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目前葫芦岛地区大菱鲆养殖采取的是"温室大棚+地下井盐水"的开放式路基工厂化养殖方式,土地资源和地下井盐水资源的短缺制约了该产业的发展。为寻求更多、更适合本地区大菱鲆养殖的模式,2018年至2019年我们在本地区做了大菱鲆室内工厂化设施与室外网箱养殖接力试验。通过试验,有效缩短了大菱鲆的养殖周期,不仅节约了养殖成本,也为本地区大菱鲆养殖增加了一个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大菱鲆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约占鲆鱼产量的80%。据2013中国渔业年鉴,2012年我国鲆鱼产量约为11.36万吨,主要集中在辽宁、河北及天津、山东、江苏北部等沿海地区。在国家鲆鲽类技术体系技术推广和广大养殖者技术提升的作用下,大菱鲆养殖模式由单一的工厂化流水养殖转向工厂化流水养殖、循环水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在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下,生产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宽体金线蛭池塘养殖技术,在面积为25亩(15亩=1 hm2,下同)[HT5"SS]的池塘进行了为期近4个月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果,平均每亩池塘养成水蛭200.9 kg,亩均产值2.9万元,亩均养殖投入成本1.0万元,亩均纯收入1.9万元,投入产出比1∶[KG-*1/2]2.9,获得了较高的养殖效益。结果表明,在池塘条件下,通过科学管理,可以实现宽体金线蛭的高效养殖。  相似文献   

4.
丁锋  冯奇飞  姜强 《水产科技情报》2022,49(6):359-362, 368
为探索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在上海市金山区开展了凡纳滨对虾淡水土池三级养殖模式试验。试验将虾苗至成虾的养殖周期分为虾苗暂养(一级养殖)、幼虾培育(二级养殖)、成虾养殖(三级养殖)3个阶段,每年进行2茬养殖。3个阶段养殖池塘数量的比例为1∶3∶3,面积比为1∶80∶300,养殖密度分别为1.1万尾/hm2、98万尾/hm2、44万尾/hm2,养殖时长分别为20~25 d、30~42 d、35~60 d,两茬养殖间隔为30~35 d。试验结果显示,在无尾水净化设施设备的情况下,所有试验塘水质均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幼虾驯养(一级养殖)成活率为73.2%,幼虾培育(二级养殖)成活率为(88.4±4.5)%,成虾养殖(三级养殖)成活率为(57.7±5.1)%;单茬养殖单位产量为(3 427±230)kg/hm2,两茬合计单位产量为(6 855±452)kg/hm2,高于当地传统养殖模式的平均水平。结果表明,三级养殖模式具有产量高、发病率低、环境友好等优点,可作为凡纳滨对虾的一种健康生态养殖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1大菱鲆引进养殖概况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英译名(兼商品名)为多宝鱼,自1992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雷霁霖院士从欧洲把大菱鲆引进我国以来,经过水产工作者近20年的努力,养殖面积不断增加,2010年全国大菱鲆养殖面积达400万m2,其中辽宁葫芦岛市养殖面积为180万m2,占全国养殖面积的45%。而近几年葫芦岛地区养殖的大菱鲆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皮肤囊  相似文献   

6.
<正>大菱鲆自1992年被引进我国以来,在海水鱼类工业化养殖领域取得了重大发展,是目前北方沿海最主要的海水养殖鱼类,产量最大,2012年我国鲆鱼产量约为11.36万吨(中国渔业年鉴,2013),大菱鲆产量约占鲆鱼产量的80%。国家鲆鲽类技术体系课题组和宁波某饲料公司部分成员组织调查和走访了山东、辽宁、河北、江苏北部大菱鲆养殖的现状,目前大菱鲆养殖模式主要为工厂化流水养殖,所用饲料类型主要为(冰)鲜杂鱼和鲆鲽类全价沉性配合饲料,其  相似文献   

7.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具有生长速度快和低温耐受力强等特点,是世界上养成范围最广、产量最大的鲆鲽类养殖良种。自1992年引进至今,大菱鲆养殖已经发展成为年产量超过6万t的海水养殖支柱产业。作者综述过去20年里,我国大菱鲆在产业发展、苗种生产、良种选育、养殖模式、营养与饲料、疾病防控、加工与质量控制、养殖经济以及市场开拓等方面所取得的系列成果,并就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我国大菱鲆和鲆鲽类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生态高效的水产养殖模式,对现有的养殖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在面积8 670 m2的池塘中构建了工业化养殖系统,主养区养殖斑点叉尾鱼回,净水区养殖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并栽种水生经济植物,通过182 d的养殖试验,对斑点叉尾鱼回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和养殖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试验结果:该养殖模式总产值247 482.8元,生产总投入178 694.5元,养殖利润68 788.3元。经折算,每667 m2投入成本13 745.7元,养殖利润5 292元。  相似文献   

9.
大菱鲆工厂化养殖模式已在我国北方得到推广和普及,由于养殖设施、养殖技术等细节上的不同,造成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还偶发质量安全问题。通过研究养殖环境及养殖生产中影响大菱鲆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以及调研国内多家大型养殖企业,针对养殖场设计、苗种、水质、饲料、药物、日常管理6个方面,提出了操作性、适用性更强的大菱鲆质量安全控制措施,这将对规范大菱鲆养殖技术与提高大菱鲆质量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大菱鲆俗称多宝鱼,2000年引进葫芦岛市,目前全市养殖总面积近300万m2,年产商品鱼3万t,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8%。该鱼在葫芦岛市已成为一个主推品种。伴随着多宝鱼产业的快速发展,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渔民收入已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次试验是在苗种规格、水温、水质、养殖面积及管理措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投喂两种不同饵料,进行养殖效果的对比,目的是通过对比试验结果,探讨大菱鲆养殖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饵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工厂化养殖大菱鲆的的井盐水有效利用,增加养殖收益,降低养殖成本,我所于2004年利用养殖大菱鲆后的井盐水养殖金鳟、虹鳟鱼试验,取得了成功,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文全  孔维军 《河北渔业》2014,(2):52-52,67
<正>大菱鲆英文名为turbot,英译名(兼商品名)多宝鱼,自1992年被成功引入我国后,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大菱鲆养殖面积达400万m2,年产值近40亿元。其中葫芦岛市的大菱鲆养殖面积达230万m2,年产值达20多亿元,占全国养殖面积和产值的50%以上。由于大菱鲆是从欧洲引进的品种,随着在我国养殖时间的延长,抗病力在减弱,发病率一年比一年高,养殖成活率由2001-2004年的90%下降到目前的70%,在  相似文献   

