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禽业》2020,(2)
畜牧业是乌当区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就乌当区"十三五"畜禽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十四五"畜牧业发展规划,具体从发展重点,产业布局、发展举措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新疆地区水产养殖主要围绕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塔里木河三大自然水域以及博湖、赛里木湖、乌伦古湖三大养殖基地。养殖现状基本以大水面为主,养殖技术遵循人放天养的传统观念,现代化养殖技术手段不多。近年来,新疆个别地区已经开始引进工业化养殖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笔者认为,工业化养殖是渔业发展的终极模式,走工业化养殖的道路,是新疆发展渔业经济的根本目标。一、从根本上提高对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认识理念  相似文献   

3.
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渔业结构调整情况、渔业经济效益、渔业组织化水平和渔业技术水平等进行了概述,基于浦东新区渔业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布局情况,指出可养水面总体不足、养殖面积逐年减少、养殖效益低、渔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养殖病害频发、市场信息服务缺位等问题,以及从生产到市场销售整个产业链中存在的环节问题,并就浦东新区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可为浦东新区因地制宜提升渔业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些传统养鱼,负面影响较大,污染环境,生产落后,亟待改革,本文叙述了世界工业化养鱼发展特点;我国工业化养鱼特点;世界工业化养鱼模式以及工业化养鱼者应如何发挥工业化养鱼的优势,只有发展工业化养鱼,水产业才能走向要持续发展之路,彻底改变水产养殖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开展工业化养鱼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工业化养鱼规模日益扩大,新型养殖技术不断涌现。工业化养鱼技术在提高鱼类产量和降低能耗、节约水源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今后国外工业化养鱼技术将有更大发展。 工业化养鱼将主要采用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由于世界性水资源短缺,各发达国家基本上不再发展耗水多的流水养鱼,而是重点开发闭式循环水养殖设备,进一步改善水处理技术,减少日换水量。另一方面,可在海上流动生产的船舶型、海上平台型流水式养鱼设备等,在西欧和北欧国家将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由我国渔业发展历史背景和特点提出渔业标准化建设的由来及现状,指出当前渔业标准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并对标准化发展路径提出探讨,认为倡导工业化理念是促进渔业现代化、标准化的必由之路,而渔业标准化是推进养殖工业化的必备条件.最后,为今后我国渔业标准化建设和实施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产》2013,(12):18-18
本刊讯山东省淄博市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为契机,以实现“渔业增效、渔农增收”为目的,着眼实施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惠民生的渔业基础工程,提高“五种能力”,促进现代渔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3 世界工业化养鱼的模式 当前世界上五大洲几十个国家都在发展工业化养鱼,虽有几十种模式,但只有一个宗旨,就是水是封闭循环过滤重复使用的,它的原型出于海洋水族馆的水处理系统,如美国芝加哥水族馆就是50年没有换水。 世界工业化养鱼的模式常用的有十几种,如流水式,静水式,阶梯式,走道式,立柱式,流化床式,一元化式,分体式等,并尚在继续发展中,兹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9.
沿海地区海洋产业布局的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构建了沿海地区海洋产业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对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利用集中度和均衡度分析,从产业和区域两个角度进行测算,分析了全国的海洋产业布局情况,为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及优化产业布局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加快发展高科技渔业—工业化养鱼的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雪梅 《水产科学》1999,18(2):43-44
工业化养鱼,不同于我国传统养鱼方式。它在国际上和其它产业一样,发展很快。我国近20年来渔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引下发展迅速,解决了人民群众吃鱼难问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们也应在高科技渔业———工业化养鱼方面多做一些努力。1加快发展工业化养鱼的紧迫...  相似文献   

11.
宜春市2013年全市特种水产品产量10.7万t,占全市水产品总产量的32%,目前全市特色水产品养殖呈现出多品种、多模式、区域化的特点,养殖品种主要有棘胸蛙、大鲵、生态甲鱼、牛蛙、鳗鱼、三文鱼、鲟、螃蟹等。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苗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数量少、特色水产养殖产品生产规模小、市场培育滞后等问题,提出指导思想、发展重点、产业布局、对策措施等发展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2.
福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万亩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区的建立为福建省开展产业振兴与升级提供了一片沃土,笔者就福建省近两年的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规模、产业布局、市场和品牌效益以及产业拓展、技术和扶持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认为该产业发展提升还需解决模式创新、规模扩大、效益提升、标准制定及品牌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就此提出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加快模式和技术的示范推广,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开拓鱼产品加工产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中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为视角,综合了世界上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化的进程以及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发展要求,提出我国实现渔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关键问题。分析了科技进步以及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与渔业现化化的关系,科技进步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化、信息化时代,工业化与信息化是现代化的必经阶段,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必须与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工业化与信息化紧密相连,相互促进,从而实现渔业的现代化。智能化是信息化的升华,是渔业现代化的远景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国内河鲀养殖业健康有序成长,进一步提升河鲀产业的出口创汇能力,推动富裕渔民目标的实现,对2010-2019年十年间的河鲀养殖产量以及解禁至今"鱼源基地"、加工企业分布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初步总结河鲀产业所面临的政策受限、消费市场单一、产业布局失调、种质退化等问题,结合"十四五"渔业发展新理念,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扩大河鲀市场内需、加大食用安全监管力度、调整产业布局、探索新信息技术保障其产品质量安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与工业化养殖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霁霖 《南方水产》2012,8(3):65-70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于2011年1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上升至主题为海洋经济的国家战略。此前(2010年10月),山东、广东和浙江3省同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而且连获国家战略的批复。由此预告世界,中国的海洋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海水养殖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走海陆联动,引入高新技术,推动蓝色产业经济的高速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以鲆鲽类养殖产业为例,提出了借助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契机,排除养殖空间受限的制约因素,促进养殖技术体系由低端向高端提升,走出一条工业化发展之路的构想;并对工业化养殖发展理念、战略目标、实施路径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水利渔业》2006,26(2):53-53
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约束.不断强化社会管理.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按照不同区域、不同河流、不同河段的功能定位,合理有序规范经济社会行为。在水资源紧缺地区,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要与两个承载能力相适应,严格限制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在洪水威胁严重的地区.城镇发展和产业布局必须符合防洪规划的要求.严禁盲目围垦、设障、侵占河滩及行洪通道。  相似文献   

17.
首先选择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的代表产业,在对广东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布局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产业布局的因素,探讨了产业空间合理布局的途径,最后给出了优化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12月1日,记者从有关会议上获悉,我国第一部山泉流水养鱼产业发展规划——《黄山市山泉流水养鱼产业发展规划(2017—2030)》经过专家评审,获得一致通过。在此《规划》指导下,黄山市山泉流水养鱼产业将以产出高效、产品优质、产业融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发展目标,优化产业布局,做精示范基地,做强经营主体,强化保障条件,全力打造黄山精致农业新名片。  相似文献   

19.
<正>2010年9月2-4日,"第一届全国鲆鲽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山东青岛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协办。会议主题是鲆鲽类工业化养殖与可持续发展,共分六个专题进行研讨:鲆鲽类工业化养殖发展战略、产业经济与政策,鲆鲽类增养殖与基础生物学,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控,设施与装备,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  相似文献   

20.
曹华 《水产养殖》2014,(8):49-50
<正>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渔业发展空间愈来愈小,创新河沟利用方式,是当前开辟渔业发展新领地的可行之路。为合理开发利用河沟水面资源,拓展渔业发展空间,保护河沟水体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保证渔业经济持续、协调、有序的发展,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加强了河沟利用管理,研究制定了河沟渔业发展规划,为渔业发展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