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近年来,宜都市弭水桥村在探索乡村基层治理,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围绕中心、与时俱进、紧抓重点,在"三治结合"的治理体系建设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成效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文章就乡村振兴发展面临的治理思想、人才流失、文化建设、法治建设、基础设施、基层组织等方面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薇 《南方农机》2023,(23):129-13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是依法治国的最薄弱环节。目前,乡村还存在法治建设不够重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公共法律服务供需不平衡以及法治宣传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治乡村的建设进程。基于此,笔者从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以白银市乡村的具体情况为例,对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路径进行了探索。主要路径如下:着力提高法治乡村建设水平,增强法治信仰;提升村民的法治观念,增强其维权意识;大力增加农村法律服务供给,优化服务质量;持续创新法治宣传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等。研究结果表明,顺利推进乡村地区法治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助推乡村振兴,而且能够有力保证乡村振兴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村坑塘高质量治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手段,系统开展坑塘治理水平评价,提出针对性治理策略是坑塘质量提升的基础。以龙游县为例,从水岸协同视角构建坑塘质量评价体系,运用TOPSIS模型、指数修正模型、空间集聚等方法对农村坑塘治理水平和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提升策略。结果表明:(1)龙北地区农村坑塘水域管理保护、岸线开发利用、综合指数均处于中低水平,但各村庄间存在较大差异;(2)龙北地区农村坑塘水岸协同类型分为高度协同、中度协同、轻度协同、拮抗四类,对应村庄数量占比约8∶31∶27∶18;(3)龙北地区农村坑塘治理质量在空间上呈现显著集聚特征,整体表现为东南部高水平向西北部低水平变化;(4)针对不同类型质量水平坑塘,提出“分类施策”的治理策略,有助开展农村坑塘整治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5.
乡村治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更是维持农村秩序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抓手。乡村治理人才是关键,要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新乡贤的内部协调和外部衔接功能,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地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本研究结合河北省L县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基于案例分析法和嵌入性理论,从政治嵌入、经济嵌入、文化嵌入和社会治理嵌入四个维度,分析了L县新乡贤嵌入乡村振兴的方式和途径,发现新乡贤群体可以有效嵌入村庄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各个层面,通过贯彻政府政策参与的行政导向、完善城乡治理体系的组织架构、促进乡贤文化的情感培育、发挥乡贤个人典型带动四个层面论述了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模式和作用,旨在为促进农村善治和乡村振兴提供示范样本。  相似文献   

6.
2022年1月,新国发2号文件对贵州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时代要求,也为西南民族地区在乡村振兴上闯新路、开新局指明方向。改革创新,需立法先行。通过考察发现,目前我国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法治建设面临多重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乡村居民参与生态治理意愿不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供给不足、司法保障机制运行不畅、执法监督质效较难保障等。因此,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振兴法治保障应立足于西南民族地区社情乡情与资源优势,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思想为引领,以人才振兴和科技振兴为支撑,通过健全乡村绿色生态立法体系、完善乡村绿色生态司法保障机制、强化乡村绿色生态执法监管职能等路径寻求破局之道。  相似文献   

7.
郭凡凡 《南方农机》2023,(14):98-101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更是助力共同富裕的根本之策。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助力共同富裕的必要前提、必由之路、有效方式,这对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提供了思考与启迪。基于此,笔者认为,筑牢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基础,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推进农业农村数字乡村建设,引领农民朝着共同富裕之路奋力迈进。要聚焦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工作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借助数字技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建设,推进乡村治理模式转型;要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等方面发力,以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打下良好基础,促进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张海燕 《河北农机》2024,(2):163-165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振兴。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村撂荒耕地的治理成为重要议题。撂荒耕地的存在不仅导致了农村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农村撂荒耕地治理工作的探讨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本文从农村撂荒耕地的概念出发,结合实践分析了当前农村撂荒耕地的成因,论述解决农村撂荒耕地问题的具体路径,从村集体、农民、农机具和农技推广服务、耕地保护力度、国家政策、人才支撑、农业企业、农业托管服务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以期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可行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战略,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宜兴市地处"苏南模式"的发祥地,在乡村建设方面拥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宜兴市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大胆推进改革,促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文章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宜兴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做法,总结经验,为推进和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背景下,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更高要求,乡村振兴除了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外还要注重乡村建设,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因此,有必要对"乡村美"的内涵和目标指向进行系统的认知和了解,明确当前乡村振兴落实过程中在乡村生态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文明的具体需求,加大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力度,加速推进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科学规划生态建设与乡村建设,实现乡村生态文明的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绪敖  张兰  姚晓玮 《农业工程》2021,11(12):114-119
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梳理乡村产业演进机理及路径选择,采用实地观察与访谈的案例研究方法,选取秦巴山区安康市3个自然村,对乡村产业选择、培育和发展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和阶段特征判定。从乡村产业发展的理论视角分析,“一村一品”“农业产业集群”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基础。从乡村产业演进过程视角分析,乡村产业振兴的起始阶段是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该村的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经济;提质增效阶段是通过科技、人才及机制创新,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高级形态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府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要判定特定村庄产业发展基础和发展阶段,选择适宜产业,通过产业要素聚集,推动乡村产业向高级阶段演进。   相似文献   

