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李茜  刘松涛 《节水灌溉》2016,(10):113-116
介绍了果树调亏灌溉的基本概念,分析了调亏灌溉技术与果树生长生理生态指标、果实产量和品质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相互关系,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调亏灌溉技术在果树栽培上的应用,提出了果树调亏灌溉研究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最后对调亏灌溉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山区苹果节水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年田间试验,采用灌关键水、控制土壤水分下限和果树栽培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探索出苹果生长期的需水规律及节水灌溉模式,即管道输水加按棵施灌的灌水方法.以田间试验为主,通过4个小区不同灌溉制度与群众习惯灌溉的对比试验,按照水量平衡原理.确定了盛果期苹果园生长期的需水量及需水规律;根据各小区果树连续3年的需水量、果树产量和产值,确定苹果树的水分生产率和水分生产效益.求得灌溉效益最大的那组试验数据.由此制定出苹果非充分灌溉节水灌溉制度:苹果在管灌方式下,灌溉4次为宜,最佳灌水期为萌芽前、新梢生长和幼果膨大期、果实迅速膨大期和落叶期.灌溉定额为1 050 m3/hm2.  相似文献   

3.
1 果园肥水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肥缺水。我国果树发展的基本政策是“上山下滩,不与粮棉争地”。绝大部分果树种植在丘陵山地、坡地。缺乏灌溉设施和水源是影响果树生长的重要原因。天旱时无法灌溉,果实发育和枝梢生长期得不到合理的水分供应。缺水后导致植株生长慢,果实小,品质差。产量低,效益差。  相似文献   

4.
重要研究了京郊山区果园采用重力滴灌系统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动态规律及对果树生长的影响。通过对滴灌链周围直径2m范围内剖面水分的分布与灌溉时间的对应关系的研究,评价了该系统的灌溉效果,初步探讨了重力滴灌条件下果树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5.
稻田的水分调节对水稻需水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田水分的不同调节方式对水稻需水量和产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试验表明“浅、湿、干”灵活调节的优化灌溉模式与合理施肥的“促、控、养”结合可以减少腾发量而不降低产量,使灌溉水的生产率显著提高。优化灌溉模式能省水增产的原因是可以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根系活力,提高水稻的分蘖力和有效分蘖率,改善植株形态和产量结构。  相似文献   

6.
调亏灌溉——果园节水管理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节水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大课题,节水灌溉技术是其中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在节水灌溉技术基础上,根据果树生长的生理特点,提出了在特定时段控制灌溉次数和灌溉水量,让植株主动承受一定的水分应力,之后充分供水,使果实迅速膨大,达到提高果树产量和果品品质,又节约大量灌溉水量目的果园灌溉管理新技术-调控亏水度灌溉(RDI)。田间试验结果验证了RDI的功效。并论述了实现果园RDI技术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膜孔灌溉条件下玉米灌溉制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膜孔灌溉条件下,不同灌溉制度对玉米土壤水分动态、产量及其指标以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研究表明:灌溉定额4500m3/hm2时与灌溉定额为5400 m3/hm2的产量相近,但前者的水分利用效率却明显高于后者,灌溉定额为3600 m3/hm2时,虽产量明显低于前两者,但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7273kg/m3,故最节水。在当地灌溉定额为4500m3 m3/hm2.、灌水四次的灌溉制度经济效益最优。且在相同的灌溉制度下膜孔灌溉与不覆膜对照相比,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较高的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在三江平原宝清县三江试验站进行了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在发育过程中的需水规律及水稻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是水稻全生育期中需水强度最大的时期;控制灌溉节水效果最好,且水稻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但其产量最低;湿润灌溉水稻产量最高,其水稻水分利用效率也最大,其水稻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仅次于控制灌溉;淹灌产量高于控制灌溉但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最小.应综合考虑产量效益和水分利用效率,选择合适的灌溉模式,以期为三江平原灌溉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灌溉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分析和评估中 ,通常应用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法 ,对粮食作物如冬小麦、夏玉米、水稻方面有一些研究成果 ,但对果树的灌溉效益分摊系数研究较少。山东省胶东地区是国内享有盛名的果树种植区 ,自然条件优越 ,果树种植面积大 ,效益高 ,产业化发展前景好 ,对果树生产效益方面的研究具有实际和很好的代表性。基于上述原因 ,龙口市北邢家水库所在其灌溉试验站对果树灌溉效益分摊系数进行 3年的试验研究 ,主要研究了长把梨、苹果、黄杏 3种主要果树的灌溉效益分摊系数 ,为灌溉水在果树生产中的作用作了定量分析 ,为灌溉工程的经济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枇杷对生长环境和水分的敏感性以及枇杷的生长特点,主要针对重庆地区的特殊地形,对枇杷进行灌溉的可行性试验研究。分别采用沟渠灌溉、管道灌溉、喷灌3种形式,对重庆丘陵山地规模化枇杷果园进行试验研究,探讨最佳的灌溉方式对园区枇杷树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灌有利于改善枇杷果园生态环境,促进果树生长发育,提高了产量和品质,是适合重庆地区规模化枇杷园的节水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冬小麦关键生育期灌水延迟对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冬浇水延迟20 d灌溉,与优化灌水处理相比,产量与水分利用率均无显著差异;拔节水延迟20 d灌溉,枯水年会显著降低水分利用率,丰水年会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灌浆水延迟20 d灌溉,枯水年会显著提高产量。冬小麦全生育期内不灌水会极显著的降低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通过综合分析冬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提出半干旱地区冬小麦最佳灌水模式:枯水年份,冬小麦灌浆水延迟20 d灌溉,丰水年份,冬小麦拔节水延迟20 d灌溉,可获得适宜的产量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稻田的水分调节对水稻需水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水分的不同调节方式对水稻的需水量和产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试验表明,“浅、湿、干”灵活调节的优化灌溉模式与合理施肥的“促、控、养”结合可以减少腾发量而不降低产量,使灌溉水的生产率显著提高。优化灌溉模式能省水增产的原因是可以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根系活力,提高水稻的分蘖力和有效分蘖率,改善植株形态和产量结构。  相似文献   

