及马鲛鱼等。近年来无论是国营渔业的  相似文献   

4.
俞平 《海洋渔业》1985,7(6):243-244
<正>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的产量保持在36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其中海洋捕捞的产量为300万吨左右,占有极大的比重。从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来看,近海主要经济鱼类的利用已呈过度现象,传统性捕捞的底层经济鱼类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据各方面的资料分析,要在短期内恢复,尚无迹象。这就引起渔场矛盾十分突出,生产安排的困难。然而就整个世界范围来说,特别是分布在日本沿海及东黄海的中上层鱼类资源保持相对的稳定,个别鱼种还出现上升的趋势。中上层鱼类大都为一些大洋性的洄  相似文献   

5.
王效年 《海洋渔业》1983,5(1):11-15
<正> 一、近几年东、黄海主要经济鱼类资源逐渐衰退,鱼群减少,鱼体变小,即低值的马面鲀资源也并不乐观。鱼类资源的衰退导致渔捞增长缓慢和鱼货供应的紧张,群众吃鱼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海洋渔业向“外海发展”、已成为当前海洋渔业生产的迫切任务之一。去年江苏省海洋渔业公司苏渔505、506等渔轮在对马西南,当海面刮大风期间,于2月5日起,先后去对马岛以东的公海海域探捕(以下简称对东渔场)。第1航次去11对船,  相似文献   

6.
东、黄海主要鱼类Q/B值与种群摄食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东、黄海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在测定年栖息平均水温、渐进体重、尾鳍外形比以及胃含物分析基础上,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得出了东、黄海103种鱼类的Q/B值。Q/B值总体范围从3.09(黄鱼安鱼康)到19.13(七星底灯鱼),平均值为7.97。根据Q/B值和生物量评估了鱼类种群年摄食量。黄海的重要鱼类(鳀鱼、竹荚鱼、鲐鱼、细纹狮子鱼和小黄鱼),共消耗了449万t/年。东海的重要鱼类(竹荚鱼、带鱼、发光鲷、鳀鱼和蓝点马鲛),共消耗了175万t/年。97种鱼类在黄海共摄食约466万t/年,在东海共摄食278万t/年。同时对东、黄海主要饵料生物(磷虾类、鳀鱼、发光鲷、七星底灯鱼、细条天竺鲷、日本枪乌贼、桡足类、樱虾类、细螯虾和脊尾腹褐虾)被摄食量进行了估算。主要饵料生物在这两个海区共被消耗了555万t/年,占整个97种鱼类摄食消耗的74.6%。  相似文献   

7.
<正> 鯷鱼俗名叫离水烂,舟山将其幼鱼谓之"海蜒".鯷鱼是一种集群性很高的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东、黄海.据黄海水产研究所"北斗"号轮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东、黄海鯷鱼的现有资源量为300万吨,可捕量超过50万吨,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捕捞对象,开发利用鯷鱼资源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8.
大黄鱼主要疾病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鱼曾为我国东、黄海及南海的主要经济鱼类。是我国四大海产鱼类之一。数十年来,由于酷渔滥捕,资源严重枯竭,已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为了挽救大黄鱼,福建省率先进行了大黄鱼人工育苗和养殖,并已取得成功,现正在沿海兴起和发展。但是随着大黄鱼规模化养殖的蓬勃发...  相似文献   

9.
1 河鲀资源现状 由于水环境污染,水工建筑引起水体地理环境的变化及人类捕捞强度的增加,鱼类资源整体呈衰竭之势,河鲀鱼资源也处于严重的衰退之中,东黄海河鲀鱼已很难形成渔汛,长江口溯河性河鲀更是难现渔汛.  相似文献   

10.
带鱼是我国东、黄、渤海最重要的经济鱼类。每年春夏季,栖息于东、黄海越冬场的带鱼群,逐渐游向东、黄近海进行产卵和索饵洄游,5~11月份是机轮捕捞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11.
东黄海区鳀鱼资源变动及渔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明芝  连大军  卢岩 《海洋渔业》2001,23(3):110-112
我国东黄海区鳀鱼资源丰富,渔场分布广。鳀鱼是一种集群性强、昼夜垂直移动明显的中上层小型鱼类。地方名又称鲅鱼食、离水烂、海蜒等。80年代前,因鳀鱼属于低值小型鱼类,其资源并未引起人们高度重视,仅作为部分拖网、定置网等渔具兼捕对象。进入90年代,随着主要传统经济鱼类资源的严重衰退,鳀鱼资源逐步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从而由兼捕对象变为主捕对象,取得了巨大的捕捞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正> 在我国海洋渔业中,机轮底拖网是主要渔具,其捕捞对象以近海底层鱼类为主.由于作业方式较单一,近海底层鱼类资源受到破坏,而中上层鱼类如鯷、鲱、鲐、沙丁鱼等及东黄海的主要捕捞对象如马面纯、带鱼、乌贼等具有垂直洄游或栖息水层变动的习性,而中上层鱼类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机轮鲐围网渔业的发展与鲐资源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永敏 《齐鲁渔业》1994,11(6):21-23
机轮鲐围网渔业的发展与鲐资源利用丁永敏(大连海洋渔业总公司,116000)东、黄海传统经济鱼类资源衰退经历了很长时间,至今未能恢复。唯独的资源下衰最早,恢复也最早,现已成为拖网和围网的重要捕捞对象。因此,开展对始资源波动原因的研究,探讨的资源的合理利...  相似文献   

