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筛选金沙江上游旭龙江段鱼类栖息地保护支流,从替代适宜性和保护适宜性两个角度构建了鱼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11个与栖息地质量密切相关的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计算了三条主要支流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SI),并划分了栖息地适宜性等级。结果表明:重点保护鱼类物种相似性、纵向连通性指数、特有鱼类物种相似性3项指标的权重值位列前三位,分别为0.234、0.234、0.127;定曲、麦曲河、丹达曲的HSI 分别为84.1、72.0和61.3,定曲适宜性等级最高为“高度适宜”,麦曲河、丹达曲适宜性等级为“适宜”。针对当前定曲鱼类生境存在的问题,拟定了补建过鱼设施、开展受损河道生境修复、实施生态调度以及加强水污染监管等对策措施,以期为受水电开发影响下的河流栖息地筛选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明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安全的现状,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选取17个指标,建立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评价等级标准,运用熵权法求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集对分析法构建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压力和响应要素联系度分别为0.9315和0.6529,处于较不安全等级;状态要素联系度为0.5624,属于较安全等级;湿地公园综合生态安全联系度为0.6726,属于较不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3.
威宁草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以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依据,建立威宁草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7个指标),同时,采用模糊数学法建立评价模型,以均方差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权重,对威宁草海湿地的生态安全进行实例评价。结果显示,压力要素和响应要素处于不安全等级;状态要素处于极不安全等级;威宁草海湿地生态安全对应“安全、较安全、较不安全、不安全、极不安全5个安全级别的隶属度值分别为0.0626、0.1197、0.2141、0.3312、0.2724”,处于不安全的隶属度值最大(0.3312),根据模糊数学最大隶属度原理,威宁草海湿地生态安全处于不安全等级,湿地生态安全有待改善。通过评价,掌握了威宁草海湿地生态安全状况,以期为威宁草海湿地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贵州威宁草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威宁草海湿地生态安全状况,为威宁草海湿地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在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以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依据,建立威宁草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7个指标);同时,采用模糊数学法建立评价模型,以均方差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权重,对威宁草海湿地的生态安全进行实例评价。结果显示,压力要素和响应要素处于不安全等级;状态要素处于极不安全等级;威宁草海湿地生态安全对应"安全、较安全、较不安全、不安全、极不安全"级别的隶属度值分别为0.0626、0.1197、0.2141、0.3312、0.2724,处于不安全的隶属度值最大(0.3312);根据模糊数学最大隶属度原理,威宁草海湿地生态安全处于不安全等级,湿地生态安全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5.
2013年-2015年,逐月监测分析了黄河陕西段府谷、吴堡、龙门、洽川、港口、汾河入黄口和渭河入黄口7个段面22项水质指标,并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黄河陕西段处于4级中度污染水平,5级较重污染段面汾河入黄口(P=9.26)1个,其余6个段面处于4级中度污染水平(2.04≤P≤4.67)。主要污染物为总氮、总磷和有机物,部分段面还受到重金属汞、砷、铜、锌的影响,所有段面未受有机氯和有机磷的污染。同期断面比较,上游污染轻于下游,污染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6.
基于PSR模型的鸣翠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鸣翠湖的管理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以PSR概念模型为基础,构建了3个子系统27个指标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测定权重、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计算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确定鸣翠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等级。鸣翠湖湿地处于亚健康状态。3个子系统中,状态指标最大隶属度为0.2333,属于亚健康状态;压力指标最大隶属度为0.2677,属于健康状态;响应指标最大隶属度为0.4553,属于亚健康状态。制约鸣翠湖生态系统健康的疾病因子主要是景观多样性单一、化肥施用强度大、水质污染、干旱指数偏高。基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关联性和制约性,在修复鸣翠湖湿地生态健康主要制约因子的同时应综合考虑其他因素,适度干预。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大水域环境生态和珍稀水生动物保护力度,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条件,将开展水生动物增殖放流作为修复生态环境和恢复水生动物种群数量的重要手段。鱼类作为主要的增殖放流对象,在开展草鱼、鲢鱼等大宗鱼类和土著鱼类增殖放流的同时,在一些地方大鲵增殖放流也成为常态化。为了做好大鲵增殖放流工作,保障放流效果,笔者在对陕西汉中、安康等地大鲵增殖放流情况总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水工建设、围湖造田以及过度捕捞等原因,我国渔业资源处于严重衰退状态,严重影响到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各地组织开展了一些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对扩大天然水域鱼类种群规模,增殖渔业资源,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果。但放流数量与资源增殖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甚至一些地方从未开展过增殖放流活动。同时,由于缺乏统一规范和科学指导,个别地方存在着无序放流、放流品种种质不纯等问题,影响了放流效果。为科学指导和规范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保证生态安…  相似文献   

9.
