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竹蛏(Solen grandis Dunker)隶属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竹蛏科,竹蛏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各地,生活在潮间带至负20米水深的浅海。大竹蛏个体较大、出肉率高、肉味鲜美且营养丰富,是人们喜食的埋栖型贝类,市场前景较好,经济价值较高。我所于2000年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大竹蛏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正大竹蛏(Solen grandisDunker)隶属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帘蛤目(Veneroida),竹蛏科(So-lenidae),生活于潮下带-20 m水深的浅海,在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沿海均有分布。大竹蛏个体大,肉质鲜美,出肉率高,而且营养丰富,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底栖海产软体动物。2015年我们在锦州市海水苗种繁育中心进行了大竹蛏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圆满完成预期目标。现将大竹蛏亲贝暂养促熟的研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大竹蛏(Solen grandisDunker)隶属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帘蛤目(Veneroida),竹蛏科(Solenidae),生活于潮下带-20 m水深的浅海,在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沿海均有分布。大竹蛏个体大,肉质鲜美,出肉率高,而且营养丰富,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底栖海产软体动物。现将育苗工作总结如下。1亲蛏培养1.1亲蛏的选育  相似文献   

4.
正大竹蛏(Solen grandis Dunker)隶属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竹蛏科,竹蛏属。贝壳较长,呈竹筒状,一般壳长约为壳高的4~5倍,足极发达。营埋栖生活,生活在潮下带至水下20 m水深处,生存底质为沙底、泥沙底,主食浮游性较弱易于下沉或底栖的硅藻类[1]。大竹蛏广泛分布于中国、朝鲜半岛、日本以及菲律宾沿海,其肉质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高,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呈味氨基酸比例高,脂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静水系统中,以大竹蛏的摄食率、耗氧率、排泄率和同化率等为指标,研究了温度、盐度和饵料密度对大竹蛏的能量收支影响,建立了不同温度、盐度及饵料浓度下大竹蛏的能量收支方程。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大竹蛏的摄食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耗氧率也随之而升高;在试验所设定的盐度范围内,在盐度28时,用于生长的能量比例最大,生长能高;在所设定的饵料密度范围内,大竹蛏的摄食能随饵料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长竹蛏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摄食、生理指标变化和能量收支变动规律,本文采用室内静水系统测定长竹蛏的摄食率、耗氧率、排泄率和同化率等指标;研究了温度、盐度和饵料密度对长竹蛏的能量收支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温度为23℃时,摄食能、呼吸能、生长能均达到最高值;2)在盐度为28时,用于生长的能量比例最大;3)饵料密度为10.0×104cell/m L时,生长能达到最高。研究建立了不同温度、盐度及饵料浓度下大竹蛏的能量收支方程。  相似文献   

7.
不同盐度对大竹蛏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体长9—10 cm、体重40.94±4.95 g的大竹蛏进行不同盐度条件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海 水盐度的变化对大竹蛏的存活有显著影响,大竹蛏的存活盐度为13-35.适宜盐度为15—30。  相似文献   