14.
陈钰 《水产科学》2002,21(4):29-30
黄海北部是辽宁省海洋捕捞业两大传统渔场之一 ,历史上对虾、大黄鱼、带鱼等大宗经济品种资源丰富 ,但随着捕捞强度的不断加大 ,资源严重衰退 ,大宗经济品种已不能形成渔汛 ,取而代之的大多是处于低食物链的经济价值较低的小型鱼类。目前在黄海北部作业的各类渔船约 90 0 0艘 ,年总产量约 3 0× 1 0 5t。笔者根据 2 0 0 0年的部分调查和统计资料 ,简要讨论黄海北部海洋渔业经济状况 ,供参考。1 拖网渔业拖网是黄海北部的主要作业方式 ,目前约有渔船1 0 0 0艘 ,产量约 1 3× 1 0 5t,占黄海北部捕捞总产量的43 7%。1 1  2 0 2~ 441k…  相似文献   

15.
东黄海区鳀鱼资源变动及渔业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 (Engraulisjaponicus)是一种集群性强、昼夜垂直移动明显的中上层小型鱼类。我国东黄海区鱼资源丰富 ,渔场广阔。 80年代以前 ,因鱼属于低值小型鱼类 ,其资源并未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仅作为部分拖网、定置网等渔具兼捕对象。进入 90年代 ,随着主要传统经济鱼类资源的严重衰退 ,鱼资源逐步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利用 ,从兼捕对象变为主捕对象 ,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 ,近两年来鱼资源严重衰退 ,有必要研究其资源变动过程的渔业管理。1 鱼渔业的开发过程及现状鱼渔业历史悠久 ,早在 60年代 ,已…  相似文献   

16.
带鱼是东、黄海的主要经济鱼类,1844年Temminck&Schlegel在研究日本鱼类时定名为Trichiurus lepturus japonicus T.etS,以后Jordan & Evermann(1903)、Jordan & Richardson(1909)、Jordan&Metz(1913)、Jordan&Taunkaa&Snyder(1913)、  相似文献   

17.
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Hou-ttuyn)是鲭科中的一种小形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太平洋的温带海区。在越冬和生殖季节往往形成密集的群体,是机轮围网的重要捕捞对象之一。在五、六十年代我国科学工作者对黄海鲐鱼产卵,仔鱼数量的分布做过调查,如张孝威等(1953~1957)对烟威渔场的调查,姜言伟(1964)对海州湾产卵场的调查。七十年代东海区鱼类资源调查组,对东、黄海区鲐鱼产卵场也做过初步研究。日本人对东、黄海鲐鱼的产卵,生态群系等曾做了多次调查研究。张进上(1980)对南海北部鲐鱼的生物学做过简要的报道。到目前为止,对南海北部鲐鱼的产卵场和产卵期还没见有专  相似文献   

18.
东、黄海渔场的总面积达95万平方公里,目前每年的总产量估计在300万吨左右,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好渔场。在300万吨中,以小黄鱼、带鱼为主的底层鱼类的产量约占4/5,剩下的1/5是鲹、鲐等中上层鱼类。  相似文献   

19.
带鱼是我国重要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产量在我国海洋鱼类中居于首位。因此,带鱼的摄食习性及季节变化的研究,对查明鱼类资源变动情况和原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在黄海区历年收集的资料对带鱼摄食习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基于水声学方法的东洞庭湖鱼类空间分布和资源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7月11—17日期间,通过使用回声探测仪(Simrad公司EY60型,200 k Hz换能器)对东洞庭湖的鱼类资源进行了探测评估。结果表明,调查航段的鱼类平均目标强度(目标鱼类对声波的反射能力)为(-51.24±5.66)d B,平均体长约为12 cm,体长范围为2~125.8 cm,不同区域间的鱼类目标强度(即鱼类大小)差异性显著。所有调查航段中鱼类密度1.223~1 534.2 f/1 000 m3之间,均密度为186.3 f/1 000 m3,不同区域间鱼类密度差异性显著,中部湖区(CEC航段)鱼类密度较高。应用资源密度体积法估算东洞庭湖鱼类资源量约为2.36×108f,其中目标强度在-43 d B(体长约28 cm)以下的鱼类占9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