基于营养通道模型的海州湾中国明对虾生态容纳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腾  张贺  张虎  张硕 《中国水产科学》2016,23(4):965-975
通过增殖放流,增加优质渔业资源、改善种群结构是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手段,而增殖生态容量的研究是科学实施增殖放流的前提。为确定海州湾中国明对虾的生态容纳量,根据2013年连云港海州湾渔业生态修复水域的调查资料,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EwE)软件中的Ecopath模块,构建了该区域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简易模型,计算了放流种类中国明对虾的增殖生态容纳量。结果表明:系统各功能组营养级范围在1~4.42。系统总流量9335.191 t·km~(–2)·a~(–1),系统总初级生产力3892.630 t·km~(–2)·a~(–1),系统初级生产力与总呼吸量的比值为1.331,连接指数为0.415,杂食指数为0.174,Finn循环指数为11.4%,平均能流路径为2.8系统尚处于由衰竭状态向恢复状态转变,还未恢复到成熟态。中国明对虾不是本海域的关键种,当前中国明对虾的生物量为0.04 t·km–2·a–1,中国明对虾的生态容纳量为0.846 t·km~(–2)·a~(–1)。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7月5日,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办公室、青海省农牧厅、果洛州人民政府在果洛藏族自治州联合举办"2014年青海省黄河土著鱼类增殖放流活动",20万尾体长10cm的花斑裸鲤放流甘德段(夏日乎寺)。200多名农牧民群众、寺院僧众及干部职工参加。2007年以来,青海水产技术推广站和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公司合作,建成第一座黄河苏只和积石峡鱼类增殖站,开始了花斑裸鲤等黄河上游土著鱼类的人工繁育试验研究工作,在野生土著鱼类亲鱼的捕捞、运输、人工驯养、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等  相似文献   

11.
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13—2014年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鱼类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并结合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历史资料,依照黄河口水域鱼类区域组成特征,从鱼类种类组成、繁殖共位体、鱼类耐受性和营养结构等方面提出了12个评价指标,初步构建了黄河口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制定了评价标准,根据不同年代数据之间的差距分3个层次赋值打分,研究了黄河口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及其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期黄河口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表现为"极好"水平;90年代处于"差"水平;2013年处于"极差"的水平。与20世纪80年代初期相比,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的鱼类生物完整性呈下降趋势,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干扰较大,过度捕捞等造成黄河口水域鱼类种类减少甚至消失,黄河口水域生态健康状况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黄河宁蒙段鱼类的生存状况,2008年5~6月和2009年5~6月在吴忠、陶乐和磴口3县13点对该河段的鱼类资源进行了2次调查。结果表明,黄河宁蒙段渔获物以小型黄河鮈(Gobio huanghensis)为主,占到总数量的58.8%,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仅占总数的5.9%;鱼类年龄结构...  相似文献   

13.
西藏鱼类增殖放流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藏土著鱼类生长缓慢、性成熟晚并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近年来,受过度捕捞、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西藏渔业资源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是恢复当地渔业资源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西藏鱼类增殖放流概况、苗种来源、放流实施、效果评估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基础研究不足、苗种来源不稳定、缺乏技术规范、效果评估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增殖放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建立西藏鱼类增殖放流与效果评估技术规范、重视放流后的管理与评估工作、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型水库实施生态调度是修复河流水文情势、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手段。江垭水库位于溇水干流下游的张家界慈利县,是澧水流域具有重要防洪意义的大型水库。本研究通过环境DNA采样、IHA水文指标变动分析和文献资料总结等方法,开展了江垭坝下水文情势及鱼类繁殖需求的关系研究,提出了江垭水库生态调度需求及建议。2021年9月在溇水干支流综合调查到鱼类55种,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流水性种类在干流江段显著减少了51.35%;按照生态调度优先等级评估原则,确定江垭水库生态调度的主要目标物种为产漂流性卵的银鲴、银鮈、贝氏?