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日照市浅海养殖历史悠久。从五十年代始养殖海带,七十年代养殖贻贝,由于这两个养殖品种的市场价格低,生产效益不理想,从九十年代初,养殖者逐步由海带、贻贝养殖为主转向栉孔扇贝养殖,且养殖规模逐步扩大,现已发展扇贝养殖面积2867余公顷。1993年至1995年期间,扇贝养殖连续三年获得了丰产丰收,平均每公顷产值(老口径)达到22.5万元,最高达42万元,为振兴沿海经济、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1996年以来,由于扇贝养殖密度过大,品种单一及浅海生态环境失衡等因素影响,连续三年扇贝死亡惨重,给养殖生产造成极大损失。扇贝死亡后,我们多次出海现场查看,并与养殖群众一起分析,初步确定有以下几种原因:  相似文献   

2.
日照市浅海养殖历史悠久,从90年代初,逐步由海带、贻贝养殖为主转向栉孔扇贝养殖,且养殖规模逐步扩大,现已发展扇贝养殖面积43000余亩。1993~1995年期间,扇贝养殖连续3年获得了丰产丰收,亩均产值(老口径)达到1.5万元,最高达2.8万元,为振兴沿海经济、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1996年以来,由于扇贝养殖密度过大,品种单一,浅海生态环境失衡等因素影响,连续3年扇贝死亡惨重,给养殖生产造成极大损失。扇贝死亡后,我们多次出海现场查看,并与群众一起分析,初步确定有以下几种原因:1…  相似文献   

3.
李诺 《齐鲁渔业》1999,16(4):21-22
我省沿岸浅海20m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约4350万亩。1985年以来,以扇贝为主的浅海养殖规模迅速发展,1997年已达33万亩。浅海区已成为我省目前筏式养殖扇贝的主要海区。十多年来,由于扇贝筏式养殖无序无度地发展,养殖密度过大,导致扇贝生长速率、肥满度、贝柱规格、单位面积产量、经济效益等方面均严重下降。1997年出现了33万亩浅海筏养的林孔扇贝有6O%死亡甚至绝产的惨重局面。1从生态系统结构特征论浅海养殖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浅海扇贝养殖区生态系统属于半人工生态系统,其结构比自然海洋生态系统简单。主要表现为:1)生产者、消费者之…  相似文献   

4.
朱红霞 《齐鲁渔业》2001,18(5):16-17
日照市岚山办事处拥有滩涂面积2.2万亩,适宜养殖的浅海水域50万亩,现有滩涂养殖池 2 700亩,浅海养殖16 000亩。现将我处开展对虾、扇贝“二次创业”的主要经验介绍如下:1 扇贝养殖“二次创业” 我处浅海扇贝养殖开始于1987年,起步于1993年,到 1997年迅速发展到 3万多亩。利益的驱动使养殖单位一哄而上,扇贝养殖区过于集中,密度过大,品种单一,在盛夏高温季节影响下连续2年造成栉孔扇贝大批死亡。我处以科技为手段,改变过去传统养殖方式,积极探索新的养殖思路,发展多品种多模式养殖。1.1 大力椎…  相似文献   

5.
为扎实推进秦皇岛市海湾扇贝养殖的持续发展,促进浅海养殖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之路,打造河北扇贝的品牌效应,昌黎县水产局于2010—2012年进行了海湾扇贝无公害标准化养殖示范及推广,取得了巨大成功,带动了全市的浅海扇贝进行规范化养殖。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长海县过去一直以海带养殖生产为主,现根据市场需求和自然条件,逐步改变养殖品种结构。到目前为止已有一万多台筏海带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貽贝和扇贝的浮筏。长山岛海域营养盐含量较低,养殖海带人工施肥量大,近几年经济效益越来越低,最差年份每台筏海带亏损一百元左右。因此发展以浮游生物为饵料,经济效益高的贻贝和扇贝养殖势在必行。目前,该县在全部改养贻贝和扇贝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新西兰有些地方已开始养殖扇贝,小规模的试验表明,从约10毫米左右扇贝苗的采集养到100毫米最大规格为止,在新西兰水域只需2年。而在日本和苏格兰却需3年,且养殖的品种也较小。他们将采集到的扇贝苗  相似文献   

8.
海湾扇贝 (Argopecteninradians)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养殖发展 ,现已成为我省浅海养殖的重要产品 ,主要养殖区分布于秦皇岛市的三区两县和唐山市的乐亭县 ,养殖规模 1 5万hm2 ,近 1 0万台 ,每年直接产值近 3亿元 ,利税近亿元。扇贝养殖业的发展 ,同时也带动了苗种生产、扇贝加工、  相似文献   