13.
大菱鲆是我国北方重要海水养殖鱼类,主要集中在山东、辽宁、河北及天津等地,不同地区的大菱鲆养殖模式不尽相同,养殖过程中的技术环节也有区别,而采用不同养殖技术路线对大菱鲆的生产成本产生明显影响。大菱鲆养殖在我国主要有开放式工厂化流水养殖、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及网箱养殖三种模式。大菱鲆属冷温型鱼类,其养殖水温通常在8~20℃,而循环水生物处理设施中硝化菌需要在15℃以上时  相似文献   

14.
中华鳖原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中华鳖原生态养殖技术,在湖南岳阳临湘黄盖湖中华鳖养殖基地进行了生产试验。试验养殖水面36.93 hm2(暂养池2 668 m2,大塘3.33 hm2,大湖33.33 hm2),同时混养部分花白鲢、黄颡鱼、团头鲂和抱卵青虾。从外塘集中培育稚鳖到大湖养殖商品鳖,均采用投喂天然饵料和鲜活饵料,生态调节防控鳖病的原生态的养殖方式,两年养成。大湖养殖成活率高达95.85 %,回捕率81.6 %,平均规格1.15 kg·只-1,平均亩产量28.75 kg(15亩=1 hm2,下同)。通过对外塘和大湖的循环利用,年利润达3 212元·亩-1。采用原生态养殖模式,养成的中华鳖无论外观、抗病力、口感都优于采用普通模式养殖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均较好。  相似文献   

15.
循环水养殖大菱鲆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循环水养殖大菱鲆,养殖250 d后大菱鲆平均体重550 g,平均日增重2.3 g,饵料系数1.1。循环水养殖大菱鲆,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节水、节煤、节电,1000 m2养殖面积能降低生产成本近10万元。  相似文献   

16.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一种原产于欧洲的名贵经济鱼类,于1999年在我国开始人工养殖,短短几年时间内,养殖面积扩大到230多万平方米,年总产量达10000t以上,年产值15亿元人民币。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密度增加及养殖环境质量的下降,养殖大菱鲆的疾病问题也日渐突出。为控制疾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许多养殖单位大量使用化学药品,  相似文献   

17.
<正>大菱鲆具有生长速度快和易集约化养殖等特点,自1999年创立大菱鲆"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以来,山东半岛及环渤海地区出现了大批的工厂化养殖企业和个体养殖户,大菱鲆养殖已经发展成为年产量超过6万吨的海水养殖支柱产业。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大菱鲆的病害问题也日趋严重,各种疾病的发生与流行越来越严重地制约大菱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其中盾纤毛虫病被广泛认为是大菱鲆工厂化养殖中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其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造成损失大。本研究中,我们选取山东省的莱州、昌邑、海阳,辽宁省的兴城、绥中,以  相似文献   

18.
根据鲆鲽类海水鱼的生理生态特点,整合双排水、多级物理过滤、臭氧消毒杀菌、纯氧混合增氧等关键的水质调控技术,构建了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益的半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以大菱鲆为试验对象,通过试运行探讨了其可行性和实用性。养殖试验分3个阶段,对期间各项水质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日换水率为50 %时,各项水质指标均保持在鲆鲽类生长的适宜范围内;大菱鲆生长情况良好,成活率92 %,平均养殖密度达18.4 kg·m-3;与流水养殖模式比较,养鱼污水经过循环利用,每生产1 kg鱼节约能耗24 %,节水85 %。该鲆鲽类半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良好,适宜于在山东、河北、辽宁等北方沿海地区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大菱鲆属于鲽形目,鲆科,菱属,为底栖冷水性鱼类。该鱼对温度、盐度、重金属等海水指标要求较严,其最适生长水温为14~18 ℃,适宜盐度为25‰~30‰。大菱鲆在葫芦岛地区养殖已近二十年,目前葫芦岛市大菱鲆养殖面积已超过200万m3水体,采取的是"温室大棚+地下井盐水"的开放式陆基工厂化养殖方式。土地资源的短缺和地下井盐水资源的枯竭制约了该产业的发展。为寻求更多、更适合本地区大菱鲆养殖的模式,2018年至2019年我们在本地区做了大菱鲆室内  相似文献   

20.
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为试验对象,在室内进行为期60 d的生长、代谢试验.采用正交设计,设定不同浓度的溶解氧、非离子氨和亚硝酸氮,研究在三者作用下大菱鲆幼鱼的生长和代谢情况.结果表明,溶解氧和氨氮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和代谢有显著影响,而亚硝酸氮对其影响不显著.提高溶解氧的浓度能显著降低非离子氨和亚硝酸氮对大菱鲆幼鱼的毒性,改善其生长环境,并能有效的提高大菱鲆幼鱼的生长和代谢.研究表明,在循环水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溶解氧的浓度来降低有毒物质对大菱鲆的毒性,以此减小生物处理的压力,从而在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过程中减少生物过滤装置的成本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