8.
正辽东湾位于渤海东北部,辽河携带大量泥沙和有机物在此入海,故沿海滩涂营养成分丰富,饵料生物蕴藏量大,为大竹蛏等滩涂贝类及其他浅海生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然而,渤海水土交换条件差,海域广阔但水体较浅,自净能力差,纳污量小,生物资源丰富但生态链脆弱,较易遭到破坏。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捕及环境改变等原因,大竹蛏自然资源已近枯竭,而大竹蛏市场需求大,因此大竹蛏增养殖发展潜力很大。笔者于2016-2019年连续3年在辽宁地区进行了大竹蛏增养殖技术研究,现将其中的技术关键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盐度、温度、充气对大竹蛏排遗速率和含沙率的影响。温度试验设10、15、20、25、30℃共5个梯度,大竹蛏壳长为(9.0±0.3)cm;盐度试验设0、10、15、20、25、30共6个梯度,大竹蛏壳长为(9.2±0.2)cm。结果表明:在盐度为25的天然海水中,10、15、20、25℃温度组的大竹蛏均能正常排遗,12h内排遗速率以20℃时最高,平均为(0.27±0.01)mg/(g·h),30℃组8 h全部死亡;在20℃条件下,15、20、25、30盐度组大竹蛏均能正常排遗,12 h内排遗速率以盐度为25时最大,平均为(0.28±0.03)mg/(g·h),自来水组大竹蛏2h时全部死亡,10盐度组10 h时全部死亡;不充气条件下的排遗速率大于充气条件下的排遗速率;大竹蛏排遗速率在最初2h内最快,之后随时间的推移基本呈指数递减;各种温度、盐度、充气和不充气条件下,大竹蛏净化8h后均口感无沙。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人工增殖活动对本地大竹蛏(Solen grandis)种质资源带来的影响,采用SSR及ISSR分子标记手段对江苏大竹蛏野生群体与人工增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了联合分析。筛选的14对SSR引物扩增获得多态性位点150个(PPB=93.1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134 2和0.253 5;筛选的10条ISSR引物获得多态性位点85个(PPB=91.9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131 0和0.230 2。两种方法分析得到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均显著高于人工增殖群体,但两群体间并未产生明显的遗传分化。实验结果表明,江苏沿海大竹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人工增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虽有所下降,但并未导致该地区大竹蛏种质资源遗传结构的显著改变。因此人工增养殖活动仍然能够作为补充大竹蛏资源的主要手段,但应探索采用高效生态的增养殖模式,对大竹蛏的种质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1.
<正>营口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在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营口市海洋与渔业局、营口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连续7年,在营口市白沙湾海区进行大竹蛏增殖放流,共投放壳长0.5厘米以上的大竹蛏苗3.7亿枚,放流效果非常显著;与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合作,在辽西海区进行了大竹蛏苗种的增殖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与营口市现代渔  相似文献   

12.
大竹蛏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竹蛏科,贝壳呈细长的竹筒状,前后端开口,一般壳长为壳高的4~5倍,壳顶位于最前端[1],壳质较薄,足部发达,水管较短。生活于潮下带水深20m左右的浅海沙质或泥沙质海底,利用发达的足挖沙潜入洞穴中营埋栖生活。雌雄异体,体外受精,雌雄比例接近1∶1,每年只有一个生殖周期,性腺成熟需要2~3龄[2]。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均有分布。大竹蛏个体大,且出肉率高,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贝类,在各地沿海被视为名贵水产品,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大竹蛏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野外调查、常规生物学测定、解剖观察和组织切片等方法对大竹蛏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殖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竹蛏为埋栖型贝类,生活在潮间带中、下区和浅海的泥沙滩。其软体部主要由外套膜、鳃、足和内脏团构成,水管受刺激易发生自切。大竹蛏一年一个生殖周期,繁殖季节一般在每年5-6月。大竹蛏耐低温不耐高温,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底质厚度会影响其正常生长。高温及浒苔等是其夏季养殖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的附着基处理方式及投放时机对大竹蛏稚贝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竹蛏稚贝存活及生长对附着基的不同处理无明显选择性,实际生产中以清洗过的细海沙为附着基最为合适;投放附着基的早晚对存活的大竹蛏稚贝的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但700μm以后其存活率降低,以500μm左右投放清洗好的附着基较好。  相似文献   

15.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大竹蛏稚贝的潜砂行为及稚贝规格对潜砂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竹蛏稚贝的潜砂行为可分3个阶段:准备期、潜砂期及结束期。大竹蛏稚贝在壳长3.00~8.50 mm内,规格对潜砂准备时间、潜砂时间及潜砂行为的影响极显著,随着规格变大其潜砂准备时间逐渐降低(10.7~4.0 s);潜砂时间则表现为先降后升,壳长(6.20±0.04) mm组的稚贝潜砂时间最短,约9.7 s;各规格组稚贝的潜沙率均为100%,壳长(5.18±0.11) mm组潜砂率100%且用时最短。建议在大竹蛏增养殖过程中,投放苗种规格宜大于5.00 mm。  相似文献   