和产粘沉性卵的鲤、鲫;江垭建坝前后下游水文情势变化较大,发生高度改变且对鱼类洄游产卵及鱼卵发育有重要作用的水文指标包括:年最大1日、3日平均流量指标,年出现高流量脉冲事件的次数和持续时间,以及连续日流量上涨率。以促进坝下不同产卵类型的鱼类繁殖为目标,江垭水库生态调度一方面需要恢复一定的高流量脉冲次数和历时,另一方面需要控制下游的水位日降幅,通过泄放合理的生态流量来维持下游鱼类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以甘肃省长江流域为研究区域,从生态、生活、生产3个空间角度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简称PSR)的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研究区2011—2020年水资源等资料,分别运用熵值法、综合指数法和障碍度模型评价水生态安全状况等级,并识别影响水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甘肃省长江流域水生态安全指数呈基本安全—较不安全—基本安全变化,2020年为较安全状态;近10年来,生态、生产空间是水生态安全状态的主要限制空间,压力和响应系统是水生态安全状态影响的主要限制系统;影响水生态安全状况的最大障碍因子随着年份变化不断发生变化,近2年来的主要驱动因素为生产空间和压力系统。总的来看,近10年研究区水生态安全形势较好,结果可为长江上游相似流域水生态保护、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湟水流域水生态现状和保护与修复措施,加强湟水流域水生态保护,维持黄河尤其是黄河上游流域及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生态安全。湟水干流、大通河梯级开发集中,河流纵向连通性遭到严重破坏,且大部分水电站是引水式小水电站,枯水期水电站下游河道脱流现象严重,河流水流连续性及横向连通性遭到破坏,河流生态功能严重下降。根据国家及黄河流域对湟水流域生态保护定位及要求,在湟水流域水生态状况评价及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明确各区域(河段)水生态保护目标,提出了湟水上中下游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重要断面生态需水指标及保障措施和重要湿地、重要鱼类栖息地等保护与修复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7.
生态调度是缓解水电工程对鱼类不利影响的有效措施之一,确定生态调度目标鱼类是制定生态调度方案的基础和前提。在野外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物种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对金沙江乌东德坝址至白鹤滩坝址之间分布的53种土著鱼类进行生态调度需求次序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处于生态调度需求1级的鱼类有4种,为圆口铜鱼、长鳍吻鮈、中华金沙鳅和齐口裂腹鱼,这些鱼类均属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也是受水电开发影响较为显著的种类;处于生态调度需求2级的鱼类有14种,包括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1种,这些鱼类产卵繁殖对流水生境均有一定需求;处于生态调度需求3级的鱼类有28种,这些鱼类以广适型种类为主,对水流条件的要求不高;处于生态调度需求4级的鱼类有7种,多为常见的小型鱼类,其产卵繁殖对生境要求不高。评价结果基本反映了乌东德坝下江段鱼类对生态调度的实际需求,考虑到产漂流性卵鱼类和产粘沉性卵鱼类繁殖需求的差异,综合确定圆口铜鱼和齐口裂腹鱼为乌东德水电站生态调度的主要目标鱼类,长鳍吻鮈、中华金沙鳅等作为兼顾目标鱼类。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上游茨哈峡-羊曲干支流河段内鱼类的生态调度需要选择目标鱼类并明确其需求次序。采用2005-2006年、2011年、2012年、2014-2015年、2016年、2017年、2022年茨哈峡-羊曲干支流河段渔获物调查结果,考虑不同鱼类繁殖活动对生态水文过程的需求以及数据可得性,选择反映了鱼类的生活史特征、地理分布特征、保护必要性、种质资源价值和资源量现状等方面信息的10个评价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采用聚类分析与非维度排序方法对茨哈峡-羊曲干支流河段分布的21种土著鱼类生态调度需求次序进行分组分析。结果,生态需求等级最高的组别有8种鱼类,主要为适应缓流生境且均为砂砾产卵类型鱼类。根据评价体系综合结果分析,生态需求等级最高的8种鱼类厚唇裸重唇鱼、黄河高原鳅、黄河裸裂尻鱼、拟鲇高原鳅、花斑裸鲤、刺鮈、骨唇黄河鱼、极边扁咽齿鱼为茨哈峡-羊曲河段的主要生态调度目标鱼类,其它13种鱼类作为该河段生态调度的兼顾对象。研究结果可为茨哈峡-羊曲干支流河段生态调度方案的制订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河河南段非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黄河河南段鱼类产卵场的分布现状,2013-2015年的每年3-7月,采用卫星GPS定位,实地走访渔民,采集鱼卵和仔稚鱼,捕获并解剖分析繁殖亲鱼,同步进行理化因子测定和环境指标监测。结果表明,黄河河南段鱼类规模产卵场共有30处,主要分布在河边浅滩、河流消落区和河心岛等水生生物资源丰富、适合非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孵化的水域。监测调查270d,采集主要鱼类标本1 156尾,各产卵场的鱼类优势种组成差异明显。产卵经济鱼类有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鲶(Silurus asot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共计7种。黄河南段主要经济鱼类产卵场的分布位置及范围规模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为保护黄河南段经济鱼类及其产卵场,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