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河蟹为什么在生长期必须蜕壳?河蟹的生长过程,总是伴随着幼体或幼蟹的蜕壳而进行的。因为河蟹是节肢动物,具外骨骼,外骨骼的容积是固定的,当河蟹在旧的骨骼内生长到一定阶段,积聚的机体已发展到旧外壳不能再容纳时,河蟹必须蜕去这个旧外衣,才能继续生长。将要蜕壳的河蟹,可在饲料中添加钙能、免疫低聚糖以及时补充营养、促进蜕壳。2.为什么说河蟹每一次蜕壳就是过一次难关?  相似文献   

2.
<正>河蟹靠蜕壳而不断生长,每次蜕壳期间河蟹能增重50%~90%,因此想要养出大规格和高品质河蟹,必须重视成蟹养殖过程中每次的蜕壳管理。近年来,由于养殖环境、饲料或者养殖管理等多方面原因,河蟹蜕壳不遂发病率逐渐增加,蜕壳期间的死亡占到养殖伤亡量的80%。如何防治河蟹蜕壳不遂并加强河蟹蜕壳期的管理,是河蟹养殖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一、成蟹蜕壳不遂的原因蜕壳不遂既是一种疾病也是一种现象,说它是一种疾病,是因为蜕壳不遂是由于河蟹机体缺乏某些营  相似文献   

3.
河蟹养殖入秋以后,随着气温下降,河蟹活动量增加,摄食量也随之提高,并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养殖的河蟹将完成最后的、增重最大的一次生殖蜕壳。为促进河蟹的蜕壳生长,提高河蟹规格、产量和品质,河蟹池塘养殖后期的科学管理尤为重要。一、打捞和清除部分池塘水草温度下降后,河蟹摄食水草根茎的量变大,要及时打捞被河蟹摄食后漂浮的水草。种植苦草为主且生长过长已覆盖水面的蟹池,要8m~10m定距离、东西方向清理出2m左右的蟹沟,增加池塘水面与风力的接触面积,利用风力的作用促使池塘内水体的流动,使蟹池底层有机物分解的有害气体及时逸出,促进池塘上下层水体的对流,改善下层水体的溶解氧条件。种植伊乐藻为主的  相似文献   

4.
河蟹靠蜕壳不断生长,不蜕壳非但不能正常生长,而且因此引起大批死亡。近年来江苏、安徽、辽宁等地养殖的河蟹因长期不蜕壳而大批死亡,经调查95%以上死亡蟹存在各种程度的蜕壳不正常。造成不能蜕壳的原因很多很复杂,笔者在长期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掌握了几种不蜕壳的特征及解决的方法,以供参考。 1.不蜕壳症的几种特征 (1)黑壳蟹不蜕壳 病蟹壳呈灰黑色,坚  相似文献   