9.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是旅大沿海的特产海珍品,比日本的虾夷扇贝和南海的华贵扇贝肉嫩鲜美、营养丰富,颇受人们欢迎。最近,据国外资料报道,从扇贝肉中提取了一种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原素”,因此,栉孔扇贝的养殖以及利用,更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从我国海水养殖的现状来看,扇贝全人工养殖事业,还处在“起步”阶段,而且一直认为扇贝必需在1~2米的深水池中培育,虽然各地建了一些育苗室,但每年获苗量不稳定,加上投资又大,故对加速发展人工养殖扇贝带来一定困难。另外,我们注意到沿海各地为了发展海带养殖,建筑起来的海带育苗室,  相似文献   

10.
日本真海带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了以海带为代表的海藻养殖,并最先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但多年来海带养殖品种只有1个。近50年的海带育苗和养殖,基本上是重复利用这个品种,造成种质退化,病害频发,产量降低,严重制约了海带养殖业的发展。而国外海藻资源丰富,仅日本自然海区中就分布着14种优质海带,2种裙带菜。鉴于上述情况,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于1996年10月从日本北海道成功引进了日本真海带,经连  相似文献   

11.
1983年5月,山东省长岛县选择条件适宜的两亩浅海区,进行海带、扇贝、海参的立体养殖实验,在筏式养殖海带和投石增殖海参的同时,采取笼养和植绳养殖的方法,放养1,000笼扇贝,经过一年半的试养,收获海带干品1,500斤,平均亩产750斤;扇贝23,930斤,平均亩产11.965斤;海参也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扇贝养殖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20世纪70年代扇贝半人工采苗技术的不断完善及养殖技术的日趋成熟,20世纪80年代扇贝养殖业开始快速发展并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1]。2012年,我国扇贝养殖产量约为1.42×106t,占世界扇贝养殖总产量的86%,是世界上扇贝养  相似文献   

13.
赵厚军 《齐鲁渔业》2005,22(10):29-29
9月份.全省15个市对18个水产养殖品种的病害进行了测报,其中14个养殖品种共测报出20种病害.扇贝、牡蛎、缢蛏、海带4个养殖品种没有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中科红扇贝新品种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美国引入红壳色海湾扇贝,通过定向选育,成功培育出的红壳色中科红扇贝新品种。经山东试养,与原先养殖的海湾扇贝相比,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快、肉柱大、效益高、适温性广等优势。为了探索中科红扇贝是否适合东海混水区的养殖,我们特引进了该新品种进行试验,旨在为东海混水区浅海养殖增添一个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北方,扇贝的养殖技术已经普及,而且获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浙江一带,特别是浙江中部沿海──温岭,浅海养殖扇贝几乎为零。主要是由于水浑、浪大、流急、台风频繁等自然因素,制约了浙江浅海贝类养殖的发展。为此,我们率先在温岭市龙门引进栉孔扇贝,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一、养殖扇贝死亡情况1985年长岛县扇贝开始出现大量死亡,1990年全县养殖面积1万亩,受灾面积1000余亩,一年出现三次死亡高峰,严重海区死亡率达60~80%; 1990年荣成市扇贝出现大量死亡,死亡率10~50%,一般为20~30%;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开辟浅海养殖新路,探索无公害养殖模式,抚宁县隆洋水产养殖场于2010年在浅海扇贝养殖区内进行沉笼、沉箱养殖海参试验,初步取得一些成效和经验,为下一步扩大规模试养提供了可行依据。现将初试情况报告如下。1试验的目的和依据1.1目的秦皇岛浅海扇贝养殖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十年来发展迅猛,已有相当规模,成为全国沿海海湾扇贝的主产区。由于规模大,持续养  相似文献   

18.
  刘树金 《齐鲁渔业》2007,24(8):41-41
7月份,全省16个市共对22个水产养殖品种的病害情况进行了监测报告。有16个养殖品种共发生了20种病害,其中细菌性疾病10种,寄生虫疾病3种,病毒性疾病2种,不明病因的病害3种,其他病害2种。虹鳟、河蟹、虾夷扇贝、牡蛎、缢蛏、海带共6个养殖品种没有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烟台市立足当地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调整渔业结构,着力提高渔业生产质量和效益,有力地促进了渔业经济的发展。去年,在渔业资源持续衰退、柴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养殖病害严重的情况下,全市水产品产量稳定在156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13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5.9%),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烟台市渔业结构调整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品种布局更加合理,工厂化养殖水平大幅度提高。去年,烟台市扇贝、海带等大宗品种养殖规模和产量趋于稳定,其中扇贝养殖面积由高峰时的13万亩调整到9万亩;…  相似文献   

20.
莱州湾水浅浪大,风多,冬季有时结冰,在莱州湾历史上未曾养过扇贝,过去曾养殖过海带和贻贝,但都失败了。为开发莱州湾新海区,技术人员大胆尝试,1984年冬从长岛引进栉孔扇贝,1985年春从乳山引进海湾扇贝进行养殖试验,秋后经过验收,亩产栉孔扇贝3492.4公斤,亩产海湾扇贝2260.2公斤,小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