12.
姜莹  聂明珠 《农业工程》2022,12(2):153-155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黑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发展乡村产业,提高农村经济自身的“造血”能力,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关键。立足黑龙江农村资源配置特点,强调农民主体地位,发展乡村菜园经济,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新模式。规范、美化、绿化乡村庭院,在庭院经济中引入秸秆生物处理技术,推广双坑交替式旱厕,完善配套政策及法律支撑,保障寒地农村环境治理顺利推行,共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共赢,建设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3.
2020年贵州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摆脱千百年来的人口绝对贫困问题。紧接着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工作,走有贵州特色的脱贫致富道路。对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贵州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性成果,如,贫困发生率降低,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产业扶贫成效显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更加有效。但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存在对二者衔接机制认知不足、产业发展进程缓慢、基层人才短板突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为保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更好衔接,提出要增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识;加快农村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驱动乡村振兴;实行科学有效的人才培育和储备机制,激活农村内生动力;提升衔接进程中的农村基础设施保障水平等策略。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离不开水利的支撑和保障。灌区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近年来,位山灌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积极推进灌区改革发展,全面提升了灌区管理服务水平,为助力和保障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水利基础。本文在总结灌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的作用的同时,也深入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下一步更好的服务乡村振兴,充分发挥灌区作用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中兴  王剑 《农业工程》2021,11(4):39-43
历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2020年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步伐加快,对农业农村的治理能力和现代化体系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信息化手段和建立信息化体系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和扩大内循环,提升政府公信力和群众生活幸福感是非常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方向。利用政策研读结合实践梳理的研究方法,对基于新基建背景下的农业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进行了思考和研究。结果表明:构建完整可共享的农业农村数据标准体系是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的基石;构建符合地方特色且能长效发挥政府管理功效的业务管理体系是落实农业农村治理水平提升和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手段;构建安全的农业农村信息化数据安全体系是确保农业农村信息化发挥长效机制的有利保障。因此,基于新基建下的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必须要以自身定位和特点为出发,建设既符合当下又能可持续的信息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地方涉农高职院校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双高”计划建设的政策环境下,肩负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使命和责任。在分析地方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与困境的基础上,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凝聚共识、精准定位、育训结合、拓展办学空间,构建科研及服务平台,形成服务模式,打造多元融合“双师”队伍、完善校内长效保障机制,探索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孟州市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取决于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稳定性和村庄发展适宜性。统筹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与村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和村庄协调发展。以孟州市为研究区,基于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稳定性和村庄发展适宜性,运用突变级数模型开展了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并测度分析了居民点空间结构稳定性和村庄发展适宜性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孟州市整体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相对稳定,位于丘陵区的村庄空间结构稳定性较弱。村庄发展实力差距悬殊,西北部村庄发展适宜性较弱,西虢镇、南庄镇和化工镇村庄发展适宜性较强。孟州市农村居民点布局整体协调度较低,中度协调和高度协调农村居民点占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26. 90%,低度协调为72. 60%,濒临失调村庄仅4个。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后将孟州市农村居民点划分为优先建设型、一般发展型、保留型、产业引进型和重点改造型5种布局优化模式。该研究结果可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居民点整治和村庄规划编制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8.
《农业工程》2019,9(9):93-95
土地资源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资源,全国各地通过系统性地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搞活”,沉睡的农村土地资源焕发了新生命,提升了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动力。本文主要论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沉睡的农村土地资源盘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规划引导下利津县村庄分类与整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开展村庄分类及其整治策略研究是分区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以山东省利津县为研究区,基于规划约束和村庄自身资源禀赋提出了一套先分区、后分类的顺序递进式村庄类型划分方法体系。首先,依据规划引导和特色资源禀赋将村庄划分为城镇化区、特色历史文化区和一般农村地区;然后,构建村庄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体系,利用Ward系统聚类法对一般农村地区的村庄开展具体类型划分;最后,结合村庄演化方向和资源禀赋、区位特点、社会经济状况,针对城镇化区、特色历史文化区和一般农村地区内的村庄分类结果提出不同的演化分类和整治策略。结果表明:先分区、后分类的顺序递进式划定思路有效落实了城镇开发边界和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规划对不同演化方向的村庄的空间管控要求;利用Ward系统聚类法进行类型划分,能最大程度体现类型区的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分类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利津县村庄可划分为城乡融合型(107个)、特色保护型(6个)、集聚发展型(21个)、存续提升型(180个)和搬迁撤并型(198个) 5类,根据村庄类型特征分别提出了不同演化方向下村庄的整治策略和发展建议。本研究成果可为区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