5.
<正> 河蟹是伴随每一次正常蜕壳而生长的。人工养蟹改变了河蟹生长的自然规律和天然环境,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河蟹蜕壳不遂死亡。特别是开春后幼蟹生长时的第一次蜕壳,因患烂肢、腐壳、水霉等复合病症导致幼蟹蜕壳不遂而大批死亡。笔者根据多年来养殖、研究,总结了导致蜕壳不遂症的原因和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池养河蟹生长与蜕壳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蟹,学名中华绒螫蟹,属节肢动物门的甲壳类,体被硬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必须经过多次蜕壳。蟹的蜕壳象蛇类蜕皮、虾类蜕壳一样是生命的攸关时刻,蜕壳不顺利就会导致死亡,影响成活率。在养殖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因此,研究河蟹的生长与蜕壳规律,对发展池塘养蟹,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河蟹是靠蜕壳才生长的。每蜕一次壳体重增加20%左右。但是有些养殖户常常遇到河蟹蜕壳不遂而死亡,这除了蟹的品种不适应当地水域环境外,与脱壳有关的因素还有饲料的营养成份,水质的酸碱度,池塘的条件以及蟹种本身是否性成熟有关。今以长江品种为例,促使河蟹顺利蜕壳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选种。长江水系中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绒鳌蟹(Eriocheirsinensis),又称河蟹、毛蟹、清水蟹、大闸蟹,是一种在淡水中生长育肥、在海水中进行生殖繁衍的洄游性甲壳类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各海域及通海的河流、湖泊中。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被视为水中珍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河蟹一般在9—10月上市销售,此时的河蟹正值生殖蜕壳的尾期,上市的河蟹中有部分正准备蜕壳,刚刚蜕壳完成的河蟹也正处在软壳阶段,肌肉不充实,蟹黄不饱满,水分较多,商品价值低。如果进行冬季暂养,待其性腺发育成熟、肌肉充实、膏肥黄多时销售,既可以避开秋季河蟹集中上市期,延长上市时间,还可以调节市场供求矛盾,提高河蟹反季销售带来的经济效益。现将中华绒螯蟹冬季暂养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河蟹的脱壳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河蟹蜕壳是蜕去坚硬的外骨骼,使身体的体积和重量得以增加。蜕壳既是身体外部形态的变化(主要指幼体),也是内部错综复杂的生理活动;既是一次节律性生长,又是一场生理上的大变动。河蟹蚤状幼体经过5期蜕皮蜕变为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经一次蜕皮蜕变为1期幼蟹。河蟹在性腺发育到一定程度进入生殖前的生殖蜕壳为一生中最后一次蜕壳。  相似文献   

10.
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安县南莫镇在实施高效渔业工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在河蟹养殖上大力推广养成大规格蟹,走高效生态养蟹的路子,养蟹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11年9月26日,对该镇杨成仁、钱玉贵等养殖户的河蟹进行抽样,雄蟹已达175~200克/只,雌蟹125~150克/只,蜕壳期间根据蟹蜕壳的大小得出今年又是大丰收。他们的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河蟹育苗过程中亲蟹培育是基础,可分亲蟹暂养、交配、抱卵蟹培育三个阶段,各阶段对池塘条件及饵料的要求是不同的。 1.亲蟹暂养阶段自然界中7~9月河蟹开始进行生殖蜕壳,尔后降河生殖洄游。从事人工育苗的单位一般于10~11月开始选择亲蟹进行暂养。  相似文献   

12.
黄蟹是河蟹成体在性成熟以前的阶段,再经过一次蜕壳就可以达到性成熟。每年9~10月份黄蟹经最后一次蜕壳变成绿蟹,此时河蟹的性腺已经成熟,就要进行生殖洄游,所以如何防逃是河蟹养殖的关键措施之一。一些大的养鱼池塘很难做好防逃工作,所以只有在河蟹性成熟前,提前收捕上市或另池暂养。本试验就是利用8月初的上市黄蟹,在水泥池中进行养殖,观察其生长和发育状况,为合理利用黄蟹资源、提高养殖效益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试验所用的河蟹为市场销售的黄蟹和鱼塘所养的黄蟹,规格均为100克左右,附肢齐全,体表无病斑…  相似文献   

13.
河蟹不蜕壳症防治技术探讨一、河蟹不蜕壳的几种特征1.长毛蟹不蜕壳病蟹的甲壳、口器、眼窝等处长了一层厚厚的毛状物即原生动物或霉菌,毛上覆盖一层泥土及污物,整个蟹壳呈灰黄色或土灰色;用手抓起,壳表层很光滑,污物很难剔除。此时池水呈乳白色(是由大量原生动物...  相似文献   

14.
稀土甲壳素在河蟹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稀土甲壳素最初应用在鳗鱼养殖上,它不仅能防治多种鳗鱼疾病,而且能促进僵鳗复苏和鳗鱼生长,缩短养殖周期。在此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改良和创新,尤其是在原先的配方中添加了氨基葡萄糖硫酸盐及河蟹必须的多种微量元素,研制出稀土甲壳素河蟹饲料添加剂,它能促进河蟹生长,缩短河蟹蜕壳周期,增强河蟹体质,预防蜕壳障碍症,减少疾病发生。为了检验稀土甲壳素在河蟹养殖中的作用,我们在启东市某水产养殖场进行了大面积养殖试验。1材料1.1蟹种来源蟹种从启东市购得,健壮无病(无早熟小绿蟹,断肢病蟹)。1.2试验地选取3个池塘,每塘水…  相似文献   