16.
2007~2011年间在江苏省文蛤良种场对采自吕四渔场海域的大竹蛏(Solen grandis)开展了繁育与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吕四渔场海区大竹蛏性腺发育以1年为1个周期,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休止期5个阶段,繁殖季节为5~7月份。肥满度呈季节性变化,最大值出现在9月份,为102.94%;最低值出现在7月份,为68.30%。在工厂化育苗车间采用pH升高+流水刺激法,5年间催产25批次,总产卵量为43.86×108cell,平均孵化率为(55.14±3.34)%。共获得平均壳长(6.04±1.38)mm的稚贝4.212×108cfu,育苗成活率为(26.20±6.86)%。在水温19.5~24.5℃条件下,D形幼虫经5~10 d生长,发育变态为附着稚贝;经30 d培育,稚贝壳长生长到5 mm;经60 d培育,稚贝壳长生长到1 cm。大竹蛏生长与温度关系曲线显示,12月至翌年3月份水温在13.7℃以下时大竹蛏生长滞缓,其余时间生长明显,壳长平均月壳长增长4.723 mm。连续2年对大竹蛏的周年生长进行跟踪测定,大竹蛏养殖到第二年年末壳长达69.66 mm。稚贝生长过程中壳长与粒重的回归关系式为y=0.066 9x2.877 2,(R2=0.991 9)。研究结果为大竹蛏繁育技术的工艺化和人工养殖的开展积累数据。  相似文献   

17.
2009-2011年进行了大竹蛏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2011年主要进行大竹蛏生产性人工育苗,分别在51m^2和312m^2附着面积中,培育出平均壳长(6.33±0.369)mm、平均质量规格220枚儋的稚贝3.12×10^6枚;(1.04±0.199)mm、477枚/g的稚贝3.28×10^8枚。7月8日开展大竹蛏人工苗种增殖放流,共投入平均壳长3mm的人工苗种1.4亿枚。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案,研究光照度、盐度、pH及三者交互作用对大竹蛏幼贝滤水率的影响,并进行响应面分析,探寻大竹蛏幼贝最适生长条件组合,构造大竹蛏幼贝滤水率模型。试验期为30d,试验光照梯度为2000lx、1000lx、0,盐度梯度为30、25、20,pH梯度为9.00、8.00、7.00。结果显示,光照度、盐度及pH三者对大竹蛏幼贝滤水率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通过Design-Expert 8.0软件对数据进行二次多元回归,拟合得到大竹蛏幼贝滤水率y对编码自变量A(光照度)、B(盐度)和C(pH)的二次多元回归方程:y=1.62+0.084A+0.04B-0.14C-0.38A2-0.65B2-0.68C2(r2=0.9821),软件模拟最适大竹蛏幼贝生长的条件组合为光照度1109.17lx,盐度25.12,pH7.89。  相似文献   

19.
长竹蛏隶属帘蛤目、竹蛏科,生活于潮间带中下潮区至浅海沙泥滩中,底质以泥沙为主,我国的渤海湾到南海沿岸滩涂均有分布。长竹蛏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贝类之一。目前长竹蛏的来源主要为自然海区采捕,资源量逐年下降,每年采捕量不足百吨,无法形成渔汛。  相似文献   

20.
长竹蛏分布在我国、朝鲜和日本内湾潮间带细沙底质上,是一种名贵的海产经济贝类。过去长竹蛏仅限于自然海区采捕,产量低,市场供不应求。笔者开展了土池半人工育苗的试验,对长竹蛏的自然繁殖和生长进行了研究,取得一定成效。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长竹蛏全人工育苗,取得了一些成果和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