13.
蓄流灌溉技术试验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蓄流灌溉技术原理和灌溉方法,通过田间对比试验,分析了蓄流灌溉与果树常规沟灌的用水量、土壤水分、土壤湿度、果树生长量,以及与滴灌比较的节水节能分析。分析表明,果树蓄流灌溉方式下土壤湿度适宜,用水经济,节水增产,节能低耗,提高水温,防止病虫害等;灌溉系统田间供水畅通,无深层渗漏水量损失,田间水利用效率和灌水质量提高;灌溉管理操作简单,灌水时间和轮灌周期缩短,灌水作业劳动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合理灌溉,是夺取水稻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参考水稻灌溉技术理论汇总,文章介绍了水稻稻田灌溉技术,具体要把握浅水插秧、深水返青、分蘖期浅水和湿润灌溉相结合、分蘖末期进行晒田、穗分化到抽穗期浅水灌溉、乳熟期以“湿”为主、抽穗开花期进行浅水灌溉、蜡熟期水分管理几项灌溉要领,具体稻田灌溉技术实施,还要综合作物长势长相、土壤特点、气候特点和水源情况等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间歇灌溉模式下不同生育时期施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并确定适宜的施硅肥时期。【方法】选取“津原85”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间歇灌溉模式下设6个施硅肥处理(不施硅肥(CK)、分蘖期施硅肥(F1)、拔节期施硅肥(F2)、孕穗期施硅肥(F3)、抽穗期施硅肥(F4)、扬花灌浆期施硅肥(F5)。研究间歇灌溉下不同处理对水稻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间歇灌溉下增施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均具有促进作用,使水稻叶面积指数增长1.15%~11.36%,干物质量增长9.17%~24.24%,产量增长2.05%~8.63%,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增长2.16%~8.63%。不同生育时期施硅肥对水稻的影响也不同,其中分蘖期施硅肥效果最佳。【结论】间歇灌溉模式下,通过增施硅肥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及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可将分蘖期作为间歇灌溉下“津原85”水稻适宜的施硅肥时期。  相似文献   

16.
果树滴灌需水量与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局部灌溉条件下的需水量与灌溉制度不同于全面积灌溉的情况,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述,并通过对果树滴灌试验资料的分析得出了滴灌条件下的果树需水规律及有关灌溉参数。  相似文献   

17.
水稻间歇灌溉的节水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使稻田水分处于“薄水层─湿润─短暂落干”循环状态的水稻间歇灌溉是我国应推广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之一。依据近三年来的试验研究,讨论了间歇灌溉的节水和增产机理,提出了着眼于提高降水利用率和降低渗漏量的稻田水管理模式及其注意事项;同时认为水稻间歇灌溉有利于提高氮素养分的利用率,从而促进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18.
漳河灌区灌溉用水量及水分生产率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湖北省漳河灌区长系列灌溉用水量、作物产量及灌溉面积等资料,从田间、灌溉系统及整个灌区3个不同尺度分析了漳河灌区历年来灌溉用水量及灌溉水分生产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漳河水库农业灌溉供水从第一阶段的8.5亿m^3减少到第三阶段的3.94亿m^3,单位面积灌溉供水量从第一阶段的5946m^3/hm^2减少到第三阶段的3091m^3/hm^2,灌溉水分生产率从第一阶段的0.65kg/m^3提高到第三阶段的2.37kg/hm^3。相应的在灌溉系统和田间尺度,单位面积灌溉供水量及灌溉水分生产率呈现同样变化规律。由于灌溉系统和灌区尺度水的重复利用程度逐渐提高,使从田间、灌溉系统到灌区灌溉水分生产率逐渐提高。分析灌溉水利用率及水分生产率提高的原因表明,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通过各类调蓄设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占一半,农业结构的调整及作物品种改进使粮食单产提高等占另一半。  相似文献   

19.
以空育131为试验材料,比较3种不同灌溉方式下的寒地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产量、节水量、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下株高变化差异逐渐增大,抽穗后差异减缓,分蘖消长基本相同,干物质积累呈湿润灌溉A浅湿灌溉B淹水灌溉C。湿润灌溉与浅湿灌溉每平方米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比淹水灌溉高,水稻产量分别增产13%、6.7%。灌溉水分生产效率以湿润灌溉最高,浅湿灌溉次之,淹水灌溉最低。因此,湿润灌溉更有利于稻株生长发育以及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和节水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不同滴灌灌溉制度对绿洲棉田土壤水热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究不同滴灌灌溉制度对绿洲棉田土壤水热分布状况及对产量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在策勒地区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了2种灌水模式:基于计算机模型的预报灌溉与基于土壤墒情的灌溉,每种灌水模式设置2种灌溉梯度:充分灌溉(100%)和非充分灌溉(75%的充分灌溉)。【结果】预报灌溉的土壤含水率和贮水量在花蕾与花铃期显著高于墒情灌溉;不同灌溉制度各剖面的土壤温度变化趋势一致,整个生育期的表层土壤平均温度表现为墒情亏缺最高,预报充分最低。作物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预报充分的产量较预报亏缺,墒情充分,墒情亏缺分别提高13.7%、12.1%、47.6%。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预报亏缺最高,且产量与预报充分的产量无显著差异。【结论】在策勒绿洲地区,预报亏缺灌溉可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