15.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又称河蟹、毛蟹、清水蟹、大闸蟹,是一种在淡水中生长,海水中生殖繁衍的洄游性甲壳类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各海域及通海的河流和湖泊中.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被视为水中珍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河蟹属于季节性水产品,一般每年的9-10月集中上市销售,此时的河蟹为生殖蜕壳...  相似文献   

16.
《淡水渔业》2021,51(5)
为探讨不同水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蜕壳、生长和摄食率的影响,本研究应用恒温的河蟹个体养殖系统,分析不同水温(10、15、20、25、30℃)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成活率、蜕壳次数、蜕壳间隔、蜕壳增重率、肥满度和摄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33 d的试验中,各饲养水温的中华绒螯蟹成活率均在89%以上;10℃和15℃水温的实验蟹只蜕壳1次,20℃和25℃水温组的实验蟹蜕壳2次,30℃水温组的实验蟹蜕壳3次;五个水温组的平均蜕壳间隔分别为109.39、67.92、46.63、43.69、38.01 d;蜕壳增重率随水温升高呈总体增加的趋势,30℃水温组的蜕壳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水温组;平均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逐步增大,且各水温组间差异显著;肥满度随水温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五个水温组的平均日摄食率分别为1.58%、1.97%、3.54%、4.79%和5.25%。腿部肌肉切片观察发现,低水温组(10、15、20℃)的肌纤维直径显著大于高水温组(25、30℃)。结果表明:随着饲养水温的增加,河蟹的蜕壳速度加快,增重率增加,肥满度下降,摄食率增加,以30℃水温时的河蟹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水草既是河蟹可口的饲料,又是河蟹在水中的附着物,也是蟹栖息、蜕壳的隐蔽场所。河蟹养殖塘口种植的水草多为沉水植物。沉水植物根生泥中,茎、叶全部沉没水中,仅在开花时花露出水面,整个植物体都能吸收养料和水分。典型沉水植物有马  相似文献   

18.
河蟹二龄早熟品系蟹种的池塘养殖中试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上市时间过于集中是影响河蟹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瓶颈。借鉴农作物和畜禽新品种培育经验,选育不同性成熟时间的河蟹新品种,提前或推迟河蟹性成熟及上市时间,有利于实现河蟹均衡上市,降低养殖风险(何杰等,2016)。上海海洋大学成永旭课题组,自2010年底开始选育河蟹二龄早熟品系,以降低一龄性早熟率、提早二龄成蟹的生殖蜕壳和性成熟时间为主要选育目标,至今已经选育到第三代(G3,暂定名  相似文献   

19.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大闸蟹,是江苏省淡水渔业中最具特色与影响力的主导支柱产业。河蟹养殖是露天生产,天气条件与其息息相关,气象灾害直接影响河蟹产量和品质[1-6]。2020年早春,丹阳市气温平稳回升,光照充足,气象条件对河蟹的放养有利,但受疫情影响,放养期延迟,加之3月28—30日出现倒春寒天气,致使河蟹第一次蜕壳前适应期变短,蜕壳不遂,且管理不得力,幼苗长势偏弱。  相似文献   

20.
<正>河蟹池塘"3+5"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为将河蟹(商品蟹)池塘养殖期划分为3个月和5个月两个生长阶段:第一阶段为3-5月份,共3个月,为蟹种(扣蟹)小池塘强化培育阶段,投放密度控制在5000只/亩左右,河蟹蜕壳两次,培育成活率50%以上,出池平均规格达20~30克/只。第二阶段为6-10月份,共5个月,为成蟹大池塘养殖阶段,养殖密度控制在800~1200只/亩,河蟹蜕壳3次,成活率75%以上,平均规格150克/只以上,亩产量90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